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街86号15146568080
[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份—2016年4月份我院收支的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患者肺循环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加以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3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有3例患者改善不明显。治疗前患者平均肺动脉压为(35±5)mmHg,动脉血氧分别为(33±5)mmHg,溶栓治疗后分别为(21±4)mmHg、(65±5)mm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关键词:内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
肺栓塞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肺循环与呼吸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由栓子堵塞肺动脉所引发的,在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下,发生几率逐渐提升,其中临床治疗肺栓塞一血管介入为主,其效果显著[1]。为进一步分析这一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份—2016年4月份我院收支的30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45.2±2.7)岁。所有患者经CAT诊断为急性肺栓塞,其中对5例晕厥为首发的患者实施急诊心脏彩照诊断。其中有15例患者以胸痛办法呼吸困难为首发症,有5例患者以晕厥为首发症,10例患者以咳嗽伴咳血为首发症。
1.2治疗方法
(1)肺动脉造影及测压:本次研究选择Seldinger技术,行静脉穿刺,并置入6F鞘管,并及时将猪尾巴导管在配合导丝的情况下及时导入到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后进行造影,对血栓栓塞的情况加以分析。随后需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力、血氧分压进行测定[2]。
(2)溶栓治疗:通过肺动脉造影确定血栓部位之后,需要应用导丝在血栓内进行捣弄,并且要及时将猪尾巴导管及时导入到肺动脉的主干近端大块血管部位,采取顺时针的方向对猪尾巴导管的尾端进行旋转,并且逐渐向远端深入[3]。等到导管深入远端且不易旋转时则需要及时导入导丝,并通过反复抽拉导管进行碎栓。碎栓完毕之后需要注入尿激酶,采取一边注入、一边退管的方式,将药物注入到血栓内部,随后将导管的头端推导血栓的近端。尿激酶的使用方法:单侧肺栓塞时需在血栓内注入20万u,将其余的80万u通过微量泵进行注入;如果是双侧肺栓塞,则需要分别在左右两侧各自猪肚20万u,将剩余的60万u同样采取微量泵的方式注入[4]。在溶栓治疗之后还需要再次行肺动脉造影,对患者的血管开通情况以及平均肺动脉压、血氧分压加以测定。
(3)术后治疗:手术之后需要给予患者抗凝治疗,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u,2次/d,连续治疗5d。另需叠加使用华法林,口服,剂量为2.5—5mg,连续治疗5d[5]。
1.3疗效判定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平均动脉压与血氧分压恢复正常,血管开通>90%;(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平均动脉压与血氧分压逐渐恢复正常,血管开通>50%;(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平均动脉压与血氧分压无变化,血管无开通。
2、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30例患者全部成功治疗,其中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其中3例患者在溶栓治疗后第二天出现右颞叶局灶性出血,其余患者无任何并发症,经临床保守治疗,该患者肢体障碍不障碍。治疗前患者平均肺动脉压为(35±5)mmHg,动脉血氧分别为(33±5)mmHg,溶栓治疗后分别为(21±4)mmHg、(65±5)mm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临床中治疗肺栓塞的方法比较多,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其中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肺动脉血流减少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力不断增高,甚至会出现肺循环功能以及心力衰竭,据报道,如果患者的肺血管床堵塞超过50%,那么死亡率则会提升到85%以上,另外,如果患者患有心肺疾病,那么出现大面积肺栓塞则会导致心、肺血流力学障碍,所以临床治疗急性肺栓塞需要以恢复肺动脉血流,纠正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为主,如此才能进一步降低死亡率[6]。如采取全身抗凝与溶栓手术,则无法达到这一效果,且外科血栓切除术因风险较高不被采纳,在此发展趋势下,血管内介入治疗则成为了一项新的治疗模式。根据相关学者研究得知,经导管选择性阮栓,且血栓局部药物浓度比较高,那么溶栓的效果要高于全身溶栓,但是如果溶栓的药物总量比较少,那么则会降低并发生的发生。在手术中将导管插入到血栓内并灌注溶栓药物,那么可以快速溶解血栓,在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全部成功治疗,其中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这足以说明采取导管灌注溶栓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效率。其中有3例患者溶栓治疗无效,经临床保守治疗得到缓解。
此外,为从根本上促使血栓进行消融,在溶栓之前进行碎栓十分必要,可以提高溶栓效果,并且碎栓之后能够促使血栓与药物的接触面积增大,进一步加快栓子的溶解速度。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猪尾巴导管进行碎栓,因猪尾巴导管的头端为弯曲形状,能够降低血管穿孔现象,并且在碎栓过程中需要在透视中进行,并且还要保证动作的轻柔以及缓慢,碎栓之后需及时关注溶栓药物,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经临床手术治疗,治疗前患者平均肺动脉压为(35±5)mmHg,动脉血氧分别为(33±5)mmHg,溶栓治疗后分别为(21±4)mmHg、(65±5)mm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临床中给予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邱怀明,陈敬华,闫小纺,曾晓华.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2:1823-1825.
[2]王玮,罗福全,张挪富,王敏.导管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10,08:1403-1405.
[3]魏立春,苏奕明,李祺熠,侯培勇,郑毅,罗长志,许太福,叶奕辉.肺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4:99-100.
[4]秦黎明,王阿莉,左红,魏峰,孙小霞,侯军龙,侯文兵,魏亚静,周伟.介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疗效[J].临床荟萃,2014,09:995-998.
[5]李冬霞,路丕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4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09:1165-1166.
[6]ChenLiang,GuJianping,LouWenSheng,ChenGuoping,HaoBoSuShiVersamark.Interventioncombinedwithintravenousthrombolysisintreatmentofacutepulmonaryembolism[J].ChinaMedicalequipment,2014,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