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胶圈套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弹力线套扎吻合器,胶圈套扎吻合器,痔病患者,临床效果
胶圈套扎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祥[1](2019)在《弹力线套扎吻合器与胶圈套扎吻合器治疗痔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弹力线套扎吻合器与胶圈套扎吻合器治疗痔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84例痔病患者,随机分组。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相似,P>0.05;治疗后弹力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优于胶圈组,P<0.05。治疗前胶圈组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分别是(56.13±5.21)分和(6.13±1.21)分,弹力组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分别是(56.36±5.89)分和(6.11±1.56)分。治疗后胶圈组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分别是(89.13±5.27)分和(3.33±1.11)分,弹力组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分别是(98.36±1.22)分和(1.11±0.11)分。弹力组住院的平均耗时、手术的平均耗时优于胶圈组,P<0.05,弹力组住院的平均耗时、手术的平均耗时分别是(4.14±0.24)d和(32.12±0.24)min。胶圈组住院的平均耗时、手术的平均耗时分别是(6.14±0.27)d和(47.12±4.84)min。弹力组并发症低于胶圈组,P<0.05,弹力组并发症有2例疼痛,有4例肛门坠胀。胶圈组并发症有2例出血,8例疼痛和12例肛门坠胀。结论:痔病患者实施弹力线套扎吻合器可获得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李志远,尹春方[2](2019)在《自动胶圈套扎法和传统手术治疗Ⅱ~Ⅲ期内痔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自动胶圈套扎法和传统手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Ⅱ~Ⅲ期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应用自动胶圈套扎法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参数(手术时长、术后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排便时间更短、住院天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感到Ⅲ级疼痛程度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相当,但自动胶圈套扎法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疼痛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13期)
黄伟,周阿成,孔萍[3](2019)在《痔动脉结扎联合胶圈套扎术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痔动脉结扎联合胶圈套扎术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胶圈套扎术,观察组实施痔动脉结扎联合胶圈套扎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度混合痔实施痔动脉结扎联合胶圈套扎术疗效显着,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其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刘鹏[4](2019)在《弹力线套扎吻合器与胶圈套扎吻合器治疗痔病患者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弹力线套扎吻合器与胶圈套扎吻合器治疗痔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痔病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3例患者。其中,采用胶圈套扎吻合器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弹力线套扎吻合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各项并发症评分以及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以及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线套扎吻合器对治疗痔病的效果更优于胶圈套扎吻合器治疗,且明显减少出血、疼痛等症状出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韩滨泽,杨铁军,何瑾,鲁明良[5](2019)在《矾藤痔注射液注射法与胶圈套扎法治疗各期痔疮的疗效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观察矾藤痔注射液注射法与胶圈套扎法治疗各期痔疮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05~2017-11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治疗的204例各期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矾藤痔注射液行痔黏膜下注射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胶圈套扎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疼痛、坠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 12%)与对照组(93. 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矾藤痔注射液注射法治疗各期痔疮较胶圈套扎法疗效更显着,可减轻患者坠胀感、肛门水肿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胡婕,周大成[6](2019)在《胶圈套扎联合痔动脉结扎术治疗出血性内痔伴出血倾向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胶圈套扎联合痔动脉结扎术治疗出血性内痔伴出血倾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住院的60例出血性内痔伴出血倾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胶圈套扎术联合痔动脉结扎术,对照组采用硬化剂注射术。术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手术疼痛情况以及术后第2 d、7 d排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第7 d出血情况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硬化剂注射术相比,胶圈套扎术联合痔动脉结扎治疗出血性内痔伴出血倾向患者疗效更优、术后复发率更低,且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9年01期)
蔡郁辉,曹阳,张廷涛[7](2019)在《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联合胶圈套扎术对混合痔的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联合胶圈套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胶圈套扎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联合胶圈套扎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水肿、尿潴留和创面愈合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44/50),对照组为64.0%(3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水肿、尿潴留、创面愈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联合胶圈套扎术治疗混合痔较单纯胶圈套扎术临床效果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杨石换[8](2019)在《分析胶圈套扎术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比较混合痔治疗中传统外痔切剥术与其联合胶圈套扎术的区别和效果。方法根据研究纳入标准,选取我院普外科混合痔患者5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即外痔切剥术治疗,实验组同时采用胶圈套扎术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统计患者治疗情况,并随访进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总有效率都达到了100%,实验组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混合痔的治疗,选取胶圈套扎术联合外痔切剥术,减少了术后患者疼痛、肛周水肿等术后不良反应,积极地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1期)
郑春菊,王斌[9](2018)在《痔区黏膜齿形胶圈套扎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齿形胶圈套扎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中医院及金湖县中医院肛肠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316例Ⅱ~Ⅲ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齿形胶圈套扎术)和对照组(M-M),每组各158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术后创面并发症情况、舒适度,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26例、好转32例,对照组治愈115例、好转43例。术后24 h,治疗组舒适度总体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7 d,治疗组疼痛及出血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 d、14 d,治疗组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M-M术相比,齿形胶圈套扎治疗Ⅱ~Ⅲ度混合痔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及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并可减轻术后创面的疼痛、出血及水肿程度。(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8年04期)
黄伟波,张禄芳[10](2018)在《负压胶圈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联合痔上动脉缝扎术治疗重度脱垂出血性内痔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负压胶圈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联合痔上动脉缝扎术治疗重度脱垂出血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重度脱垂出血性内痔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负压胶圈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痔上动脉缝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疼痛程度、水肿程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Ⅲ度疼痛比例和Ⅱ度水肿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胶圈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联合痔上动脉缝扎术治疗重度脱垂出血性内痔的效果显着,可缓解疼痛及水肿程度,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胶圈套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自动胶圈套扎法和传统手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Ⅱ~Ⅲ期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应用自动胶圈套扎法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参数(手术时长、术后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排便时间更短、住院天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感到Ⅲ级疼痛程度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相当,但自动胶圈套扎法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疼痛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圈套扎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祥.弹力线套扎吻合器与胶圈套扎吻合器治疗痔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2].李志远,尹春方.自动胶圈套扎法和传统手术治疗Ⅱ~Ⅲ期内痔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9
[3].黄伟,周阿成,孔萍.痔动脉结扎联合胶圈套扎术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的疗效观察[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
[4].刘鹏.弹力线套扎吻合器与胶圈套扎吻合器治疗痔病患者的对比[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5].韩滨泽,杨铁军,何瑾,鲁明良.矾藤痔注射液注射法与胶圈套扎法治疗各期痔疮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6].胡婕,周大成.胶圈套扎联合痔动脉结扎术治疗出血性内痔伴出血倾向患者的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
[7].蔡郁辉,曹阳,张廷涛.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联合胶圈套扎术对混合痔的治疗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
[8].杨石换.分析胶圈套扎术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郑春菊,王斌.痔区黏膜齿形胶圈套扎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
[10].黄伟波,张禄芳.负压胶圈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联合痔上动脉缝扎术治疗重度脱垂出血性内痔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