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波倒置论文-程晓莉,雷振民,刘豆豆

早期波倒置论文-程晓莉,雷振民,刘豆豆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波倒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波倒置,QT离散度,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波倒置论文文献综述

程晓莉,雷振民,刘豆豆[1](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CI术后24 h出现T波倒置患者(90例)选为试验组,将PCI术后24 h未出现T波倒置患者(40例)选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再灌注率、心功能、QTd、QTcd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再灌注率为91.11%,显着高于常规组的70.00%(P<0.05)。术后1、6个月,试验组LVEF均显着高于常规组,LVEDd均显着小于常规组(P<0.05);术后12 h,试验组患者QTd、QTcd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当通过PCI术后早期T波倒置评估AMI患者的病情预后和危险层级时,QTcd、QTd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临床中应加强术后对患者心电图T波和QTd的监测,以达到对高危患者的有效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3期)

李华,于永志[2](2017)在《早期T波倒置及IL-6、sCD40L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T波倒置及白介素-6(IL-6)、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24小时内患者心电图是否出现倒置将其分为T波倒置组、T波未倒置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L-6、sCD40L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T波倒置组的IL-6、s CD40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波倒置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均优于T波未倒置组(P<0.05);T波倒置与IL-6、sCD40L、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密切相关。结论:介入治疗后早期是否出现T波倒置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效果及预后予以反映,可作为其预后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7年S2期)

宋金旺,陈宝辉[3](2015)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记录T波倒置时间。并根据溶栓后T波倒置时间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是指T波在24 h内倒置者、B组患者是指T波在24 h后倒置者。根据冠脉造影与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对T波倒置时间及冠脉再通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早期T波倒置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降低,峰时提前。2 T波早期倒置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不断提高。3 T波早期倒置者住院期间冠脉事件的发生率低。结论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具有密切关系,患者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5年22期)

李华,刘稳[4](2015)在《早期T波倒置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后早期T波倒置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根据其是否在介入术后24 h内出现T波倒置,将患者分为T波倒置组45例,未倒置组40例,分别观察肌钙蛋白、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舒张末内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及预后。结果 T波倒置组肌钙蛋白峰值低于未倒置组且达酶峰时间短于T波倒置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显着低于未倒置组。随访6个月,T波倒置组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舒张末内径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情况优于未倒置组(P均<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结论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和介入治疗后是否早期T波倒置都是心肌组织再灌注的临床指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李华,郑贯中,张素花[5](2013)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观察6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根据其是否在介入治疗后24h内出现T波倒置,将患者分为T波倒置组45例,未倒置组20例,分别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Q-T离散度及预后。结果 T波倒置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减低、达酶峰时间提前、QTd及QTcd显着缩短,随访6个月,T波倒置组较未倒置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结论 Q-T间期离散度变化和介入治疗后是否早期T波倒置均为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的简易临床指标,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吴远生[6](2012)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血运重建是目前挽救心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探索评价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关系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指标方面在基础和临床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心电图演变是反映梗死相关血管灌注情况的指标之一。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评价手段较多,但很少关注到T波的变化。本研究是为进一步明确早期T波倒置对再灌注的评价及相关预后指标的预测。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ST-T动态变化;探讨早期(24小时内)T波倒置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关系及预后情况。材料与方法:1.连续入选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4例,诊断采用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标准。2.根据84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T波变化情况,将其分为T波倒置组和T波未倒置组,根据后期冠脉造影情况,比较两组再通率。同时动态观察两组的心电图ST段、心肌酶谱变化情况,分析其与T波倒置的关系。3.观察入选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心血管原因再次住院、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1.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组冠脉再通率高,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早期T波倒置组大多伴随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心肌酶峰明显前移。3.早期T波倒置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34.4%),左室射血分数高。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预示着梗死相关血管再通,且与心电图ST段下降、心肌酶峰前移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左室功能恢复好。(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2-06-01)

张士文[7](2011)在《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心肌再灌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2h内T波倒置对心肌再灌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溶栓开始后2hT波倒置组和T波未倒置组,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临床判断标准观察心肌再灌注情况。结果溶栓开始后2h内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比较,ST段迅速回降≥50%出现率高于T波未倒置(P<0.01),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发生率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T波未倒置组(P<0.01),再通率T波倒置组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1)。结论 AMT溶栓治疗后2h内T波倒置可作为心肌再灌注判断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1年36期)

于清芝[8](2011)在《ST段改变与U波倒置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70例心电图的ST段改变,U波倒置的分析,说明U波倒置与ST段改变有同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出典型ST异常,U波倒置的共70例,按年龄大小分叁组进行分析。结果:ST段改变,U波倒置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临床上以冠心病、高血压最为常见。结论:在部分病例中ST段改变,U波倒置为诊断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的主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1年29期)

宁来轩[9](2011)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05年3月到2010年6月69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病例资料。结果溶栓后T波倒置46例,其中40例出现在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患者心电图中,而且闭塞冠状动脉再通患者T波倒置伴随ST段回降快,心肌酶峰时间明显提前。结论早期T波倒置与判定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四个无创临床检测指标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1年01期)

程红[10](2010)在《早期T波倒置判断冠脉再通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选择7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24h内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结果早期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比较,前者较后者:①血管再通率高(p<0.01);②心肌酶酶峰明显提前,峰值显着下降(p<0.05);③心电图ST段迅速回降(p<0.01);④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p<0.01);⑤心脏事件发生率低(p<0.05);⑥半年后左室LVEF改善明显(p<0.05)。结论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无创性可靠指标有助于检出高危患者。(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早期波倒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T波倒置及白介素-6(IL-6)、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24小时内患者心电图是否出现倒置将其分为T波倒置组、T波未倒置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L-6、sCD40L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T波倒置组的IL-6、s CD40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波倒置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均优于T波未倒置组(P<0.05);T波倒置与IL-6、sCD40L、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密切相关。结论:介入治疗后早期是否出现T波倒置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效果及预后予以反映,可作为其预后预测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波倒置论文参考文献

[1].程晓莉,雷振民,刘豆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李华,于永志.早期T波倒置及IL-6、sCD40L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

[3].宋金旺,陈宝辉.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5

[4].李华,刘稳.早期T波倒置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5].李华,郑贯中,张素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

[6].吴远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2

[7].张士文.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心肌再灌注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

[8].于清芝.ST段改变与U波倒置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1

[9].宁来轩.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

[10].程红.早期T波倒置判断冠脉再通的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

标签:;  ;  ;  

早期波倒置论文-程晓莉,雷振民,刘豆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