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电镜论文-汪逵,邓民强,魏文,周晗,李元红

免疫组化电镜论文-汪逵,邓民强,魏文,周晗,李元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组化电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脑屏障,免疫组化,电镜,脑转移癌

免疫组化电镜论文文献综述

汪逵,邓民强,魏文,周晗,李元红[1](2019)在《脑转移癌患者免疫组化与电镜特征及局部血脑屏障变化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转移癌患者免疫组化与电镜特征及局部血脑屏障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6例脑转移癌患者的标本蜡块,同时随机选取16例同时期接受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标本蜡块作为对照,对其做CD34、FV-Ⅲ、GFAP、S-100、NSE、NF、MBP和SYN染色,观察各标志物在2组中的表达情况。选取同期接受脑肿瘤手术切除的患者新鲜标本,其中,脑胶质瘤2例,脑转移癌4例,对其做电镜观察,了解血脑屏障连接的变化。结果脑转移癌组和脑胶质瘤组中,CD34和FV-Ⅲ均有丰富表达,其阳性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GFAP、S-100、NSE、NF、MBP和SYN均强烈表达,但是在脑转移癌组中,几乎不表达,提示脑转移癌中没有胶质膜成分,即没有形成血脑屏障的最基本的结构。电镜扫描表明,脑转移癌患者内皮细胞连结松紧不一,纤细疏松,部分间隙扩大,常见空泡变性,基膜不均一且较薄,与胶质瘤相比毛细血管密度略少,毛细血管周围无胶质细胞终足,瘤细胞之间出现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在脑转移癌组织中,构成血脑屏障的基本物质神经胶质膜缺乏,血管内皮连接不紧密,即其组织中无完整的血脑屏障。(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琪,孙异临[2](2017)在《免疫组化和电镜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疑难肿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推动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伴随神经外科的迅速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疑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在日益提高。而原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诊治水平的提高,促使过往认为治疗疗效差的肿瘤,在当下也可以取得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疑难肿瘤,对其分类进行简要概述,从而探讨免疫组化和电镜诊断中中枢神经系统疑难肿瘤的发展与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06期)

陶亚群,李贵苹,易静,杨洁[3](2016)在《兼顾免疫组化和电镜样品的戊二醛–多聚甲醛混合固定液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寻兼顾同一实验动物用于免疫组化和电镜标本取材的灌注固定液中戊二醛–多聚甲醛的合适配比。小鼠分别用不同配比的固定液进行心脏灌注固定,对心肌、肾脏、肝脏进行电镜观察,并选择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反应和免疫胶体金标记。结果发现,采用0.10%戊二醛+4%多聚甲醛混合液灌注的小鼠各脏器既能很好地保存其超微结构,又能保存某些抗原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曹海燕,翟玉龙,孙夏承,安家泽,吕英华[4](2016)在《基于电镜和免疫组化的线粒体数目标志物评估肝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线粒体数目与肝癌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定量肝癌组织中线粒体数目,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估肝癌组织中的线粒体标志物COX Ⅳ及HSP60表达水平,分析电镜肝癌线粒体定量结果与COX Ⅳ及HSP60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肝癌中线粒体数目、COX Ⅳ及HSP60表达量与肝癌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相比,肝癌组织中线粒体数目(P<0.001)、COX Ⅳ及HSP60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417,P=0.0290)。COX Ⅳ及HSP60表达水平与线粒体数目无显着相关(r~2=0.009,P=0.5468;r~2=0.056,P=0.1396)。线粒体数目与肿瘤直径显着负相关(r~2=0.1086,P=0.0434),COX Ⅳ及HSP60表达量与肿瘤直径无显着相关(r~2=0.0251,P=0.3287;r~2=0.0461,P=0.1830)。结论:线粒体数目是潜在的肝癌生长标志物。但常用的线粒体定量分子HSP60与COX Ⅳ并不能准确定量肝癌线粒体。(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14期)

徐红,杨昌伟,杨巧,李静,杨守京[5](2011)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复发1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特点。方法对1例左大腿根部复发的SE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2岁,肿瘤位于左大腿根部,曾以滑膜肉瘤手术,2年后复发。在组织学上,肿瘤无论是原发还是复发,均表现为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巢状嵌入硬化的纤维化间质中的特点。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呈vimentin染色阳性,但其它标记物阴性。电镜观察:肿瘤细胞核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粗面内质网丰富且扩张,偶见中间丝纤维,为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特征。从临床、影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等方面证实该肿瘤为典型的SEF。结论 SEF是一种罕见的、多发于深部软组织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复发肿瘤与原发肿瘤相比,其病灶中细胞密度、核分裂数、Ki-67增殖指数、肿瘤坏死程度等明显增加,可提示肿瘤恶性程度的进展。尽管SEF被认为低度恶性,但更具有侵袭性和恶性潜能,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提高SEF此方面特点的认识,对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工作者均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袁素,谢瑶芸,刘富金,朱根海[6](2010)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临床病理及电镜和免疫组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tumer of ovarg,SST)的临床病理、电镜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通过11例SST的临床、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及其中的5例电镜观察和10例随访。结果 11例中30岁以下8例,10例有月经紊乱,1例早熟,5例伴有腹水。光镜显示假小叶结构及小叶间疏松水肿的结缔组织和致密的胶原纤维,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见印戒样细胞,血管丰富。电镜见有叁类瘤细胞:分别为类似储脂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原始未分化间叶细胞,瘤细胞间或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组织化学:PAS全部(-);免疫组化:α-inhibin7例(+),4例(-);ER4例(+),7例(-);CR3例(+),8例(-);vimentin、SMA、PR均(+);CK、EMA均(-)。随访:术后月经均恢复正常,已婚未育2例术后都怀孕生子,未婚者中术后有2例结婚并已生子。结论 SST是一种具有特殊组织学结构的少见卵巢良性肿瘤,术后不复发,预后好。病理诊断应注意与卵巢印戒细胞间质瘤、卵泡膜细胞瘤、卵巢纤维瘤、Krukenberg瘤等鉴别。(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吕淑慧,王晓,王彩霞,王桂梅,聂美楠[7](2010)在《细支气管肺泡癌核内包涵体的电镜及免疫组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核内包涵体超微结构特点和免疫原性。方法手术切除3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肿瘤样本,应用SP-A和TTF-1单克隆抗体做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中的核内包涵体数>5%的病例计为阳性,并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有6例肿瘤细胞核呈SP-A和TTF-1抗体双阳性;电镜观察结果,SP-A阳性的核内包涵体由弥散型或/和球型的细碎颗粒状物质组成,其内常夹杂一些不整形的折迭状膜样结构,核内包涵体常借膜样结构与内层核膜相连。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核内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呈SP-A阳性;超微结构上核内包涵体分为弥散型和球型,两者都由与SP-A有交叉抗原性的蛋白产物构成;蛋白产物在核周池内异常聚积,由内层核膜包被或与内层核膜部分相连,以伪包涵体的形式向核内演变成核内包涵体。(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吴贻平,粟占叁,周文[8](2010)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32例鼻腔黑色素瘤进行临床和病理(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资料观察。结果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鼻塞和或鼻衄,6例伴有轻重不等的头痛。12例临床诊断为鼻息肉、鼻窦炎,16例诊断为鼻肿瘤,4例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为手术加放、化疗综合手段。生存时间为3-65个月。组织学特征为:黑色素瘤组织结构既有象癌的组织像,又有似肉瘤的组织像,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部分病例瘤细胞内外可见粗大的黑色素颗粒。4例电镜检查各种瘤细胞胞浆内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素小体。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HMB4590.6%、S-100100%、Vim71.9%、CK21.1`%、EMA8.3%,LCA及Actin不表达。结论鼻腔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其生存期短,恶性度高。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下特征,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0年04期)

崔元日,王玉国[9](2008)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透射电镜技术在肺低分化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低分化癌组中的CK17,CK18及Sy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5月肺癌病理标本81例,分别用CK17,CK18及Syn标记,同时用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CK17与CK18及Syn在各类型肺低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极显着差异,说明在肺地分化癌的鉴别诊断中用CK17,CK18,及Syn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效果是非常明确的。超微病理上我们均可以找到十分确切的形态学依据来进一步验证免疫病理的结果。结论:将免疫病理与超微病理相结合能够将肺低分化癌的组织学类型鉴别开来。从而为临床的治疗与术后的预后判断提供正确的病理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伤残医学》期刊2008年05期)

魏伟[10](2007)在《逼尿肌不稳定粘连连接超微结构变化的免疫组化监测和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镜技术研究偶联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粘连连接蛋白质构成,通过观察粘连连接主要构成蛋白成分在下尿路梗阻并发膀胱过度活动患者中的变化,探讨人逼尿肌粘连连接在膀胱不稳定患者中的数量改变,进而分析粘连连接与膀胱过度活动之间的关系。揭示下尿路梗阻患者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的肌源性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instability,DI)的BPH住院患者35例,为实验组,年龄62-87岁,平均69.1岁;非梗阻性逼尿肌(取自膀胱癌患者)9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7-80岁,平均66.3岁。均排除其它相关疾病。术前经过IPSS评分。在择期开放手术过程中获得逼尿肌组织,并征得所有患者的书面同意(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用手术刀从膀胱前壁切取膀胱壁全层组织(约0.5×0.5×1.0cm大小),避免组织破坏和电烙造成假象。每个离体标本被立即分为两份,一份约0.5cm×0.5cm大小,在1分钟内被切割成约0.1cm×0.1cm的肌条存放入2%戊二醛中溶液中,用于电镜观察;另一份标本约0.5×0.5cm大小,存放入10%的福尔马林中性溶液中保存。人膀胱上皮作为内部阳性对照,人正常阑尾组织、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作为已知的外部阳性对照。标本固定好,将组织块分别进行纵切与横切,石蜡包埋,连续4μm切片,HE染色及用多克隆P-钙粘蛋白抗体,单克隆α、β、和γ-连环蛋白抗体检测,所有抗体都与粘连连接蛋白发生反应。电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逼尿肌细胞连接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标本中钙粘蛋白、α-、β-、γ-连环蛋白的表达变化,每一逼尿肌至少评价切面上10个视野,计数可见粘连连接数量,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膀胱逼尿肌粘连连接构成蛋白的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分别计算出每个样本中钙粘蛋白、α-、β-、γ-连环蛋白的平均含量。分别进行以下比较:(1)实验组与对照组平滑肌中粘连连接构成蛋白的含量;(2)稳定膀胱逼尿肌与伴有膀胱过度活动逼尿肌中粘连连接的数量;(3)实验组平滑肌粘连连接各构成蛋白量的变化;结果:1.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测定(1)在非梗阻及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的逼尿肌中均检测到钙粘蛋白、及α、β、和γ-连环蛋白的特异性染色;并且检测到平滑肌细胞间粘连连接的特异性染色。(2)实验组(DI)平滑肌切片中P-钙粘蛋白和α、β、和γ-连环蛋白着色较浅并且不均匀,分布不规则。逼尿肌细胞间粘连连接明显减少,着色浅,周围见较多杂乱纤维。对照组中非梗阻逼尿肌切片着色较深并且分布均匀,见大量特异性浓染的P-钙粘蛋白和α、β、和γ-连环蛋白,肌细胞排列规则,细胞间大量粘连连接,连接着色较深,肌细胞形态规则,连接集中。实验组粘连连接蛋白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3)实验组和对照组粘连连接的数量低于各组内膀胱上皮粘连连接的数量(P<0.01)。2.在电镜下观察(1)实验组(DI)肌纤维排列不整齐,肌细胞分布不均匀,肌膜周围有高电子密度物质堆积,细胞间以胞突连接及缝隙连接(gapjunction,GP)为主;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间连接明显减少或消失,逼尿肌细胞出现肥大,线粒体肿胀、破裂;(2)对照组平滑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细胞分布均匀,肌细胞间隙细胞之间连接以粘连连接(adherensjunction,AJ)为主,细胞间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含量较少,逼尿肌细胞内结构完整,排列规则。结论:1膀胱平滑肌细胞间粘连连接中含有P-钙粘蛋白和α、β、和γ-连环蛋白;2下尿路梗阻患者逼尿肌粘连连接构成蛋白的数量较正常减少;3膀胱功能改变与膀胱逼尿肌粘连连接的数量变化有关。(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1)

免疫组化电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推动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伴随神经外科的迅速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疑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在日益提高。而原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诊治水平的提高,促使过往认为治疗疗效差的肿瘤,在当下也可以取得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疑难肿瘤,对其分类进行简要概述,从而探讨免疫组化和电镜诊断中中枢神经系统疑难肿瘤的发展与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组化电镜论文参考文献

[1].汪逵,邓民强,魏文,周晗,李元红.脑转移癌患者免疫组化与电镜特征及局部血脑屏障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9

[2].张琪,孙异临.免疫组化和电镜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疑难肿瘤的研究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

[3].陶亚群,李贵苹,易静,杨洁.兼顾免疫组化和电镜样品的戊二醛–多聚甲醛混合固定液的应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6

[4].曹海燕,翟玉龙,孙夏承,安家泽,吕英华.基于电镜和免疫组化的线粒体数目标志物评估肝癌的初步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5].徐红,杨昌伟,杨巧,李静,杨守京.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复发1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

[6].袁素,谢瑶芸,刘富金,朱根海.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临床病理及电镜和免疫组化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

[7].吕淑慧,王晓,王彩霞,王桂梅,聂美楠.细支气管肺泡癌核内包涵体的电镜及免疫组化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

[8].吴贻平,粟占叁,周文.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J].医学信息.2010

[9].崔元日,王玉国.免疫组化技术结合透射电镜技术在肺低分化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08

[10].魏伟.逼尿肌不稳定粘连连接超微结构变化的免疫组化监测和电镜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07

标签:;  ;  ;  ;  

免疫组化电镜论文-汪逵,邓民强,魏文,周晗,李元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