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语共同体理论建构

浅谈话语共同体理论建构

杨永容

(重庆市涪陵区第六小学校重庆涪陵408000)

中图分类号:H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摘要:本文尝试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切入,尝试发掘并构建话语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希望能够为专门用途语言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话语共同体语言研究语言哲学

一、话语共同体

话语共同体是一个由具有共同的目标,相互的交流机制,使用特定的体裁和专用词汇的成员组成的团体,语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是进入共同体的必要媒介、共同体之外的人员必须掌握某种特定的语言才能进入这一话语共同体;另一方面、它又是维系话语共同体的必要手段、共同体的发展和变化只有通过语言的参与才能够得以实现。

二、语言游戏

作为语言转向中的关键人物、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在语言哲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主要包括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和生活形式等内容。其中、语言游戏是他语言哲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语言游戏是由儿童开始使用字词的一种语言形式。其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还可设想、第二节里使用话语的整个过程是孩子们借以学习母语的诸种游戏之一。我们把这些游戏称为“语言游戏”我有时说到某种原始语言、也把他称做语言游戏、这段论述传递给我们两个基本思想:语言习得是语言游戏的主要内容之一。语言及其使用要素构成语言游戏的重要内容。因此、语言游戏的思想能够对话语共同体提供合理的解释。

首先、进入话语共同体须要通过一定的“门槛”——习得某种语言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无论是使用某些专用词汇、还是掌握某些特定的体裁、或者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等、都必须以语言习得为前提条件。而通过维特根斯坦的论述、我们得知语言习得也是语言游戏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语言游戏是进入话语共同体的前提。其次、从历时的层面看、话语共同体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是因为共同体内部的构成要素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动态性集中体现为专用词汇数量或词义的增减、专门体裁类型的变化或共同体目标的转变等。例如、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经济贸易中出现大量关于电子商务的专用词汇。“在线交易”“网络定单”“支付宝”和“网上银行”等许多词汇成为这一话语共同体成员使用的专门词汇。最后、从共时层面看、话语共同体内部的各种因素又与共同体外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专用词汇同普通词汇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不同体裁之间的“互文性”等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开放性。例如、在化学课堂这样一个话语共同体中、H2O是一个专用词汇。但是、教师也可以用“水”这一普通词汇来代替它、以避免表达上的过度重复。

语言不但是进入话语共同体的前提、而且也是伴随话语共同体发展的一种过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语言游戏贯穿话语共同体的始终。相应地、以往对语言游戏的各种研究成果同样可以用于解释话语共同体。须要指出、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游戏具有目的性、多样性、规则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而话语共同体也相应地具有这些特征。这说明双方具有内在的联系。

三、家族相似性

同语言游戏一样、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另一重要思想“家族相似性”也经历了近20年的演变。在20世纪30年代初、《哲学语法》中的某些论述已经蕴含了这一思想的萌芽。维特根斯坦指出、两个相邻的环节可能有共同的特征、而且互相类似、而属于同一家族相距很远的两个环节不再有任何共性。事实上、尽管一种特征是家族所有成员所共有的、它不一定就是规定概念的那种特征。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他最终将这一概念表述为、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更好的说法来表达这些相似性的特征、因为家族成员之间的各式各样的相似性就是这样盘根错节的、身材、面相、眼睛的颜色、步态、脾性、等等。我要说:各种“游戏”构成了一个家族。这一表述形象地解释了范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这一概念,维特根斯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语言和世界的视角。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共同体内部各要素具有家族相似性。就某一话语共同体内部而言、主要包括交际目的、交流机制、体裁和专用词汇等要素。其中体裁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交际目的的直接体现、是语篇生成的决定因素、是词汇选择和语篇修辞的现实基础。依据交际目的的不同、步骤可以有相应的变化。这些步骤的变化最终将生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裁类型。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忽视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步骤之间普遍存在的是一种析取关系、而不是合取关系。这说明不存在包含所有步骤的体裁原型存在的只能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各种体裁。(2)共同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具有家族相似性。就不同话语共同体而言、它们之间也是一种家族相似性的关系。一方面、每一个共同体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依据目的、交流机制和专用体裁的特征与其他共同体相区别。另一方面、每一个共同体又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它们的内部构成要素同共同体外部之间始终存在各种联系。这就使得共同体之间的区别变得十分模糊、没有壁垒森严的界限。

话语共同体内部要素以及话语共同体之间广泛存在着家族相似性。因此、我们应该对话语共同体以及LSP研究进行新的反思、如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商务英语教学以及商务英语测试等。这些领域都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四、生活形式

“生活形式”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被提及的不多、但它却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基石。同“语言游戏”和“家族相似性”一样、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界定生活形式。这就给研究者们留下广阔的研究空间。在众多的解释中“文化说”是一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生活形式近似于文化、是某一特定时期特定社会群体的全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此外、生活形式还同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想象一种语言就叫做想象一种生活形式”。因此、“生活形式”这一术语、是要激起这样的观念、语言和语言交流被嵌入了活生生的人类主体的群体生活之中。为此、我们将主要从文化和语言两个角度来阐释话语共同体。

一方面、话语共同体成员具有的共同目的和互动机制等关系特征必须以生活形式为依托。因为生活形式是“须得接收下来的东西、给定的东西。在这里、作为先验因素的生活形式基本上同文化具有相同的内涵。此外、对共同体的研究也能够反应出它同生活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话语共同体与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前文对生活形式的文化解读、,我们认为生活形式是话语共同体的背景或载体。

另一方面、话语共同体成员共享的特定体裁和专用词汇等语言特征也能够在生活形式中得到适当的解释。因为“语言使用、思考、情感、信仰和价值等方式,以及一切能够在社会网络中确定自我身份的行为都可以看做是文化或文化的组成部分”。这表明话语共同体中语言的使用既是自身文化特征的外显、同时也是对共同体文化内涵的强化。事实上、维特根斯坦对此也有类似的表述:想象一种语言就叫做想象一种生活方式……“语言游戏”这个用语在这里是要强调、用语言来说话是某种行为举止的一部分、或某种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在他看来、一种语言游戏就是一种行为或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分别用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和生活形式对话语共同体进行了相应的解读。事实上、它们三者之间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关系——生活形式对语言游戏的纵向支撑和家族相似性对语言游戏的横向联合使得三者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宏观地看、任何一个话语共同体都可以看做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无数话语共同体依照家族相似性依次构成不同层级的话语共同体。最后、它们将构成一个终极的话语共同体——整个人类社会(全部人类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对话语共同体的研究也就是对文化、对语言、甚至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话语共同体或LSP研究体现出对人和人的世界的终极关怀。

通过语言哲学视角下对话语共同体的解读、我们对LSP研究中的这一重要维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得到以下一些启示:第一、话语共同体具有文化性和语言性的双重特征。因此、可以广泛借鉴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的研究成果。第二、话语共同体内部要素以及话语共同体之间广泛地存在着家族相似性。这对于体裁分析和词汇习得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对话语共同体和LSP的研究是在最根本意义上对人和人的世界的探索。当然、对话语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而这些启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与检验。因此、在继续开展理论建构的同时、我们也将尝试进行相应的实证性研究、力争为LSP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江怡.维特根斯坦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韩林合.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3]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全集(第六卷)[M].涂纪亮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涂纪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5]麦金.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研究》[M].李国山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严明.话语分析的基础:话语共同体[J].外语学刊,2009(4).

[8]李洪儒.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外语学刊,2008(6).

[9]刘辉.索绪尔与后期维特根斯坦:继承与超越[J].外语学刊,2009(3).

作者简介:

杨永容,女,48岁,重庆市涪陵区第六小学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文化程度,大专。

标签:;  ;  ;  

浅谈话语共同体理论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