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制度创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承包土地,土地经营权,武城县,抵押贷款,农村土地经营,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银行,流转交易,土地流转,农地经营
土地制度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磊,吴华,魏利军[1](2020)在《农地贷“贷”出致富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走进武城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醒目的电子屏上显示着转出方、受让方、交易信息等内容。通过工作人员电脑,登录武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查看卫星云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地块已经进行了抵押贷款。由于缺少抵押物,农业“贷款难”问题由来已久。而(本文来源于《德州日报》期刊2020-01-03)
陶自祥[2](2019)在《“叁权分置”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以C县“虚拟地块”制度创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国家政策和已有的成功经验实践,探索有效的农地流转制度,是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农地规模经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保障农户自愿流转土地的权利和降低细碎化产权整合成本。中部C县的经验表明,"农户+村社"双主体的农地流转新模式是基本路径,其基本条件是以"虚拟地块"改造细碎化的农地产权,其基本内容是"双向度"土地流转方式,形成集中连片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创新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可以解决我国普遍存在的土地细碎化问题,优化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业现代化。(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6期)
郑沃林,胡新艳[3](2019)在《基于渝川地票制度的土地创新管理制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创新,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厘清重庆和成都市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并结合我国一二线城市的特性,提供相对应的建议。结果表明:1)重庆和成都市地票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将农村低效土地转化为城市建设可利用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整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腾出了建设用地指标来满足农村发展。且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用地指标的公开交易,既能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又能通过市场配置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城乡土地的空间布局的优化。2)对于一线城市,其可以将地票制度与城市更新政策结合,实现开展存量土地的再开发;而对于二线城市,其可以在地票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不同性质地块的地票置换的数量,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任大鹏,吕晓娟[4](2019)在《多元目标兼顾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推动农村稳定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管理法》自1986年颁布以来,经历了1988年、1998年以及2004年的3次修改。在试点基础上,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9年8月26日又一次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正。法律制度的多次修改完善正是为了适应不同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城乡关系转型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合作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黄贤金[5](2019)在《面向乡村振兴的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快速推进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利用制度创新,创新改革举措,重新把农民作为土地权益的第一受益人是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着眼点。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激活土地要素功能。随着土地产权从模糊到明晰、从歧视到平等、从物的产权到收益产权,土地交易(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11)
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研究课题组[6](2019)在《深化土地制度创新 坚持“六个统一”主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2014年底,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农村土地叁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党的十九大报(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9-05)
徐建飞[7](2019)在《新时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是乡村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撑,农村土地制度直接影响农业发展、乡村繁荣和农民幸福,不同历史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对革命和建设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需要,制定土地政策,调动农民(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27)
徐勤航,诸培新,曲福田[8](2019)在《小农户对接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制度创新解析——以山东省纯化镇土地托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在对山东省纯化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土地托管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土地托管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外部环境变化和集体行动两个方面阐释了土地托管制度创新的激发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外部环境中现代农业生产的趋势、小农户对农业服务的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变化使制度创新的外部利润不断积聚,现行的制度安排出现不均衡,产生了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创新需求;当地供销社、农业服务企业、村集体、农户四大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目标函数,达成了集体行动,推动了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产生,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对接,使制度安排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1期)
王艳西[9](2019)在《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实践、困境与制度创新——西藏山南市滴新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典型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升为具有相对普遍适用性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理论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滴新村积极开展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满足农户发展的资金需求,并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和地方政府对抵押贷款运作机制进行了创新。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仍然面临承包土地抵押价值低、抵押权实现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过于依赖政府等困境。为进一步完善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本文从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单位抵押价值、构建"抵押+信用"贷款机制、放宽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用途限制、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构建抵押权实现机制四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张瑞杰[10](2019)在《农村土地经济制度创新发展的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期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土地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土地相关工作,在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基础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相关制度也随之在不断变化。基于此,本文重点就农村土地经济制度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当前社会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和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14期)
土地制度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国家政策和已有的成功经验实践,探索有效的农地流转制度,是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农地规模经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保障农户自愿流转土地的权利和降低细碎化产权整合成本。中部C县的经验表明,"农户+村社"双主体的农地流转新模式是基本路径,其基本条件是以"虚拟地块"改造细碎化的农地产权,其基本内容是"双向度"土地流转方式,形成集中连片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创新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可以解决我国普遍存在的土地细碎化问题,优化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业现代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制度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磊,吴华,魏利军.农地贷“贷”出致富路[N].德州日报.2020
[2].陶自祥.“叁权分置”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以C县“虚拟地块”制度创新为例[J].思想战线.2019
[3].郑沃林,胡新艳.基于渝川地票制度的土地创新管理制度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4].任大鹏,吕晓娟.多元目标兼顾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推动农村稳定与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9
[5].黄贤金.面向乡村振兴的土地制度改革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6].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研究课题组.深化土地制度创新坚持“六个统一”主线[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7].徐建飞.新时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8].徐勤航,诸培新,曲福田.小农户对接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制度创新解析——以山东省纯化镇土地托管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9].王艳西.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实践、困境与制度创新——西藏山南市滴新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案例研究[J].农村经济.2019
[10].张瑞杰.农村土地经济制度创新发展的思路[J].江西农业.2019
标签:农村承包土地; 土地经营权; 武城县; 抵押贷款; 农村土地经营; 农业经营主体; 贷款银行; 流转交易; 土地流转; 农地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