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效率投资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媒体,纸质媒体,管理层权力,非效率投资
非效率投资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闫忠志[1](2019)在《媒体监督、管理层权力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3—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和媒体监督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媒体监督对管理层权力和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探索了不同媒体监督机制对管理层权力和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强,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越严重;媒体监督效应越强,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越弱;媒体监督会削弱管理层权力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相关性;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网络媒体监督会更有效弱化管理层权力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9年30期)
刘瑶,吴祥虎[2](2019)在《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非效率投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财务柔性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够保持较多的现金持有量,或者能以较低的代价迅速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企业非效率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对外投资中,投资了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或放弃投资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这是一种损害企业长远利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与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相违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企业财务柔性和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企业构建适度的资本结构提供依据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17期)
王政丹[3](2019)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的投资能保障公司稳健成长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中非效率投资行为普遍存在,这会降低公司价值,也难以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所以减少非效率投资行为势在必行。根据股利代理成本理论和股利信号理论,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缓解逆向选择,从而减少非效率投资行为。但是,从生命周期视角来看,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等特征均不同、面临的融资约束与代理冲突程度也不同,这会使得公司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实行不同的股利政策,从而对公司的投资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再者,本文还关注到证监会于2013年11月30日提出的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该政策规定了成长期与成熟期公司的股利分配比例,这会制约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的自主权,进而对非效率投资行为产生不同的治理效果。因此,本文研究不同生命周期中现金股利政策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作用,以期达到减少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目的。本文通过详细探究相关研究理论,分析股利政策是否具有生命周期特征、并探究股利支付率的变化,另外,就不同生命周期中现金股利政策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还分析了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作用,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通过对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生命周期特征,与成长期和衰退期公司相比,成熟期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更高;成长期及衰退期公司采取高现金股利分配比例会加剧投资不足行为,而成熟期公司采取高现金股利分配比例能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可见从生命周期角度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在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治理机制下,虽然下调了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却仍旧不能缓解这类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而该政策通过上调成熟期公司的股利支付率,能有效抑制这类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可见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有一定的治理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优化公司内部现金股利政策、完善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以及加强处罚力度叁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减少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晓静[4](2019)在《产品市场竞争、财务弹性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投资决策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未来的资金流入及企业价值的提升都有很大影响。但因为代理问题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我国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仍然比较严重。因此,如何改善投资效率,减少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风险随之增加,财务弹性的概念应运而生,不少企业通过储备一定的财务弹性以应对突发事件,更好的把握投资机会。但过高或过低的财务弹性,都会加剧非效率投资问题。而产品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清算威胁,可以缓解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问题,同时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会被降低,对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探究财务弹性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时,将产品市场竞争引入其中,并在区分产权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对财务弹性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产品市场竞争、财务弹性及非效率投资的概念进行相关论述,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加以整理,同时进行了简单的述评,为后续的实证检验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以2013年-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投资不足与过度投资两个方面,研究财务弹性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并验证产品市场竞争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同时区分产权性质,探究在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中产品市场竞争的不同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财务弹性的水平越低,公司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产品市场竞争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减轻较低财务弹性所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2)高水平的财务弹性则会带来过度投资的问题,产品市场竞争可以缓解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从而对财务弹性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在区分产权性质后,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更严重,但产品市场竞争对财务弹性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的治理效果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最后,本文根据理论上和实证上的研究结论,针对非效率投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包括合理储备财务弹性、将财务弹应应用于创新性投资、培养产品竞争性,完善企业内部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投资现状的改善及对非效率投资问题的治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7)
吴皞玉[5](2019)在《高管激励契约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减少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提升公司投资效率是学术界和实践中的热点话题,但是现有研究多着重于高管行为、单一激励契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忽略了高管声誉作为有效的高管隐性激励契约的作用以及高管激励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间的路径机制,尚未对其“黑箱”作出一定的研究。本文以2012-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显性激励契约与隐性激励契约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及路径。本文依据代理理论中的有效契约假说,认为高管激励契约能够对企业的代理成本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高管声誉作为有效的隐性激励契约,可以有效补充由管理层权力带来的代理问题、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显性激励契约的主要方式,高管薪酬对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股东与经营层之间的代理成本在高管薪酬与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即高管薪酬的增加弱化了代理问题,从而会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科技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具有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更为显着。作为典型的隐性激励契约,高管声誉由奖励型声誉、专业型声誉和政治型声誉叁个维度构成,专业型声誉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从而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会产生负向影响。高管激励契约对公司的投资效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依据研究内容,本文对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设计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构建良好的声誉评价与培育机制,提升现有高管的声誉水平,充分发挥隐性激励契约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第二,合理利用高管薪酬这一显性激励契约,充分发挥其对企业高管的激励约束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第叁,建立健全投资人保护制度。针对管理层权力带来的代理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企业高管制约机制,如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强化公司信息披露和监事会治理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侯婧,朱莲美[6](2018)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普遍行为,而投资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加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致使控制权杠杆增高,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引起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显着增加,也表明股权质押行为加重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当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制较弱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显着;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强。(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8年18期)
张华,朱慧玲,赵文文[7](2018)在《可转换债券融资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在现代企业普遍存在,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会产生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的非理性行为,而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兼有债券性质和投资者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转换成公司股票的权力。基于此,本文研究可转换债券融资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可转换债券能有效改善投资不足行为,却加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在国有企业中,过度投资现象严重,在非国有企业,却能更好提高投资效率。研究结论对完善可转换债券市场以及企业股权结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8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 (EBMEI 2018)》期刊2018-08-14)
罗斌[8](2018)在《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实证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中的融资约束效应与代理成本效应及其净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代理成本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投资支出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代理成本对投资支出的影响略微高于融资约束;年度效应表明,近五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并没有明显改变。实证结果分析发现,现金流量的增加不仅没有缓解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反而使其增加了;而拥有较多的企业自由现金流会造成企业更大的代理问题。另外,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之间过度投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小规模公司过度投资程度超过大规模公司;同时,外部融资约束压力并未改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境况。为了保证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的高效率,需要政府适当减少干预力度,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有效发挥市场监管和外部性矫正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8年06期)
孟雪莹,宋希亮[9](2018)在《股权激励、产权性质与非效率投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1~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产权性质、不同激励程度下该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相较于投资过度现象,投资不足问题更为严重。第二,股权激励对投资不足具有显着抑制作用,且投资不足程度越高股权激励抑制作用越显着;股权激励会加剧投资过度行为,且投资过度程度越低股权激励加剧作用越显着。第叁,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较弱。(本文来源于《财务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宋芳[10](2018)在《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升,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控股股东为了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很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投资决策,从而导致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产生。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股东控制下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创新性的加入了管理自由度变量,即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两职分离、独立董事、职工监事和大股东占款等,对控制权私有收益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管理自由度变量对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尤其是投资不足行为的关系,存在显着的调节作用。因此,本文最后在加强外部监管、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减少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保护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非效率投资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财务柔性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够保持较多的现金持有量,或者能以较低的代价迅速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企业非效率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对外投资中,投资了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或放弃投资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这是一种损害企业长远利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与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相违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企业财务柔性和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企业构建适度的资本结构提供依据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效率投资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闫忠志.媒体监督、管理层权力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J].财会通讯.2019
[2].刘瑶,吴祥虎.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非效率投资视角[J].中国商论.2019
[3].王政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4].王晓静.产品市场竞争、财务弹性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D].华侨大学.2019
[5].吴皞玉.高管激励契约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
[6].侯婧,朱莲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J].财会月刊.2018
[7].张华,朱慧玲,赵文文.可转换债券融资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C].Proceedingsof2018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nomic,BusinessManagementandEducationInnovation(EBMEI2018).2018
[8].罗斌.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实证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例[J].当代财经.2018
[9].孟雪莹,宋希亮.股权激励、产权性质与非效率投资行为[J].财务研究.2018
[10].宋芳.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