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禅解论文-邓晔

周易禅解论文-邓晔

导读:本文包含了周易禅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旭,《周易禅解》,易佛会通

周易禅解论文文献综述

邓晔[1](2017)在《《周易禅解》中的易佛会通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之际,佛教便与中国固有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历代皆有会通易佛的文献。明清时期,易学与佛学都经历过兴衰,此时易佛会通的作品较之前代更为成熟,智旭的《周易禅解》将佛学思想与周易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会通,是明末非常重要的一部儒佛会通的典籍。本文从《周易禅解》的思想背景出发,以其写作《周易禅解》的目的与过程为参照,对其文本特点做出了分析,并从本体心性论、修养工夫论和境界论叁个层次对《周易禅解》的易佛会通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本体心性论中,论述了易、佛、真如等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修养工夫论中论述了阴阳、六爻、系辞九卦与佛教修行的共通之处;境界论中论述了“元亨利贞”、“易之叁名”、“内圣外王”与佛教修行境界的会通。最后以会通内容为基础,概括出易佛会通的特质,指出智旭《周易禅解》事实上是以佛教基本义理概念为基础,天台为主,兼采华严净土诸宗思想去解释周易的着作。此作的目的是“诱儒入禅”,不论智旭是否在当时达到了目的,这部作品中易与佛概念的新颖会通都为后人理解儒佛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忠英[2](2014)在《《周易禅解》的诠释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易禅解》一书为明末四高僧最后一人蕅益智旭的着作,这本书的写作和完成发生在明王朝的最后崩溃和清兵南下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国家和人民饱经忧患之时;战乱的发生,士大夫的逃禅,动荡不安的社会现象,相信对于此书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涉及到学术和思想层面,我们认为晚明时代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彼时中国佛教的某些教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释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会通成为不可避免的重要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能出现这样一种以佛学思想来解读《周易》的着作;因而对于此书的地位,相信不管是在易学史或者是在中国佛教史上都是不能忽略的。本文首先考察了本书形成时期的思想与社会背景,即易佛之间的会通以及整个社会思潮的变化。其次,我们注意到智旭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同样的没有放弃对儒家思想的宣扬,而非一味的从佛教的角度来去贬低儒家学说的意义。最后,本文从诠释学的角度,对《周易禅解》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章节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以期能够对于此书的诠释方法作一简要的梳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学院》期刊2014-06-01)

张丽丽[3](2012)在《《〈周易禅解〉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谢金良着,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年12月出版,25万字,328页,《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之一。据卿希泰《〈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缘起》及本书《序言》可知,此书原为谢先生2003年于南京大学所撰博士论文。全书共六章(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谢金良[4](2012)在《易道与佛性相提并论——又论《周易禅解》的思想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解读晚明高僧蕅益智旭《周易禅解》文本发现,智旭在解《易》过程中把易道与佛性相提并论,充分阐释了"易道即是乾道"、"佛性即名乾元"、"易道皆有佛性"的思想,为其禅易相通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思想既开创了易佛思想沟通的新思路,也是对中国佛性论的继承和创新。(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徐恩栓[5](2010)在《禅易圆 融儒佛化一——智旭《周易禅解》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旭乃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其《周易禅解》乃禅门解易的代表作。他以禅门佛法中之核心理念会通周易的基本观点。他以真如之性来解太极本体;他以成佛的境界来喻乾之六爻;他以佛性来喻乾之健性;他以自觉觉他来喻内圣外王;他以禅门佛法之成佛途径来喻易中的图书象数。最终,佛法之理同天人合一之道化合。此乃佛学史易学史上的奇观。智旭成为佛儒合一的关键性人物。(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谢金良[6](2009)在《易辞与佛法互证互通——再论《周易禅解》的思想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蕅益智旭在《周易禅解》中,不仅具有鲜明的禅易相通思想倾向,而且还援引了大量的事例充分阐明易学与佛学的义理是相通的。本文即从"卦爻义理通佛法"、"经传义理契佛理"、"易学心法通儒释"等方面,侧重分析智旭援引易辞与佛法互证互通的事例,并从总体上对其禅易相通思想作出评价。(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吕纪立[7](2009)在《论《周易禅解》的佛易会通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中,易学和佛学是至今尚在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大系统。因此,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几乎历代都有试图会通二者的学者,相对于其他会通佛易的学者,智旭是比较突出的,在其佛易会通的代表作《周易禅解》中明确提出易理即佛理,他以乾元喻佛性,目的在说明佛性无所不在,众生皆具佛性,又运用周易的大过卦来说明佛教定慧双修的问题,力图振兴濒临衰落的佛教。他通过着《周易禅解》,一方面从《周易》中读出了佛教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借助《周易》中形象的卦爻原理显明了佛教晦涩的道理,尤其是使佛教中的某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清晰明朗,易于为人理解。因此无论是对于佛教还是对于儒家,都是有益的。(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4-01)

张丽娟[8](2008)在《视野弘博通古今 心思缜密探究竟——评历史语境中的《〈周易禅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易学与佛学都是东方文化的显学,也是中国学术理论中最具智慧的两门学问。在儒、道、佛逐步融合的趋势下,易佛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密切。晚明高僧蕅益智旭的《周易禅解》就是融通易佛思想的代表作。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大量运用佛学思想全面解注《周易》经传的着作,但是学术界(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谢金良[9](2006)在《易理与佛理本无二致——论《周易禅解》的思想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高僧(?)益智旭,通过对《周易》经传文本的禅学解释,在理解易佛关系问题上勇于创新,比较系统地构建了独特的禅易相通思想理论.本文以《周易禅解》文本内容为依据,结合《灵峰宗论》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从“易即易理贯彻始终”、“易理即自心之易理”、“易理即无住之佛理”等方面深入分析,揭示出“易理与佛理本无二致”是智旭的一大创新思想。(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06年05期)

谢金良[10](2005)在《援引儒经理念 贯通儒佛心法——《周易禅解》蕴涵的儒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高僧蒲益智旭《周易禅解》,是援引佛学思想解说《周易》经传的代表作。本文通过解读文本发现,《周易禅解》也蕴涵着大量的儒学思想,主要是孔孟学派、程朱学派、陆王学派的思想。智旭援引儒学的思想来解说《周易》,使儒学与佛学的思想在易理的层面上得到融会贯通,为其阐发“易佛相通”、“叁教合一”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易学卷)》期刊2005-08-01)

周易禅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易禅解》一书为明末四高僧最后一人蕅益智旭的着作,这本书的写作和完成发生在明王朝的最后崩溃和清兵南下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国家和人民饱经忧患之时;战乱的发生,士大夫的逃禅,动荡不安的社会现象,相信对于此书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涉及到学术和思想层面,我们认为晚明时代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彼时中国佛教的某些教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释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会通成为不可避免的重要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能出现这样一种以佛学思想来解读《周易》的着作;因而对于此书的地位,相信不管是在易学史或者是在中国佛教史上都是不能忽略的。本文首先考察了本书形成时期的思想与社会背景,即易佛之间的会通以及整个社会思潮的变化。其次,我们注意到智旭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同样的没有放弃对儒家思想的宣扬,而非一味的从佛教的角度来去贬低儒家学说的意义。最后,本文从诠释学的角度,对《周易禅解》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章节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以期能够对于此书的诠释方法作一简要的梳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易禅解论文参考文献

[1].邓晔.《周易禅解》中的易佛会通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2].张忠英.《周易禅解》的诠释学考察[D].中国计量学院.2014

[3].张丽丽.《〈周易禅解〉研究》简介[J].周易研究.2012

[4].谢金良.易道与佛性相提并论——又论《周易禅解》的思想创新[J].宗教学研究.2012

[5].徐恩栓.禅易圆融儒佛化一——智旭《周易禅解》新论[J].宗教学研究.2010

[6].谢金良.易辞与佛法互证互通——再论《周易禅解》的思想创新[J].宗教学研究.2009

[7].吕纪立.论《周易禅解》的佛易会通思想[D].苏州大学.2009

[8].张丽娟.视野弘博通古今心思缜密探究竟——评历史语境中的《〈周易禅解〉研究》[J].宗教学研究.2008

[9].谢金良.易理与佛理本无二致——论《周易禅解》的思想创新[J].周易研究.2006

[10].谢金良.援引儒经理念贯通儒佛心法——《周易禅解》蕴涵的儒学思想[C].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易学卷).2005

标签:;  ;  ;  

周易禅解论文-邓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