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急性支架血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HA2DS2-VASc评分,急性支架内血栓,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非急性支架血栓论文文献综述
程澜[1](2018)在《CHA2DS2-VASc评分在预测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CHA2DS2-VASc评分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非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对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有27例患者诊断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纳入急性支架内血栓(+)组。4 741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纳入急性支架内血栓(-)组。所有患者术前计算CHA2DS2-VASc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不同分值的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病率。多元回归分析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支架内血栓(+)组的CHA2DS2-VASc评分高于急性支架内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1.68)分vs.评分为(2.08±1.17)分,P<0.001]。随着CHA2DS2-VASc评分增加,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病率也增加。CHA2DS2-VASc评分>2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病史是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A2DS2-VASc评分>2分是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治疗前的患者均可计算这一评分,对评分高的患者PCI治疗后应密切监测。(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韦文财,韦碧妙[2](2018)在《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8月柳州市工人医院20例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60例在同时期行急诊PCI但未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GLU、Hacb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泵衰竭、心房颤动、既往心肌梗塞病史、术前心肺复苏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2组患者的BP、HR、TC、LDL-C、HDL-C、TG、SCr、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差异亦不显着(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抽吸血栓、前降支病变、支架贴壁不良比例及置入支架个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水平升高、术中抽吸血栓、前降支病变、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是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水平升高、术中抽吸血栓、前降支病变、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是急诊PCI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王张生,陈飞,乔祺,张高峰,许澎[3](2016)在《心电图表现多样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择期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术中前降支置入支架,手术顺利。术后1 h胸痛再发,并出现血压、心率下降,心电图相继出现缓慢型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再次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支架内血栓形成,予血栓抽吸及球囊后扩张支架置入,冠脉血流恢复。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随访半年无胸闷、胸痛发作。结论 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症状和心电图可有不典型表现,及时复查冠脉造影是明确诊断并予有效干预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6年09期)
田攀,张刚,张杨,张永强,曹雪滨[4](2015)在《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患者女,73岁,主因"间断胸痛2月余,发憋、气短5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科查糖化血红蛋白9.0%,空腹血糖19.2 mmol/L;心脏彩超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房扩大、室间隔基底处增厚、左心功能减低(EF 40%)、少量心包积液;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ST-T改变。初步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前壁心肌(本文来源于《白求恩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杨敏,张阔,袁勋,王文尧,张璇[5](2015)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及治疗策略解析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并不高,但是具有发病急,预后不良等特点。本文将报道1例典型的急性支架内血栓病例,并对其形成原因及治疗策略进行解析。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胸痛病史3年,加重1个月,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予以阿司匹林100 mg/次、每日1次,硫酸(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牛怀明[6](2015)在《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伴氯吡格雷低反应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主因"发作性胸憋4月余,加重4 d"于2014年3月14日入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就诊。患者2013年11月初于快走、干活、受冷空气刺激、情绪激动时出现胸憋、针刺样痛,伴心悸、气短、出汗、下颌及颈部紧缩感,无头晕、头痛、恶心等,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后上述症状缓解,每次持续时间约10 min,未诊治。近一月(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程丹丹,陈凤平,杨玉辉[7](2015)在《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8例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因素分为血栓的原因(临床因素、血管病变情况、手术操作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因素、药物支架本身因素、健康教育缺乏个性化)和血栓的诱因(A型性格导致情绪紧张及药物血药浓度变化)。护理对策为做好健康教育,加强预见性护理,严密病情监护,建立医护技急救团队,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5年01期)
邱旭光,马业新,曾和松[8](2014)在《冠状动脉新旧支架重迭区域支架膨胀不全并夹层致急性支架内血栓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78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2年,再发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12年前PCI在左前降支中段和回旋支中段各植入支架1枚。有高血压病史,最高180/100 mmHg。入院体检:BP129/71 mmHg,HR 70次/min,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4.07 mmol/L,(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陈海坚,莫逆,梁金春[9](2013)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维持量24 h;对照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 d。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对照组为70例、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枚vs.(2.9±1.2)枚,P>0.05;(32.4±13.8)mm vs.(33.2±12.7)mm,P>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vs.7%(7/100),χ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χ2=5.18,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陈英道,石胜良[10](2013)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支架辅助的血管成形术已经成为血管内脑血管重建术的主导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病变血管破裂及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但另一方面却带来一些支架相关性并发症,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在现有的国内报道中,颈内动脉支架急性血栓形成报道很少,我们现将1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半小时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详细报道,以探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后并发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非急性支架血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8月柳州市工人医院20例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60例在同时期行急诊PCI但未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GLU、Hacb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泵衰竭、心房颤动、既往心肌梗塞病史、术前心肺复苏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2组患者的BP、HR、TC、LDL-C、HDL-C、TG、SCr、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差异亦不显着(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抽吸血栓、前降支病变、支架贴壁不良比例及置入支架个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水平升高、术中抽吸血栓、前降支病变、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是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水平升高、术中抽吸血栓、前降支病变、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是急诊PCI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急性支架血栓论文参考文献
[1].程澜.CHA2DS2-VASc评分在预测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中的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
[2].韦文财,韦碧妙.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3].王张生,陈飞,乔祺,张高峰,许澎.心电图表现多样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J].临床误诊误治.2016
[4].田攀,张刚,张杨,张永强,曹雪滨.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
[5].杨敏,张阔,袁勋,王文尧,张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及治疗策略解析1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
[6].牛怀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伴氯吡格雷低反应一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
[7].程丹丹,陈凤平,杨玉辉.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5
[8].邱旭光,马业新,曾和松.冠状动脉新旧支架重迭区域支架膨胀不全并夹层致急性支架内血栓1例[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
[9].陈海坚,莫逆,梁金春.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
[10].陈英道,石胜良.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
标签:CHA2DS2-VASc评分; 急性支架内血栓;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