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辞诗学论文-冯雪峰

兴辞诗学论文-冯雪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兴辞诗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人,王一川,兴辞诗学,感兴修辞

兴辞诗学论文文献综述

冯雪峰[1](2010)在《中国现代学视野中的兴辞诗学——王一川学术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研究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地成为了学界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这十几年间关于文学研究的数次重要争论,都与文学思想界表述"中国"的焦虑及努力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0年05期)

吕贞[2](2009)在《感物而兴 兴而修辞》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界呈现出纷繁复杂、多元共生的局面,面对中外文论的相互碰撞,多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此起彼伏,相互竞争、穿插渗透,组成一块极富变化的文学魔方。文论家们上下求索,或固守传统,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寻觅灵感;或追新逐异,紧跟西方阵阵思潮,摹影画形;或独辟蹊径,培育新的文论土壤。无论是对于外国文论的排斥与否,还是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革新与否,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们在争鸣中求发展,在融合中求进步,为我国新时期文艺理论建设添砖加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一川教授就是其中卓有建树者之一。王一川二十多年的文艺美学研究,经历了从认识论美学、体验论美学到语言论美学的过渡,之后又转向修辞论美学,并形成了他自成一说的“兴辞诗学”文论思想。这一理论广泛涉及文艺学、美学、文化学以及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做出积极贡献。王一川的“兴辞诗学”由酝酿到提出,广泛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辨哲学的智慧学养,为我国新时期文艺学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一种能够涵摄多种文艺理论的思维观念,预示着21世纪中国文艺学“多元共存、协商发展”的新格局。而他在文学批评学、文化学、影视批评等方面的实践则是其“兴辞诗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其中也存在某些缺憾。王一川的“兴辞诗学”文论是一个从美学研究到理论建构再到具体实践,适合文学特性、集合西方逻辑思辨与中国古典文学灵性的集粹。本文以王一川“兴辞诗学”理论为切入点,力求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其学术思想,整理其理论体系,辨析其思想局限,以期在全面展示其学术成果的同时,准确地定位其学术贡献,为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8)

王一川[3](2006)在《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王一川[4](2005)在《理论的批评化——在走向批评理论中重构兴辞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有关文学理论发展取向的争论,在一定 范围内不无道理地聚焦在是要"文学研究"还是 要"文化研究"这一非此即彼的选择上,这当然 有其合理性,但在我看来,另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被忽略了--这就是文学理论的存在方式本身 的转变,即文学理论内部理论方式与批评方式 之间的新型关系的生成,这使得我们有必要正 视当前理论与批评的互渗关系及批评理论的兴 盛。(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05年02期)

兴辞诗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界呈现出纷繁复杂、多元共生的局面,面对中外文论的相互碰撞,多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此起彼伏,相互竞争、穿插渗透,组成一块极富变化的文学魔方。文论家们上下求索,或固守传统,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寻觅灵感;或追新逐异,紧跟西方阵阵思潮,摹影画形;或独辟蹊径,培育新的文论土壤。无论是对于外国文论的排斥与否,还是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革新与否,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们在争鸣中求发展,在融合中求进步,为我国新时期文艺理论建设添砖加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一川教授就是其中卓有建树者之一。王一川二十多年的文艺美学研究,经历了从认识论美学、体验论美学到语言论美学的过渡,之后又转向修辞论美学,并形成了他自成一说的“兴辞诗学”文论思想。这一理论广泛涉及文艺学、美学、文化学以及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做出积极贡献。王一川的“兴辞诗学”由酝酿到提出,广泛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辨哲学的智慧学养,为我国新时期文艺学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一种能够涵摄多种文艺理论的思维观念,预示着21世纪中国文艺学“多元共存、协商发展”的新格局。而他在文学批评学、文化学、影视批评等方面的实践则是其“兴辞诗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其中也存在某些缺憾。王一川的“兴辞诗学”文论是一个从美学研究到理论建构再到具体实践,适合文学特性、集合西方逻辑思辨与中国古典文学灵性的集粹。本文以王一川“兴辞诗学”理论为切入点,力求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其学术思想,整理其理论体系,辨析其思想局限,以期在全面展示其学术成果的同时,准确地定位其学术贡献,为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兴辞诗学论文参考文献

[1].冯雪峰.中国现代学视野中的兴辞诗学——王一川学术述略[J].文艺争鸣.2010

[2].吕贞.感物而兴 兴而修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王一川.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王一川.理论的批评化——在走向批评理论中重构兴辞诗学[J].文艺争鸣.2005

标签:;  ;  ;  ;  

兴辞诗学论文-冯雪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