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固定化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化混合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动力学
混合固定化菌论文文献综述
普聿,苏丹,王鑫,王天杰,刘伟[1](2019)在《固定化混合菌修复冻融土壤PAHs污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石油污染冻融土壤中筛选出1株细菌(Pseudomonas sp.)和1株真菌(Mortierella alpina),以玉米芯为载体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研究低温冻融环境下,固定化混合菌对菲(Phe)和苯并[b]荧恩(BbF)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Phe和BbF的降解动态,用Michaelis-Menton与Monod动力学方程将结果进行拟合,采用高通测序分析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前,冻融土壤中Phe、BbF的浓度分别为(105.4±4.8)、(6.12±1.1)mg·kg~(-1),60 d修复试验后,固定化混合菌可降解土壤中(56.62±3.21)%的Phe和(38.21±1.82)%的BbF,固定化混合菌对冻融环境有较好的抗性,其降解能力优于游离菌。修复试验中,稳定前期降解速率均高于稳定期降解速率。固定化混合菌的投加,提高了Phe、BbF的降解速率,缩短了Phe、BbF降解的半衰期,反应速率分别提高至2.02、0.65 d-1,半衰期分别缩短至50.17 d和82.12 d;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其中细菌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降低,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与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呈现负相关;细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真菌鞭毛菌门(Mortierellomycota)成为主要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富度分别为88.72%和81.15%;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SDR4)和真菌高山被孢霉菌(Mortierella alpina. JDR7)相对丰度分别上升至80.03%和81.15%,形成了显着的降解真菌-细菌共生优势菌株体系,明显提高了低温土壤中的PAHs污染的修复效果。固定化混合菌可广泛应用于冻融环境下土壤PAHs污染的生物强化修复。(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邓焱[2](2018)在《不同载体材料固定化低温混合菌对菲的降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使用载体材料固定化微生物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游离菌修复的缺点,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全新工艺。文章在研究恒定低温状态下,用不同的载体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对土壤中固定浓度的菲进行降解,对不同载体降解速率和降解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8年10期)
巩春娟,苏丹,王鑫,普聿,王天杰[3](2018)在《不同载体材料固定化耐低温混合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条件下,向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投加高效耐冷混合菌(SDR4+JDR7),可提高土壤中PAHs的去除率,但菌体流失快,重复使用性差,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这些弊端。考虑到载体选择的微生物亲和性、吸附能力、被富集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3个可行性评价参数,本研究选用玉米芯(Y)、花生壳(H)、蛭石(Z)和泥炭土(N)作为供试载体,吸附固定化PAHs高效降解混合菌,观测各处理组对土壤中菲(Phe)、芘(Pyr)、苯并[a]芘(BaP)的降解,并采用Michaelis-Menton和Monod动力学模型对降解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0 d后,4种载体材料固定化菌Y-(SDR4+JDR7)、H-(SDR4+JDR7)、Z-(SDR4+JDR7)、N-(SDR4+JDR7)的降解能力优于游离菌。Z-(SDR4+JDR7)的降解效果最优,其对Phe、Pyr和BaP去除率分别为64.38%、48.71%和40.19%,其次为Y-(SDR4+JDR7),去除率分别为58.49%、45.91%和37.07%。Y-(SDR4+JDR7)对Phe的降解速率最大,为0.60 d~(-1),较游离菌高7.7%;Z-(SDR4+JDR7)对Pyr和BaP的降解速率最大,分别为0.54和0.20 d~(-1),较游离菌分别提高11.83%、10.85%。Z-(SDR4+JDR7)对高环BaP的降解半衰期最短,为86.64 d。本研究可为北方寒冷地区PAHs污染的土壤修复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巩春娟[4](2018)在《耐低温混合菌的固定化及其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的降解是去除PAHs的主要途径,但是游离菌会面临土着菌的竞争、中间代谢产物的毒害、环境条件恶劣等问题,导致降解菌的存活率变低、单位体积内降解菌的密度变小、从而使得PAHs降解速率变慢,而固定化技术恰恰克服了以上弊端。为了实现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北方寒冷地区受PAHs污染的冻融土壤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耐低温高效PAHs降解菌的筛选和固定化载体的选择是关键,其次是固定化方法的选择。本文选用本课题组前期已筛选的耐低温PAHs降解细菌5株(J4,L1,L2,S3,S4),研究其对土壤中菲(Phe)、芘(Pyr)、苯并[a]芘(Bap)的降解,并采用Michaelis-Menton和Monod动力学模型对降解结果进行拟合,得到耐低温高效PAHs降解细菌3株(J4、L1、S4)。将其与2株真菌(J7、S1)进行排列组合,得到6组混合菌(J4J7、L1J7、S4J7、J4S1、L1S1、S4S1),筛选出最优混合菌(S4J7)并鉴定。选取玉米芯、花生壳、蛭石和泥炭土作为供试载体,筛选最佳固定化载体材料,优化并确定固定化工艺。通过实验室的模拟实验,研究固定化微生物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通过环境因素的试验明确固定化混合菌的最适条件,最后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对固定化修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单菌中S4对于Phe的降解效果最好,60 d可降解59.18%的Phe;对于高环的Pyr,两株真菌的降解效果略显优势,J7可降解38.11%的Pyr;两株真菌J7、S1对Bap的降解效果优于细菌,去除率分别为28.26%、25.47%。(2)从降解率、降解速率、动力学方程3个指标来看,大部分混合菌在低温条件下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效果优于单菌。其中,混合菌S4J7对高环的Pyr、Bap的降解效果略优于真菌S1,细菌S4,60 d后可降解37.15%的Pyr和27.41%的BaP。经鉴定细菌S4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DR4);真菌J7为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 sp.JDR7)。(3)以玉米芯(Y)、花生壳(H)、蛭石(Z)和泥炭土(N)作为供试载体,吸附固定化混合菌S4J7(h),60 d后对土壤中PAHs的去除率高低顺序为:Z-h>Y-h>H-h>N-h>h,其中Z-h和Y-h无显着性差异,可分别降解64.38%和58.49%Phe,48.71%和45.91%的Pyr,40.19%和37.07%的BaP。(4)固定化混合菌10%~15%的菌接种量最接近于实际应用;Y-S4J7对PAHs的最佳降解温度为10℃;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20%~60%时,降解效果更好;当PAHs初始浓度为30 mg·kg~(-1)时,Y-S4J7对其利用最充分,降解效果最好。(5)在土着菌存在的情况下,游离菌占有绝对优势,经固定化混合菌处理效果更好。60 d后,对Phe、Pyr、BaP的残余率仅分别为41.51%,54.09%和62.93%。(6)通过SEM扫描电镜观察,载体玉米芯上的菌丝更繁密,细菌随菌丝的生长而移动,发挥细菌-真菌协同作用,对PAHs的降解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另外,玉米芯在北方地区来源广泛,无毒,并且具有一定的可生物降解性,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可选取玉米芯作为混合菌固定化的载体,修复北方寒冷地区冻融交替条件下PAHs污染土壤。(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任小慧[5](2018)在《固定化混合菌载体的制备及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废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备受青睐,成为各行各业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热门方法,而开发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固定化载体是该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松树皮、玉米秸秆两种农林废弃物为固定化载体的原材料,采用甲醛-海藻酸钠法、异丙醇-海藻酸钠法和热处理-海藻酸钠法分别对二者进行改性处理,经生物挂膜后制备成固定化载体。通过Zeta电位、红外光谱、生物模量及对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实验选择最佳树皮、秸秆载体。结果表明:甲醛-海藻酸钠法改性后的树皮、秸秆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有机物降解效果。对最佳载体进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传质、机械性能和吸水率的测定,结果表明:树皮、秸秆载体的切面结构均呈密集多边形堆积状,存在各种孔隙、通道。改性挂膜后二者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的孔隙、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传质和吸水速率依次为:改性秸秆>未改性秸秆>改性树皮>未改性树皮;机械性能则为:未改性树皮/秸秆>改性树皮/秸秆,但改性树皮、秸秆的强度足以支撑实验。探究了最佳树皮、秸秆固定化载体对生活废水、苯酚废水和多菌灵农药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400 mg/L的生活废水,采用大粒径秸秆载体,在30℃,pH=7,溶解氧为3 mg/L,投加比为1:5的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96 h最大降解率可达96.57%;采用小粒径树皮载体,在30℃,pH=7,溶解氧为3 mg/L,投加比为1:1的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96 h最大降解率可达95.71%。对于100 mg/L的苯酚废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佳树皮、秸秆载体均在24 h达到苯酚的完全降解,且降解效果为树皮>秸秆。对于500 mg/L的多菌灵农药废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96 h时秸秆载体的最大降解率为86.87%,树皮载体为85.71%。本课题采用的最佳树皮、秸秆固定化载体对有机物具有吸附絮凝和微生物代谢降解双重作用,特别是变形菌、亚硝化单胞菌、不动杆菌、绿弯菌等优势菌种的存在,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和能量被降解消耗,同时提供了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为未来有机废水的处理开拓了思路。(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文斌,张海涛,杨海君,贺强礼,彭晓霞[6](2016)在《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高效降解混合菌L9的固定化及其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彻底高效解决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环境危害,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载体,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高效降解混合菌L9为材料,采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制备固定化混合菌L9,研究了各固定化混合菌L9颗粒的机械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制得的固定化混合菌L9颗粒具有较高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利用正交实验对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聚乙烯醇浓度8.0%,海藻酸钠浓度1.0%,交联剂2%氯化钙的饱和硼酸溶液,包埋菌量与包埋剂的体积比值2∶1,交联时间24 h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固定化混合菌L9的最佳条件。考察不同环境条件(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对固定化混合菌L9与游离混合菌L9降解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影响,结果显示,固定化混合菌L9对各环境因素(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的耐受范围都比游离混合菌L9宽,在实际环境应用中更能保持稳定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对解决当前制革、洗涤、农药等行业产生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彭晓霞[7](2016)在《游离和固定化混合菌同时去除制革废水中Cr~(3+)及OPnEO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革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r~(3+)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nEO),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有机物OPnEO的存在使Cr~(3+)在环境中的行为变得尤为复杂,还增加了污染废水治理的难度。以往在单介质中治理单一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污染治理时,通常会由于介质中其他污染物的存在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利用微生物处理含Cr~(3+)和OPnEO污染废水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本课题以实验室保存的高效去除Cr~(3+)的真菌菌株B5(微紫青霉菌)和高效降解OPnEO细菌菌株H1(醋酸钙不动杆菌)为材料,开展游离和固定化混合菌同时去除制革废水中Cr~(3+)和OPnEO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实验室保存的从金井制革污水厂筛选所得微紫青霉菌B5与醋酸钙不动杆菌H1为研究对象,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着重考察了B5与H1的混合菌去除Cr~(3+)和OPnEO的效果。结果表明,微紫青霉菌B5与醋酸钙不动杆菌H1混合培养对Cr~(3+)及OPnEO的去除效果优于单一菌株,两菌株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2)考察了影响混合菌去Cr~(3+)和OPnEO的相关因素,发现混合菌去Cr~(3+)和OPnEO的适宜温度为20-35℃,pH值为5-9,稍偏碱性环境有利于混合菌对Cr~(3+)和OPnEO的去除;当混合菌接种量为2%、pH值7、28℃培养7d,混合菌对Cr~(3+)和OPnEO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55%和56.8%。(3)以微紫青霉菌B5和醋酸钙不动杆菌H1按照1:1配置实验所需的混合菌,命名为Z1。分别以聚乙二醇、改性秸秆、海藻酸钠为固定化材料对混合菌Z1进行包埋,通过对Cr~(3+)和OPnEO的修复实验得到OPnEO的修复率分别为53.42%、46.29%、55.14%;Cr~(3+)的修复率分别达到58.41%、54.24%、60.95%,从而确定了海藻酸钠为混合菌Z1修复Cr~(3+)和OPnEO的最佳包埋材料。(4)将Cr~(3+)修复率定为响应值,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Cr~(3+)初始浓度、pH值、温度为影响混合菌Z1修复Cr~(3+)的3个主要因素;运用最陡爬坡实验设计,结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海藻酸钠固定化混合菌Z1在初始pH7.64、Cr~(3+)初始浓度856.34mg/L、温度30.39℃、OPnEO初始浓度950mg/L、外加2m1胰蛋白胨条件下培养7d,Cr~(3+)修复率达到77.69%,比单因素实验条件下的Cr~(3+)修复率提高了7%。(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海涛,杨海君,彭晓霞,刘文斌[8](2016)在《固定化混合菌Z1对制革废水Cr~(3+)和OPnEO的同步去除及其响应面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紫青霉菌B5和醋酸钙不动杆H1按照1∶1配置成混合菌Z1,并分别以聚乙二醇、改性秸秆、海藻酸钠对混合菌Z1进行包埋,探究其对Cr~(3+)和OPnEO的同步去除处理情况,结果得到OPnEO的去除率分别为53.42%、46.29%、55.14%;而Cr~(3+)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41%、54.24%、60.95%,确定海藻酸钠为Z1的最佳包埋材料.以Cr~(3+)去除率为响应值,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Cr~(3+)的初始浓度、pH值、温度为影响混合菌Z1去除Cr~(3+)的3个主要因素;运用最陡爬坡实验设计,结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海藻酸钠固定化混合菌Z1在初始pH 7.64、Cr~(3+)初始浓度856.34 mg·L~(-1)、温度30.39℃、OPnEO初始浓度950 mg·L~(-1)、外加2 m L胰蛋白胨条件下培养7 d,Cr~(3+)的去除率达到77.69%,比单因素实验条件下Cr~(3+)的去除率提高7%.(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童乐,何丽媛,郭楚玲,党志[9](2016)在《以农作物秸秆固定化混合菌去除原油》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废弃物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可再生的载体,可利用其固定细菌来吸附降解石油。选取典型的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和稻草秸秆作为混合降解菌的载体,研究其对原油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稻草秸秆固定化菌的去除率达到90%~95%,玉米秸秆固定化菌的去除率为95%~98%,都比单纯的游离菌群G8提高了近40%;玉米秸秆固定化菌对原油的去除率比载体与菌群的简单混合物提高近了25%。比较经灭菌和不灭菌的秸秆为载体对原油的去除率,发现未经灭菌处理的秸秆对原油的去除效果更好。SEM及降解实验进一步表明玉米秸秆为较佳的载体,以玉米秸秆固定化菌3 d对原油的去除率可达到93.81%。(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韩志勇,屈波,张东旭,张利军,李玲[10](2015)在《固定化混合菌处理含油废水优化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和驯化了两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JA和JB,以核桃壳为吸附载体,制备固定化混合菌,采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混合菌处理含油废水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石油降解菌JA和JB活菌数量比为1∶2,原油质量浓度4 300 mg/L,p H值7.9,固定化混合菌投加量27 g/L,固定化时间28.5 h条件下,固定化混合菌在5 d时间内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69.94%,与模型预测值68.89%非常接近。(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5年09期)
混合固定化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使用载体材料固定化微生物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游离菌修复的缺点,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全新工艺。文章在研究恒定低温状态下,用不同的载体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对土壤中固定浓度的菲进行降解,对不同载体降解速率和降解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固定化菌论文参考文献
[1].普聿,苏丹,王鑫,王天杰,刘伟.固定化混合菌修复冻融土壤PAHs污染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邓焱.不同载体材料固定化低温混合菌对菲的降解特性研究[J].时代农机.2018
[3].巩春娟,苏丹,王鑫,普聿,王天杰.不同载体材料固定化耐低温混合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J].生态学杂志.2018
[4].巩春娟.耐低温混合菌的固定化及其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D].辽宁大学.2018
[5].任小慧.固定化混合菌载体的制备及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8
[6].刘文斌,张海涛,杨海君,贺强礼,彭晓霞.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高效降解混合菌L9的固定化及其条件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6
[7].彭晓霞.游离和固定化混合菌同时去除制革废水中Cr~(3+)及OPnEO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8].张海涛,杨海君,彭晓霞,刘文斌.固定化混合菌Z1对制革废水Cr~(3+)和OPnEO的同步去除及其响应面法优化[J].环境科学学报.2016
[9].童乐,何丽媛,郭楚玲,党志.以农作物秸秆固定化混合菌去除原油[J].环境工程学报.2016
[10].韩志勇,屈波,张东旭,张利军,李玲.固定化混合菌处理含油废水优化实验[J].应用化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