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阵地论文-蒲波

文艺阵地论文-蒲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艺阵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艺阵地,文学期刊,诗联,大冶市,文艺政策,诗词,湖北大冶,金牛镇,文艺作品,湖北文艺

文艺阵地论文文献综述

蒲波[1](2019)在《湖北大冶文联:创新工作模式 夯实文艺阵地》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湖北省大冶市,首先想到的就是悠久的青铜文化和能在铜矿藏地坚强生长的美丽的铜草花。大冶市文联的一个重要文艺期刊就以“铜草花”命名。从今年1月开始,这本由大冶市委宣传部主管、大冶市文联主办的纯文学期刊改版为综合性文艺刊物,由双月刊调整为季刊,页(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07-10)

杨雪[2](2019)在《意识形态视角下抗战时期文学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翻译界对战时翻译活动关注较少,但并不意味着这段时期的文学翻译毫无价值。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型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阵地》为抗战时期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素材。因此,本文以《文艺阵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试图探索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受当时“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文学翻译以满足抗战现实需要为目的,旨在完成“动员民众全力抗日”的历史任务。文学翻译的指导方针表现为主题内容的适用性;呈现方式的大众性;价值意义的本土性。在此影响之下,译者的翻译策略通常表现为节译、语言风格口语化和注释;期刊编者出版的译作主题则主要表现为叁个方面:一是与人民反抗相关的作品译介,二是与积极乐观,追求自由的国民精神相关的作品译介,叁是与抗战文艺理论相关的作品译介;批评家则注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以挖掘作品抗战精神力量,强化战斗意义为核心进行评论。本文最后得出,《文艺阵地》的编辑出版原则、翻译策略、翻译主题、翻译批评,都深刻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影响,该杂志从出版发行起就是为抗战现实服务。通过对《文艺阵地》的个案研究可以得出,翻译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意识形态对抗战时期的文学翻译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郭大章[3](2019)在《《文艺阵地》散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文,在《文艺阵地》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是《文艺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艺阵地》以及抗战和抗战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对《文艺阵地》散文进行整体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讨论。第一章,对《文艺阵地》散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概述。《文艺阵地》散文在“一切为了抗战”的思想指导下,对抗战现实进行了真实的呈现,描绘了残破的国土和荒芜的家园,人民困苦不堪的生活和日军残酷的暴行,对抗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进行歌颂,对抗战中存在的黑暗现实进行暴露与讽刺,并以散文的方式来纪念鲁迅先生,以此为当下的抗战服务。第二章,对《文艺阵地》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归纳。《文艺阵地》散文在其抗战文学理论的影响下,呈现出现实主义、暴露与讽刺、概念化与公式化的抗战宣传,以及文艺大众化等鲜明的艺术特色。第叁章,对《文艺阵地》中重要的散文作家作品进行论述,拟以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司马文森的“粤北散记”系列散文、思慕的“东游漫忆”系列散文,以及茅盾、萧红、唐弢等名家的散文为例,由“点”及“面”,呈现出《文艺阵地》散文的整体特色。第四章,对《文艺阵地》散文的价值进行总结,概括了《文艺阵地》散文的优点与弊端,归纳《文艺阵地》散文对抗战及抗战文学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文艺阵地》散文对“五四”散文的继承与发展,对“十七年”散文的影响与关联的文学史意义。通过对《文艺阵地》散文的整体研究,使我们能大致了解到抗战散文的整体风貌,发掘出《文艺阵地》散文对抗战文学的特殊贡献,以及在现当代散文发展历程中的特殊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20)

万余[4](2019)在《《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报告文学创作评论的主要基地,本文选取抗战文艺大刊《文艺阵地》上刊发的报告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对《文艺阵地》上报告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创作功绩等方面,进行系统考察与整体梳理,以期丰富抗战时期报告文学版图,为以后的中国报告文学研究提供新的内容。本篇论文分五部分。绪论首先简要梳理了抗战时期报告文学勃兴的创作盛况,阐释在此背景下选取《文艺阵地》报告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价值;其次对《文艺阵地》及抗战报告文学相关研究现状作一梳理,进一步明确选题研究的范围与价值;最后对《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的研究范围作一界定,将明确标明为报告、速写、人物素描、人物特写及文学性较强的通讯纳入探讨范畴。第一章考察《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的主要创作面貌,阐释其思想内容,具体包括战地纪实、日军暴行及百姓苦难实录、战时社会实景、“暴露与讽刺”类报告文学。其题材范围的宽阔,足见《文艺阵地》报告文学广摄战时图景,近乎全景式地观照着战时社会生活,开拓了极为广阔的报告空间。第二章以前文研究为基础,探析《文艺阵地》报告文学呈现的整体艺术特征。在茅盾重视题材多样化、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理念下,其呈现出题材多样化及艺术性较强两大特征。其题材多样化体现在对于“暴露与讽刺”报告文学、聚焦妇女问题报告文学的倡导上,对于艺术性的强调则以构思上的精巧、报告文学表现手法的“小说化”及细节的精当运用为具体表现。《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的创作特质使其具备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也得益于茅盾报告文学理念的指导以及国统区专业作家群体的文学素质。第叁章结合《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的创作风貌及艺术特征,总结其创作功绩及价值。从历史方面看,《文艺阵地》报告文学忠实记录战时现实,具备着一定的史料价值;从社会方面看,《文艺阵地》秉持其创刊原则积极宣传抗战,为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文学方面看,《文艺阵地》为报告文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文艺阵地》对报告文学理论的积极探讨,与《文艺阵地》的报告文学创作,从理论与实践双向推动着报告文学文体地位的提升。《文艺阵地》以报告文学创作实绩,为抗战文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选取贯穿抗战时期的综合性大刊《文艺阵地》,以报告文学这类战时最发达的文体样式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史料研究、文本分析等方法,考察特殊历史时期报告文学呈现出的创作风貌,试图探析出报告文学是如何借自身独特的文学特点还原抗战真实面貌,建构战时文学空间,并最终配合《文艺阵地》这份杂志起到宣传抗战作用的。文末附录《<文艺阵地>报告文学作品表》,为读者及更多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文艺阵地》报告文学创作情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20)

,史洪斌[5](2019)在《市文联加强文艺阵地建设 扩大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联系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史洪斌)按照省文联《关于加强文艺阵地建设扩大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联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盘锦市文联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带队的调研小组,深入县区、经济区认真开展调研和调查摸底,并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座谈会、调研会,及时调度推进(本文来源于《盘锦日报》期刊2019-01-07)

王静[6](2019)在《国家广电总局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文艺阵地统筹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京召开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文艺高举旗帜、守正创新,进一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出席并讲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建民主持会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卫平、张宏森出席会议。聂辰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本文来源于《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期刊2019年01期)

邓立峰[7](2018)在《文艺阵地:艺术家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广安的文艺资源,“华蓥”和“岳池”这样的地名可能比“广安”更有全国性的影响力,广安市下属的华蓥市和岳池县,都在相关艺术领域大名鼎鼎:作为红色胜地的华蓥有着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学作品;岳池则是“中国曲艺之乡”,“岳池杯”曲艺展演活动也成为了曲艺领域的知名品(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8-12-19)

张惠宁,林朱辉,李德乾[8](2018)在《风雅无声润昌江》一文中研究指出夜幕降临了,昌江的“风雅”仍未散去。一年四季,即使是到了晚上11时,您还可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的文化公园宣传中心,一睹南北名家的书画作品;“只要还有人在欣赏昌江玉,我们可以等到晚上12点才关门。”昌江玉展览馆工作人员余师傅说;而昌化江书画院的大门也敞(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8-09-17)

王萌[9](2017)在《“孤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注重外交关系的发展,对中日关系尤为重视。谈到中日关系,它之所以不断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不仅是两国间围绕利益而发生的冲突,更是两国间相互认识的不足。要想顺利处理中日关系问题,则必须加深中国的日本认识。日本认识一方面影响着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另一方面影响着中国民众的对日态度。毫无疑问,中日关系改变中国人的日本认识,同时中国人的日本认识也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在考虑中国人的日本认识问题时,不能将战前的日本认识与战后的日本认识割裂开来。笔者认为,如果不考虑战前的状况就无法理解如今的状况。“孤岛”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特殊时期。日军的侵略战争全面开始后,中国人的言论自由受到限制。尽管“孤岛”的“自由”范围也很狭窄,但它仍然成为了抗战时期的特别存在。因此,“孤岛”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加忠实于作者的想法,有助于作者真情实感的表达。《文艺阵地》于1938年在广州创刊,茅盾任主编。它是由生活书店出版发行的文艺杂志,截止1942年停刊共出版发行63期。《文艺阵地》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无疑是一部有巨大影响力的出版物。本论文选择了“孤岛”这一特殊时期作为时代背景,在通读63期《文艺阵地》的基础上,整理了有关于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认为以它的作家群体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具有以下特征:1.对日本法西斯的憎恨。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暴行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巨大愤慨。2.对日本文化的困惑。除了日本文化的“美”,对日本文化的“丑,”也有了清晰的感悟。3.客观的日本认识。《文艺阵地》将战时的日本介绍给中国人,使读者了解日本当时的状况。4.广泛的日本认识。在《文艺阵地》的文章里,涉及到如日本生活、日本文化、日本文学等诸多方面。通过以上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笔者试图探究中日对立的根源,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将来处理中日关系提供一些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11-01)

本刊编辑部[10](2017)在《杨剑华:坚守文艺阵地 种文化于心灵》一文中研究指出她,以党性的执着为灵魂,以文艺的灵光为翅膀,以工匠的精神为涵养,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守正创新,把自己放飞在贺州的文艺蓝天上。她,始终相信"文学是天底下最美丽的事业",与贺州文联人一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擦亮贺州文化"名片",把"送欢乐进基层"与"种文化于心灵"有机结合起来,让贺州百姓在丰富多彩的文艺惠民活动中受益。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致力于推动基层文艺繁荣发展,她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广西"优秀文艺志愿者"、贺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剑华。(本文来源于《当代广西》期刊2017年19期)

文艺阵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虽然翻译界对战时翻译活动关注较少,但并不意味着这段时期的文学翻译毫无价值。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型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阵地》为抗战时期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素材。因此,本文以《文艺阵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试图探索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受当时“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文学翻译以满足抗战现实需要为目的,旨在完成“动员民众全力抗日”的历史任务。文学翻译的指导方针表现为主题内容的适用性;呈现方式的大众性;价值意义的本土性。在此影响之下,译者的翻译策略通常表现为节译、语言风格口语化和注释;期刊编者出版的译作主题则主要表现为叁个方面:一是与人民反抗相关的作品译介,二是与积极乐观,追求自由的国民精神相关的作品译介,叁是与抗战文艺理论相关的作品译介;批评家则注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以挖掘作品抗战精神力量,强化战斗意义为核心进行评论。本文最后得出,《文艺阵地》的编辑出版原则、翻译策略、翻译主题、翻译批评,都深刻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影响,该杂志从出版发行起就是为抗战现实服务。通过对《文艺阵地》的个案研究可以得出,翻译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意识形态对抗战时期的文学翻译有着深刻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艺阵地论文参考文献

[1].蒲波.湖北大冶文联:创新工作模式夯实文艺阵地[N].中国艺术报.2019

[2].杨雪.意识形态视角下抗战时期文学翻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3].郭大章.《文艺阵地》散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万余.《文艺阵地》报告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9

[5].,史洪斌.市文联加强文艺阵地建设扩大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联系工作[N].盘锦日报.2019

[6].王静.国家广电总局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文艺阵地统筹管理[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

[7].邓立峰.文艺阵地:艺术家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平台[N].中国艺术报.2018

[8].张惠宁,林朱辉,李德乾.风雅无声润昌江[N].海南日报.2018

[9].王萌.“孤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7

[10].本刊编辑部.杨剑华:坚守文艺阵地种文化于心灵[J].当代广西.2017

标签:;  ;  ;  ;  ;  ;  ;  ;  ;  ;  

文艺阵地论文-蒲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