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树脂合成酶论文-赵志新,王星星

香树脂合成酶论文-赵志新,王星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香树脂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达玛烷合成酶,β-香树脂合成酶,生物信息学分析,叁萜皂苷

香树脂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赵志新,王星星[1](2019)在《植物叁萜皂苷代谢中达玛烷合成酶和β-香树脂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搜集4种植物的10条达玛烷合成酶及22种植物的30条β-香树脂合成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这2种叁萜皂苷代谢关键酶的理化性质、蛋白特性及进化亲缘关系等进行分析。理化性质分析显示,这2种酶的氨基酸序列在氨基酸数目、组成、分子量、理论pI和脂肪指数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同时,这2种酶的糖基化位点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并且大豆(2)、绿玉树、木榄这3条β-香树脂合成酶序列有极大的可能性有糖基化位点;信号肽预测分析表明,这2种酶没有明确的信号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多肽链中主要存在的二级结构元件;系统进化树显示序列间差异较小,并且聚类结果与序列的科属特性相一致。不同植物的达玛烷合成酶和β-香树脂合成酶蛋白特性差别不大,进化距离也比较近,说明这2种酶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稳定性。这有助于理解达玛烷合成酶和β-香树脂合成酶的保守结构域及进化变异,为研究这2种酶的酶学特征及叁萜皂苷代谢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张玉文,伊恒杰,赵帅,郑金贵,许明[2](2017)在《藤茶香树脂醇合成酶基因编码区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叁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采用RT-PCR方法,从藤茶叶片cDNA中扩增得到香树脂醇合成酶(amyrin synthase)基因,命名为AgAS。该基因编码区长2 250bp,编码750个氨基酸,与葡萄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和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AgAS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膜,在藤茶基因组中存在2个拷贝。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gAS基因在紫芽藤茶的根、茎和叶均有表达,其中叶片中表达最高,茎次之,根中表达量最少,且随着叶片成熟程度的增加,表达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在绿芽藤茶中,AgAS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根与茎中表达量相对较少。(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臧艺玫,李妍芃,乔晶,陈宏昊,刘春生[3](2015)在《基于β-香树脂醇合成酶基因SNP的甘草道地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PCR-SSCP和测序组合技术检测了6个产地甘草的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S)基因的SNP,并进行了SNP和产地的相关性分析,探索甘草道地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甘草β-AS基因第一外显子存在1处SNP,可将甘草划分为94A型、94G型和94A/G型3种基因型,其中94A型在道地产区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非道地产区,达到极显着差异(P<0.001)。本文研究证明,甘草β-AS基因94位点的SNP可能是导致甘草道地性形成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刘颖,陈宏昊,文浩,高雅,王礼强[4](2014)在《甘草鲨烯合酶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β-香树脂醇合成酶共表达对β-香树脂醇积累的影响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是我国最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甘草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甘草酸,其生物合成途径受到很多酶的调节。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QS)及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β-AS)是其中的两种关键酶。为了揭示鲨烯合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β-香树脂醇合成酶共表达对MVA代谢途径的影响,本文构建了7种载体,分别含有3种不同的SQS1基因和β-AS基因,将其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表达,通过TLC及GC-MS检测代谢产物β-香树脂醇的含量。结果显示SQS1基因与β-AS基因共表达有助于代谢产物β-香树脂醇的积累,在3种不同的SQS1基因中,以SQS12为最好。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功能基因对甘草酸代谢途径的影响以及提高甘草酸的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吴琼,孙超,陈士林[5](2013)在《西洋参β-香树脂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西洋参叁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β-香树脂合成酶(bAS)全长cDNA,为研究西洋参皂苷生物合成与次生代谢调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规模ESTs测序和cDNA末端扩增(RACE)技术克隆西洋参bAS基因。结果获得了西洋参bAS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PqbAS(GenBank注册号:JX185490),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 309 bp,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631个氨基酸多肽。保守结构域搜索显示PqbAS含有环氧角鲨烯环化酶(OSCs)共有的活性位点和保守基序。Singal P4.0分析表明PqbAS属于非分泌型蛋白,Tmhmm 2.0分析表明其为非跨膜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PqbAS基因在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花和幼茎中高表达,根和叶中表达量相对较低。结论首次克隆了PqbAS基因全长序列,为研究其表达特性以及在叁萜皂苷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3年11期)

刘小英,苏明华,吴少华,李惠华[6](2013)在《‘解放钟’枇杷香树脂醇合成酶基因ejAS保守区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Jie Fang Zhong’)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SDS法提取总RNA,通过同源克隆和巢氏PCR方法首次从枇杷叶片中分离得到AS基因的保守区序列。结果表明:该AS基因保守区长854 bp,编码284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ejAS(GenBank注册号:JX173279.1);经比对,与同为蔷薇科的嘎啦果的同源性最高,达98%,与辽东楤木、乌拉尔甘草、绿玉树等均有70%以上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香树脂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叁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采用RT-PCR方法,从藤茶叶片cDNA中扩增得到香树脂醇合成酶(amyrin synthase)基因,命名为AgAS。该基因编码区长2 250bp,编码750个氨基酸,与葡萄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和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AgAS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膜,在藤茶基因组中存在2个拷贝。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gAS基因在紫芽藤茶的根、茎和叶均有表达,其中叶片中表达最高,茎次之,根中表达量最少,且随着叶片成熟程度的增加,表达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在绿芽藤茶中,AgAS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根与茎中表达量相对较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树脂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赵志新,王星星.植物叁萜皂苷代谢中达玛烷合成酶和β-香树脂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张玉文,伊恒杰,赵帅,郑金贵,许明.藤茶香树脂醇合成酶基因编码区克隆及表达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7

[3].臧艺玫,李妍芃,乔晶,陈宏昊,刘春生.基于β-香树脂醇合成酶基因SNP的甘草道地性机制研究[J].药学学报.2015

[4].刘颖,陈宏昊,文浩,高雅,王礼强.甘草鲨烯合酶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β-香树脂醇合成酶共表达对β-香树脂醇积累的影响研究(英文)[J].药学学报.2014

[5].吴琼,孙超,陈士林.西洋参β-香树脂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草药.2013

[6].刘小英,苏明华,吴少华,李惠华.‘解放钟’枇杷香树脂醇合成酶基因ejAS保守区的克隆[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

标签:;  ;  ;  ;  

香树脂合成酶论文-赵志新,王星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