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论文-官瑞丽,刘明朝,陈景元,骆文静

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论文-官瑞丽,刘明朝,陈景元,骆文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小胶质细胞,G1uR1,米诺环素

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论文文献综述

官瑞丽,刘明朝,陈景元,骆文静[1](2015)在《小胶质细胞活化调节GluR1磷酸化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致认知损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的认知损伤作用,明确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引发认知伤的部分机制以及米诺环素的保护作用。【材料和方法】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及米诺环素干预动物模型建立:选取21天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米诺环素组,CUS组,CUS+米诺环素组;常规饮食适应3天后,各组给予不同处理:对照组常规饲养;对照+米诺环素组饮水中给予米诺环素,根据大鼠每日摄入水量调节每日摄入米诺环素50mg/Kg/d;CUS组接受下列应激:食水剥夺(夜晚,12h),昼夜颠倒(24h),饲养笼倾斜45度(夜晚,12h),单笼饲养(24h),2h束缚,4度冷暴露(2h),强迫游泳(15min);CUS+米诺环素组在大鼠接受应激的同时根据大鼠每日摄入水量调节每日摄入米诺环素50mg/Kg/d(食水剥夺时除外)。暴露持续时间为21d,每种应激每周内随机出现一次。Morris水迷宫:用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进行水迷宫实验,应激3周后开始检测,每只大鼠每天训练4次,每次采用不同的入水点,每次训练1min。结果以大鼠寻找站台的潜伏期、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及距离表示。离体海马脑片诱发电位记录:取孵育后脑片置于半浸式恒温浴槽的尼龙网上,浴槽内恒温32℃。循环通入95%O2+5%CO2混合气,ACSF恒速灌流(1-2ml/min)。通过监视器将双极金属钨丝刺激电极置于CA3区Schaffer侧支路径上,刺激电极经隔离器与刺激器(AMPI)相连接。记录刺激所诱发的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和PS并统计数据。形态学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参照免疫荧光染色,以一抗OX42标记小胶质细胞,激光共聚焦下观察记录实验结果。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配制12%或10%的分离胶和5%的积层胶;每孔上样20μl。电泳80V/30min,120V/90min后,250mA/90min将凝胶中蛋白转移至NC膜;以5%脱脂牛奶室温封闭1h。4℃孵育一抗(anti-GluR1,anti-P-GluR1(Ser845),anti-P-GluR1(Ser845))过夜;室温孵育二抗1.5h;在暗室中用凝胶成像分析仪扫描各免疫印迹条带灰度值并进行分析。【结果】1.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能够导致认知损伤;2.认知损伤伴随着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GluR1 845、831位点磷酸化水平的降低。3.同时给予米诺环素干预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GluR1磷酸化水平的降低以及认知损伤得到显着缓解。【结论】1.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能够导致认知损伤,可能是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从而干预了谷氨酸受体的磷酸化水平,进而影响了海马部位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2.米诺环素干预能够通过拮抗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恢复谷氨酸受体的磷酸化水平以及海马部位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从而对认知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5-10-25)

杨京,李跃华,张兰凤,郭明冬[2](2013)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变化及海马形态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孤养和慢性不可预期性刺激连续刺激大鼠21天,每口随机抽取一种方式。每周进行一次称重和糖水偏爱实验。21天结束,进行旷场试验,取脑切片,观察海马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在观察期间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水偏爱实验阳性(P<0.01),旷场试验实验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P<0.05)。海马形态观察发现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锥体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数量减少,大量细胞坏死,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疏松不齐,细胞层次变稀、中断,尼氏体浅染甚至溶解。结论: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对大鼠造成体重下降、兴趣丧失、活动能力下降等影响,与人类抑郁症症状相似,可成功成为抑郁症模型,为进一步抑郁症实验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发现通过抑郁造模大鼠海马椎体细胞的变化证明抑郁症并不是单纯的功能性疾病,其存在一定的病理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0-01)

廖莎,周佳,平锋锋,王倩,郝娣[3](2012)在《慢性束缚与慢性不可预期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学比较及其发生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与慢性不可预期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对C57BL/6小鼠行为学指标及大脑海马区相关功能的影响,探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方法】分别建立CRS及CUMS小鼠模型,通过旷场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测定小鼠的行为学指标;取小鼠脑组织,制备常规石蜡切片,运用苏木素-伊红(HE)与免疫组化染色考察小鼠大脑海马区组织形态及5-羟色胺1A受体(5-HT1AR)的表达情况,并运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RS组小鼠的水平穿格数、直立次数及体质量均显着减少,悬尾及强迫游泳试验累计不动时间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CUMS组小鼠自发活动无明显改变(P>0.05),但悬尾及强迫游泳试验累计不动时间百分比极显着增加(P<0.01),体质量显着下降。脑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CUMS组小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均出现萎缩,而CRS组小鼠海马CA1区未受影响,CA3区和齿状回均发生萎缩。与对照组相比,CRS组与CUMS组小鼠大脑海马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5-HT1AR表达均减少,差异均分别达显着和极显着水平。【结论】CRS和CUMS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抑郁样症状,CRS对探索性行为的抑制较明显,CUMS则可引发典型的行为绝望状态;CRS与CUMS组小鼠的行为学差异可能与2组抑郁模型动物脑内海马区组织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差异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1期)

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孤养和慢性不可预期性刺激连续刺激大鼠21天,每口随机抽取一种方式。每周进行一次称重和糖水偏爱实验。21天结束,进行旷场试验,取脑切片,观察海马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在观察期间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水偏爱实验阳性(P<0.01),旷场试验实验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P<0.05)。海马形态观察发现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锥体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数量减少,大量细胞坏死,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疏松不齐,细胞层次变稀、中断,尼氏体浅染甚至溶解。结论: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对大鼠造成体重下降、兴趣丧失、活动能力下降等影响,与人类抑郁症症状相似,可成功成为抑郁症模型,为进一步抑郁症实验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发现通过抑郁造模大鼠海马椎体细胞的变化证明抑郁症并不是单纯的功能性疾病,其存在一定的病理学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论文参考文献

[1].官瑞丽,刘明朝,陈景元,骆文静.小胶质细胞活化调节GluR1磷酸化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致认知损伤中的作用[C].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2015

[2].杨京,李跃华,张兰凤,郭明冬.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变化及海马形态学变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3].廖莎,周佳,平锋锋,王倩,郝娣.慢性束缚与慢性不可预期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学比较及其发生机制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论文-官瑞丽,刘明朝,陈景元,骆文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