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竞争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府调控,多方合作,寡占竞争,创新体系
竞争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武[1](2019)在《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体系及其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高速列车产业的创新成功依赖于一个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叁个相互关联的组织机制构成:政府的协调和控制,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寡占竞争,企业之间及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在中国高速列车的产品创新中,作为垄断用户的铁道部扮演着调控者的角色,它设定创新目标及技术发展路径、提供创新所需的启动资金、选择创新参与主体并调控它们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铁道部利用垄断用户的身份,在高铁装备供给侧建立起一个持续至今的寡占竞争格局,既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又避免了重复投资。此外,先是通过策略性地与国外企业合作,进而通过与国内科技部门的对接,铁道部主导构建了一个适应不同创新阶段需要的开放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使得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走向了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这个动态演进的创新体系不仅成功解决了高速列车创新中的专用性技术投资激励问题,而且满足了互补性技术能力的有效供给。不过,中国高速列车所代表的这种创新体系并不一定适用于用户高度分散的产业和高度不确定的原始创新。(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卫军,宋德,李野,王新,秦旭磊[2](2019)在《竞争型非线性介质中艾里-高斯光束交互作用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步傅里叶法研究了艾里-高斯光束在叁次聚焦和五次散焦竞争型非线性介质中交互作用的调控.结果表明:当入射角度为零时,同相位艾里-高斯光束相互吸引,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较弱时,可形成周期逐渐缩短的呼吸孤子或强度不变的孤子.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较强时,呼吸孤子的平均宽度变大甚至出现光束分叉现象,形成孤子对.反相位艾里-高斯光束相互排斥,排斥力随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单调递增.当入射角度不为零时,通过控制光束入射角度的正负和初始间距.同相位和反相位艾里-高斯光束交互作用时可以同时表现出相互吸引和排斥的现象.(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高述民,杨慕菡,祝园园,周燕[3](2019)在《CMLs参与调控植物花粉授粉竞争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显花植物生殖过程中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钙调素类似蛋白(calmodulin-like proteins,CMLs)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机制调控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然而,迄今人们对CMLs的功能研究尚少。本文旨在初步了解CMLs蛋白在花粉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为深入探究CMLs蛋白在植物花粉竞争优势中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参与调控花粉萌发以及花粉管生长过程的CMLs蛋白的结构、表达水平、细胞定位及其作用机理的归纳,结合不同植物中出现的花粉竞争现象,综合分析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结果】CMLs蛋白约有4个保守的EF手性结构域,当CMLs蛋白结合Ca~(2+)时,其构象发生变化,增强与下游受体蛋白的结合能力,并启动Ca~(2+)依赖的级联信号放大效应,引起花粉管中Ca~(2+)的浓度变化,影响从萌发孔到花粉管顶端Ca~(2+)浓度梯度的形成,从而调控花粉管的正常生长。CMLs蛋白的表达还可以影响Mg~(2+)、NO等离子的浓度变化,影响Ca~(2+)与EF手性结构域的结合及花粉管生长的导向。不同CMLs蛋白具有不同生理功能,其中参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CMLs蛋白主要在植物花器官中表达;部分显花植物在受精过程中,不同倍性花粉之间可能由于基因组大小或者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导致萌发率及生长速率的不同。【结论】CMLs蛋白可能通过在不同倍性花粉中的差异表达,影响花粉在体内萌发的进程,使其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竞争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高秋杰,张济洲[4](2019)在《竞争与博弈——地方政府“双一流”建设的行动逻辑及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基于"双一流"建设的行动逻辑折射出它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中央与地方在利益目标取向上的差异、省际之间在所拥有高等教育资源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必然存在利益上的竞争与博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双一流"建设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保障"双一流"战略决策目标的达成,必须协调与调控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注重加强地方与中央利益目标的整合,完善信息交流与利益表达机制;合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厘清地方政府职能边界;促进区域间资源整合与互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共赢。(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雷蕾,张斌,杨英明,胡涛[5](2018)在《变异链球菌vicR反义RNA竞争内源性msRNA调控胞外多糖代谢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非编码RNA是细菌代谢和毒力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拟探讨反义RNA竞争内源性msRNA调控变异链球菌转录蛋白VicR从而干预生物膜胞外多糖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变异链球菌vicR antisense RNA过表达株(ASvicR)和vicR过表达株(VicR+);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探讨UA159标准株、ASvicR株和VicR+株24小时生物膜结构形貌改变和胞外多糖基质含量差异;构建FLAG标签的ASvicR重组质粒,免疫共沉淀法结合QRT-PCR反应探讨ASvicR与msRNA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变异链球菌ASvicR株vicR基因表达量下调且具有明显的长链状结构表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显示ASvicR株生物膜胞外多糖含量/细菌菌体生物量比例较标准株UA159显着减少;vicR antisense RNA发挥内源性竞争机制-"海绵作用"吸附msRNA从而调控胞外多糖代谢。结论:变异链球菌非编码RNA内源性竞争机制调控生物膜胞外多糖代谢。本研究提示通过干预反义RNA可调控变异链球菌胞外多糖代谢从而致龋性的可能性,以期为龋病防治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06)
凌宁,荀卫兵,沈其荣[6](2018)在《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机制及其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输入是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纽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具有巨大的影响。然而,这些碳的输入会使氮素发生强烈的生物固持作用,造成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氮素竞争。这不仅会对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改变土壤有机碳氮的稳定性。国内、外前期的研究工作虽对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情况有一定认知,但受传统研究方法局限,并未全面阐述植物源有机碳在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以及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演替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荐秸秆全量还田的大背景下,理解全量秸秆还田下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机制及其调控途径对建立合理的秸秆还田管理措施、改善土壤有机质稳定性并提高氮素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秸秆还田下作物与微生物间的氮素竞争规律,以及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根际激发效应的发生机制及其生态重要性,同时介绍了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植物和微生物间氮素竞争的关键微生物菌群研究的主流观点和方法,并提出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机制及其调控途径,以期为提升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以及土壤中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传统化学肥料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琦,陈伟伟[7](2018)在《“人才争夺战”背后的城市竞争与房地产调控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各个城市来说,"抢人"只是开始,"留人"则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大量引进人才之后,实际上更大的难题是如何留住人才"房住不炒"的决心和逻辑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苗头、投机炒作有所抬头等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8年5月19日印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8]49号),该通知重申了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报告》期刊2018年07期)
王洪臣,汪俊妍,刘秀红,黄冬,徐相龙[8](2018)在《排水管道中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的竞争与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排水管道生物膜及底泥中存在着复杂的菌群及其相互作用,可产生H_2S、CH_4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管道腐蚀,危害城市管网安全。在总结2种关键微生物菌群——硫酸盐还原菌(SRB)与产甲烷菌(MA)的分类、代谢机理及两者在产气反应过程中的底物竞争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SRB、MA在排水管道微环境中的分层分布特征,重点梳理与分析了SRB、MA的调控因素及方法。由于SRB、MA对于不同抑制剂的耐受性不同,且处于生物膜内部的菌群会受到传质阻力的保护作用,因此,控制H_2S时须增加抑制剂的单次投加量,对于CH_4,则须延长抑制剂的投加周期。研究为今后开展管网废气控制提供了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并为城市管网防腐及维护提供了具体的调控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张乃旭[9](2018)在《免耕及灌水量对玉米间作豌豆水分竞争互补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间作因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资源、可以在有限土地上较单作获得更多的产量、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用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受资源性缺水的制约,该模式在干旱地区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间作水分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急需发展。鉴于地膜覆盖、免耕、限量灌溉技术在单作中显着的节水效果,将3项技术组装应用于间作,探讨其水分利用特征及其机理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间作玉米豌豆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耕作措施(免耕RT、传统耕作CT)和不同灌水水平下(当地习惯灌水I2、减量15%灌水水平I1)研究玉米、豌豆对水分竞争互补利用的响应规律,揭示免耕、减量灌溉调控间作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为在间作中集成利用免耕和限量灌溉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免耕具有弱化共生期豌豆对玉米带土壤水分竞争,增强豌豆收获后玉米带补偿利用豌豆带土壤水分的优势,从而获得增产效应,同时灌水减量会降低作物间水分竞争量。玉米播种前和玉米豌豆共生期内,在I2和I1时NT的玉米带向对应的豌豆带运移水分量分别为83.2mm和52.3mm。CT迁移量分别为109mm和73.2mm。NT较CT分别降低13.1%、18.9%和25.1%、29.4%。豌豆收获后,在I2和I1时NT处理下的豌豆带向玉米带分别运移96mm和75.3mm。CT处理分别为78.9mm和63.2mm。NT较CT高出13.6%和19.1%。2.免间作免耕灌溉减量处理较当地灌水水平传统耕作处理显着降低土壤无效蒸发34mm,全生育期耗水量降低111mm,耗水结构降低17.8%提高了水分利用。当灌水水平相同时,免耕处理对单作豌豆、单作玉米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无显着影响。在I2和I1灌水水平时,CT的单作豌豆棵间蒸发量较NT单作豌豆高出5.1%和6.3%。间作模式下在I2和I1灌水水平时CT间作耗水结构(E/ET)较NT高出8.3%和2.95%。间作与单作相比,在I2和I1灌水水平时CT处理下间作较单作加权平均低14.3%和29.2%,NT处理下间作较单作加权平均低10%和22.9%。3.免耕灌溉减量有利于降低豌豆收获前豌豆相对玉米种间竞争力,豌豆收获后免耕灌溉减量恢复效应优于当地灌水水平下的传统耕作处理的恢复效应。平均全生育时期豌豆相对玉米竞争力,在I2、I1时,免耕覆膜较传统覆膜相对竞争力分别降低13.8%和15.7%。在间作中可以适度增大作物共生期内种间竞争力,以提高作物产量。4.免耕减量灌水显着提高了间作水分利用效率,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获得了与当地习惯用水水平下传统单作及免耕单作相当的产量,且显着高于同灌水水平下免耕单作和传统耕作产量7.6%和11.1%。免耕减量灌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耕作当地习惯用水处理高7%。(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8-05-24)
李双[10](2018)在《水氮供应与株间竞争对番茄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激素调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宜的水、肥供应和种植密度作为能够明显提高作物产量的栽培措施,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生产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盆栽番茄幼苗为对象,设置不同的水氮供应及株间竞争条件,于步入式人工气候室内开展试验研究。试验设置氮素供应状况、水分供应状况和株间竞争状况叁个因素。氮素供应状况因素,设置了营养液氮素质量浓度较高(15 mmol·L~(-1))和较氮(1mmol·L~(-1))2个水平;水分供应状况因素,设置了盆栽基质含水量较高(灌水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70~75%)和较低(灌水下限为饱和含水量60~65%)2个水平;株间竞争状况因素,则设置了每盆种植4株(P4)根系不隔离、每盆种4株隔离根系竞争(F4)、单株种植(P1)3个水平。通过系统的数据监测与分析,研究了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对番茄幼苗地下根系生长、地上部形态发育、叶片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幼苗应对胁迫时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以及对土壤养分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所有水氮供应条件下,株间竞争的存在都会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水、氮胁迫条件下,这种抑制作用会随株间竞争强度的增加而增强,而且影响光合产物的分配,使得较多的光合产物分配给地下根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根系生长,增大根冠比。隔离根系竞争的处理,其根系生长状况要明显优于根系不隔离的处理。2.株间竞争存在时,增加水分和氮素用量能够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使光合叶面积增加,最终有利于生物量的增加,其中氮素的调控作用更为显着。株间竞争的存在会使群体氮素吸收量增加,土壤氮残留量降低,从而明显提高群体氮素利用率。同时,根系隔离后形成的不完全竞争能够提高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3.减少水分和氮素用量,会引起番茄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降低;同时株间竞争的存在,会对叶片的光合速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隔离植株根系有利于提高叶片气孔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能力,从而巩固竞争幼苗的优势地位。4.株间竞争存在时,群体的叶面积会增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气态感知信使乙烯的释放。根系隔离试验的结果表明冠层上部乙烯的感知能力不受地下根系的干扰,竞争处理的植株个体的乙烯释放量要显着高于单株种植植株的释放量。5.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由植株地下根系向地上茎叶传输过程中产生量的积累,使得激素信号对气孔导度、光合速率的调控作用增强。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叶片光合速率与ABA浓度的关联度较高,并且与地上部ABA浓度的关联度要高于与根系ABA浓度的关联度,说明植株的气孔行为受胁迫信号ABA的调控作用十分明显,而受地上部SA及根系JA的影响相对较弱。6.水分和氮素胁迫不利于植株根系和地上部JA的积累,而属于生物胁迫的株间竞争则会使地上部JA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根系隔离处理植株的地上部JA水平最低。叁因素都能显着影响SA的合成与传递,但未能表现出一致性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竞争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分步傅里叶法研究了艾里-高斯光束在叁次聚焦和五次散焦竞争型非线性介质中交互作用的调控.结果表明:当入射角度为零时,同相位艾里-高斯光束相互吸引,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较弱时,可形成周期逐渐缩短的呼吸孤子或强度不变的孤子.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较强时,呼吸孤子的平均宽度变大甚至出现光束分叉现象,形成孤子对.反相位艾里-高斯光束相互排斥,排斥力随五次散焦非线性强度单调递增.当入射角度不为零时,通过控制光束入射角度的正负和初始间距.同相位和反相位艾里-高斯光束交互作用时可以同时表现出相互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竞争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武.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体系及其演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陈卫军,宋德,李野,王新,秦旭磊.竞争型非线性介质中艾里-高斯光束交互作用的调控[J].物理学报.2019
[3].高述民,杨慕菡,祝园园,周燕.CMLs参与调控植物花粉授粉竞争的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4].高秋杰,张济洲.竞争与博弈——地方政府“双一流”建设的行动逻辑及调控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9
[5].雷蕾,张斌,杨英明,胡涛.变异链球菌vicR反义RNA竞争内源性msRNA调控胞外多糖代谢的机制研究[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6].凌宁,荀卫兵,沈其荣.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机制及其调控[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
[7].张琦,陈伟伟.“人才争夺战”背后的城市竞争与房地产调控逻辑[J].中国经济报告.2018
[8].王洪臣,汪俊妍,刘秀红,黄冬,徐相龙.排水管道中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的竞争与调控[J].环境工程学报.2018
[9].张乃旭.免耕及灌水量对玉米间作豌豆水分竞争互补的调控效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8
[10].李双.水氮供应与株间竞争对番茄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激素调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