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水界面污染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分析,来源解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土水界面污染流论文文献综述
曾俊人[1](2017)在《红旗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国家飞速发展的工业步伐,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猛增,导致各地愈加频繁的矿业开采。繁重的工矿业活动成为土壤中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来源,并造成生态失衡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工矿业活动使大量的重金属从地底深处涌现于地表并发生扩散,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开展对矿区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空间污染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对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提高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位于湘潭市红旗矿区矿井附近。在对研究区进行均匀布点确定采样点坐标之后,采集样品并测量土壤中Mn、Zn、Cu、Pb、Ni、Cd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最后运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及地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研究结果如下:(1)由研究区土水界面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可知,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Pb和Mn,Zn和Cu,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05和0.609.此外相关性程度较高的还有的还有锰和镍、锰和锌、镉和锌、铜和铅,相关性系数都大于0.5。相关性程度一般的有锰和镉,锌和镍,锌和铅,铅和镉,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99、0.436、0.434、0.456。其他的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差。(2)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六种重金属分为叁个主要来源,一是矿区的矿石开采、冶炼、矿业的废渣,废液等工业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二为矿区交通运输所产生的污染。叁为农业活动和人类生活,如污水灌溉等产生的污染。运用spss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区重金属来源,由分析结果可知,工业污染贡献率为43,51%,交通运输过程的污染贡献率为39,26%,农业活动和人为活动的污染贡献率为17.23%。(3)采用GS+对重金属元素进行半变异函数拟合与空间相关性分析,分析可知,Mn元素的块金值C_0与其基台值C_0+C的比值约为0.39,Ni为0.50,Cu为0.12,Zn为0.12,Cd为0.21,Pb为0.37。其中Mn、Ni、Pb的比值在0.25~0.75之间,表明这叁种元素的空间相关程度为中等,Zn、Cu、Cd的比值为0~0.25,表明其空间相关程度较高。(4)采用GIS软件对六种元素分别进行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法和RBF神经网络法插值,并对这各个元素的叁种插值进行交叉验证,得出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最优插值法,其中Mn、Ni、Cu、Cd的RBF神经网络插值效果最优,Zn、Pb的克里金插值效果最优。(5)采用GIS软件对各重金属元素进行最优插值得出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可知,元素Mn,Ni,Pb分布较为相似,重金属含量东部较高,呈由东向西递减趋势。结合实地调查可知,当地分布有大量的尾矿库、冶炼矿、矿山和矿井。当地工矿业活动是其主要来源。Cd元素周边区域含量较高,中部较少,研究区周边的居住地和农田较多,当地的农业活动是其主要来源。Cu和Zn的分布较为相似,呈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根据实地调查可知,其来源可能是位于矿区内的排烟口。(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11-01)
刘斌全[2](2015)在《锑矿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污染来源解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丰富,分布情况复杂,在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反应,由此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后果相当严重。而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是其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受到降雨或融雪径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复合污染流体。矿产资源的开发为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提供所必备的能源、原材料等。随着矿山的过度开采,采矿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所引起的土壤、大气和水体污染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本文以锑矿区宝大兴矿区作为研究区域,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基本方法,通过实地走访、研究区采样、室内实验、模拟研究,分析出了研究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的主要污染来源,并初步确定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⑴通过对研究区的实地走访,课题组成员采集了300多个当地的土壤样本,利用火焰原子吸收的方法测定了六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结果表明:研究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且这些重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大的迁移性,使得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形势不容乐观。⑵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只有元素Sb,解释总方差变量的33.370%;第二主成分包括Zn、Ni、Pb、Cd四种元素,解释方差变量的31.410%;第叁主成分中只有Cu元素,解释方差变量17.180%。⑶将提取的3个主成分结合研究区的功能分区综合分析,有如下发现:在矿石开采区或相应的产品冶炼、加工工厂以及尾砂坝周边,这几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别严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矿石的开采和相应产品的在加工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及排放的废水是该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在车站或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重金属Pb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交通运输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重金属Pb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在农田、林地等位置上重金属Cu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得出农药等的使用是重金属Cu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6)
郑谐[3](2015)在《锑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的空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工业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开采也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难免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对自然界的破坏,由此产生的重金属污染不容小视。人类的矿产开采活动把原本深埋于地下的金属矿石暴露于大气与地表上,通过降雨、径流、沉降等水文循环使得重金属元素扩散到河流、土壤、大气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本研究将以湖南省的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矿区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实验对样品中六种重金属(Sb、Zn、Cu、Ni、Pb、Cd)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引入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重金属污染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分析来源。1.对在降雨且形成地表径流的条件下采集的204个土水界面污染流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经统计分析发现除了重金属Ni的最大值低于标准值以外,另外五种金属Sb、Zn、Cu、Pb、Cd的最大值都远远超过了标准值,分别是标准值的497.1、2.0、1.8、22.2倍。Sb的所有样本数据全部超标而且污染指数最高,Zn、Pb和Cd的一半样本超标,Ni的超标率为0。表明除了Ni以外研究区内其他五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比较严重,Cd污染指数较低,说明局部地区存在较严重的污染。2.对土水界面污染流中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半变异函数的最佳拟合模型及模型参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在0.721-0.976之间,块金值C0和基台值C+C0的比值范围为0.0767-0.559,表明六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在GIS软件的ArcMap中对锑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进行插值绘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Ni、Pb、Cd的污染分布比较相似,主要集中在南北两端和东部,而且居民生活、交通运输和工业活动是形成污染的主要原因。Sb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部,和矿山、冶炼厂的位置重合,说明研究区内矿业、工业活动是造成Sb污染的主要原因。Zn和Cu的污染分布比较相似,主要集中在南北两端和西部,位置与矿山、锌厂、居民区、交通繁忙区重合,说明这两种重金属来源比较广泛。4.除重金属Sb在研究区内是以倒置的“U”形分布以外,其他五种重金属元素都大致以“U”形分布。所以总体来说重金属Sb在中部的污染程度大于周边,而另外五种重元素则相反。(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6)
任伯帜,刘斌全,郑谐,周义[4](2014)在《锰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湘潭锰矿红旗矿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的采样分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锰矿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中的锰、镍、铜、锌、镉、铅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同源性。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的差异性、离散程度、变异性较大;锰—镍、锰—锌、锰—镉、锰—铅、镍—锌、铜—锌、铜—铅、锌—镉、锌—铅、铅—镉呈极显着正相关,镍与锰以外的其他重金属相关性都较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8.300%、16.628%、11.115%,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1.543%,并且6种重金属在主成分1的载荷非常高。结合矿区的周边环境和自身特点,表明6种重金属的主要共同来源为矿区内的矿业活动,并且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也对矿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4年12期)
任伯帜,郑谐,刘斌全,周义[5](2014)在《锰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含量相关分析及主成分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湘潭锰矿红旗矿区为研究区,对锰矿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中Mn、Ni、Cu、Zn、Cd、Pb重金属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异较大,离散程度较大,表现出中到强的变异性;重金属Mn、Zn、Cd、Pb、Cu、Ni在第一主成分上都有很高荷载,且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载荷远大于在其他两个主成分上的载荷。6种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矿区内的矿石开采、矿料运输、尾矿库废渣、渗滤液及冶炼厂、随意堆放的废石废渣及废弃私采矿洞,元素Ni在第一、二、叁主成分上均有较高的荷载,说明Ni的来源广泛,与矿区农业耕作中污水灌溉、矿石矿渣运输中的洒落等人为活动相关。(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07期)
周义[6](2013)在《锰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的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时,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矿山活动一般都经过采矿、洗选及冶炼加工等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含有重金属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废弃物。由于矿山废渣和尾矿石的不合理堆放以及废水废气的不当排放,造成了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矿区居民的健康。本文以湘潭锰矿红旗矿井周边约2.6km2的矿区作为研究区,在自然降雨且降雨强度较大并产生地表径流的条件下采集污染流水样,对采集的43个土水界面污染流水样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GIS技术,得到了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图,最后对土水界面污染流的水质进行了污染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对采集来的43个土水界面污染流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经统计分析发现,土水界面污染流水样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异较大。各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在0.7以上,表明各重金属含量的离散程度较大,锰矿区内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矿区内人为活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因素增加了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含量的地域差异。2.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Mn-Ni、Mn-Zn、Mn-Pb、Cu-Zn、Cu-Pb、Zn-Cd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显着。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元素Mn、Zn、Cd、Pb、Cu、Ni在第一主成分上都有很高荷载,且它们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载荷远大于在其他两个主成分上的载荷,这说明这6种重金属有一个共同的主要来源。根据研究区污染状况分布情况,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区内的矿石开采、矿料运输、尾矿库废渣、渗滤液及冶炼厂是研究区内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元素Ni在第一、二、叁主成分上均有较高的荷载,说明Ni的来源很广泛。3.对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除Cd外,元素Mn、Ni、Cu、Zn、Pb的拟合效果均比较理想。六种元素的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介于0.540-0.895之间。六种元素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C0/(C0+C)均小于0.4,表明六种重金属元素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4.通过克里格插值在GIS中得到了锰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水界面污染流中元素Mn、Ni、Cd、Pb的分布较相似,研究区西部的洗矿厂、矿区内废石废渣的乱堆及废弃私采矿洞、尾矿库、渗滤池及冶炼厂可能是导致其土水界面污染流中含量偏高的原因。土水界面污染流中元素Cu和Zn的分布很相似,元素的分布以某块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逐步递减,表明研究区内的Cu、Zn主要通过中心污染源向四周进行扩散,这个来源可能是矿区内的排烟口。5.对在降雨且形成地表径流的条件下采集来的43个土水界面污染流水样中的六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分别进行了计算,根据制定的污染指数评价等级表对43个水样的六种重金属污染及其综合污染进行了评价。对六种重金属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空间分析,得到了污染指数分布图。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Cd污染较重,Mn和Pb污染次之,Zn、Cu、Ni污染较轻。从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应将Cd元素作为需要优先治理和控制的重金属。(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3-06-01)
师荣光,周启星,蔡彦明,张浩[7](2010)在《天津郊区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4月~2008年10月,在强降雨条件下,定点采集天津市郊土-水界面污染流样品64个,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16种PAHs含量范围在145.6~7495.1μg·L-1,平均含量1220.5μg·L-1,以3、4和5环PAHs为主,分别占PAHs总量的36.5%、26.3%和27.9%.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值法和典型源叁角图判别法对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PAHs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PAHs主要来自于煤炭、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等的燃烧过程,且研究区各监测样点PAHs不是来自于同一个污染源,而是多种污染源共同复合累加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师荣光[8](2009)在《城郊土水界面污染流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源于污染土壤的土水界面污染流是非点源污染发生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是在降雨或溶雪等冲刷作用下,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扩散、弥散、解吸、解离等化学反应和多种作用过程进入地表径流中,最终形成携带着包括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N、P营养元素在内的多种污染物的一种特殊污染流体。城市郊区是介于城市与乡村的交错、过渡地带,具有农业生产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结构复杂,受城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和乡村多重影响等特点,且受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干扰和改造,是区域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带。本文以我国北方重要工业城市天津市郊西青区为典型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大规模野外定点采样和试验分析,将常规数据统计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深入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污染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污染来源。以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空间变异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Monte-Carlo模型的土水界面污染流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大规模的系统取样调查和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r、Ni、Cd、Zn等四项重金属服从对数正态分布,Cu、As、Pb等叁项重金属为偏态分布。重金属变异系数普遍较高,表明重金属数据离散程度较大,各监测点污染流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性较大。除As外,重金属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可提取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包含Cr、Ni和Zn,第二主成分包含Cu、Cd、Pb,第叁主成分则集中反映了As的作用。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的多环芳烃以叁环、四环和五环多环芳烃为主,分别占总量的36.49%、26.34%和27.85%,两环和六环的多环芳烃含量则相对较低。除高环多环芳烃外,低环、中环和多环芳烃总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各多环芳烃组分变异系数较高,在中等变异性以上。除Dba和Inp外,其他14种组分的多环芳烃与总量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其中四环的Flu、Pyr、BaA和Chr与总量的相关性最强,在0.01的置信水平上,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0、0.84、0.87和0.89,而低环的Nap、Acy、Ace和Phe与总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比值法和典型源叁角图判别法对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多环芳烃来源进行了解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以提取5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由高环数的多环芳烃组成,是交通源和燃煤源共同作用的综合体现:第二主成分主要由低环数的多环芳烃组成,主要代表气态多环芳烃的沉降过程;第叁主成分集中反映了Flu、Phe和Pyr叁种多环芳烃的作用,具有典型焚烧源的特征;第四主成分集中反映了Acy和Inp两种多环芳烃的作用,集中代表了秸秆燃烧和油燃烧源的多环芳烃来源;第五主成分则反映了Dba的作用。研究区Phe/Ant的比值分析结果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燃烧;所有样点Flu/Pyr的比值均大于1,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炭/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等;研究区部分样点BaA/Chr的比值大于0.5,表明这部分样点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烧源;部分样点BaA/Chr的比值在0.25~0.35之间,表明多环芳烃来源于石油和燃烧的混合源;极少部分样点Bar/Chr的比值小于0.25主要指示石油源。典型源叁角图判别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燃烧过程,除煤炭燃烧外,还存在木质材料如秸秆焚烧,发动机高温燃烧、油燃烧以及生物质燃烧等。低、中、高环多环芳烃各组分在多环芳烃总量中都没有占绝对优势,表明研究区污染流各监测样点多环芳烃不是来自于单一污染源,而可能是多污染源共同复合累加的结果。(2)利用地统计技术对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空间变异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七项重金属元素均表现为各向同性,变程在4040~7404米之间,As和Cd在小区域范围内表现出极强的空间相关性,Zn、Ni、Cr为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除As外,其他重金属在原点处均表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As、Zn、Cr、Pb和Cu等采用球形模型拟合半变异函数,Ni和Cd采用指数模型拟合半变异函数。Cu和Pb具有明显的空间趋势,采用具有趋势的克里格进行插值,其他重金属采用普通克里格进行插值。低环和高环多环芳烃表现为各向同性,均采用球形模型拟合其经验半变异函数。低环多环芳烃为弱空间相关性,高环多环芳烃为中等程度空间相关,而中环多环芳烃空间相关极弱。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对低环和高环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采用反距离插值对中环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利用迭置分析技术获取多环芳烃总量的空间预测结果。(3)建立了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和Monte-Carlo模型的土水界面污染流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对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造成生态风险的概率较高,生态风险的可能性为80.74%,Cd造成生态风险可能性为43.09%,而Pb造成生态风险总体的可能性概率为16.49%。基于Rapant指数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50.3%的区域为无生态风险和低生态风险,13.75%的区域为中等生态风险,13.61%的区域为高生态风险区域。Phe、Ant、Pyr、BkF、Bghip等多环芳烃组分生态风险较低,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较小;Nap、Ncy、BbF、Bap等多环芳烃组分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对生态系统有一定危害,但尚不足以产生严重的生态风险;Ace、Fl、Flu、BaA、Chr、DahA等多环芳烃组分,造成严重生物危害影响的概率非常高,已具有极为严重的生态风险。而多环芳烃总量高于ERL或ESQVL的风险概率极高超过了90%,而高于ERM或ISQVH的风险概率较低,为11.21%,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9-04-01)
陈芳,周启星[9](2009)在《城市土-水界面污染流条件下加乐麝香和镉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联合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水体中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模拟城市土-水界面污染流和清水2种试验条件,分别研究加乐麝香(galaxolide,HHCB)和重金属镉(cadmium,Cd)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半静水法,并用Marking水生毒理联合毒性效应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HCB和Cd在实验室模拟城市土-水界面试验条件下,24、48、72、96h对鲫鱼的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分别为4.81、3.30、2.90、2.55mg·L-1和43.51、39.71、39.01、38.83mg·L-1;而在清水试验条件下HHCB和Cd对鲫鱼的LC50值分别为1.70、1.14、0.81、0.66mg·L-1和33.15、30.06、27.12、25.18mg·L-1.可见,HHCB对鲫鱼的毒性效应在2种试验条件下都远远大于Cd的毒性效应.采用毒性1∶1试验,研究HHCB和Cd在2种试验条件下对鲫鱼的联合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模拟城市土-水界面试验条件下,当暴露时间为24、48h时,相加指数(additive index,AI)<0,联合毒性效应表现为拮抗效应;而暴露时间为72、96h时,AI>0,联合毒性效应则转为协同效应;在清水试验条件下,当暴露时间为24h时,AI<0,联合毒性效应表现为拮抗效应;暴露时间为48、72、96h时,AI>0,联合毒性效应为协同效应,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这种协同效应逐渐增强.可见,土-水界面不仅可以改变HHCB和Cd对鲫鱼的单一毒性效应,也可以改变二者的联合毒性效应方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华涛[10](2005)在《土—水界面污染流的生态毒理过程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水界面污染流污染物成分复杂,采用常规的理化监测方法,很难对其生态安全性加以评价。本研究在水生生态毒理实验基础之上,利用重金属Cd、Zn和有机农药甲胺磷(MAP)模拟流经受重金属和农药污染土壤的土-水界面污染流,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对象,以SOD,POD为生物标志物,对其生态毒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并应用广义联合效应理论,系统研究了Cd、Zn、MAP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机理以及土—水界面污染流对Cd、Zn、MAP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 Cd、Zn、MAP联合作用与污染暴露的时间有关;2.在含Cd、Zn、MAP土-水界面污染流中,Cd、Zn、MAP叁者之间在毒理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关系具有方向性,可以用广义联合效应来解释;3.土-水界面污染流增大了毒理过程中对草鱼的胁迫强度;4.土-水界面污染流能改变Cd、Zn、MAP在毒理过程中联合作用的类型;5.土-水界面污染流的毒理过程中,总的联合效应更多的依赖各因子的浓度水平组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期刊2005-04-18)
土水界面污染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丰富,分布情况复杂,在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反应,由此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后果相当严重。而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是其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受到降雨或融雪径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复合污染流体。矿产资源的开发为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提供所必备的能源、原材料等。随着矿山的过度开采,采矿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所引起的土壤、大气和水体污染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本文以锑矿区宝大兴矿区作为研究区域,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基本方法,通过实地走访、研究区采样、室内实验、模拟研究,分析出了研究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的主要污染来源,并初步确定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⑴通过对研究区的实地走访,课题组成员采集了300多个当地的土壤样本,利用火焰原子吸收的方法测定了六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结果表明:研究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且这些重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大的迁移性,使得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形势不容乐观。⑵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只有元素Sb,解释总方差变量的33.370%;第二主成分包括Zn、Ni、Pb、Cd四种元素,解释方差变量的31.410%;第叁主成分中只有Cu元素,解释方差变量17.180%。⑶将提取的3个主成分结合研究区的功能分区综合分析,有如下发现:在矿石开采区或相应的产品冶炼、加工工厂以及尾砂坝周边,这几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别严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矿石的开采和相应产品的在加工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及排放的废水是该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在车站或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重金属Pb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交通运输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重金属Pb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在农田、林地等位置上重金属Cu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得出农药等的使用是重金属Cu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水界面污染流论文参考文献
[1].曾俊人.红旗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刘斌全.锑矿区土—水界面重金属污染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污染来源解析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3].郑谐.锑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的空间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5
[4].任伯帜,刘斌全,郑谐,周义.锰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来源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
[5].任伯帜,郑谐,刘斌全,周义.锰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含量相关分析及主成分解析[J].环境工程.2014
[6].周义.锰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的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D].湖南科技大学.2013
[7].师荣光,周启星,蔡彦明,张浩.天津郊区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0
[8].师荣光.城郊土水界面污染流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D].南开大学.2009
[9].陈芳,周启星.城市土-水界面污染流条件下加乐麝香和镉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的联合毒性[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
[10].华涛.土—水界面污染流的生态毒理过程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