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教与学

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教与学

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沿河中学卢之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大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动力。《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的确,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教育上的优势和地位是其它方式不可比拟的,但仅有课堂教学活动又是不够的,尤其是把学习主体(学生)作为群体来教学,其个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而课堂之外的活动,可以帮助参与者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个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更具自由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特点,恰好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我们大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兴趣小组活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途径。学生只有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兴趣小组活动必须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下面就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教和学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一、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组织活动

以教而言,教师是主体;以学而言,则学生是主体。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亦是如此。教师是兴趣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如果教师本人对活动只是持任务观点,像应付差事一般在活动临近时,匆匆忙忙地拼拼凑凑活动内容,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甚至在组织形式上只是讲述一番,那么不光教师本人会感到吃力、乏味、任务重,参加活动的学生更会兴味索然、精神不振,本是饶有兴趣的一节活动课变得死气沉沉,意义全无。

当前,许多教师存在着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缺点,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很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把课堂上的知识让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充分地加以运用,既能够巩固知识,又能够培养能力。当我刚刚教学生们掌握了四十八个国际音标以及有限的单词及句型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所学句型互相对话。如:DoyouknowChinese?(你们懂汉语吗?)Whichseasondoyoulikebest?(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等。学生发现他们刚学会的句型居然派上了用场,高兴极了,学习英语的兴致陡增。

兴趣的产生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心理情绪以及需要,据此安排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及时地给予鼓励。例如,刚上中学时,有的学生说能考上技校就满足了,对所学知识满足于一知半解。但经过一个学期后,渐渐地他们改变了主意,因为在活动中他们充分地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具体的调查:有一个高中毕业生在一家工厂当领料员,就因为两个英文字母之差,发错了材料,半天时间给工厂造成了5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讲完后,我又发动学生从自己使用的英文杂志、练习册中寻找印刷错误,体会这些错误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不便和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即使是普通工人,如领料工、排版工人,也必须具备相当高的英语水平,使学生认识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这样的活动把社会生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教育融于一体,深受学生的欢迎,活动兴趣就高,求知欲就强,活动效果当然是十分有效的。

二、必须从教学的艺术性出发组织活动

教学是一种“点拨”。不仅在组织上需要“点拨”,在情感、意志上也需要点拨,让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学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如果小组的活动只是局限于书本范围内,那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满足于九十多分一百分的所谓高分数、好成绩;但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给学生一点课本外的东西,他们会觉得新奇,就乐意去学习,去探索。比如说,“你能告诉我去……的路怎么走吗?”英语中有“Canyoutellmethewayto…”和“Couldyoutellmethewayto…”两种情况,有的学生提出如果用“Canyoutellmethewayto…”去问路可能会遇到非常干脆的拒绝,因为Can在字面上有能力是否能及的意思,被问人会认为你太轻视他,而正确的应该是问人家愿意不愿意为你指路,所以要用“Couldyou…”这样的问题只有在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探究后才会发现。几年前,某电视台开播“FamilyAlbum.U.S.A(走遍美国)”英语教学节目,我看了其内容,觉得非常适合于口语兴趣小组活动,就告诉学生过去所学的可以说是标准的伦敦英语,但当今世界真正讲的是美国英语,欲知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有什么不同,就下决心把“走遍美国”看下来。我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所学的“apieceofcake”(一块蛋糕)在美国英语里被译成是“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等。这一下,学生们来了劲头。由此可见,艺术性的“点拨”在学生活动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渴望求知,欲罢不能。

活动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实际上,我们这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并不仅仅是听听录音,会会话,从初一刚成立后不久就不断地在内容与形式上发展创新。我们学唱英文歌曲,讲英语故事,自编一些英文字谜、讲英文相声、英语爱好者对话。尽管我们的活动次数频繁,有时甚至于是紧锣密鼓,但没有一个学生感到有压力或是厌倦;相反,他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都说在我们这个小组里活动感到非常轻松。事实证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在不断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与学的真正目的。

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会”的喜悦,养成“会学”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活动目的的最佳体现。在我们的小组活动中,学生虽然有意无意地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但作为指导教师,我从未卷面考查过他们的学识。实际上,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谈以及我们日常会话中,学生时刻在自测自查着。有一个学生家长问我说,她的孩子很早就开始用英语记日记,心中秘密全是英语,家里人没有能看懂,这孩子也从不担心日记会被人看见。作为母亲,她既高兴又觉好奇,孩子怎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如此大胆地在使用。其实,这得益于英语兴趣小组活动。英语的本质是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教师如果只靠卷面是很难来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的。语言这种东西学了一定要用的,不用就不能知道究竟学会与否。让学生们充分享受了“学会”、“会用”的喜悦之后,必然促使“会学”能力习惯的养成,如此循环往复,就能达到教与学的理想境地,最终实现教与学的根本目标。

三、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中人的活动机能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一是主体的自我表现和发展。教师在活动中要起指导、启发、点拨作用,推进活动的发展,让学生自己调动各种感观、兴趣去参与。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所教毕竟有限,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应用、体验、获得,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即“乐之”。“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并逐渐发展到深度的“爱”,而能自觉地深入钻研。为此,我推崇游戏的形式、多变的设计思路、生活化的氛围、动起来的方法、乐起来的原则,以达到爱、习得、发展的目的。所谓的“动”,就是动手拆、拼、剪、演……;动脑想、猜、算、分析、归纳……;动口讲、读、唱、问……;动笔写、描、画、记……我们要运用、借鉴一切能让他们动起来的方法,它为我用,针对学习目标、针对学习实际,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组织、调动学生去“动”起来,满足孩子们爱动好动的心理,使注意力持久、稳定,注意力的紧张度提高,并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习得。

(一)训练听力

我们可以建立“听力活动室”,采用磁带广播放听,也可采用人物现场说听。现场听,语音要标准、清晰,可单人说,也可双人、多人相声形式进行。听的方式很多,如听辨、听写、听拼、听读、听画、听填、听演、听并归类、听并造句、听后描述、听后例举同类、欣赏。

(二)训练口语

建议开辟英语角,现场布置一些挂图、轻音乐、实物,黑板上设计主题宣传画、简笔漫画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师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由就座,活泼交流;或者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直接进行情景运用。话题一定要以恰当形式提出,要能刺激大家说的欲望和热情:形式却可多样化,可看图讲话、看图猜去向、听词讲话、听文段后评论,也可以人言亦言仿说、做游戏、讲故事、竞赛、排练短剧、演讲、复述、绕口令、讲笑话等。英语原是一门活生生的表达和交流人们思想或情感体验的语言。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协调运用眼口鼻的感知功能,那对于英语的学习可望有较大的提高。

(三)培养阅读能力

(1)要注重技巧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学会泛读、精读、跳读等几种读法;(2)要启发思考,帮助分析材料,深入探究,把握文段大意;(3)提供给他们的材料应该是近水平而略高的,趣味故事、寓言幽默、名人轶事、各地风情、新闻报道、游戏、文学作品之类的材料,青少年喜闻乐见,可读性强,都在推荐之列:(4)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从朗读到默读,从词到文段,从同步材料到课外读物,从浅易到深难循序渐进去读,从而实现从指导下的阅读到独立阅读:(5)读的活动可以跟其它行为结合起来,如读一则游戏,接着开展过程分析,最后表演一下;(6)最好要求动手做笔记。

(四)提高笔头能力

写的技能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积累上。在初始阶段要加以指导,指导写的技巧,指导换着口味写,译写、默写、改写……指导写要重视培养兴趣热情,要刺激写的欲望,提高写的质量,可以要求大家制作贺卡、互写信件、介绍朋友、翻译幽默故事、编剧、编报等;如果能跟动机结合起来那再妙不过,如:举办某个活动,让大家去搞一张英文海报做个宣传,发些英文请柬请好友。另外,写的能力讲实践、讲积累,最好鼓励大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总而言之,举办兴趣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让平时所学活起来,活学活用。所以更重要的不是“实验室”式的活动,而应该设法让英语走入日常生活,去接触新世界,感受生活新气息,让学生用所学去实践、去检验、去创造,即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英语兴趣小组活动要真正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兴趣发展的不同特征,安排活动内容,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这种兴趣,做到越学越爱学,越学越聪明。

标签:;  ;  ;  

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教与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