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习得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语言能力,汉语国际教育
习得者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雨[1](2019)在《跨文化交际与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参与者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参与交际,而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发展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王秋菊[2](2019)在《二语习得者的文化身份特点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通过对目的语文化的内化,实现文化身份的重新构建。二语习得者的文化身份发展过程呈现出动态曲折、和语言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趋向统一的全球化态势等特征。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习者中国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从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文化资源选择等四个方面提出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保证输入均衡、充分、有效的中西文化,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文化身份,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15期)
江利华,江慧玲[3](2019)在《教育叙事视阈下二语习得者主体性变化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框架,运用访谈录音、个人日志、回顾追溯等质性研究方法,考察并记录一名英语专业优秀学生历时4个月的口语学习过程,研究其在学习主体性、口语活动、对口语学习本质的认识、口语产出质量等方面的逐渐变化,指出以往学习经历及新的调节工具(mediational means)在提高语音语感、语言思辨能力及突破口语学习高原期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王敏[4](2019)在《二语习得者目的语“语境模型”构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王初明"补缺假说"和Van Dijk"语境模型"理论,借鉴二语习得互动整合模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设计并实践基于主题模拟语境下互动整合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目的语"语境模型",取代母语语境补缺,提升语言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日志分析、口语和书面语成果分析等实证研究方式,证实"语境模型"构建对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思媛[5](2019)在《论口音对中国英语习得者听力测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介绍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第二语言,英语开始在中国迅速普及。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口音的优劣,口音也因此在英语变体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为了模拟现实环境,雅思和托福等大型英语考试在听力测试中也使用了不同的英语口音。这些不熟悉的口音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可能会妨碍考生的理解过程,英语二语学习者(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对口音的认知也因此对研究口音对听力测试由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用两种不同英语口音对中国ESL学习者进行听力测试,从而研究了口音对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17期)
赵文慧[6](2019)在《概念隐喻视角下二语习得者认知隐喻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二语习得者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加深了解目标语背后的文化知识与认知方式,使其有能力把底层的概念结构和话语的表层结构进行准确匹配,全面提高语言能力。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支撑,外语教师对学生进行概念隐喻输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并拓展词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安航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文慧,周世界[7](2018)在《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标记语是一种不依附于句法和语义结构的语言现象。通过对比分析湖南某高校自建的外语习得者书面语语料库、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研究中国大学阶段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普通水平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在数量和类型上均高于本族语者,且在数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与高水平外语习得者相比,普通水平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在数量和类型上较少,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普通水平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与高水平外语习得者口语之间存在较大相似性,表明其对书面语和口语话语标记语之间的语境差别认识不足。(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曹晨[8](2018)在《论文体学理论对英语习得者写作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毕业后,大学生使用的英语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之前,大多数学生都有6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英语,已经找到了。虽然他们已经对英语语法很熟悉了,可是在正式英语写作中,他们仍有相当大的困难。基于八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应用文体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在写作课程方面。(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51期)
王红斌[9](2018)在《音节成分对韩国汉语习得者普通话声调感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汉语音节成分的差别与韩国汉语习得者感知普通话辅元音节四声时的脑偏侧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0例以韩语为母语的韩国汉语习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学习汉语时间分为24个月以内和36个月以上两组。用双耳分听技术进行普通话辅元音节四声的感知测试,统计辅元音节四声识别的错误率,由本次和之前的研究分别得出辅元、元音四声调类识别的难易度序列,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学习汉语24个月以内的韩国汉语习得者感知汉语辅元音节四声时未见显着的脑偏侧现象。学习36个月以上韩国汉语习得者感知去声时,右耳(大脑左半球)错误率极显着低于左耳(大脑右半球。辅音对声调调类的感知影响度分别为:阳平>阴平/去声>上声。结论音节成分的不同对韩国汉语习得者汉语声调调类的识别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方芳[10](2018)在《CBI教学理念对语言习得者动机因素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合院校中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模式(CBI)的逐渐推广大势之下,本研究以设计学院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CBI教学模式对学生动机因素,即关注力、参与度、自主性和语言交互力所带来的可能影响。参与该研究的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和CBI教学模式。采用COLT(语言教学交际趋向研究)和MOLT(语言教学动机趋向研究)的合并观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CBI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四个动机因素方面要胜过传统语言教学法。学生在在CBI教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程度更高,更加积极主动参加教学任务和活动,言语互动程度也更频繁。并且教学关注重点从对语言本身转化至内容,使教师有机会创造更多的有益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在整个学期都有良好的学习动力。(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39期)
习得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通过对目的语文化的内化,实现文化身份的重新构建。二语习得者的文化身份发展过程呈现出动态曲折、和语言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趋向统一的全球化态势等特征。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习者中国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从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文化资源选择等四个方面提出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保证输入均衡、充分、有效的中西文化,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文化身份,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习得者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雨.跨文化交际与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9
[2].王秋菊.二语习得者的文化身份特点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英语教师.2019
[3].江利华,江慧玲.教育叙事视阈下二语习得者主体性变化的个案研究[J].广西教育.2019
[4].王敏.二语习得者目的语“语境模型”构建实证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
[5].张思媛.论口音对中国英语习得者听力测试的影响[J].校园英语.2019
[6].赵文慧.概念隐喻视角下二语习得者认知隐喻能力培养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
[7].刘文慧,周世界.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曹晨.论文体学理论对英语习得者写作能力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8
[9].王红斌.音节成分对韩国汉语习得者普通话声调感知的影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
[10].方芳.CBI教学理念对语言习得者动机因素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