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磁储能磁体论文-王静,朱英伟,李兆鑫,玄永伟

超导磁储能磁体论文-王静,朱英伟,李兆鑫,玄永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导磁储能磁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各向异性,有限元,超导磁储能,结构优化

超导磁储能磁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朱英伟,李兆鑫,玄永伟[1](2019)在《一种自适应寻找高温超导储能磁体最优结构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超导线材的各向异性限制了磁体工作电流的提高,从而影响磁体的储能量。改变磁体形状是常用的提高储能量的方法之一,采用带凹槽的螺管线圈不仅能减小带材用量,并且能提高磁场的均匀度。提出一种新的寻找最优储能磁体结构的方法。与一般优化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其可以根据设定自动寻找满足约束的最优几何结构。COMSOL有限元建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对磁体的优化,磁体在储能量提高38%的情况下,体积减小了59%,漏磁场亦满足要求,可以安全稳定运行。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11期)

李泰来,杨徉,杨正[2](2019)在《35 kJ YBCO单螺管型超导储能磁体的多目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设计超导磁体,不仅可以从技术上保证超导磁储能系统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成本.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在一定条件下的单螺管储能磁体的基本参数(长、外径、内径等),得出最优设计方案.在ANSYS中对超导储能磁体进行模拟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设计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腾跃,罗映红,史彤彤,王云,张树基[3](2018)在《同轴嵌套四螺管型1MJ超导储能磁体漏磁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导储能系统(SMES)强漏磁是影响其安全运行和大量投入使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磁体储能值为1MJ级别的前提下,通过对超导储能磁体参数的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及仿真的方法,利用两组同轴嵌套型双螺管超导磁体及磁偶极矩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一个同轴嵌套四螺管型超导储能磁体并对该磁体的漏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该结构磁体具有极好的降低漏磁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11期)

刘君[4](2018)在《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几何结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负载日益增加,电源的容量和质量问题变得越发重要,电压骤降和短时停电可能会导致重大损失,所以对储能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SMES(超导磁储能系统)两者交换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优秀解决方案之一。与传统技术相比,SMES具有转换效率可达95%、毫秒级的响应速度、不使用有毒物质对环境污染小、大功率和大能量系统、寿命长及维护简单等优点。SMES设计的核心就是储能磁体的优化设计,但由于高温超导带材各向异性严重制约了磁体临界电流密度的提高,从而使其储能受到影响。为使磁体储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研究尝试通过对其结构加以优化以及采用混合带材的方法,希望通过改变磁体的磁场分布以达到提高储能的目的。为实现这一过程,我们主要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磁体建模仿真,在磁体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首先以单螺线管型磁体为前提,研究不同径高比对用不同带材绕制的磁体储能的影响,获取储能最高时的最佳径高比,并通过电流迭代的方法获取最大临界电流提高储能量。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建立二阶梯结构的磁体使储能进一步提高,并获得此时储能最大时磁体结构所满足的条件,然后通过由单一带材到混合带材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储能。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带材的优化并结合电流迭代的手段,磁体的储能效率明显提高约61%,此外本文还对叁阶梯磁体进行了一定的仿真分析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耿国丽,方进,杨艳芳,陈铮,张宏杰[5](2018)在《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导冷片涡流损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超导储能(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HTS-SMES)磁体装置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储能磁体是储能装置的关键部分,为提高超导储能磁体的热稳定性,通常在超导磁体中增设铜导冷片。磁体充放电时在导冷片上会产生涡流损耗,损耗的大小严重影响磁体的超导特性,因此降低导冷结构的涡流损耗是提高磁体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运用有限元法(FEM)分析导冷片上的涡流损耗,在Ansoft仿真软件叁维瞬态场中模拟磁体充电过程中导冷片的涡流损耗,结果表明:充电模式下,完整导冷片涡流损耗为1.45W;沿径向开缺口处理后涡流损耗为0.107W;导冷片内环、中部、外环开齿槽后涡流损耗分别为0.49、0.41、0.1242W。由此可得,对于导冷片的开齿槽处理可显着降低涡流损耗,且内部开齿槽的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2期)

谭璐,方进,诸嘉慧,薛亚茹,饶双全[6](2018)在《高温超导环形储能磁体参与电网AGC调频服务的经济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区域电网整体调频能力,满足电网稳定性要求,将高温超导环形储能磁体应用到电网进行AGC调频服务。本文首先建立了参与电网AGC调频服务的高温超导环形储能磁体模型,并提出了储能系统的成本模型、补偿效益模型及净收益模型,然后在调频储能电站净收益最大化控制策略的约束条件下,基于电网实际下发的典型日某时段AGC指令,对净收益模型进行时序仿真,求解净收益的最优值。最后针对不同容量、不同使用寿命的储能系统进行了经济性评估,为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系统的调频规划、高效经济运行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2期)

焦丰顺[7](2017)在《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多物理场解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高温超导储能磁体设计中多物理场耦合分析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有限元分析的解耦优化设计方法,并以一台150kJ/100kW高温超导磁储能磁体为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验证。本文首先梳理了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的多场耦合关系,提出在材料物性关系和多场耦合关系中分别以温度和电磁场为主导因素;进而归纳得出,磁体易失超危险区分布及解耦分析中多物理场数据流向设计,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分析策略;最后按照逻辑合理、工作量最省的原则提出了解耦综合优化主流程,及针对易失超危险区的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7年12期)

刘君,王海云,刘胜利,程杰[8](2017)在《基于单螺线管的超导储能磁体阶梯结构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超导带材各向异性严重制约了磁体临界电流密度的提高,从而使其储能也受到影响。主要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磁体建模仿真,在磁体带材用量不变的前提下,首先以单螺线管型磁体为前提,研究不同径高比对磁体储能的影响,并获取储能最高时的最佳径高比。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建立二阶梯结构的磁体使储能进一步提高,并获得此时储能最大时磁体结构所满足的条件——即满足θ约等于40°时。最后,通过由单一带材到混合带材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储能。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带材的优化,磁体的储能效率明显提高约61%。(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7年11期)

张东岳,范晴晴[9](2017)在《中国电科院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关键技术研究获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4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面向工程化应用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研究成果在高载流复合超导体、基于复合超导体的储能磁体线圈关键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本文来源于《国家电网报》期刊2017-06-26)

科苑[10](2017)在《我国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关键技术研究获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合作,自主制备出了螺旋内冷堆迭扭绕型复合化YBCO(氧化钇钡铜)储能线圈试验件,并进行了500A临界电流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液氮迫流冷却和浸泡环境下,该超导线圈的临界电流达630A,超过目标要求的500A,并且随着运行温度的(本文来源于《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期刊2017年11期)

超导磁储能磁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优化设计超导磁体,不仅可以从技术上保证超导磁储能系统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成本.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在一定条件下的单螺管储能磁体的基本参数(长、外径、内径等),得出最优设计方案.在ANSYS中对超导储能磁体进行模拟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设计的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导磁储能磁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朱英伟,李兆鑫,玄永伟.一种自适应寻找高温超导储能磁体最优结构的方法[J].低温与超导.2019

[2].李泰来,杨徉,杨正.35kJYBCO单螺管型超导储能磁体的多目标优化[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赵腾跃,罗映红,史彤彤,王云,张树基.同轴嵌套四螺管型1MJ超导储能磁体漏磁场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8

[4].刘君.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几何结构设计与优化[D].南京邮电大学.2018

[5].耿国丽,方进,杨艳芳,陈铮,张宏杰.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导冷片涡流损耗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8

[6].谭璐,方进,诸嘉慧,薛亚茹,饶双全.高温超导环形储能磁体参与电网AGC调频服务的经济性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8

[7].焦丰顺.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多物理场解耦设计[J].低温与超导.2017

[8].刘君,王海云,刘胜利,程杰.基于单螺线管的超导储能磁体阶梯结构设计优化[J].低温与超导.2017

[9].张东岳,范晴晴.中国电科院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关键技术研究获突破[N].国家电网报.2017

[10].科苑.我国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关键技术研究获进展[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

标签:;  ;  ;  ;  

超导磁储能磁体论文-王静,朱英伟,李兆鑫,玄永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