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观教育论文-杨金钢

劳动观教育论文-杨金钢

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观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不足,教育

劳动观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杨金钢[1](2019)在《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劳动观的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劳动观也具有重要的位置。基于此,文章当中笔者将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7期)

胡杨,王滨[2](2019)在《新时代劳动观教育:价值指向、认识基础与逻辑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叁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劳动观教育。认为劳动观教育蕴含着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价值指向;体现了劳动观与社会主义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协同、中华民族热爱劳动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结合的认识基础;遵循了什么是劳动观教育、为什么加强新时代劳动观教育和如何进行新时代劳动观教育的逻辑理路;回答了新时代劳动观教育是针对时代的新要求、劳动的新变化、教育的新问题而提出的;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内在要求。(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房金秋[3](2019)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深入阐述了劳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新时期劳动观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端正劳动态度,弘扬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当前大学生劳动观存在价值取向功利性、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习惯缺乏、劳动精神缺失等问题。高校应从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校园文化熏陶、与家庭社会协同合作等方面来完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瑞荣[4](2019)在《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劳动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不能忽视的思想问题。在“劳动”要达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细致需求这一时代要求中,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应运而起。它不仅是为了新时代青年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从更深意义上是让个人的生命潜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面对新呼吁,青年劳动观教育应从全新的时代根据、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积极借鉴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历史经验,主动吸纳国内外有益思想资源,协同打造促使其有效发展的教育格局,以致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更加充足的活力。首先,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要立足新方位确立的青年前进新坐标、要着眼新思想指引的青年奋进新方向,要彰显新目标赋予的青年光荣新使命,要解决新矛盾映照的青年美好新期待。其次,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也面临独特的现实挑战,即青年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难以理解新要求,受大众传播负面冲击难以认可新目标,因就业贡献与报酬不成比例难以认清新形势,因“壮志难酬”模糊了奋斗色彩难以担当新任务,因“养尊处优”软化了劳动意志难以把握新机遇。再次,中国青年劳动教育业已形成的历史经验,既是过去实践的概括,又是今后实践的原则,即充分认识劳动观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体现劳动观教育的时代性,拓展提升劳动观教育的内涵,以及共同构筑多元综合的教育模式。复次,古今中外优良的劳动观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的思想资源,给予它合理性支撑。又次,主要依托敬业奉献意识教育、精益求精态度教育、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与创新创业观念教育来建构其主要内容,传递新时代的劳动品格,引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所构造的劳动精神承接面迈向认同、实现跃迁。最后,要从合理分类开展青年劳动观教育、实施国家战略中体现青年劳动观教育和创新方法和载体中推动青年劳动观教育这叁大方面,着力推进青年劳动观教育理念与实践层面的持续革新,以利用如今各方面新优势来增强劳动观教育的灵活性,并加快完善劳动观教育新体系。(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小芳[5](2018)在《浅谈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的劳动观直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劳动价值观的根本态度和看法。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社会、高校、家庭、当代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探索了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16期)

王鑫[6](2018)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路径方法,即依托课程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向同行;加强文化熏陶:校园实地文化与网络阵地文化双向互通。(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贾亚琪[7](2017)在《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程。理论教育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劳动人民的立场,基本观点是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基本方法是在劳动这种基本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列宁在谈到青年教育问题时,强调指出:必须把自己的教育、训练和培养同工农的劳动结合起来,不要关在自己的学校里,不要只限于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和小册子。只有在与工农的共同劳动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可见,劳动观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马克思主义自身而言,劳动观在其理论体系结构中是贯穿始终的红线,是理论基石和体系轴心,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首先,作为人类特有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构成了社会历史的起点。其次,劳动是人的生存方式,决定着人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人类劳动的发展进程,劳动人民是主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再次,生产方式和劳动关系决定着社会的具体形态,劳动的解放和生产的进步,推动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进步要求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就是劳动进步规律。第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冲突,就是资本与劳动的矛盾,表现为资产者与无产者的阶级斗争,这一斗争的最终结果就是“两个必然”。第五,必将实现的共产主义未来新社会,是劳动的彻底解放,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那时,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为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第六,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美好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努力去创造。在当今中国,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取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同时,也实现着每一个人的梦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这些基本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由此可见,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其重大功能作用和而深远意义,不言而喻。本文按照上述思路,分为四章:第一章先是从世界观、政治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四个方面与劳动进行联系,明确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观及其教育思想,也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观及其教育思想,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教育价值,即劳动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政治教育的根基所在、是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源头活水、对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随后基于前人资料总结在大学生实践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四点基本要求分别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参与的劳动意识、尊重服务的劳动态度以及艰苦奋斗的劳动习惯。第二章进一步强调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重要性,即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叁章全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概括为四个方面:劳动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习惯差、对体力劳动的认同度不高、自制能力差,心理素质弱;随后先从全球文化融合带来不良风气、中国传统观念中某些消极倾向劳动观的影响、社会竞争困惑大学生就业选择及网络媒体的普及与自由构成的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再从学生培养目标上忽视劳动观教育、传统的教学观念禁锢教学理念的转变、劳动观教育理论与实践不统一所造成的学校教育的弱化;接着从家庭教育的偏颇包括家长忽视孩子劳动观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复杂性都使劳动观教育的开展艰难;最后从大学生自身的辨识能力差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章基于上文对大学生劳动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分别从五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教育:整合完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价值观引导;二是注重大学生劳动技能训练和培养:学校与社会企业对接,拓展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增加就业机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培养服务精神;叁是建设劳动教育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入职及职业发展前对自我劳动观的培养;四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作用: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确立“慎独”劳动的取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矫正家长的教育观、使劳动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组织集体劳动,加强劳动观制度管理、结合就业指导,实施有偿劳动教育。(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海云[8](2017)在《新疆职业技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需要大量的技术型的高素质人才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新疆职业技术院校在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重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新疆职业技术学校对于劳动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根据对新疆8所职业技术学校的问卷调查显示,新疆职业院校学生在劳动观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学校对于学生劳动观出现问题,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应该从观念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劳动观教育。劳动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成果之一,深刻的阐述了劳动的本质和重要性,而且他们还提出过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据劳动观教育的需要,我们应该发掘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探索新疆职业院校劳动观教育的途径,不仅可以使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以让他们在新疆发展建设中发挥自身价值。第一部分为相关理论阐述,归纳概括了劳动观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劳动观教育的依据,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和我党几代领导集体的劳动观教育理论概括,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加强新疆职业院校劳动观教育的意义;第二部分为新疆职业院校劳动观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总结分析了学校劳动观教育现状、问题和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第叁部分,详细分析了新疆职业院校劳动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新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存的问题及原因,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为理论指导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5-24)

吴红红,林明芳[9](2017)在《高中生劳动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观直接反映了当前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知程度和劳动意愿。为了帮助高中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在分析高中生劳动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家庭、学校、社会叁个角度探索了高中生劳动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7年03期)

郑银凤[10](2016)在《“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观是指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劳动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帮助人们懂得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并以积极热忱的态度投入到劳动中去,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丰富社会财富做出贡献。而错误的劳动观则会支配人们做出相反的行为选择,并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身上不仅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因此,其劳动观的正确与否,不仅决定着其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整个社会劳动观的发展方向。因此,关注和研究现阶段中国大学生的劳动观,增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实效性,不仅是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当今大学生作为个性鲜明、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90后”一代,他们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活动频繁的时代,而当前,我国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了“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较之“70后"、“80后"的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论文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90后”大学生劳动观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整个研究围绕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横向研究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背景、所学专业、学校类型等方面对他们劳动观的影响;纵向研究则着重考察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不同年级学生劳动观的差异,揭示他们劳动观的逐渐成熟过程和动态转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90后”大学生劳动观的现状及其劳动观形成的影响因素,探寻当前“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对五所院校(912份有效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劳动观总体上比较积极,但是部分大学生对劳动目的的认识不够清楚,劳动分工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某些大学生对创新劳动的认识也不够清楚。而影响其劳动观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其个体特征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朋辈等方面因素。而其中,劳动观形成的主渠道——劳动观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一些家长存在着把“劳动与学习对立”的思想、同时对体力劳动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更有一些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的目的设定为“长大后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劳动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就学校教育方面来看,首先就中小学而言,一些中小学校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观教育处于“边缘化”,此外,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在中小学也比较常见;就高校而言,一些高校的劳动观教育存在着边缘化、片面化、形式化的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时代性,这些都成为影响“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社会方面而言,大众传媒“低俗化”、“过度渲染式"的传播理念,不但没有发挥其对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应有的正面宣传作用,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劳动观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90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生活科技化、交往虚拟化、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时代决定了较之以往时代的劳动观教育,“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增强“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应更新劳动观教育理念,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的理念、劳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的理念、鼓励创新劳动理念以及劳动与休闲并重的理念。其次,应确立劳动创造了人与社会的认知目标;热爱劳动、具有劳动意志的情感目标;投身劳动实践、积极创新创业的行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在此基础上,劳动观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思想、劳动认同教育为劳动观教育的主导性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劳动相关社会问题为劳动观教育的创新性内容;以大学生择偶观、择业观教育为劳动观教育的拓展性内容;把劳动观教育的途径拓宽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此外,为保证“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加强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劳动观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叁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劳动观教育。认为劳动观教育蕴含着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价值指向;体现了劳动观与社会主义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协同、中华民族热爱劳动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结合的认识基础;遵循了什么是劳动观教育、为什么加强新时代劳动观教育和如何进行新时代劳动观教育的逻辑理路;回答了新时代劳动观教育是针对时代的新要求、劳动的新变化、教育的新问题而提出的;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内在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观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杨金钢.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2].胡杨,王滨.新时代劳动观教育:价值指向、认识基础与逻辑理路[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房金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

[4].张瑞荣.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9

[5].王小芳.浅谈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现代交际.2018

[6].王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

[7].贾亚琪.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7

[8].王海云.新疆职业技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新疆大学.2017

[9].吴红红,林明芳.高中生劳动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

[10].郑银凤.“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标签:;  ;  ;  ;  

劳动观教育论文-杨金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