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增汇论文-张全民

碳增汇论文-张全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增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锡林郭勒草原,碳增汇潜力,碳增汇功能区划

碳增汇论文文献综述

张全民[1](2019)在《锡林郭勒草原固碳潜力估算与碳增汇功能区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依据1981~2016年2 km NOAA NDVI和500 m Modis NDVI数据及实地调查资料,采用最大值合成(MVC)法,将锡林郭勒草原1981~2016年逐个像元曾出现的最大NDVI值合成至一个图层,构建了36年来植被覆盖度最佳状态图层。对各个时期NDVI图层与36年最佳状态图层就进行比较,借此估算某一时期草原植被的碳增汇潜力。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域碳增汇潜力划分为不同区域,旨在为提高锡林郭勒草原碳汇功能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1981~2016年36年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状态最好年份为1994年,退化面积占2.80%;平均状态年份为1996年,退化面积占35.46%;最差年份为1997年,退化面积占75.21%。2016年退化面积占66.20%,植被状态略低于平均状态年份(1996年)。(2)1981~2016年间,锡林郭勒草原碳密度的变化趋势为高碳密度区(>269 g·m~(-2))比例增加,中碳密度区(92~268 g·m~(-2))降低,低碳密度区(<91 g·m~(-2))先减后增。(3)2016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总固碳量(0-50 cm)为41.48 Tg C,平均碳密度为206.78 g C·m~(-2);碳增汇潜力为34.60 Tg C,平均碳增汇潜力密度为180.74 g C·m~(-2)。(4)依据碳增汇潜力和碳密度高低,将锡林郭勒草原碳增汇功能区划分为5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区。5个一级区分别为林缘湿地高碳密度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高碳密度区、典型草原中碳密度区、荒漠草原高中碳密度区、荒漠草原低碳密度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01)

朱思特,李峰,靳文斌[2](2019)在《张广才岭天然林生长抚育固碳增汇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为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中天然林占的比重较大。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抚育经营能够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分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林分的固碳增汇功能。黑龙江省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张广才岭天然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2015年正式立项,经过4年的推广实践,初步总结出天然林实施生长抚育技术方法以及固碳增汇的计量技术。1试验地区概况天然林固碳增汇选择在张广才岭西坡的宾县万人(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朱思特,李峰,靳文斌[3](2018)在《张广才岭天然林透光抚育固碳增汇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为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中天然林占的比重较大。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抚育经营能够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分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林分的固碳增汇功能。黑龙江省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张广才岭天然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2015年正式立项,经过4年的推广实践,初步总结出天然林实施透光抚育技术方法以及固碳增汇的计量技术。1试验地区概况天然林固碳增汇选择在张广才岭西坡的宾县万人(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靳文斌,李峰,朱思特[4](2018)在《张广才岭天然林生态疏伐固碳增汇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大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区以天然林为主。没有经过人工抚育经营的天然林积累的碳汇量,在碳汇交易中不予承认,只有通过人工抚育经营提高的碳汇量才能纳入碳汇交易。"张广才岭天然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于2015年正式立项,目的就是探索天然林通过人工抚育经营提高固碳增汇的功能。经过4年的推广实践,初步总结出天然林实施生态疏伐的技术方法以及固碳增汇的计量技术。1试验地区概况(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张连凯,侯满福,邵明玉,刘朋雨,覃小群[5](2018)在《半干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增汇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半干旱石灰土区和黄土区两种脆弱环境中选择两个典型小流域,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和不同农作物类型的土壤碳含量、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其碳汇效应及潜力,提出固碳增汇的土地调控对策。结果表明,黄土区土壤CO_2浓度大豆地>向日葵地>玉米地>绿豆地>梁地>马铃薯地,土壤呼吸速率枣树林>核桃林、马铃薯地>玉米地>梁地;石灰土中土壤CO_2浓度大小为灌丛>草地>林地,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为草丛>灌丛>森林,森林中白桦林>辽东栎林>华北落叶松林;综合分析土壤CO_2含量、释放量、植被生产力及土下碳酸盐岩溶蚀速率,黄土区大田作物高于园地,大田作物中又以玉米地潜力最大,园地中以杏园最大,石灰土中不同森林类型碳汇潜力为辽东栎林>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因此,从区域碳减排角度出发,半干旱黄土区大田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果园地以种植杏树为主;石灰土区在植被(林地)的管理经营上建议多发展辽东栎林,减少白桦林,从而通过土地利用方式调控,实现碳减排增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0)

丁雨莲,刘德旺,张凤琴,沈纪锋[6](2018)在《皖南查济古村落旅游净碳排放估算与减碳增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乡村旅游地已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重要选择。一方面,乡村旅游地消耗碳基能源、产生旅游垃圾,排放出CO_2;另一方面,乡村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汇资源,而乡村旅游发展客观上保护并提升了旅游地系统中的碳汇和生态服务功能。从源、汇两端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地的净碳排放估算框架,集成估算方法,估算皖南查济古村落2015年净碳排放为负值,表明旅游业排放的CO_2低于旅游地系统碳汇资源吸收的CO_2量。通过定量分析,认为旅游食宿接待能源消耗与旅游垃圾焚烧碳排放是主要碳源,林地覆被和农业作物是主要碳汇。从教育、管理、规划等方面提出减碳增汇的对策。(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8年07期)

穆少杰,朱超,周可新,李建龙[7](2017)在《内蒙古草地退化防治对策及碳增汇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碳循环过程是生态学、地学、植物学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草地退化的概念、层次及退化现状,探讨了开垦、放牧、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内蒙古地区草地退化的驱动作用,重点分析了草地退化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及退化草地恢复的固碳潜力,以期加深对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过程中碳循环动态变化的理解。本文提出了内蒙古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草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以期为草地碳增汇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决策者合理调整草地利用和保护布局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陈福军,郭英,李倩[8](2016)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我国生态系统尽可能地适应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方法]对陆地植被固碳增汇的区域差异管理进行分区,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分区进行研究。[结果]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固碳增汇区域。Ⅰ气候暖湿化驱动型区,包括华北、华南及西北等大部分区域;Ⅱ气候暖干化驱动型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亚寒带地区、青藏高原高寒区域大部、天山、祁连山及横断山脉等高海拔地区;Ⅲ气候冷湿化驱动型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及北部沙漠化严重地区、长江流域下游水稻主产区及西藏林芝热带半湿润地区。[结论]以县级行政界线为基本划分单元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分区,可为生态系统区域差异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31期)

周国模[9](2016)在《竹林蕴含着巨大的固碳增汇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评测森林固碳功能,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竹子呈现爆发式生长特征,蕴含着巨大的固碳增汇潜力。揭示竹林固碳过程、源汇特征及其影响机理,是正确认知和调控竹林固碳能力的基础。研究团队揭示了毛竹笋期爆发式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16-10-18)

白晓永,王世杰,刘秀明,容丽,苏以荣[10](2015)在《中国石漠化地区碳流失原因与固碳增汇技术原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和迅速扩张,是导致中国喀斯特生态系统碳流失的主要原因,而石漠化地区固碳潜力约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的30%左右,增汇潜力巨大,是国家固碳增汇的主战场之一。为了显着增加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基于喀斯特小流域是石漠化治理的基本生态水文地质单元的科学认识,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流域内物质组成结构与循环交换特征等,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进行了小流域类型的划分与剖析。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环境承载力,提出了不同类型小流域石漠化治理和固碳增汇的设计方案,建立了喀斯特"高原集雨灌溉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峰丛洼地人工种草替代型草食畜牧业模式"、"峡谷型发挥光热资源优势的特色林果模式"、"槽谷型发挥水土资源优势的竹果产业模式",为石漠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石漠化防治专业委员会年会获奖论文集》期刊2015-11-24)

碳增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龙江省为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中天然林占的比重较大。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抚育经营能够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分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林分的固碳增汇功能。黑龙江省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张广才岭天然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2015年正式立项,经过4年的推广实践,初步总结出天然林实施生长抚育技术方法以及固碳增汇的计量技术。1试验地区概况天然林固碳增汇选择在张广才岭西坡的宾县万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增汇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全民.锡林郭勒草原固碳潜力估算与碳增汇功能区划分[D].内蒙古大学.2019

[2].朱思特,李峰,靳文斌.张广才岭天然林生长抚育固碳增汇计量[J].现代农村科技.2019

[3].朱思特,李峰,靳文斌.张广才岭天然林透光抚育固碳增汇计量[J].现代农村科技.2018

[4].靳文斌,李峰,朱思特.张广才岭天然林生态疏伐固碳增汇计量[J].现代农村科技.2018

[5].张连凯,侯满福,邵明玉,刘朋雨,覃小群.半干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增汇潜力研究[C].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6].丁雨莲,刘德旺,张凤琴,沈纪锋.皖南查济古村落旅游净碳排放估算与减碳增汇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

[7].穆少杰,朱超,周可新,李建龙.内蒙古草地退化防治对策及碳增汇途径研究[J].草地学报.2017

[8].陈福军,郭英,李倩.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分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

[9].周国模.竹林蕴含着巨大的固碳增汇潜力[N].中国绿色时报.2016

[10].白晓永,王世杰,刘秀明,容丽,苏以荣.中国石漠化地区碳流失原因与固碳增汇技术原理探讨[C].“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石漠化防治专业委员会年会获奖论文集.2015

标签:;  ;  ;  

碳增汇论文-张全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