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孝道人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孝道,文化教育,健全人格
孝道人格论文文献综述
蔡启良,蔡朝晖[1](2018)在《传统孝道文化教育对农村学生健全人格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我国文化中的精粹,也是推动我们积极向上的主要精神力量。其中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将孝道传承下去是我国维护家庭稳定、社会稳定的一种有效方式,让尊老爱老、感恩图报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家风,成为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明白"孝道"的价值,做好"孝道"的教育,对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8年23期)
周红梅[2](2016)在《大学生孝道与父母教养方式 人格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大学生孝道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的关系。使用孝个人认知量表(FC)、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大五人格量表(BFI)对47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孝道各要素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二学生在孝道上得分高于大叁学生;2父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母亲关爱与孝道各要素都呈正相关,而父亲控制和尊亲恳亲(r=-0.165,P<0.01)、奉养祭念(r=-0.127,P<0.01)、护亲荣亲(r=-0.122,P<0.01)都呈负相关;外倾性、开放性与孝道各要素都呈正相关;3父亲关爱、母亲关爱、外倾性、大叁、母亲控制、父亲控制、宜人性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孝道总分的26.4%的变异量。父母关爱和孩子的外倾性人格都对孝道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校园心理》期刊2016年04期)
张淑珍[3](2016)在《孝道文化在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优秀和丰厚,无论是对人们来说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孝"这个方面,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孝道文化(下文简称为"孝文")。但是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之中,这种"孝文"或是意思改变,或是人们不重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做好"孝文"的教育,是我国对人员综合品格要求的一个部分,也对推动他们塑造良好、健康的人格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基础的研究,并对如何进行"孝文"的教育进行合理思考,为做好"孝文"内容的教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同行》期刊2016年10期)
张南,黄智清[4](2014)在《护生孝道人格品质对临床适应性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用孝道人格的七因素理论及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调查结果:研究者对新2014届临床实习护生共计986人用唐春燕[1]孝道人格七因素量表、临床适应性绩效量表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986份,回收问卷949份,有效问卷达到了96.3%,被测试女性为:980人,男性为6人。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67.9%放纵任性维度指数偏高,不听教育者和父母的劝阻者偏多的护生,其临床适应性绩效人际关系指数显着性适应不良。89.2%被调查者的孝道人格中的严谨自制维度指数显着性偏低,其临床适应性绩效中适应工作强度及工作准确性指数显着偏低,67.2%的被调查者外向活跃维度指数偏高者在适应性绩效人际关系及工作适应性各个维度中均显着偏高。(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4年24期)
唐春燕[5](2014)在《关于中职生孝道人格现状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生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群体,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更加需要引入人格教育,而百善孝为先,孝道应该作为中职生成人的引导重点,内隐为其人格因素的一部分。(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4年11期)
苏小七[6](2012)在《孝道人格的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个体自由命名法和常模化限定描述法相结合的方法,试图通过考察在父母前展示的实际自我来探查中国人的孝道人格的结构。本研究采用个体自由命名法形成高频词表并用它作为孝道人格自我评定问卷的材料。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要求他们采用Likert4点评分法,评定问卷中的每个词是否适合描述在父母前的实际自我的程度,以此作为筛选孝道人格问卷初始项目的依据。以378名大学生为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n=189)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189)的检验,正式形成由7个因子组成的孝道人格问卷,这7个因子分别为放纵任性维度、严谨自制维度、外向活跃维度、温和宽厚维度、好斗能干维度、善良志远维度、孝顺体贴-粗心维度。结果表明,孝道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入的,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孝道人格。本研究为中国人格的测量提供了一个本土化的视角。(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30)
李启明,徐海燕[7](2011)在《大学生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人格特质与双元孝道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特质移情、权威主义人格与双元孝道之间的关系,426名大学生完成了心理传统性与现代性量表、特质移情量表、权威主义人格量表、孝道信念量表。结果显示:1)心理现代性、特质移情对互惠性孝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显着,特质移情在心理现代性与互惠性孝道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2)心理传统性、权威主义人格对权威性孝道直接的效应及间接效应显着,权威主义人格在心理传统性与权威性孝道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1年06期)
梁钰苓,邹泓[8](2011)在《青少年家庭孝道特点及其与人格、父母冲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量表、青少年父母冲突量表和青少年家庭孝道量表对六城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2317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究青少年家庭孝道特点及其与人格、父母冲突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年级个体在家庭孝道两维度得分均比低年级低;男生权威孝道得分比女生高,男女在互惠孝道上得分差异不显着(2)控制年龄、性别的作用后,父母冲突(β=-.288***)能显着预测互惠孝道,AR~2=0.11,但对权威孝道无显着预测作用(3)控制年龄、性别作用后,宜人性(β=0.183***)、责任性(β=0.242***)能显着预测互惠孝道,AR~2=0.211;外向性(β=0.111***)、情绪性(β=0.155***)和责任性(β=0.201***)能显着预测权威孝道,△AR~2=0.047(4)控制年龄、性别及人格的作用后,父母冲突仍能显着预测互惠孝道(β=-.214***),AR~2=0.039。这表明人格在互惠孝道与父母冲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父母冲突对互惠孝道有独特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0-21)
苏小七[9](2009)在《孝道人格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孝道是中国的原发性文化。按照人格文化论的观点,孝道能对中国人的人格形成产生影响。然而目前对孝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历史学或者人文科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孝道少之又少,把孝道与人格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尚属首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人格研究的内容,开辟人格研究的新方向,而且在人格中注入本土文化因子,有助于人格研究的本土化。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孝道人格的理论探讨。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孝道人格的存在性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孝道人格结构的实证研究。该部分共包含叁个研究。研究一采用个体性自由描述法、文献法、访谈法、词频数分析等制成父母前实际的自我、父母前理想的自我、父母前应该的自我的高频词表,并对叁者进行比较。自我是人格的统合功能,是人格的核心。人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都要在自我的统合下发挥作用,自我是人格的动态效应。因此在下文中,本研究通过自我来考察人格。研究二采用研究一所制成的“父母前实际的自我”高频词表通过常模化限定性描述法、探索性因素分析探讨孝道人格结构,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该结构模型。研究叁采用相关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探讨了孝道人格与传统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本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果:(1)父母前实际的自我、父母前理想的自我与父母前应该的自我是有差异的。(2)父母前实际的自我具有双极性,而父母前理想的自我与父母前应该的自我是单级的。(3)父母前理想的自我与父母前应该的自我是一致的。(4)孝道人格是存在的,且由七个维度构成的,分别为放纵任性维度、严谨自制维度、外向活跃维度、温和宽厚维度、好斗能干维度、善良志远维度、孝顺体贴-粗心维度。(5)孝道人格与仁爱敦厚、忠恕利群、守礼温顺、爱好和平以及因循守旧、保守落后、权利意识淡漠、忍耐不争等传统人格特质有着显着的相关。(6)当代青少年对仁爱敦厚、忠恕利群、守礼温顺、爱好和平以及因循守旧、保守落后、权利意识淡漠、忍耐不争等传统人格特质有着不同程度的扬弃。(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张敏,秦晓慧[10](2008)在《论孝道文化在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孝道是中国家庭文化的核心。本文简要论述了孝道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特别从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自尊自爱精神、家庭责任感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孝道文化在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从家庭、学校以及青少年自身叁方面入手大力弘扬并建设传统孝道文化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期刊2008年12期)
孝道人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大学生孝道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的关系。使用孝个人认知量表(FC)、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大五人格量表(BFI)对47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孝道各要素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二学生在孝道上得分高于大叁学生;2父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母亲关爱与孝道各要素都呈正相关,而父亲控制和尊亲恳亲(r=-0.165,P<0.01)、奉养祭念(r=-0.127,P<0.01)、护亲荣亲(r=-0.122,P<0.01)都呈负相关;外倾性、开放性与孝道各要素都呈正相关;3父亲关爱、母亲关爱、外倾性、大叁、母亲控制、父亲控制、宜人性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孝道总分的26.4%的变异量。父母关爱和孩子的外倾性人格都对孝道有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孝道人格论文参考文献
[1].蔡启良,蔡朝晖.传统孝道文化教育对农村学生健全人格影响的研究[J].教师.2018
[2].周红梅.大学生孝道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6
[3].张淑珍.孝道文化在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中的作用研究[J].同行.2016
[4].张南,黄智清.护生孝道人格品质对临床适应性绩效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4
[5].唐春燕.关于中职生孝道人格现状的调查分析[J].才智.2014
[6].苏小七.孝道人格的结构分析[C].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7].李启明,徐海燕.大学生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人格特质与双元孝道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
[8].梁钰苓,邹泓.青少年家庭孝道特点及其与人格、父母冲突的关系[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9].苏小七.孝道人格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10].张敏,秦晓慧.论孝道文化在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中的作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