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腰椎疾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椎间盘组织,外科治疗,椎间盘突出,临床工作
腰椎疾患论文文献综述
赵继荣[1](2019)在《腰椎疾患外科治疗陷阱 30年临床工作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18)
吴琳琳,冯娟娟,王芳芳,王军,陶晓冰[2](2019)在《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手术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及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手术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手术210例患者资料,其中12例于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4~71岁,平均50.25岁。12例患者术中均采用手术修补治疗,术后给予相应对症处理。结果 12例患者在行腰椎手术过程中发生硬脊膜的损伤,发生率为5.71%(12/210)。患者获随访2个月~12个月,平均7个月。无一例需再次手术探查,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硬脊膜损伤是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硬脊膜损伤后,及时、正确地进行术中干预和术后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围手术期管理重点术中硬脊膜修复和术后引流管留置。(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8期)
邱贵兴[3](2019)在《腰椎疾患诊治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疾患是脊柱外科基础及临床研究最为活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类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推出,腰椎疾患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及技术改进、手术并发症预防、围手术期处理等出现了众多争议。如何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创伤、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成为目前脊柱外科界研究的焦点。为集中展示近年来腰椎外科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开辟此专题,特邀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分别就腰椎矢状位力线分型及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郑燕平,周超[4](2019)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在腰椎退变性疾患手术中应用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是腰椎手术中常用的融合技术,因腰椎后外侧解剖结构的特点、横突间植骨后力学特点、骨床制备工具和内固定技术的限制,早期植骨融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腰椎后外侧融合技术被后来开发的融合技术所替代。随着不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术提高、先进工具使用、植骨材料发展及内固定的合理应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技术被重新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患手术中并取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但腰椎后外侧融合技术在治疗腰椎不稳、椎体滑脱或多节段腰椎退变疾患中的生物力学特点和临床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科,杨学军[5](2019)在《腰椎退行性疾患中有限元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腰椎退行性疾患由于保守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压迫或畸形等病因,许多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或合并神经根病损的情况下选择手术治疗,而腰椎退行性疾患及其诊疗过程的生物力学特征是临床医师尤为关注的。与传统的生物力学实验方法相比,有限元技术具有可信度高,实验成本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目的:通过有限元技术对腰椎退行性疾患及融合术后腰椎的应力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全面分析有限元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患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8年10月为止Pub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以"lumbarvertebra,finiteelementmethod,biomechanics"为英文检索词,"腰椎,有限元法,生物力学"为中文检索词,检索摘要内同时包含上述检索词的文献,并排除重复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43篇文献中,中文18篇,英文25篇。结果与结论:①利用有限元技术对腰椎退行性疾患的诊疗过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腰椎退行性疾患有限元模型的逐渐完善,利用有限元技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成为可能;③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技术将会更加完善,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辛志军,郑国权,张西峰,黄鹏,张雪松[6](2019)在《脊柱内镜日间手术模式治疗腰椎疾患失败病例分析及其防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在日间手术模式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失败原因并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经我院脊柱外科日间手术病房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2 319例,其中男1 433例,女886例,平均年龄43.44±16.43岁。统计并分析所有未能顺利完成日间手术模式下脊柱内镜治疗的原因。结果:185例(8%)病人未能于住院当日完成手术并顺利出院,包括入院后术前再评估不适合行日间诊疗71例(38.4%)、术后不适合出院102例(55.1%)、以及术后出院3周内再入院12例(6.5%)。结论:脊柱内镜日间手术模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不仅具备脊柱内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可有效降低医疗花费,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总体疗效满意。术前仔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强化无菌观念以及不断提高手术技能等均可有效减少治疗失败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田峰[7](2018)在《全脊柱内窥镜治疗合并椎管内骨化腰椎疾患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合并椎管内骨化腰椎疾病患者采用全脊柱内窥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合并椎管内骨化腰椎疾病患者计81例,均采用全脊柱内窥镜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该8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0~104min,术中透视次数计6~25次,术后卧床时间2~8h,住院时间3~8d。根据JOA评分优良率为95.06%(77/81)。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治疗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合并椎管内骨化腰椎疾病患者采用全脊柱内窥镜治疗方案手术预后情况理想,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期刊2018年03期)
陈琛,张平安[8](2018)在《超声骨刀下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疾患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腰椎疾患治疗中应用超声骨刀下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腰椎疾患随机分为常规组(56例,常规操作器械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与超声骨刀组(56例,行超声骨刀下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术前与术后疼痛情况及腰椎功能。结果超声骨刀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椎板切除耗时以及硬脊膜损伤率均显着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超声骨刀组显着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超声骨刀组显着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疾患治疗中应用超声骨刀下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可缩短椎板切除耗时,减少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降低硬脊膜损伤率,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22期)
孙永明,夏丽伟[9](2017)在《脊柱微创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患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脊柱外科手术的诸多弊端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如何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预解决传统脊柱手术中的问题,一直是脊柱外科医生特别是微创脊柱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目前,随着各类微创技术、手术器械及内植物材料学等的迅猛发展,脊柱微创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疾病的诊治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7年06期)
张喜善,王德峰,武京国,张辉[10](2017)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疾患适应证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400例腰椎疾患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结果随访和分析,观察应用本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隙感染、腰椎退变性侧凸、腰椎术后翻修、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等疾患的近期并发症、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临床适应证。方法:2014年6月~2017年3月,对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病变进行总结,病种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隙感染、腰椎退变性侧凸、腰椎术后翻修、复发性腰椎间(本文来源于《第23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换届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7-22)
腰椎疾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手术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手术210例患者资料,其中12例于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4~71岁,平均50.25岁。12例患者术中均采用手术修补治疗,术后给予相应对症处理。结果 12例患者在行腰椎手术过程中发生硬脊膜的损伤,发生率为5.71%(12/210)。患者获随访2个月~12个月,平均7个月。无一例需再次手术探查,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硬脊膜损伤是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硬脊膜损伤后,及时、正确地进行术中干预和术后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围手术期管理重点术中硬脊膜修复和术后引流管留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椎疾患论文参考文献
[1].赵继荣.腰椎疾患外科治疗陷阱30年临床工作之我见[C].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2019
[2].吴琳琳,冯娟娟,王芳芳,王军,陶晓冰.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手术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及治疗[J].心理月刊.2019
[3].邱贵兴.腰椎疾患诊治新进展[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郑燕平,周超.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在腰椎退变性疾患手术中应用的再认识[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孙科,杨学军.腰椎退行性疾患中有限元技术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6].辛志军,郑国权,张西峰,黄鹏,张雪松.脊柱内镜日间手术模式治疗腰椎疾患失败病例分析及其防治策略[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
[7].田峰.全脊柱内窥镜治疗合并椎管内骨化腰椎疾患疗效观察[J].InfectionInternational(ElectronicEdition).2018
[8].陈琛,张平安.超声骨刀下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疾患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9].孙永明,夏丽伟.脊柱微创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患中的应用进展[J].微创医学.2017
[10].张喜善,王德峰,武京国,张辉.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疾患适应证的选择[C].第23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换届会议论文汇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