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演进,发展阶段,萎缩阶段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唐慧萍[1](2015)在《中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历程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医疗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历史,了解其演变特点,才能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健康发展提供改革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5年20期)
李银才[2](2015)在《略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运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究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实施机制,有利于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质量,及其可持续发展性。医疗服务供给制度与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医疗费用的预付机制和赤脚医生等机制,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期刊2015年02期)
马冀[3](2013)在《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的现状和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是指我国农村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60年代末至70年代全面推行,80年代初期日趋式微的一种依靠集体经济和个人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互助保障制度。它在保护和增进农民医疗卫生方面曾经发挥重要作用,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卫生工作的宝贵经验。近年来,学术界对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发表了相当多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韩月纪[4](2012)在《走出传统路径依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取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属于渐进式制度变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强烈的传统路径依赖特征。对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的传统合作医疗路径和商业医疗保险路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的取向。(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2年09期)
徐晓亮[5](2011)在《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要想研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发展路径,首先要了解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本文在总结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提炼出其主要特点,以便对于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32期)
赵海林[6](2010)在《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广泛实行于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曾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本文以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依据档案文献、报刊、方志等历史资料,首先概述了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进而分析了制度兴衰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接着重点阐释了制度的实施办法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个案——政和县苏地大队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比较与研究,使对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更为具体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最后分析归纳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及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若干启示。(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刘娟[7](2008)在《浅谈中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得如火如荼,正进入全面覆盖的阶段,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沿革和兴衰成败有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08年35期)
李艳[8](2008)在《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覆盖面最广、受益人群最多的就是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这项制度大大缓解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提高了农村居民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显着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商界(下半月)》期刊2008年10期)
钟雪生[9](2008)在《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力图为广大农村居民构建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覆盖面最广、受益人群最多的就是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中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这项制度大大缓解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提高了农村居民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显着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并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卫生工作的宝贵经验。本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束语叁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着重介绍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等,使读者能够了解本文的学术价值、历史和现实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建国初期,整个国家卫生状况十分糟糕,缺医少药,农村更甚。中央人民政府面对农村地区十分落后的卫生状况,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首先是提出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接着以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20种传染病作为防治目标,以天花、鼠疫、霍乱作为防治重点,大力开展防疫工作,为此后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联合诊所”的产生提供了组织基础,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农业社保健站”应运而生。这标志着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第二章主要阐述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毛泽东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视,“二元结构”社会下的农民医疗保健的无奈选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使得推广和扩大合作医疗制度成为各地人民公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叁级预防保健网”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快速发展,使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叁级医疗保健网”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支持体系和实施平台,并为后者提供制度实施的组织保障,后者是其网底和基础。另外,60年代中期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力度的加快为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第叁章主要介绍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高潮。组织卫生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巡回医疗,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毛泽东“六·二六指示”激起了全国上下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极大重视,使得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向农村转移;毛泽东对“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的批示折射出其心中的“理想社会”模式;大众传媒与政治运动的交互作用使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得到迅猛推广,遍地开花。最后,本部分对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和特点作了介绍。第四章主要阐述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下的“赤脚医生”。本章首先对“赤脚医生”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对“赤脚医生”现象演进的历史进行了阐述。接着,对“赤脚医生”的管理、待遇,合作医疗制度下的“医患关系”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合作医疗及“赤脚医生”的历史作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第五章介绍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本章对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走向衰落、“赤脚医生”现象的终结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对合作医疗制度衰落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这一制度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结语部分首先客观评价了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及绩效,接着对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一番比较,最后总结了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经验,以图对当下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有所启示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08-05-01)
申曙光,周坚[10](2008)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的基本思路——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性经验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多年试点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初见成效,但是在制度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制度的施行效果。对此,本文明确提出,这一制度具有内在的缺陷,这种内在的制度缺陷是造成制度实施效果不理想、制度运行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要根除当前的种种问题,实现这一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完善这一制度;制度的完善应该走一条继承和发扬之路,尤其是要借鉴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经验。为此,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和提炼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成功经验,结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有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5-01)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深入研究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实施机制,有利于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质量,及其可持续发展性。医疗服务供给制度与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医疗费用的预付机制和赤脚医生等机制,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唐慧萍.中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历程及特点[J].中外企业家.2015
[2].李银才.略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运行机制[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5
[3].马冀.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的现状和思考[J].中共党史研究.2013
[4].韩月纪.走出传统路径依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取向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
[5].徐晓亮.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研究[J].科技信息.2011
[6].赵海林.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7].刘娟.浅谈中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现代商业.2008
[8].李艳.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浅论[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
[9].钟雪生.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
[10].申曙光,周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的基本思路——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性经验的借鉴[C].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