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头带绦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头带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生物信息学,分子水平
多头带绦虫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光,袁红[1](2019)在《多头带绦虫TPx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患病绵羊脑内采集多头蚴原头节,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多头带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mTPx)基因,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后测序,克隆到的TmTPx基因开放阅读框为591 bp,编码196个氨基酸。运用DNA STAR、Rpsblast等软件对TmTPx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能确定TmTPx的蛋白表面暴露区、蛋白骨架柔韧性、蛋白抗原指数、功能域等,利于从分子水平了解TmTPx的功能及多头带绦虫的生理代谢、进化分类。(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杨应东,万洁,房春林,文建国,郭程[2](2018)在《吡喹酮治犬多头带绦虫感染》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头带绦虫的终末宿主为犬,感染犬是引起牛、羊脑多头蚴病的感染源。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脑多头蚴取自自然感染羊体内。1.1.2实验犬7只4月龄至2岁,经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驱虫,粪检蠕虫卵为阴性的犬。1.1.3吡喹酮片某动物药业公司生产,规格为每片100mg。1.2试验方法用自然发病羊体内的脑多头蚴人工感染7只实验犬,每只感染脑多头蚴包囊1(本文来源于《四川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11期)
黄兴,徐璟,王宇,杨应东,万洁[3](2017)在《多头带绦虫dUTPase基因的原核表达、组织定位及酶学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多头带绦虫脱氧尿苷叁磷酸酶(Tm-dUTPase)的基因特征,并初步分析Tm-dUTPase的酶学活性。通过原核表达,得到重组Tm-dUTPase蛋白,并对其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免疫荧光定位及酶学活性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Tm-dUTPase基因ORF框为447bp,编码148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大小为16.39ku,等电点为6.263;与猪囊尾蚴和豆状囊尾蚴dUTPase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和91%。原核表达的TmdUTPase为可溶性蛋白,纯化后的蛋白质质量浓度为0.907mg·mL~(-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蛋白质能够被山羊脑多头蚴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较强的反应原性。免疫荧光定位显示Tm-dUTPase主要分布于多头带绦虫成虫的体内实质区,同时广泛分布于多头带绦虫幼虫(脑多头蚴)的头节和包囊囊壁外层。酶学活性试验测得重组Tm-dUTPase的比活力为986.29U·mg~(-1),EDTA能够抑制Tm-dUTPase活性,而金属离子Mg~(2+)、Zn~(2+)、Cu~(2+)能够增强Tm-dUTPase活性。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m-dUTPase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杨洋[4](2017)在《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学分析及TmPKA-C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多头蚴病(Cerebral coenurosis)是一种羊等动物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由多头带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所引起。人也可以作为中间宿主被感染。多头带绦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脑多头蚴(囊液、原头节和囊壁)、六钩蚴叁个时期。为了与寄生生活相适应,多头带绦虫在不同发育阶段所表达的基因有所不同,研究其期特异性表达基因,对于进一步了解多头带绦虫虫体的发育机理及寄生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多头带绦虫的六钩蚴、原头节、囊壁、成虫以及成虫的头颈节、未成熟-成熟节片和孕节共7个转录组样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2822个基因(FPKM>0)。分析了六钩蚴、原头节、囊壁和成虫之间以及成虫的头颈节、未成熟-成熟节片和孕节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成虫时期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高于其他时期,未成熟-成熟节片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高于头颈节和孕节,并且发现了大量与虫体发育和宿主相互作用相关的基因。通过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发育时期共鉴定到2437个期特异性上调表达基因,在成虫的不同组织部位共鉴定到1228个组织特异上调表达基因。GO分析发现,期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上调表达基因主要聚类到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结合和催化活性以及细胞和细胞组分。KEGG分析发现这些特异性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环境信息处理等过程。qRT-PCR实验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与转录组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运用RNA-seq测序技术鉴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根据转录组分析结果,筛选出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家族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该基因家族包含4个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分别命名为TmPKA-C1、TmPKA-C2、TmPKA-C3和TmPKA-C4。根据4个TmPKA-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成虫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了4个TmPKA-C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4个TmPKA-C基因均具有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位点、蛋白激酶ATP结合位点以及蛋白激酶结构域。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选取TmPKA-C1和TmPKA-C2蛋白研究其反应原性。将TmPKA-C1和TmPKA-C2基因连接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Transetta(DE3)后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TmPKA-C1和TmPKA-C2在原核系统获得了高效表达,分子大小分别为42 kDa和46 kDa,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TmPKA-C1和TmPKA-C2均具有反应原性,但TmPKA-C2反应原性较弱。进一步鉴定重组蛋白TmPKA-C1的反应原性,发现其能与人工感染脑多头蚴绵羊第1~19周的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这为筛选羊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杨洋,李文卉,张念章,李婷婷,李立[5](2017)在《多头带绦虫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TmPKA-C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多头带绦虫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基因(TmPKA-C)作为诊断抗原的潜能,以多头带绦虫成虫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TmPKA-C基因。将TmPKA-C基因片段连接至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然后利用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分析该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TmPKA-C基因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032 bp,编码343个氨基酸。TmPKA-C基因的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的大小约42 kDa。Western-blot(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4-21)
黄兴,陈林,王宇,徐璟,郭承[6](2016)在《多头带绦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酶学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多头带绦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 u/Zn-SO D)基因的特征及该酶在多头带绦虫上的抗氧化作用,采用RT-PCR技术扩增脑多头蚴C u/Zn-SO D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C u/Zn-SO D;然后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W estern-blot检测,并进行酶比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多头带绦虫C u/Zn-SO D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猪带绦虫和肥头绦虫C u/Zn-SO D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8%和92%;纯化后的多头带绦虫重组Cu/Zn-SOD蛋白的浓度为1.587 m g/m L;用羟胺法测得该重组蛋白的酶比活性为3 125.64 U/mg±76.82 U/mg;H2O2、SDS和EDTA对重组的多头带绦虫Cu/Zn-SOD的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氯仿-乙醇和脲素则对多头带绦虫Cu/Zn-SOD的酶活性并无影响。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多头带绦虫C u/Zn-SO 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李文卉,付宝权[7](2016)在《多头带绦虫的分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多头蚴,有人将其命名为格氏多头蚴,并且认为是区别于脑多头蚴的一个新的株或基因型;也有人将其命名为斯氏多头蚴或认为是脑多头蚴的同种异名。现就目前报道的寄生在绵羊中枢神经系统及山羊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多头带绦虫的分类现状进行简要综述,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从传统形态学及现代分子生物学两方面进行阐述,为多头带绦虫的分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李文卉,张念章,曲自刚,杨洋,李婷婷[8](2016)在《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microRNA测序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等草食动物大脑,引发的一种严重的致死性寄生虫病,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被感染,该病给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小分子RNA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特殊分子,诱导基因沉默,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基因转录和翻译等诸多生命活动的调控过程。方法本研究应用Illumina深度测序技术对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进行了microRNA(mi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1,352,405条s RNA序列,长度为21 nt的占16.78%,20 nt和22nt的序列各自分别占13.00%和13.73%。其中有1,686,847条(14.86%)能够匹配上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基因组。构建了miRNA表达谱,其中表达量较高的两个家族为miR-71和miR-2476。比对上Rfam(9.1)数据库中非编码RNA的小RNA,得出22613条rR NA,1662条snR NA,206条snoR NA,16,511条tR NA以及610,928条其它序列。应用Mireap软件预测到候选miRNA种数为150种,总表达量为10,288。其中长度为20 nt和21nt的候选miRNA的首位碱基各自偏向于A。结论对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miRNA的报道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该寄生虫的复杂生物学,并对类似相关绦虫miRNA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08)
黄兴[9](2016)在《多头带绦虫功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头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终末宿主的小肠,其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等偶蹄动物的脑和脊髓等处引起脑多头蚴病(coenuriasis)。脑多头蚴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患病动物发生死亡,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人也有感染的报道。本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多头带绦虫的密码子偏好性使用进行了分析,并对GP50等四个多头带绦虫功能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和蛋白特性研究,期待为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及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提供候选抗原。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利用多头带绦虫转录组数据库中已注释的8620个重构基因进行了同义密码子偏好性使用分析。结果发现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密码子整体呈弱偏好性,平均GC含量为49.29%,平均GC3含量为51.43%;核酸组成、突变压力、自然选择、基因表达水平、基因所编码蛋白的总亲水性平均系数、芳香性及氨基酸的选择等均是影响多头带绦虫密码子偏好性使用的因素,其中自然选择可能是影响多头带绦虫密码子偏好使用的最主要因素;多头带绦虫核糖体基因密码子的偏好使用主要受到突变的影响,而必需基因密码子的偏好使用则主要受到选择的影响;22个密码子被确定为最优密码子,推测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选择的影响;最优密码子整体上富含GC碱基(GC:AU=43:23),除CGU外的所有最优密码子都以G/C结尾。此外,研究发现多头带绦虫与大肠杆菌、酵母和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而与豆状带绦虫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较小。本研究对多头带绦虫密码子偏好性使用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这能够为多头带绦虫新基因的发现、开展多头带绦虫分子遗传工程和进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2、多头带绦虫GP50基因的克隆表达、组织分布及重组抗原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从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cDNA中扩增出GP50基因,结果显示GP50基因ORF框为897bp,其N-端有48bp的信号肽序列,除去信号肽后编码282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大小为31.02 kDa。免疫荧光显示GP50蛋白主要分布于多头带绦虫成虫和脑多头蚴的体表微毛区及体内实质区,同时广泛分布于多头蚴包囊囊壁;以GP50重组表达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其敏感性为95%(19/20)、特异性为92.6%(25/27),与山羊细颈囊尾蚴血清和绵羊细粒棘球蚴血清存在交叉反应。人工感染多头带绦虫山羊的血清抗体监测发现在感染后的整个检测期(2-17周)GP50抗体值均呈现阳性。本研究提示GP50蛋白具有作为山羊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的潜在价值。3、多头带绦虫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2基因的克隆表达、组织分布及重组抗原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从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cDNA中扩增出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2基因(TmP2)。结果显示TmP2基因ORF框为366bp,编码121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大小为13.42kDa,与猪带绦虫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2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94%;免疫荧光显示TmP2蛋白大量分布于多头带绦虫成虫和脑多头蚴的实质层,同时广泛分布于脑多头蚴包囊囊壁;以TmP2重组表达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其敏感性达95.0%(19/20)、特异性达96.3%(26/27),与山羊细颈囊尾蚴阳性血清存在交叉反应;人工感染多头带绦虫山羊的血清抗体监测发现在感染后的3-10、15-17周呈现血清抗体阳性。本研究提示TmP2蛋白具有作为诊断抗原的潜在价值。4、多头带绦虫脱氧尿苷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重组蛋白的酶学活性分析从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cDNA中扩增出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基因。结果显示多头带绦虫dUTPase基因ORF框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大小为16.39 kDa,与猪囊尾蚴、豆状囊尾蚴dUTPase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6%。SDS-PAGE分析显示与目的蛋白大小相符的特异条带,纯化后dUTPase蛋白的含量为0.907mg/mL。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显示dUTPase蛋白主要分布于多头带绦虫成虫的体内实质区,体表微毛区有少量分布,同时广泛分布于多头蚴头节和包囊囊壁外层。酶学活性试验证实重组dUTPase能特异性降解dUTP,酶的比活力为986.29U.mg-1, EDTA能够抑制dUTPase的活性,而Mg2+能够增强脑多头蚴dUTPase的活性。本研究对多头带绦虫dUTPase基因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多头带绦虫dUTPase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5、多头带绦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活性分析从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cDNA中扩增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结果显示多头带绦虫Cu/Zn-SOD基因ORF框为459bp,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大小为16.72 kDa,其氨基酸序列与猪带绦虫和肥头绦虫Cu/Zn-SOD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8%和92%。纯化后的多头带绦虫Cu/Zn-SOD蛋白浓度为1.587mg/mL,羟胺法测得酶的比活力为3138±25.67 IU/mg prot。进一步研究证实H2O2、 SDS和EDTA对多头带绦虫Cu/Zn-SOD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氯仿-乙醇和脲素则对多头带绦虫Cu/Zn-SOD酶活性无影响。本研究对多头带绦虫Cu/Zn-SOD基因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多头带绦虫Cu/Zn-SO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谭磊,王先坤,周湘,孙悦,刘伟[10](2016)在《多头带绦虫湖南分离株核糖体18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多头带绦虫湖南分离株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18S序列构建多头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PCR技术扩增多头带绦虫的18S基因,应用Clustal 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利用Mega4.0程序进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显示:所获得的18S基因序列长度一致,均为1 080 bp,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多头带绦虫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多头带绦虫18S基因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多头带绦虫的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经济动物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多头带绦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头带绦虫的终末宿主为犬,感染犬是引起牛、羊脑多头蚴病的感染源。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脑多头蚴取自自然感染羊体内。1.1.2实验犬7只4月龄至2岁,经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驱虫,粪检蠕虫卵为阴性的犬。1.1.3吡喹酮片某动物药业公司生产,规格为每片100mg。1.2试验方法用自然发病羊体内的脑多头蚴人工感染7只实验犬,每只感染脑多头蚴包囊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头带绦虫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光,袁红.多头带绦虫TPx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简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9
[2].杨应东,万洁,房春林,文建国,郭程.吡喹酮治犬多头带绦虫感染[J].四川畜牧兽医.2018
[3].黄兴,徐璟,王宇,杨应东,万洁.多头带绦虫dUTPase基因的原核表达、组织定位及酶学活性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7
[4].杨洋.多头带绦虫转录组学分析及TmPKA-C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5].杨洋,李文卉,张念章,李婷婷,李立.多头带绦虫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TmPKA-C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C].第五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6].黄兴,陈林,王宇,徐璟,郭承.多头带绦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酶学活性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6
[7].李文卉,付宝权.多头带绦虫的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16
[8].李文卉,张念章,曲自刚,杨洋,李婷婷.多头带绦虫脑多头蚴microRNA测序鉴定[C].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9].黄兴.多头带绦虫功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特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6
[10].谭磊,王先坤,周湘,孙悦,刘伟.多头带绦虫湖南分离株核糖体18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J].经济动物学报.2016
标签:多头带绦虫; 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 生物信息学; 分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