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强化新媒体技术与学校德育的整合

试论如何强化新媒体技术与学校德育的整合

祁雪红

摘要: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得新媒体技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认识新媒体技术之于德育工作的优势,由于其强大的互动性,包容性和便捷性,新媒体技术将是对校园德育工作的一次巨大革新,不仅能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驾驭课堂,同时学生的吸收德育教学也能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强化整合;新媒体;学校德育

由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组成的校园媒体在时下的校园学生德育工作中是一个全新而重要的领域,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责任感、彰显学生主体性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彰显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种类繁多、功能各一的校园媒体经过加工、开发和整合。即可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方式和平台。因此,对于校园媒体这一重要德育资源,学校德育工作者应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整合,传统德育与信息的融合以及网络媒体资源与德育环境的整合等方面入手加以整合和利用。

一、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观念

观念创新是中学德育创新的前提和先导,认识指导实践,观念引领行动。观念的革新必然诱发德育地位、功能和价值认识的转变。因此,新媒体技术与学校德育的整合强化创新必须首先从德育观念的创新开始。

创新德育主体观。传统的德育工作以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主动性受到抑制。德育过程应是教师与学生甚至是家长多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多主体要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新媒体的发展,使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成为德育的参与者,成为德育的主体。

创新德育任务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适应新的特点,破除单一的德育任务观,树立灌输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有机统一的多重任务观,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创新德育方法观。新媒体技术赋予德育方式以全新的理念,由“封”与“堵”的被动参与德育模式转为“疏”与“导”的主动参与模式。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应采用“疏”与“导”的德育模式,变“居高临下”的德育灌输为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并将自己视为一个道德的学习者,实现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自我道德境界的自觉与提升。

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内容

德育教育的内容应切合学生年龄特点,防止成人化和理想化。在德育过程中,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系统地、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传统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形势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等,要同新的时代相结合,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该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健康的心理等的培养。

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生活中形成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使德育工作的内容生活化,从学生的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

德育内容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色,与时俱进。学校管理者要把针对新媒体德育内容列入学校德育和管理的常规工作之中全盘考虑。有计划的策划以信息安全和新媒体德育为主题的活动。课堂要成为学校新媒体德育的主渠道。学校要建立新媒体管理制度,从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必要的约束。此外,网络道德教育、网络礼仪教育等也成为德育内容现代化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新媒体文化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护能力,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形式

要对传统的学校德育形式给予充分的保留,并适当地注入现代元素,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原则,采取传统和现代两相结合的形式。新媒体环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文化受科学技术冲击的结果。学校德育工作负有太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德育工作要形式服从内容,形式必须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创新,不能一味地追求新、特、奇,要坚持合理适度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要让新媒体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成长成才的摇篮。

学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的功能,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勇于创新,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以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

积极构建新媒体平台校园文化体系。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带来了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网站吸引力的新契机,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把高雅艺术引入校园,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并逐步制度化。用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活影响广大青年学生,建设学生的网上“文化家园”。

搭建适合高中学生群体的互动网站。包括师生互动、亲子互动、朋辈互动、家校互动、校园论坛、课外辅导等内容。通过网上论坛、网上征文、网上谈心、心理服务等网上活动开展网络教育,帮助高中生解答中学生的困惑和烦恼。

构筑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渠道。新时代我们要研究探索利用手机短信、QQ群、网络、博客等新方式传播的广泛性和及时性,来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沟通更加便利,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论坛以及QQ等聊天工具都能非常有效地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有效利用新媒体,在时空上拉近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学生在QQ空间和博客中自由表达思想、抒发情感。

四、搭建提高学生自主性平台

新媒体技术支持的校园论坛、微信、QQ、微博等作为中学生的交流平台,为中学生提供了自由、平等交流的空间,这些新媒体平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年龄、地域、等级等界限,给他们创造了平等、自由交流的机会,中学生非常喜欢使用,他们愿意主动使用这些平台去和外界沟通,也愿意在这些平台中主动接收和接受德育教师提供的德育信息。同时中学生在这些平台当中接触到了大量的、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这也是对中学生道德意识的一种考验和历练,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逐步学会自主的过滤不良信息,认识和接受正面的积极的信息。

五、增强学生社会感

学生通过新媒体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交流沟通,从而对其他人、对社会产生一定了解,增强中学生的社会感。在新媒体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贴吧回答楼主或游客不同问题,并且可以和四面八方不同身份的人交流,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利用新媒体开拓视野,获取知识,丰富认知,提高自身素养,启发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自我。

六、创新德育载体

运用网络媒体创新校园德育。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开设德育网络课堂,探索远程教育,将德育内容制作成动漫或DV,开展网络征文、网络投票,在网上开展知识竞赛、在线调查等。利用微博与学生交流己成为一种新的德育方式,如建立重人微博事件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倾听他们的利益诉求,进而真正地实现价值传承和思想引领。运用手机媒体创新小燕德育。开设校园手机报,把手机短信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及时结合,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活动;运用手机QQ平台,对学生进行互动、平等地参与道德教育;运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对学生进行生活、学学习指导等服务;创作一些人生励志、心理疏导、温馨提示等内容的手机短信,发送给特定的同学,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奋发向上。

七、提升德育教育渗透力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养成学习习惯,形成道德。在开展互联网文化主题活动时,德育工作者可以恰当地将活动与学习相结合。在互联网文化建设与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润物于无声。新媒体的数字化特征,打破了空间地理上的界限,使学校德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更为开放。学生既可通过新媒体共享德育教育资源,又可在新媒体空间里自由地与更多的教师和同学开展思想交流与讨论。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Y【2017】G258)《利用新媒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730699)

标签:;  ;  ;  

试论如何强化新媒体技术与学校德育的整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