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河道水情论文-张志栋

全天候河道水情论文-张志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天候河道水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天候河道水情,CPLD,MSP430,冰厚传感器

全天候河道水情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栋[1](2009)在《全天候流域河道水情现场采集系统的设计与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冰层厚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60672028)和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重点项目“山西省全天候流域河道水情遥测系统”(2007-2)资助下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基于空气、冰和水的电阻率特性差异的冰厚传感器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海冰观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对其应用情况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传感器在几何结构、电路结构的设计、数据处理算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影响了整个海冰观测系统数据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对河道冰、水情检测现场数据采集技术的需求,本论文设计并研制了新的全天候流域河道水情现场采集系统。新系统改进了传感器的外型结构、简化了采集电路、优化了数据处理算法,提高了系统的数据采集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精度和运行的稳定性。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过实验室对空气、冰与水的电阻、温度特性的观测实验,对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验证了对电阻值与温度梯度两种参数度同时采集的冰水情信息处理模式。2)分析基于空气、冰与水的电阻特性差异的冰厚传感器在大连的低温老化实验和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应用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和不足。3)详细的介绍了全天候流域河道水情现场采集系统的组成、实现结构和工作原理。4)介绍全天候流域河道水情现场采集系统的冰厚传感器的新型几何结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数据采集电路的硬件、软件设计过程。5)介绍全天候流域河道水情现场采集系统的水情测报仪的组成结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化及使用说明书。6)对采集系统的在现场应用中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验证了新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现场工程应用的完善与改进提供了依据。新研制成功的全天候流域河道水情现场采集系统于2008年6月在汾河流域实现了安装应用,系统的测量精度和运行的稳定性确实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赵凯[2](2008)在《太原市汾河流域全天候河道水情测报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制作了适合于我国北方冬季结冰地区的全天候河道水情测报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空气、冰和水的电阻率差异对冰层厚度和冰下水位进行检测的新型冰层厚度传感器进行河道水情数据的采集,同时融合了移动通信中GSM短信息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对太原地区汾河流域河道水情的全天候自动化遥测。这一新的河道水情检测系统可以为我国北方冬季结冰地区实现全天候河道水情与水环境自动测报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赵保丰,秦建敏[3](2008)在《GSM/GPRS全天候河道水情测报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新的河道水情测报系统。该系统将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技术之一,并将移动通信中GSM/GPRS数据传输技术应用于河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现场数据采集与中心控制之间的双向数据交流,做到了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对河道水情的全天候自动遥测。(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期刊2008年03期)

全天候河道水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制作了适合于我国北方冬季结冰地区的全天候河道水情测报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空气、冰和水的电阻率差异对冰层厚度和冰下水位进行检测的新型冰层厚度传感器进行河道水情数据的采集,同时融合了移动通信中GSM短信息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对太原地区汾河流域河道水情的全天候自动化遥测。这一新的河道水情检测系统可以为我国北方冬季结冰地区实现全天候河道水情与水环境自动测报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天候河道水情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栋.全天候流域河道水情现场采集系统的设计与研制[D].太原理工大学.2009

[2].赵凯.太原市汾河流域全天候河道水情测报系统的设计[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

[3].赵保丰,秦建敏.GSM/GPRS全天候河道水情测报系统[J].太原科技.2008

标签:;  ;  ;  ;  

全天候河道水情论文-张志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