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型颈椎病论文-李文林

交感型颈椎病论文-李文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感型颈椎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小针刀,正骨推拿,疼痛

交感型颈椎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林[1](2019)在《小针刀联合正骨推拿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使用小针刀联合正骨推拿治疗对其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取小针刀联合正骨推拿治疗,经过2周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VAS及NDI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使用小针刀联合正骨推拿治疗,能有效降低疼痛指数,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2期)

缪怡冰,张瑛[2](2019)在《快刺液门、阴谷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快刺液门、阴谷结合常规针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26例。常规针刺组为针刺颈夹脊穴,快刺组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快刺液门、阴谷穴,6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及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均P <0. 05),且快刺组较常规针刺组更佳;快刺组总有效率为96. 15%(25/2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 08%(1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快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快刺液门、阴谷配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颈夹脊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周祖刚,孔春燕,艾双春,张昭,袁秀丽[3](2019)在《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稳定性训练对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颈椎整脊手法加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颈椎稳定性训练,对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颈椎废用指数、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椎废用指数、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且治疗组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90.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9.52%(P<0.05)。结论:颈椎稳定性训练联合颈椎牵引和整脊手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效果显着,应把颈椎稳定性训练贯穿于整个后期康复治疗中。(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顾春蕾[4](2019)在《七透针对交感型颈椎病NRS、PSQI及交感神经症状的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七透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NRS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4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七透针)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2例,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NRS、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评分更低(P<0.05)。结论七透针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睡眠质量及交感神经症状作用上均优于常规针刺组。(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官海华,孔雪锟,李航,张雁婷,潘志雄[5](2019)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行牵引治疗以及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接受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30 d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生活评分为(82.56±5.26)分、生理职能评分为(83.12±8.31)分、心理职能评分为(82.46±8.25)分、物质生活评分为(84.02±8.41)分,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头晕评分为(2.29±0.23)分、颈部疼痛评分为(1.91±0.19)分、恶心评分为(1.82±0.18)分、耳鸣评分为(2.09±0.21)分,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0 d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杨希,陈文英,雷雪,杨丽新,魏启华[6](2019)在《将CICARE沟通模式应用于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CICARE沟通模式应用于交感型颈椎病抑郁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四川省某中医院就诊的12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能有效提升护士的沟通能力,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8期)

王小阵,鲁齐林,李绪贵,谢维,吕鹏[7](2019)在《颈后特定点注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15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颈后特定点(竺氏点)注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颈后"竺氏点"注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53例,其中男67例,女86例;年龄为41~87岁,平均(57.40±10.53)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摄取颈椎X线片及MRI,均提示存在颈椎不稳、退变等。所有患者均采用5 mL注射器抽取2 mL 0.9%氯化钠生理盐水+2 mL鹿瓜多肽提取物+1 mL曲安奈德针剂进行颈后"竺氏点"注射,左右两边各注射2.5 mL.治疗前后采用20分评分法及患者主观满意度对该治疗方式进行评价,其中主观满意度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结果:153例患者均获得3~12个月随访,平均(5.65±2.11)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交感症状评分为8~19分,平均(14.52±2.75)分,治疗后1,3及6个月平均评分分别为(1.99±0.93)分、(2.62±1.19)分及(3.59±1.46)分,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治疗后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优114例,良39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颈椎不稳与退变是引起交感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运用颈后"竺氏点"注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陆志强[8](2019)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交感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感型颈椎病是由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刺激颈椎周围交感神经末梢,产生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可表现为交感神经的兴奋或者抑制症状。目前,国内外对于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均未达成统一共识,对于疾病的治疗国内仍以非手术为主,包括牵引或药物口服,前(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仙荣[9](2019)在《温针灸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总结此疗法对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作用,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究其中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观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来自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选穴相同,为双侧:风池、安眠、颈1夹脊穴、颈3横突、颈5横突、颈7夹脊穴、肝俞、肾俞。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前基础上,于颈3横突、颈5横突进针处加施温针灸。治疗均为1天1次,7天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一天,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最后将资料归纳汇总,采用统计学软件SPASS23.0,分别就治疗前和治疗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积分、VAS评分、总有效率对比进行数据统计,观察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统计得出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分布上无差异(P>0.05)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1.治疗前,两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单个症状积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单个症状积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除单个症状中的耳鸣、视物不清统计无差异外,其余观察指标治疗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两组疗效经检验,P<0.05,说明温针灸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论:温针灸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有效且优于单纯针刺,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颈椎疾病带来的疼痛,操作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治法。(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洪流[10](2019)在《温胆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临床上运用温胆汤加减与非甾体消炎药西乐葆联合扩张微循环药西比灵来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这两种方法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头颈痛、眩晕、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和失眠、焦虑等的缓解情况,并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期探索温胆汤加减对非甾体消炎药和扩张微循环药的临床替代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传统中医药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的临床观察病例均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就诊的患者。并在门诊对全部的患者进行细致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主症和相关的兼症(睡眠、饮食、二便、情志等),收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资料、以及相关现代影像学检查资料。然后根据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以及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总共筛选出符合本临床研究的患者71例。其中中药组36例,西药组35例,中药组采用温胆汤加减来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周,西药组则采用西乐葆联合西比灵口服来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亦为3周。最后分别观察并详细记录治疗2周、治疗3周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综合疗效分析和临床副作用(胃脘痛、嗜睡)的发生,以及治疗结束后第4个月随访的复发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治疗前的各项评分,经统计学比较得出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的VAS评分均有下降,且P<0.01,具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在治疗后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从典型临床症状(头颈痛、眩晕、心慌胸闷、恶心呕吐)来看,中药组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相比,P<0.01,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SAS与SRSS评分来看,两组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在VAS评分、头颈痛和眩晕症状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AS评分、SRSS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和心烦胸闷症状方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临床副作用(胃脘痛、嗜睡)发生上来看,中药组为8.33%,西药组为28.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疗效上来看,中药组综合疗效为86.11%,西药组综合疗效为82.8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个月随访复发情况比较:第4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运用中医辩证论治,通过对典型症状病因病机的分析,采用温胆和胃、理气化痰、清阳通脉的治疗原则,运用温胆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在改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疼痛、典型症状(头颈痛、眩晕、心慌胸闷、恶心呕吐)以及焦虑失眠等方面均可以起到较好临床效果,并且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替代单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西乐葆和扩张微循环药西比灵,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传统本草替代现代化学制剂的思路提供了一条有利证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运用。(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25)

交感型颈椎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快刺液门、阴谷结合常规针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26例。常规针刺组为针刺颈夹脊穴,快刺组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快刺液门、阴谷穴,6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及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均P <0. 05),且快刺组较常规针刺组更佳;快刺组总有效率为96. 15%(25/2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 08%(1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快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快刺液门、阴谷配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颈夹脊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感型颈椎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林.小针刀联合正骨推拿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缪怡冰,张瑛.快刺液门、阴谷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

[3].周祖刚,孔春燕,艾双春,张昭,袁秀丽.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4].顾春蕾.七透针对交感型颈椎病NRS、PSQI及交感神经症状的干预[J].贵州医药.2019

[5].官海华,孔雪锟,李航,张雁婷,潘志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6].杨希,陈文英,雷雪,杨丽新,魏启华.将CICARE沟通模式应用于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9

[7].王小阵,鲁齐林,李绪贵,谢维,吕鹏.颈后特定点注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153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8].陆志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交感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

[9].王仙荣.温针灸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10].洪流.温胆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标签:;  ;  ;  ;  

交感型颈椎病论文-李文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