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亚轨道再入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轨道再入飞行,弹道跳跃,预测校正制导,反馈控制
亚轨道再入段论文文献综述
韩鹏鑫,刘峰,史晓宁[1](2015)在《一种控制亚轨道再入飞行器弹道跳跃的工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初始水平速度较低的亚轨道再入飞行器再入飞行时多约束条件下弹道规划和制导中出现的初期再入弹道跳跃、过载和动压约束难以满足的问题,对基于准平衡滑翔假设的轨道再入预测校正制导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引入基于不同飞行高度-动压特性的倾侧角反馈补偿机制来控制弹道跳跃。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反馈补偿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高升阻比飞行器以较低水平速度进行亚轨道再入飞行过程中的弹道跳跃和多约束下的再入制导问题。(本文来源于《第27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5-05-23)
徐晓东,黄一敏[2](2014)在《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亚轨道再入轨迹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升力式飞行器再入终端需要满足窗口约束条件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算法的再入轨迹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预测模型和滚动优化策略将非线性多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优化目标函数,并采用二次规划法求解该轨迹优化问题,得到了满足相应约束的亚轨道再入轨道。以某升力式再入飞行器为对象进行了纵向轨迹优化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轨迹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亚辉,李新国,王谦[3](2014)在《亚轨道飞行器再入过程执行机构故障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亚轨道飞行器的执行机构故障会严重影响其控制能力。针对飞行过程中RCS与气动舵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建立了亚轨道飞行器六自由度故障仿真模型,并对典型故障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比正常状态与故障模式下飞行参数的不同,分析了执行机构故障对亚轨道飞行器飞行能力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故障检测及诊断算法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4年05期)
张珊珊,李新国[4](2012)在《亚轨道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姿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运载器再入姿态稳定控制问题,亚轨道可重复使用运载器(Suborbital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RLV)的再入,环境变化剧烈,非线性严重,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针对传统控制器在飞行器大空域飞行、系统参数大范围变化时,控制能力欠缺的问题,提出了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控制算法,对系统模型进行自适应控制,设计了SRLV再入返回段的姿态控制器。通过其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环境参数剧烈变化和系统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能够对SRLV进行鲁棒、精确的控制,为运载器再入姿态控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2年09期)
回睿姣,李新国[5](2012)在《亚轨道飞行器再入轨道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亚轨道飞行器再入过程持续时间短等特点,使得用于航天飞机的标准轨道法不适用于亚轨道飞行器。因此研究了基于插值的返回轨道生成算法。在传统的叁段关于能量线性的阻力剖面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算法。该算法先根据返回轨道约束、平衡滑翔约束确定阻力剖面上界和下界,后引入叁次曲线使其平滑。最后,一维搜索出合适的纵程参数,通过插值得到最终的标准轨道。(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08期)
肖歆昕,李文皓,张珩[6](2012)在《降低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法向过载峰值的攻角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亚轨道飞行器再入中的大过载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保持法向过载动态平衡以大幅降低法向过载峰值的攻角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再入飞行中过载演化特性,通过自主分段、预测反馈及迭代修正对再入攻角进行设计,使攻角变化率与法向过载的期望平衡值相适应,并可经过重复计算及收敛实现法向过载峰值最小化。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大幅降低亚轨道飞行器再入中的法向过载,且按照该方法设计所获攻角策略可有效用于亚轨道飞行器再入任务规划、再入轨迹和制导律设计。(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解永锋,唐硕[7](2011)在《亚轨道飞行器再入可达域快速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再入可达域的快速准确计算,对于亚轨道飞行器可行着陆点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亚轨道再入可达域问题的特点,通过定义加权的横程、纵程组合性能指标函数,将可达域求解问题转化为组合性能指标最优的控制问题,采用求解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勒让德伪谱法快速计算得到再入可达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保持动力学模型精度,所得可达域也能很好地满足再入约束条件。(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1年04期)
张斌,关世义,陈士橹[8](2011)在《基于改进的蚁群算法的亚轨道再入飞行器弹道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阻力与能量再入导引律,用改进的蚁群算法优化SLV再入阻力-能量关系剖面,其优化的性能指标为总吸热量最小,并采用LQR法跟踪参考弹道。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法简便易行,跟踪器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肖歆昕,李文皓,张珩[9](2011)在《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通道概念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亚轨道飞行器过载、热流、动压峰值集中出现,过载约束成为飞行器返回过程中主要面临的约束这一再入特性,提出再入通道概念,建立再入通道数学模型,以满足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极限再入飞行仿真轨迹描述再入通道边界。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再入通道是否存在来判断再入任务是否可以实现,且再入通道边界参数可作为再入轨迹设计及制导的有效参考值。(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1年03期)
邹翔,刘芸,任平,许志[10](2010)在《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段导航制导快速原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快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段导航制导系统从算法设计到硬件产品的实现过程,采用快速原型技术进行设计。借助基于RTX的快速原型开发平台,利用Matlab/Simulink/RTW将导航制导模型自动生成C代码,对自动生成代码做出相应修改以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再编译链接生成可执行DSP代码,加载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了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段导航制导系统的DSP硬件在回路仿真。该系统的实时仿真结果与Simulink数字仿真结果一致,表明快速原型系统设计的正确性。该方法具有开发周期短、实时性能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微处理机》期刊2010年06期)
亚轨道再入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升力式飞行器再入终端需要满足窗口约束条件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算法的再入轨迹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预测模型和滚动优化策略将非线性多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优化目标函数,并采用二次规划法求解该轨迹优化问题,得到了满足相应约束的亚轨道再入轨道。以某升力式再入飞行器为对象进行了纵向轨迹优化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轨迹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轨道再入段论文参考文献
[1].韩鹏鑫,刘峰,史晓宁.一种控制亚轨道再入飞行器弹道跳跃的工程方法[C].第27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下册).2015
[2].徐晓东,黄一敏.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亚轨道再入轨迹优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
[3].王亚辉,李新国,王谦.亚轨道飞行器再入过程执行机构故障仿真[J].飞行力学.2014
[4].张珊珊,李新国.亚轨道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姿态控制[J].计算机仿真.2012
[5].回睿姣,李新国.亚轨道飞行器再入轨道设计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6].肖歆昕,李文皓,张珩.降低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法向过载峰值的攻角设计方法[J].宇航学报.2012
[7].解永锋,唐硕.亚轨道飞行器再入可达域快速计算方法[J].飞行力学.2011
[8].张斌,关世义,陈士橹.基于改进的蚁群算法的亚轨道再入飞行器弹道优化(英文)[J].宇航学报.2011
[9].肖歆昕,李文皓,张珩.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通道概念及应用[J].飞行力学.2011
[10].邹翔,刘芸,任平,许志.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段导航制导快速原型设计[J].微处理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