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阴性乳腺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腺癌,联合化疗,阴性,卡培他滨,无病生存率,辅助化疗方案,蒽环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圣安东尼奥
叁阴性乳腺癌论文文献综述
孙国根,王广兆,李俊杰,王懿辉[1](2020)在《叁阴性乳腺癌 联合化疗有显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团队成员李俊杰在乳腺癌领域最高级别讲坛——圣安东尼奥大会上,面向全球近万名学者,作为大会主题发言揭晓了联合化疗药物卡培他滨辅助治疗叁阴性乳腺癌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证实这一方案可使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从80.(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20-01-02)
李晨琰[2](2019)在《叁阴性乳腺癌迎来新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李晨琰)作为乳腺癌中最“毒”的一种亚型,叁阴性乳腺癌迎来了新疗法,且疗效显着优于传统化疗方案。昨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团队在世界乳腺癌研究领域最高级别讲坛“圣安东尼奥大会”上,揭晓了一项关于化疗药物卡培他滨辅助治疗叁阴性乳(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2-13)
张岩昊,胡金娇,高宁[3](2019)在《千金藤素增敏多柔比星抑制叁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千金藤素增敏多柔比星抑制叁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单用千金藤素(2、4、6、8、10μmol/L)或多柔比星(0.2、0.4、0.6、0.8、1.0μmol/L)及两者联合用药(千金藤素固定4μmol/L,多柔比星固定0.5μmol/L)对叁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DA-MB-468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用千金藤素或多柔比星及联合用药对叁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DA-MB-468凋亡的影响,以及对MDA-MB-231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凋亡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JC-1探针检测药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联合用药对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自噬体的影响。结果与单用多柔比星或千金藤素相比,联用千金藤素和多柔比星可明显抑制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增殖(P<0.01),并且呈现协同效应(协同系数小于1);明显诱导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凋亡(P<0.01),PARP-1剪切激活,Caspase 3激活,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并且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线粒体自噬体的大量堆积,以及细胞内活性氧的大量产生(P<0.01)。结论千金藤素与多柔比星联用可引起叁阴性乳腺癌细胞内活性氧大量产生和线粒体自噬体的堆积,导致线粒体损伤,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张静,姚淑晖,王小红[4](2019)在《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叁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的表达及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叁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以确定上述2种蛋白质是否与TNB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募集了127例TNBC患者,在患者接受任何治疗前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查其乳腺中CD147和MMP-9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CD147和MMP-9的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D147和MMP-9在所有TNBC患者的乳腺组织中表达阳性。在TNBC患者的乳腺组织中,CD147与MMP-9的表达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609,P<0.01)。127例TNBC患者中,CD147和MMP-9高表达的患者分别占48.0%、53.5%。CD147或MMP-9的高表达与临床特征(淋巴结转移、高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和生存率呈显着相关性(P_(CD147)=0.039;P_(MMP-9)=0.037)。CD147和MMP-9高表达是TNB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_(CD147)=0.023;P_(MMP-9)=0.015)。结论:CD147和MMP-9在TNBC中高表达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仲芩[5](2019)在《乳腺癌创新产品再添新军》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不久,罗氏集中发布了其在乳腺癌领域已获批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重磅创新产品,涵盖乳腺癌所有分类与病程,进一步彰显了罗氏助力健康中国的决心和承诺。首次全方位展示乳腺癌产品家族新布局此次罗氏全方位展示了其在乳腺癌领域全病种、全病程的创新产品布(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9-11-28)
范晓杰,王心然,岳萌,张勐,邓会岩[6](2019)在《PD-L1在叁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叁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TNBC组织(收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TNBC组织标本)中PD-L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关系,同时用CD34和D2-40标记血管和淋巴管后检测TNBC中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结果:PD-L1蛋白在TNBC肿瘤细胞及间质浸润淋巴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56.7%(68/120),PD-L1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及脉管癌栓形成相关(P<0.05);PD-L1高表达的TNBC淋巴结转移率高及脉管癌栓形成高,PD-L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r=0.500,P=0.02),PD-L1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r=0.662,P=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DL1蛋白表达阳性TNBC患者的生存期均显着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PD-L1蛋白表达可作为TNBC整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L1在TNBC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与TNBC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TNBC的有效新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顾玉琴,华燕艳[7](2019)在《21基因检测对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指导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1基因检测在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扬州友好医院及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172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43)和未复发转移组(n=129)。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AJCC第7版标准诊断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癌转移抑制基因(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P53基因(P53)、基底细胞角蛋白CK5/6(CK5/6)、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指标。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基因(包括16个乳腺癌相关基因及5个参考基因)表达,计算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对于复发转移患者查阅病历资料,记录并统计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分型、Ki67、P53、TOPIIα、EGFR及CK5/6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理组织下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结果最终确诊,确诊率为100. 0%,病理结果中43例发生复发转移。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21基因检测,复发转移组21基因检测评分为(37. 93±6. 83)分,高于未复发转移组(21. 48±3. 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193,P <0. 05);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表明,乳腺癌不同病理组织下21基因检测评分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级、P53、TOPIIα、EGFR、CK5/6、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乳腺癌不同病理组织下21基因检测评分与肿瘤直径、Ki67、PR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21基因检测用于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效果理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万宇翔,刘泽宇,叶晓娴,白辰,杨鸣[8](2019)在《运用数据挖掘联合网络药理学探索中医治疗叁阴性乳腺癌用药规律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挖掘目前中医复方治疗叁阴性乳腺癌(TNBC)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处方相关的药物靶点及疾病通路,探索核心处方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纳入CNKI、维普、万方、SinoMed中关于TNBC的中医临床文献,通过TCMISS软件分析组方用药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核心处方的有效成分、治疗TNBC相关治疗靶点及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富集分析获得相关作用通路。结果:共纳入58篇文献,筛选出80首处方,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2个,候选新方2个,核心新处方与TNBC相关靶点共26个,其中核心靶点10个(degree≥13),相关富集通路21条,核心通路13条(P<0.01)。结论:目前中药复方对TNBC的辨治主要为疏肝健脾,消痰化瘀。其作用机制主要可能通过对肿瘤的血管生成、凋亡与增殖、炎症免疫叁个方面的协同调控共同实现。(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肿瘤阳光论坛暨中西医肿瘤创新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11-23)
刘婷婷,许文婷,吴莉[9](2019)在《乌苯美司联合TAC方案治疗叁阴性乳腺癌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乌苯美司联合TAC方案治疗叁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TNBC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TAC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加服乌苯美司片,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 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81%(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_3~+,CD_4~+,CD_4~+/CD_8~+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_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相当(P> 0. 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TAC方案治疗TNBC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2期)
杨柳,王殊[10](2019)在《晚期叁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特点,由于缺少特异性治疗靶点,尚无标准化疗方案,导致复发转移阶段治疗效果差,整体预后不佳。近年来,基于对肿瘤DNA同源重组修复、肿瘤免疫治疗及新型靶向药物等多方面不断研究,诸多关于晚期TNBC全身治疗的基础及临床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为复发转移性TNBC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叁阴性乳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李晨琰)作为乳腺癌中最“毒”的一种亚型,叁阴性乳腺癌迎来了新疗法,且疗效显着优于传统化疗方案。昨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团队在世界乳腺癌研究领域最高级别讲坛“圣安东尼奥大会”上,揭晓了一项关于化疗药物卡培他滨辅助治疗叁阴性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阴性乳腺癌论文参考文献
[1].孙国根,王广兆,李俊杰,王懿辉.叁阴性乳腺癌联合化疗有显效[N].健康报.2020
[2].李晨琰.叁阴性乳腺癌迎来新疗法[N].文汇报.2019
[3].张岩昊,胡金娇,高宁.千金藤素增敏多柔比星抑制叁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机制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4].张静,姚淑晖,王小红.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叁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的表达及指导意义[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5].仲芩.乳腺癌创新产品再添新军[N].医药经济报.2019
[6].范晓杰,王心然,岳萌,张勐,邓会岩.PD-L1在叁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7].顾玉琴,华燕艳.21基因检测对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指导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8].万宇翔,刘泽宇,叶晓娴,白辰,杨鸣.运用数据挖掘联合网络药理学探索中医治疗叁阴性乳腺癌用药规律及机制[C].第四届全国肿瘤阳光论坛暨中西医肿瘤创新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9].刘婷婷,许文婷,吴莉.乌苯美司联合TAC方案治疗叁阴性乳腺癌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9
[10].杨柳,王殊.晚期叁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
标签:乳腺癌; 联合化疗; 阴性; 卡培他滨; 无病生存率; 辅助化疗方案; 蒽环类;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圣安东尼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