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信令论文-吴英华

下一代信令论文-吴英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一代信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令网,信令监测,云计算,分布式云存储

下一代信令论文文献综述

吴英华[1](2013)在《基于云计算的下一代信令监测系统架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信令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现有信令监测平台的不足之处,研究了基于云计算的下一代信令监测系统架构,引入了云计算技术,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以及原始信令数据,进行精确的信令数据挖掘,提高网络维护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3年20期)

尚楠,李学东,余银凤[2](2013)在《基于Diameter的下一代信令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核心网演进的SAE解决方案;阐述了SAE系统下的Diameter信令及DRA引入;通过对DRA的分析得出了DRA组网原则及设置原则;探讨了现网信令网向下一代信令网演进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邮电设计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陶小妹[3](2009)在《具有移动性感知的下一代信令(NSIS)协议研究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向着多元化、扁平化和全IP化的方向进展。在无线接入技术日益增多的网络环境下,支持异构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和异构网络结构下的服务质量保证是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下一代信令NSIS技术,通过其本身的层次结构,分层处理网络通信中的地址、路由信息和服务质量、网络安全等应用要求,能够为网络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质量保障。本文从现有的支持QoS协议出发,简单介绍了现有的QoS技术,并对比分析了现有的QoS技术,包括IntServ、DiffServ、RSVP以及NSIS,并总结了在移动性和端到端QoS方面NSIS的优越性。论文利用NS2仿真平台对现有的NSIS协议进行网络仿真,对链路和节点的结构进行改进,实现了NSIS在有线环境下的连通性验证和多跳扩展,以及应用到无线移动场景的地址转换和交叉结点发现判决的仿真扩展,并对协议的连通性和协议性能进行了结果分析。论文在分析了现有相关方案的优劣之后,提出了NSIS和快速切换分层移动IP的结合方案FHMN。该方案以快速切换作为预留触发,提前启动上层NSIS协议,通过NSIS的NTLP层的路由状态发现判决以及NSLP层的QoS NSLP机制,在切换完成之前就进行资源预留。该方案引入了CRN判决,减少重迭路径上的重复预留。仿真分析了FHMIP与NSIS协议独立方案以及所提出的FHMN方案的开销、时延和资源占用情况,结果证明,所提出的FHMN方案虽然会增加一些协议开销但是大大缩短了处理时延,在网络结构复杂的情况下能显着提高服务质量。之后,介绍了NSIS与IEEE802.21(MIH)的结合构想,利用MIH自身的多种服务模式提出用媒体独立事件服务触发上层NSIS,用媒体独立命令服务下发NSIS命令的MIH与NSIS的异构网络结合方案;为NSIS的路由、路径、QoS保障提供信息,实现异构环境下的单个节点上垂直的QoS保证。最后,对全文进行小结,并提出了NSIS在FHMIP协议下MAP域间切换的展望构想以及扩展NSIS对于MIH向上接口的建议。总言之,全文实现了NSIS在NS-2上的网络仿真移动场景扩展,又提出了NSIS技术与现有快速切换分层移动IP技术的结合机制——MAP域内的FHMN方案,并给出了与MIH结合的异构模型。还就已作的研究工作给出了后期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9-12-25)

刘润杰,申金媛,张端金,穆维新[4](2008)在《下一代网络信令流量的混沌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量预测在网络流量分配和拥塞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下一代网络信令流量的混沌特性,提出了加权平均最大Lyapunov指数混沌预测(WAMLEF)方法。仿真表明,与最大Lyapunov指数预测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平均误差降低了8%,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为信令网络资源分配和流量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7-16)

黄程波,徐益龙[5](2008)在《Internet下一代QoS信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介绍了IETF下一代信令工作组NSIS(Next Step In Signaling)的QoS信令协议框架,分析了区分服务网络QoS信令模型-RMD(Resource Managementin DiffServ)及其聚集预留状态管理算法。仿真实验证明,在负载较重的情况下,受网络时延抖动和信令分组丢失的影响,RMD难以保证聚集流的服务质量,并指出需要采用适当的分组调度策略以解决该问题。(本文来源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廖佩贞[6](2008)在《基于下一代网络信令体系的QoS信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实时业务被引入到移动网络环境下,从而对移动网络环境下的服务质量(QoS)保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移动IPv6网络中提供QoS保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有的移动IPv6环境下QoS解决方案大都是基于RSVP协议的,但鉴于RSVP在安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本论文引入了下一代网络信令协议——NSIS。NSIS根据模块化的要求将信令协议分成了两层:信令传输层(NTLP)和信令应用层(NSLP),这种体系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NSIS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NSIS的两层信令体系结构,回顾了现有的IP QoS体系方案,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下一代网络信令体系中在移动IPv6环境下QoS NSLP可能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应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文章在最后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基于NS2平台的QoS NSLP的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一种移动IPv6环境下,QoS NSLP如何在切换前后平滑过渡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在移动切换后在新路径上尽快地建立新的QoS NSLP状态,在旧路径上拆除旧状态的问题。主要思想是通过在移动IP绑定更新信令建立的同时,进行QoS NSLP信令状态的建立,这样节省了移动切换事件后等待移动IP信令建立QoS重新建立的延时,有效地避免了在这段时间内由于没有QoS保证所引起的QoS降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8-03-01)

杨川,唐余亮[7](2008)在《基于下一代网络的SIP信令服务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服务器是下一代网络(NGN)中的关键设备,其开发所采用的SIP协议栈将直接影响其设备性能.本文从SIP协议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一种由C++编写的、稳定性强的开源SIP协议栈——ReSIPro-cate的架构及其使用方法,论述了如何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3开发平台,利用ReSIProcate协议栈实现SIP服务器系统的程序设计,并对该系统信令模块中的注册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实验证明,该设计系统稳定性好,扩展性强,符合RFC3261规范,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实际系统运行良好.(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章海松[8](2007)在《下一代移动核心网中信令网关设备功能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是分组化、智能化和宽带化,第叁代移动通信网络(3G)向分组化全IP网络的演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其支撑的3G信令网在较长时间内面临着基于电路交换的SS7信令与基于IP网的信令之间互通的问题。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SG是SS7信令网与IP网的边缘接收和发送信令消息的信令代理设备,可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翻译或终结处理,其实质是为了实现PSTN端局与软交换设备的SS7信令互通,由其实现信令承载层电路交换(TDM)形式与IP形式的转换功能。软交换体系中SG的出现,证实了基于IP承载技术来解决各节点之间信令传送是可行的,是顺应网络演进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本文将依据IETF SIGTRAN协议和信产部的设备技术规范要求,采用业界开放的ATCA电信级硬件架构和Tomix开发平台,研究阿尔卡特-朗讯公司Spatial Atrium~(TM)解决方案中的7570媒体网关产品内置SG功能的实现。本文介绍了下一代IP信令网的演进方案,分析了SG产品的功能应用以及设计的硬件、软件总体架构,重点针对信令转换的关键部分——节点互通功能(NIF)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详细探讨了NIF的实现机制和工作流程,并给出了相应的MIB管理库结构定义和一个程序设计示例——MTP-3分发器的应用。最后对信令网关产品设计完成后从平台到入网的各项测试工作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实验室性能测试的内容和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论文的第一章概述了本次研究的背景和国内网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下一代移动核心网特别是IP信令网的演进方向和可行方案;第叁章就信令网关设备的功能和需求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介绍了信令网关SG设备开发设计的总体硬件、软件架构;第五章详细探讨了信令网关的核心功能NIF的实现机制;第六章是对产品平台测试、实验室性能测试和现网测试工作的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7-12-03)

续合元[9](2006)在《下一代网络信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NGN标准化工作的加快,信令协议已成为NGN标准化组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依据TISPAN提出的NGN架构,对相关的信令协议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传送层和业务层。(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陈珺[10](2006)在《下一代网络中基于M3UA协议信令网关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中基于M3UA协议的信令网关进行研究、设计和实现。 论文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的概述。对NGN技术和软交换技术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的网络体系结构,同时对其中的重要网络元素和网络协议进行了简单介绍。 第二部分是对信令网关SG的介绍。由于信令网关是作用于NO.7信令网和IP网之间,负责NO.7信令消息在IP网的传输,因此对NO.7信令系统进行了介绍。此后对SG的多种组网方式,NO.7信令网节点通过SG与软交换设备的互通方式、SIGTRAN协议体系进行了阐述;由于SIGTRAN协议体系中SCTP协议的重要性,对它的特点有一个较为详细的描述。 第叁部分既着重对M3UA协议层进行详尽阐述。包括M3UA提供的业务,M3UA的体系结构,M3UA的消息类型,M3UA的功能描述以及M3UA的主要程序等。为第四部分的协议设计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既是基于M3UA技术的信令网关系统的设计实现。给出系统总体设计图以及M3UA协议的功能模块图,定义M3UA与SCTP、MTP3进程间接口原语,对ASP/AS状态机等主要程序模块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概括总结信令网关系统设计中的冗余机制,对SG冗余、AS冗余以及SCTP冗余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6-03-02)

下一代信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核心网演进的SAE解决方案;阐述了SAE系统下的Diameter信令及DRA引入;通过对DRA的分析得出了DRA组网原则及设置原则;探讨了现网信令网向下一代信令网演进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一代信令论文参考文献

[1].吴英华.基于云计算的下一代信令监测系统架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

[2].尚楠,李学东,余银凤.基于Diameter的下一代信令网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3

[3].陶小妹.具有移动性感知的下一代信令(NSIS)协议研究与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09

[4].刘润杰,申金媛,张端金,穆维新.下一代网络信令流量的混沌预测[C].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8

[5].黄程波,徐益龙.Internet下一代QoS信令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6].廖佩贞.基于下一代网络信令体系的QoS信令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7].杨川,唐余亮.基于下一代网络的SIP信令服务器设计[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章海松.下一代移动核心网中信令网关设备功能的分析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7

[9].续合元.下一代网络信令的研究进展[J].电信科学.2006

[10].陈珺.下一代网络中基于M3UA协议信令网关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

标签:;  ;  ;  ;  

下一代信令论文-吴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