混合式控制系统论文-郭新

混合式控制系统论文-郭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式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在线教学

混合式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郭新[1](2019)在《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新时期高校课堂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全面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文中以《自动控制系统》这门课程为例,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方法策略和实施方案,通过对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的数据分析,肯定了混合式教学的作用,并提出混合式教学出现的问题及下一步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本文来源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丽[2](2019)在《基于变结构PID控制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进电机由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性高,驱动器成本低,性价比高等的特点,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自动化领域。但因为电机本体所存在的缺陷和行业内传统的控制技术,使步进电机在工业的使用中受到限制。随着微控制器以及电子元器件成本的降低,人们也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实现即具备启动快速响应速度又有着一定的高速带载能力是目前步进电机的研究趋势。所以,进一步对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并改善其控制性能对工程有着实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运行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通过一定条件的假设,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在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通过坐标变换得到了d-q旋转坐标系下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在d-q旋转坐标系下对电机定子电流的解耦控制来实现4)=0的矢量控制策略。其次,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在叁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础上,推导出两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及相关参数。而电流环作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关键,影响着控制系统能否实现更快响应速度、提高带载能力。在其中引入一种变结构的PID控制。通过转速的限制对PI控制与PD控制进行切换,同时使用模糊切换规则确保两项控制切换时控制器输出不会突变,使变结构的PID控制保留了PI控制与PD控制的在电流环中各自的优势。转速环为变结构PID控制提供转速参数,并提高两相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最后,为了证明闭环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用英飞凌公司的XMC1402芯片为核心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使用DAVE完成软件的应用层配置和程序设计。并搭建了实验控制平台,将本文提出的变结构PID控制与传统PI、PD控制进行比较。实验数据可以表明,本文中所提出的变结构PID控制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中比单纯PI控制和PD控制更具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时建锋,黄炜[3](2018)在《大规模混合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电压优化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规模光伏电站、风电场群混合式接入电网的场景为研究对象,实现了一种基于多Agent技术的电压优化协调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几个关键Agent的实现。电压协调优化控制Agent实现了风电场、光伏电场、SVG及容抗器一起参与调节PCC的无功电压,并介绍了电压优化协调控制策略。经过现场实际运行的验证,基于多Agent技术的电压协调优化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控制可靠。(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8年05期)

张健[4](2018)在《基于STM32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进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驱动器成本低和无位置累计误差等优点,在数控机床、雕刻机、机器人和计算机打印设备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步进电机主要以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为主,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固有缺陷以及传统控制方式多采用开环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制约。因此,研究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势在必行。首先,本文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详细推导了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得到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选用_di(28)0的矢量控制策略应用在被控对象闭环控制中。其次,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中,位置和速度控制器的优劣将直接制约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本文针对传统PI控制器的不足,引入反步控制器。根据数学模型,重点推导和设计了速度反步控制器和位置比例(P)控制器。同时,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搭建了速度反步控制器、位置P控制器以及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仿真模型。在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PI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和设计的位置P和速度反步控制算法在稳态性能、动态特性、鲁棒性和精度方面较为优越。最后,为了证明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STM32芯片为核心,完成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结合硬件电路,又完成了软件设计。同时,搭建了实验控制平台,并对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与传统PI控制器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本文提出和设计的位置P和速度反步控制算法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中更具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帅[5](2017)在《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高功率因数、高可靠性的优点,也存在弱磁困难的不足,长期以来,改善永磁电机的弱磁性能,拓宽调速范围一直是永磁电机的研究热点。混合式永磁电机的转子磁系统由轴向充磁的永磁体环片和夹在永磁体环片二端的铁芯组成,电机气隙小,永磁体的励磁磁势小,电枢磁场主磁路的磁阻小,因此去磁效果明显。论文以性能优良、弱磁能力好的叁相混合式永磁电动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个基于MC56F82748芯片的弱磁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理论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常用的矢量控制方法和提升弱磁性能的方法,并进行了分析对比,选定了本系统的控制方法。其次,介绍了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定性分析了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性能;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设计了基于MC56F82748芯片的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i_d=0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实现了基于附加电压反馈法的弱磁控制,实现了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的4倍弱磁扩速。(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3-12)

谢朔,柳晨光,初秀民,吴青[6](2016)在《基于混合式体系结构的无人船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无人船在复杂的环境下自主航行与避碰的适应能力,设计了一种兼顾反应式行为和智能决策行为的混合式体系结构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普通的叁层分层递阶控制系统上加入分析层,该层包括信息分析与行为分析两个模块,两模块采用基于权重的方法将无人船航行事件划分优先级,高优先级事件(避碰)通过反应式行为执行,而低优先级事件(自主航行)通过智能决策行为执行。通过无人船自主航行与避碰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在实时避碰的情况下满足自主航行要求。(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夏雯娟,徐晓光,陆涛,马平华[7](2016)在《基于STM32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式步进电机是一种高精度的高转矩低转速伺服电机,但电机参数的时变性会使步进电机在运行时出现失步。为此设计STM32处理器的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对步进电机形成闭环控制,本文阐述了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STM32上的移植及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峡科技与产业》期刊2016年05期)

王世军[8](2016)在《基于太阳辐射量控制的混合式跟踪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单轴跟踪式太阳能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怎样提高太阳能发电的利用率,研究单轴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跟踪控制策略和跟踪控制的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根据国内外太阳能跟踪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太阳方位角、高度角、赤纬角、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的跟踪需要,选择相应的跟踪数学模型。本文设计了只跟踪太阳方位角,高度角手动调节的太阳能单轴自动跟踪装置。再根据不同情况下,太阳辐射量分布情况的差异,提出了以视日运行轨迹跟踪为主,太阳辐射量传感器为辅的间歇式跟踪策略。从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两个方面验证了跟踪策略的可行性。同时以具体的太阳辐射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执行跟踪,弥补了全天候跟踪缺陷,减少了盲目跟踪带来的能耗。完成了实验样机的搭建和对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的硬件系统以及控制电路设计,包括了电机驱动电路、限位电路、信号采样电路等设计。通过样机的正常运行验证了电路的有效性。建立了太阳能单轴跟踪机电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实验样机进行仿真分析,同时对实验样机的跟踪精度进行了测试。两者都表明装置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并将跟踪精度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同时测试了太阳能单轴跟踪系统的发电效率。结果表明本设计的跟踪系统比固定式跟踪系统的发电效率高出30%左右。(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6-04-10)

金哲凡,褚少伟,潘瑞芳,张帆,王忠[9](2015)在《用于电视控制的混合式体感选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控制需要适合的体感选单。身体部位型选单和饼型选单各有优缺点。综合了两者的优势,用身体部位型选单保证稳定的启动,用饼型选单保证识别率,并对其改良以实现层级展开的效果。系统前处理进行数据整理,字母提取器对运动状态作出离散描述,以正则表达式描述原子动作,通过产生式规约实现动作识别。测试结果表明有较高的识别率和很好的用户满意度。(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5年20期)

汪首坤,彭建敏,王军政,谢文[10](2015)在《泵阀并联系统复合式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综合泵控高效节能和阀控高精度快响应的优势,研究一种泵阀并联位置伺服系统.建立泵阀并联系统数学模型,并分析系统特性及油源效率;针对系统定位控制,提出一种泵PID控制、阀分段作用PID控制的分段双PID复合控制策略;针对系统动态跟踪控制,提出泵控回路采取PID控制并固定其输出,阀控回路始终采取迭代学习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定位控制方面,相比纯泵控系统,分段双PID控制策略能够明显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在动态跟踪控制方面,固定PID输出和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能使系统兼具高效节能和高精度快响应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混合式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步进电机由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性高,驱动器成本低,性价比高等的特点,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自动化领域。但因为电机本体所存在的缺陷和行业内传统的控制技术,使步进电机在工业的使用中受到限制。随着微控制器以及电子元器件成本的降低,人们也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实现即具备启动快速响应速度又有着一定的高速带载能力是目前步进电机的研究趋势。所以,进一步对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并改善其控制性能对工程有着实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运行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通过一定条件的假设,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在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通过坐标变换得到了d-q旋转坐标系下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在d-q旋转坐标系下对电机定子电流的解耦控制来实现4)=0的矢量控制策略。其次,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在叁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础上,推导出两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及相关参数。而电流环作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关键,影响着控制系统能否实现更快响应速度、提高带载能力。在其中引入一种变结构的PID控制。通过转速的限制对PI控制与PD控制进行切换,同时使用模糊切换规则确保两项控制切换时控制器输出不会突变,使变结构的PID控制保留了PI控制与PD控制的在电流环中各自的优势。转速环为变结构PID控制提供转速参数,并提高两相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最后,为了证明闭环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用英飞凌公司的XMC1402芯片为核心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使用DAVE完成软件的应用层配置和程序设计。并搭建了实验控制平台,将本文提出的变结构PID控制与传统PI、PD控制进行比较。实验数据可以表明,本文中所提出的变结构PID控制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中比单纯PI控制和PD控制更具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式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郭新.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改革[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杨丽.基于变结构PID控制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设计[D].天津理工大学.2019

[3].时建锋,黄炜.大规模混合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电压优化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气自动化.2018

[4].张健.基于STM32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

[5].王帅.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7

[6].谢朔,柳晨光,初秀民,吴青.基于混合式体系结构的无人船控制系统设计[J].船海工程.2016

[7].夏雯娟,徐晓光,陆涛,马平华.基于STM32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

[8].王世军.基于太阳辐射量控制的混合式跟踪系统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

[9].金哲凡,褚少伟,潘瑞芳,张帆,王忠.用于电视控制的混合式体感选单系统[J].电视技术.2015

[10].汪首坤,彭建敏,王军政,谢文.泵阀并联系统复合式控制策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混合式控制系统论文-郭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