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宾格动词的格论文-韩景泉

非宾格动词的格论文-韩景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宾格动词的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宾格动词,论元结构,格,句法推导

非宾格动词的格论文文献综述

韩景泉[1](2019)在《汉语非宾格动词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论元结构而言,汉语非宾格动词携带一个直接内论元而无外论元,不能给其语义选择的深层结构宾语赋格是该类动词的本质特征。本文认为所谓的二元或叁元的非宾格动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非宾格动词缺乏外论元,句法上不具及物性,因此带致事论元的及物性致使动词不在其中。非宾格结构中句首位置上的所谓历事论元与动词没有直接的语义联系,应分析为基础生成的话题。以论元结构为基础的分析可以为汉语各种形式的非宾格句的句法推导提供更简洁、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赵沅[2](2018)在《中国学生英语非宾格动词习得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概述了中国学生习得英语非宾格动词的现状,介绍了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相关理论假说,总结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采用多种测试工具,利用跨学科的在线加工任务形式来全面考察中国学习者非宾格动词的习得与加工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8期)

柏晓鹏[3](2018)在《汉语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等于非宾格动词吗?——数据驱动的诊断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非宾格假设,不及物动词分为两类:带受事主语的非宾格动词,带施事主语的非作格动词。由于汉语格标记系统不发达,不及物动词是否可以做这样的分类并不清楚。文章对前人提出的可用于测试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句式手段进行数据驱动式的研究,通过考察诊断句式的实现分布情况,观察带受事主语与带施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是否可以从形式上加以区分。根据对3 214个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考察发现:1)文章测试的诊断句式对发现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是有效的;2)诊断句式在不及物动词上的实现分布稀疏,无法对不及物动词进行分类。据此文章认为:1)汉语中存在"带受事主语动词"和"带施事主语动词"的划分,这种划分止步于语义层面;2)汉语中可能不存在支持不及物动词"非作格/非宾格"对立的句法形式手段;3)汉语中一些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可以通过诊断句式识别,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形式手段对汉语不及物动词进行全面分类,这些动词并不足以支持汉语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非作格"对立。基于文章研究,我们认为汉语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不等于非宾格动词。(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1期)

霍晓娜[4](2018)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非宾格动词习得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Perlmutter于1978年提出非宾格假说,非宾格动词的习得情况已成为二语习得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非宾格假说将传统的不及物动词又进一步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虽然这两类动词在句法上都可以表现为相同的NP+VP结构,但是非宾格动词形式上的论元实际是语义角色上的受事;非作格动词的论元是语义角色上的施事。中国英语学习者容易错误地使用非宾格动词,如回避NP-V结构、被动化、及物化和NP后置。以往对非宾格动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究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原因上,较少从句法诊断上去研究二语习得者的非宾格动词习得情况。本文在非宾格假说的框架下,通过句法诊断去探讨中国二语习得者习得英语非宾格动词的知识表征。本研究对120个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考察,被试包括叁个水平组: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经过无效问卷筛选,总计111名受试的问卷进入最终数据分析。本文研究的问题是:(1)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非宾格动词的知识表征是什么?(2)语义特征是否会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非宾格动词的习得?如果会,到什么程度?(3)语言水平对中国学习者习得非宾格动词有何影响?本研究参考Hirakawa(2003)的语法判断任务,从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和Excel进行了描述统计。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非宾格动词有一定的困难,非宾格动词习得不如非作格动词习得的好,大体上可以区分非宾格和非作格动词。(2)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非宾格动词子类的语义差异表现出敏感性。在NP-V结构中,学习者对表位置改变的非宾格动词习得的最好,对表状态改变的非宾格动词习得的最差,对表示存现的非宾格动词的习得位于前两者之间。(3)学习者语言水平影响其对英语非宾格动词的习得。整体上,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非宾格动词的习得情况也越好。(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平创[5](2017)在《浅析医学生英语写作中使用非宾格动词存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对动词的使用是最困难的。文章通过分析医学生写作中对非宾格动词句式的使用,根据生成语法的观点分析该结构的特征并进行句式推导,试图解释他们使用非宾格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吕飞[6](2017)在《输入加工教学法和语法听写法对英语非宾格动词习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教学的作用和实践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的关键议题。该领域过去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语法教学的研究核心大致经历了全形式教学、交际教学、重形式教学叁个阶段(Nassaji&Fotos,2011)。与此同时,输入和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基于输入的输入加工教学法(PI)和以输出为导向的语法听写法(DG)为代表,对输入和输出的作用做进一步研究。本文以break,disappear,fall,happen,increase,melt六个英语非宾格动词为教学内容,研究了输入加工教学法和语法听写法对中国中级英语学习者习得这一语法结构的影响。共四个研究问题:(1)在句子理解层面,PI和DG对中国中级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非宾格动词有何影响?(2)若有影响,哪种教学模式的延时效应更好?(3)在句子产出层面,PI和DG对中国中级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非宾格动词有何影响?(4)若有影响,哪种教学模式的延时效应更好?本研究采用了准实验研究的不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甘肃兰州某高中一年级叁个自然班,共142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干预手段的不同,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PI(n=53)和DG(n=42)及一个控制组CG(n=47)。PI组接受输入加工教学法,DG组接受语法听写法,CG组不接受任何教学手段的干预,只参加测试。实验按照前测、教学干预、即时后测、延时后测的顺序实施。测试类型分为理解类和产出类两种,实验周期共四周:受试者于教学干预开始前一周参加前测,随后对两个实验组以各自的教学方法实施干预,课堂教学过程分两学时90分钟完成;学时结束时,叁个组参加即时后测;两周后,参加延时后测。前测工具采用了Yip(1994)有关英语非宾格结构的调查问卷,后测工具分别为改编自No&Chung(2006)的限时语法判断测试和Hirakawa(2003)的诱导式产出性任务。叁次测试的分数作为本实验的研究数据,运用SPSS 21.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I组和DG组受试对英语非宾格结构的理解和输出均优于控制组。具体表现如下:(1)在促进外语学习者对英语非宾格结构的理解层面,输入加工教学法的即时效果优于语法听写法;(2)两种教学方法在理解层面的延时效果相当,无明显区别;(3)在促进外语学习者对英语非宾格结构的产出层面,两种教学方法的即时效果并无显着差异;(4)两种教学方法在产出层面的延时效果也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PI和DG这两种教学方法对掌握目标语法结构,效果都很明显。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结合使用,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杜璇[7](2017)在《汉语非宾格动词的题元结构及其句法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Perlmutter提出非宾格假说以来,众多学者纷纷将其应用于各种语言动词的研究中,而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是对汉语动词的非宾格性研究,尤其是在汉语中出现的特殊句式,一直是学者们长期争论的话题。另外,之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汉语一元非宾格动词的研究,而涉及到汉语二元、叁元非宾格动词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旨在对汉语一元、二元和叁元非宾格动词的句法表现和其论元的题元角色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将其涉及到的特殊句式的生成机制分别做一个解释。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本文对汉语一元非宾格动词进行考察,其中包括非自主动词和状态动词。而非自主动词中又出现了领主属宾句、双主句和表示天气的句子。关于领主属宾句NP1+V+NP2,本研究认为句首的非论元名词组是基础生成的悬垂话题,动词后论元名词组的结构主格是由T与其建立的探针—目标一致关系所赋予的。对双主句NP1+NP2+V的分析,本文基于非宾格动词的增元结构,VP与新增论元之间可由轻动词APPLINVOLVE来表示语义关系。天气句子是一种显性非宾格现象,深层宾语既可前移也可留在原位。关于状态动词,本研究提出轻动词“OCCUR”,它选择句首的地点名词组为其论元并吸引了非宾格动词的前移。其次,对汉语二元非宾格动词进行了分析,包括心理动词、“形容词+化”动词以及动结式结构中的动结式复合动词。心理动词可分为EO和ES两类,通过分析得出EO属于[Causer V Experiencer]顺序,而ES属于[Experiencer V Theme]顺序。因此EO是非宾格动词。“形容词+化”动词的句法表现经分析可得出跟致使句式一致,都属于[x CAUSE[x BECOME(y)]]类型。关于动结式复合动词,本研究用轻形容词“a”和轻动词“BECOME-CAUSE”分别扩展AP和VP。最后,考察了汉语叁元非宾格动词,其中最重要的是双宾语动词,主要包括“给予”类,“告知”类,“索取”类和“扔投”类动词。经研究发现,“给予”类、“告知”类和“扔投”类动词都属于非宾格动词,其中都包含了轻动词“CAUSE”和“HAVE”;而“索取”类动词属于非作格动词,它包含了轻动词“DO-TO”和“ACT”。本文对非宾格假说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一方面丰富了非宾格假说的内容;另一方面为非宾格假说的成立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5)

周星[8](2017)在《中国学习者对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全面地研究以中文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非宾格动词的过度被动化的错误。本文的结论表明中国学习者在英语非宾格动词的习得上有相似的表现,英语语言水平可以轻微影响学习者的表现。相较于没有及物动词用法的非宾格动词,学习者倾向于过度被动使用有及物动词用法的非宾格动词。此外,相较于有内部使因作用的语境,学习者倾向于在有外部使因作用的语境过度被动使用非宾格动词。(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赵晨,葛邵玲[9](2017)在《中国学生英语非宾格动词在线加工研究:基于用法的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运用在线的句子判断任务探讨了两个输入类因素(频率和语言水平)和两个概念化因素(施事生命性等级和动词类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影响,实验发现两类四个因素都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非宾格动词的被动泛化,这说明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实验同时发现,两个概念化因素对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影响受到了两个输入因素的制约,结果符合基于用法的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7年01期)

裴涛[10](2016)在《词汇表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者非宾格动词学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论述词汇表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法项目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部分我们采取的是前后测控制组设计,针对的语法项目是英语中的非宾格动词。来自铜陵学院非英语专业二年级50名英语学习者参与了实验。他们分别被纳入有词汇表辅助组(25)和无词汇表辅助组(25),词汇表是以汉英翻译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前后测采用的是非宾格动词判断测试,阅读理解部分以单项选择题作为其测评依据。结果显示,词汇表确实可以促进该语法部分的学习,但是对于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非宾格动词的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概述了中国学生习得英语非宾格动词的现状,介绍了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相关理论假说,总结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采用多种测试工具,利用跨学科的在线加工任务形式来全面考察中国学习者非宾格动词的习得与加工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宾格动词的格论文参考文献

[1].韩景泉.汉语非宾格动词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推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2].赵沅.中国学生英语非宾格动词习得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8

[3].柏晓鹏.汉语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等于非宾格动词吗?——数据驱动的诊断句式研究[J].语言研究集刊.2018

[4].霍晓娜.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非宾格动词习得实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5].张平创.浅析医学生英语写作中使用非宾格动词存在的问题[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

[6].吕飞.输入加工教学法和语法听写法对英语非宾格动词习得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7

[7].杜璇.汉语非宾格动词的题元结构及其句法表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7

[8].周星.中国学习者对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现象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

[9].赵晨,葛邵玲.中国学生英语非宾格动词在线加工研究:基于用法的理论视角[J].现代外语.2017

[10].裴涛.词汇表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者非宾格动词学习的影响[J].红河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  

非宾格动词的格论文-韩景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