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氟及维生素C对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胶原代谢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翁婷婷[1](2021)在《补肾壮骨解毒方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补肾壮骨解毒方对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临床症状、骨密度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补钙、维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壮骨解毒方(桑寄生,川断,怀牛膝,熟地黄,山药,山萸肉,龟板,黄柏,鸡血藤,夜交藤,路路通,小通草),治疗过程中随症加减。治疗组、对照组均观察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相关症状评分、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疼痛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以评价疗效。采用SPSS 24.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中医症状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提示补肾壮骨解毒方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且治疗组在提高疼痛缓解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骨密度:两组治疗后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股骨颈骨密度变化百分比为0.9724 ±3.3580%(X±S),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变化百分比为-1.1741±3.7456%(X±S),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骨代谢生化检测指标:两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治疗后P>0.05,差异不显着。(5)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治疗组分别有临床痊愈病例0例,显效病例2例,有效病例21例,无效病例7例;对照组有临床痊愈病例0例,显效病例0例,有效病例0例,无效病例30例。经过秩和检验,得Z=-6.00,P<0.05,存在显着差异。(6)安全指标:在完成本研究的60例病例中,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也未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壮骨解毒方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的骨关节疼痛等骨质疏松症相关的临床症状,可有效延缓乳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后骨密度的下降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王莹莹[2](2020)在《p75NTR调控小鼠颌骨发育及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牙齿/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干细胞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运用组织工程的理论及方法治疗骨缺损性疾病成为了近年来口腔医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而明确颌骨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非常有助于推动颌骨组织工程的进步发展。在胚胎发生发育的早期,颅神经嵴源性的细胞首先迁移到第一鳃弓,随后形成颅神经嵴源性的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因此,颅神经嵴源性的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是包括上下颌骨在内的颌面部硬组织发育的祖细胞。p75神经养因子受体(p75NTR)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受体的单一跨膜蛋白,是一种能够结合所有神经营养因子的低亲和力受体。以往的研究表明,p75NTR在许多胚胎和成年组织的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其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被充分阐述,但其调控除神经外组织的形态发生及发育过程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在牙齿、骨骼等硬组织的的发生发育中所起到的可能性调控作用还少有报道。本研究以p75NTR敲除小鼠为模式动物(引进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检测p75NTR敲除对小鼠颌骨矿化发育的影响,并着重研究p75NTR对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合PI3K/Akt/β-catenin通路及其配体NGF,进一步阐述p75NTR对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影响的潜在机制。为揭示颌骨发生发育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发展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1、p75NTR-/-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下颌骨骨量及成骨分化能力的检测将已经处于生殖发情期且状态良好的p75NTR-/+雄性小鼠及p75NTR-/+雌性小鼠合笼饲养,常规条件下喂养繁殖饲料饲养于动物房。新生鼠出生10天时剪取2mm尾巴提取DNA行基因型鉴定,鉴别获取同窝源性的p75NTR-/-及WT雄性小鼠。小鼠常规饲养至一月龄时,以2%戊巴比妥钠(50mg/kg)溶液腹腔注射麻醉,5-10分钟后行脱颈处死。分离剥离出下颌骨,置入4%多聚甲醛行下颌骨的组织固定,后期行小鼠下颌骨的Micro-CT扫描,并利用MicroView软件2.2版本进行CT数据的三维图像重建,同时对下颌骨扫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明确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小鼠下颌骨骨量是否受p75NTR敲除影响;同样的方法获取四月龄小鼠下颌骨,行Micro-CT扫描获取重建三维图像及后续数据分析处理,以明确处于生长稳定期的小鼠下颌骨骨量是否受p75NTR敲除影响;并利用液氮提取法获取下颌骨骨组织的RNA及蛋白,行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检测矿化相关基因Runx2和Col1是否有表达差异,明确两种基因型小鼠下颌骨骨分化能力是否有差异;内眦取血法分别提取同窝源性两种基因型一月龄和四月龄雄性小鼠血样,利用化学检测法行血清学检测,检测两种基因型小鼠在一月龄和四月龄时其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和降血钙素是否有差异,明确其骨量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是否和钙磷稳态有关。2、E12.5d p75NTR-/-EMSCs和WT EMSCs的体外获取、培养、生物学特性检测将已经处于生殖发情期且状态良好的p75NTR-/+雄性小鼠及p75NTR-/+雌性小鼠合笼饲养,常规条件下喂养繁殖饲料饲养于动物房。每天检查小鼠阴栓以确定怀孕时间(当天中午记为怀孕第0.5天),并于小鼠怀孕12.5d时行按50mg/kg比例的戊巴比妥钠溶液进行小鼠腹腔麻醉,待小鼠被麻醉至行动迟缓时脱颈处死并取出全部胚胎。无菌PBS冲洗干净后开始分别切取每只胚胎的颌突组织,11号手术刀片尽量将颌突组织切碎,1%Ⅰ型胶原酶消化大约20min后使用等量含10%胎牛血清、1%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F12全培养基中和胰酶,离心后加入含胎牛血清及双抗的DMEM-F12新鲜培养基约2ml,分别重悬于六孔板中,放置于37℃、含5%CO2的常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所获取EMSCs基因型的鉴定利用胚胎剩余组织检测,即分别切取各胚胎的四肢组织用于DNA提取及基因型判断。并随后分别从细胞形态学、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及细胞凋亡等方面对小鼠E12.5d p75NTR-/-EMSCs和WT EMSCs进行检测。3、E12.5d p75NTR-/-和WT EMSCs成骨能力对比分别对E12.5d p75NTR-/-EMSCs和WT EM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以检测两种基因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成骨诱导液以α-ME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另外含有10-8M地塞米松、50 g/L抗坏血酸、100ml/L胎牛血清以及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的成分。体外成骨诱导时细胞每3天更换一次新鲜诱导液。成骨诱导的第7天时通过ALP染色方法检测p75NTR-/-EMSCs和WT EMSCs中碱性磷酸酶形成情况,诱导第21天时通过茜素红染色实验检测p75NTR-/-EMSCs和WT EMSCs中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并分别收集成骨分化诱导第7、14、21天的细胞RNA、蛋白,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以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Col1表达水平随成骨诱导时间的变化,并对比两种基因型细胞成骨分化后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明确p75NTR-/-EMSCs和WT EMSCs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4、PI3K/Akt/β-catenin通路调控EMSCs成骨分化的检测对同一孕鼠源性的E12.5d p75NTR-/-EMSCs及WT EMSCs进行同条件的成骨分化诱导,诱导7天后提取两种基因型细胞的RNA并送达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行转录组测序,检测两种基因型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差异性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测序结果进行GO功能及Pathway通路分析,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随后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对PI3K/Akt通路进行验证。为进一步明确在EMSCs成骨诱导时,PI3K/Akt通路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利用PI3K/Akt通路的激动剂740Y-P和抑制剂LY294002对通路进行上下调控,实验分为WT EMSCs对照组、WT EMSCs+740Y-P组、WT EMSCs+LY294002组,检测PI3K、p-PI3K、Akt、p-Akt、β-catenin、activeβ-catenin、Runx2、Col1的表达情况,并对三组细胞诱导7天后行ALP染色,再次明确PI3K/Akt通路调控E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5、EMSCs成骨分化时p75NTR和PI3K/Akt/β-catenin通路间的调控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野生型EMSCs中分别对p75NTR进行过表达和敲低,实验分组为p LJM组(空载体对照组)、p LJM1-p75NTR组(p75NTR过表达组)、shNC组(敲低对照组)、shp75NTR组(p75NTR敲低组),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p7NTR表达情况,随后在p75NTR过表达组加入抑制剂LY294002(pLJM1-p75NTR+LY294002组),在p75NTR敲低组加入激动剂740Y-P(shp75NTR+740Y-P组),成骨诱导7天后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p75NTR、PI3K、p-PI3K、Akt、p-Akt、β-catenin、activeβ-catenin、Runx2、Col1的表达情况及ALP染色情况,同时在诱导21天时观察各组细胞茜素红染色结果,明确在EMSCs成骨分化时p75NTR与PI3K/Akt通路的上下游关系。6、P75NTR胞外段的敲除对NGF促进E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利用100ng/ml NGF作为p75NTR的上游配体及激活剂,分别处理p75NTR-/-EMSCs及WT EMSCs,分组为WT EMSCs组、WT EMSCs+NGF组、p75NTR-/-EMSCs组、p75NTR-/-EMSCs+NGF组,在成骨诱导第7天提取RNA及蛋白检测PI3K、p-PI3K、Akt、p-Akt、β-catenin、activeβ-catenin、Runx2、Col1表达情况及ALP染色结果,明确P75NTR胞外段的敲除对NGF促进E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1、(1)Micro-CT结果为一月龄和四月龄小鼠均表现为p75NTR-/-小鼠组BV(骨量),BV/TV(骨体积分数),Tb.N(骨小梁数),Tb.Th(骨小梁厚度),均为p75NTR-/-小鼠较同窝WT小鼠低,而Tb.Sp(骨小梁分离度)则为p75NTR-/-组小鼠高于WT小鼠组;(2)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为敲除小鼠颌骨组织中Runx2、Col1表达降低;(3)两种基因型小鼠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和降血钙素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2、(1)E12.5d的p75NTR-/-EMSCs和WT EMSCs均表现为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形态学上观察二者细胞无明显差异;(2)p75NTR-/-EMSCs和WT EMSCs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情况均无明显差异;(3)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两种基因型细胞的CD14、CD90、CD146、CD166均为高阳性表达,CD45均为阴性表达结果,E12.5d EMSCs的p75NTR表达率为23.75%;3、(1)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成骨诱导7天、14天、21天后,p75NTR-/-EMSCs组Runx2、Col1表达量均较WT组降低;(2)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p75NTR-/-EMSCs和WT EMSCs同等条件下成骨诱导7d后,p75NTR-/-EMSCs组染色较WT EMSCs组深;(3)茜素红染色结果:p75NTR-/-EMSCs和WT EMSCs同等条件下成骨诱导21天后,p75NTR-/-EMSCs组矿化结节形成较WT组少且染色浅。4、(1)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两种基因型细胞间差异性基因可能富集于PI3K/Akt通路;(2)对WT细胞分别通过激动剂740Y-P和抑制剂LY294002进行PI3K/Akt通路的上下调控后,βcatenin、activeβ-catenin及矿化相关基因Runx2、Col1均表现为相应的上下调结果。ALP染色结果同样如此。5、(1)慢病毒转染成功上下调p75NTR表达;(2)p75NTR过表达后,EMSCs成骨诱导时其Runx2、Col1及PI3K/Ak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也随之上调;(3)p75NTR敲低后,EMSCs成骨诱导时其Runx2、Col1及PI3K/Ak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也随之下调;(4)p75NTR过表达后,下调PI3K/Akt通路,EMSCs成骨诱导时其成骨相关基因Runx2、Col1表达随之下调;(5)p75NTR敲低后,上调PI3K/Akt通路,EMSCs成骨诱导时其成骨相关基因Runx2、Col1表达随之上调。(6)ALP和茜素红染色结果同样如此。6、(1)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GF可以明显提高WT EMSCs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Col1及PI3K/Ak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而对p75NTR-/-EMSCs无明显影响;(2)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NGF可以明显提高WT EMSCs组的染色结果,而对p75NTR-/-EMSCs无明显影响。结论1、p75NTR-/-小鼠下颌骨骨量及成骨分化能力均较WT小鼠明显降低,说明p75NTR可能参与小鼠下颌骨发育的调控;2、E12.5d p75NTR-/-EMSCs和WT EMSCs经鉴定均为间充质干细胞,且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以及细胞凋亡情况均无明显差异。3、p75NTR通过调控PI3K/Akt/β-catenin通路以正向调控小鼠E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4、p75NTR胞外段在NGF调控小鼠EMSCs的成骨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p75NTR敲除可以降低小鼠颌骨的骨量和成骨能力,p75NTR可以通过PI3K/Akt/β-catenin通路正向调控小鼠E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且p75NTR胞外段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理解颌面部发育的细胞分化机制及为颌骨组织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ChineseNephrologistAssociation,TheWorkingGroupofChinesePracticeProgramofVitaminD[3](2020)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实践方案(2019版)》文中指出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不足/缺乏在我国普通人群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广泛存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亦广泛应用于CKD患者治疗。尽管多个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或专家共识对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合理应用做出了规范,但多为针对某一疾病或并发症,缺乏针对CKD患者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整体指导建议。并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对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药理作用阐述不足,对如何依据CKD患者不同病理生理状态合理选择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不足。因此,本方案针对CKD诊疗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系统介绍了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来源、代谢与分类、药理机制、适应范围、临床检测与管理目标、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临床用药选择和治疗方案以及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在CKD诊疗过程中,合理应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并且,随着更多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据的呈现,本方案将在未来重新修订。
黄晓[4](2019)在《钙补充拮抗膳食镉暴露致骨毒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镉(cadmium,Cd)污染涉及全人群,对肾脏、骨骼、肺、生殖系统等均有损害作用。膳食是一般人群(非污染区、非职业、非吸烟人群)镉暴露的主要途径。有研究预测,一般人群镉暴露量在未来几十年呈增加趋势。相关领域专家指出,中国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防控与风险评估的研究重点,应该集中于镉的健康风险。镉接触最关键有害效应的认定,是风险评估的首要关键步骤。目前食品中镉限量标准,是以肾损伤作为镉接触最关键有害效应制定的。最近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研究表明,在引起肾损伤水平以下的低剂量镉暴露,能增加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有学者认为应以骨损伤,作为镉接触的最关键有害效应,修改并降低食品中镉限量标准。钙(calcium,Ca)摄入不足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一般人群中膳食镉暴露和低钙摄入往往同时存在,人群研究中可能因钙摄入不足,造成对镉致骨毒作用高估。在现有关于肾损伤水平以下的低镉暴露增加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的人群研究中,仅2篇报告了钙的摄入量,且钙的摄入量在902-1081mg间,低于美国医学科学院对50岁以上女性人群钙摄入量的建议值(1000-1200mg)。因此,由于膳食钙摄入不足的混杂,人群研究中肾损伤水平以下低镉暴露与骨骼损伤的关系仍不确定。高钙摄入是人体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生命早期足够钙摄入能获得最佳骨峰值,并降低生命后期骨折的风险。但过量摄入钙也可能产生不良作用,如增加肾结石的相对危险性,影响钙及其它金属元素吸收。因此,在增加钙摄入拮抗镉毒作用时,需注意钙摄入过高可能的健康风险。此外,一般人群中存在少部分个体钙摄入量,接近或超过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而膳食是镉暴露和钙摄入的主要途径,且肾也是镉、钙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两者进入机体后可能毒作用相加,但目前尚无整体动物水平相关毒理学资料。一般人群因饮食习惯、膳食结构等原因,膳食镉暴露水平不一。目前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钙补充是否对镉致骨损伤有保护效应,以及对哪个水平镉暴露人群有保护效应和效应大小尚无研究报道。此外,以往大多数研究表明钙补充能拮抗镉吸收,但膳食钙摄入与镉吸收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在不同镉暴露剂量下,随钙摄入量的不同可能减少、不影响甚至增加镉吸收。目前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能否在安全的钙补充范围内通过增加钙摄入减少镉吸收也不明确。鉴于以上研究的不足、人群研究中技术及伦理学等方面的限制,和上述问题亟待研究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动物模型,模拟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和钙摄入水平,以明确钙补充是否对一般人群膳食镉致骨损伤有保护效应,更准确地估计肾损伤水平以下膳食低镉暴露与骨骼损伤的关系,及了解钙补充对镉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参考《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采用大鼠饲料添加镉建立动物模型,模拟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进行90天经口毒性试验,除观察一般毒理学指标外,还观察了不同剂量钙补充对钙、铁、锌、铜吸收的影响,获得大鼠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钙补充的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the 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然后通过检测大鼠镉吸收相关指标(镉表观吸收率,肝肾镉浓度),探讨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能否通过钙补充减少镉吸收;并对小肠和肾脏钙转运关键蛋白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以解释钙补充对镉吸收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将为人群钙补充的风险-收益评估提供相关资料。随后进一步通过建立一般人群和污染区人群不同水平膳食镉暴露动物模型,观察钙补充后不同水平膳食镉暴露的骨效应指标变化,以了解钙补充对哪个水平镉暴露人群有保护效应及效应大小。镉暴露动物模型大鼠钙摄入量正常,可以排除因钙摄入不足而高估镉暴露致骨损伤的可能性,再给予钙补充干预,可以排除高钙摄入可能的保护作用,更准确地估计低镉暴露与镉致骨骼损伤的定量关系。随后进一步从FGF23/Klotho轴出发,探讨钙补充对镉致骨毒作用的潜在保护机制。研究结果不仅为镉的风险评估提供相关毒理学资料,也为理解钙对镉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第一章一般人群膳食镉剂量下不同剂量钙补充的大鼠亚慢性毒性研究本研究参考《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断乳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将氯化镉和碳酸钙掺入钙含量适宜饲料(AIN-93G,含0.5%Ca,为大鼠钙适宜摄入量),连续喂饲90天。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以饲料添加1mg/kg镉的方式,给大鼠染毒可以模拟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各组每公斤饲料中加入量(以镉钙计)分别为:0+0(对照组);1mg Cd/kg+0(镉暴露组);1mg Cd/kg+0.15%Ca(低钙补充组);1mg Cd/kg+0.4%Ca(中钙补充组);1mg Cd/kg+0.6%Ca(高钙补充组)。通过对钙毒作用的靶器官肾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氮素氮等生化、血液指标检查,以了解不同水平钙补充的钙毒作用;通过对血清钙、铁、锌、铜,钙、铁、锌、铜表观吸收率,肝肾铁、锌、铜浓度和骨钙含量的检测,以观察不同剂量钙补充对钙、铁、锌、铜吸收的影响,从而确定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大鼠钙补充的LOAEL。与对照组比较,(1)钙补充各组动物活动、生长正常,实验末体重、总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以及脏器绝对重量、脏体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高剂量钙补充组尿素氮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钙补充组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中、高剂量钙补充组间呈剂量-效应关系;(3)低剂量钙补充组病理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但在中、高剂量钙补充组肾小管上皮细胞钙化等级和发生率升高,钙补充各组间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与血尿素氮结果一致。(4)低、中剂量钙补充组血常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钙补充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低、中剂量钙补充组肝、肾组织铁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钙补充组肝、肾铁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镉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钙补充组的肾病理改变和血清尿素氮高于正常组,且各钙补充剂量组之间呈剂量-效应关系,本研究确定对暴露于1mg Cd/kg饲料,雌性大鼠钙补充的LOAEL,低于中钙补充组钙含量(即每公斤饲料+0.4%Ca),低于文献报道钙单独摄入时的LOAEL值(即每公斤饲料+0.6%Ca)。第二章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不同剂量钙补充对大鼠镉吸收的影响通过对上述动物模型镉吸收相关指标(镉表观吸收率,肝肾组织镉浓度)的检测,及对小肠和肾脏钙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检测,以明确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能否在安全的钙补充范围内,通过钙补充减少镉吸收及可能机制。各钙补充组与镉暴露组比较,低剂量钙补充组肾镉浓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高剂量钙补充组肾镉浓度与镉暴露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小肠钙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与肾镉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低钙补充组钙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高于镉暴露组(p<0.05),中、高钙补充组小肠钙结合蛋白基因表达与镉暴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中、高剂量钙补充并不减少大鼠的镉吸收;且低剂量钙补充能增加镉吸收,小肠钙结合蛋白可能参与了其过程。第三章钙补充对大鼠镉致骨毒作用的干预效应研究建立一般人群和污染区人群膳食镉暴露动物模型,以第一部分实验获得的大鼠钙补充LOAEL(+0.4%Ca含量)为钙干预剂量,进行干预实验,以了解钙补充对哪个水平镉暴露人群骨损伤有保护作用及效应大小。选用雌性断乳后SD大鼠7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分别将氯化镉和碳酸钙掺入AIN-93G饲料连续喂饲90天。各组每公斤饲料中加入量(以镉钙计)分别为:0+0(对照组);1mg Cd/kg+0(低镉暴露组);1mg Cd/kg+0.4%Ca(低镉暴露钙干预组);5mg Cd/kg+0(中镉暴露组);5mg Cd/kg+0.4%Ca(中镉暴露钙干预组);50mg Cd/kg+0(高镉暴露组);50mg Cd/kg+0.4%Ca(高镉暴露钙干预组)。在镉暴露指标上,除大鼠平均每日膳食镉摄入量外,还通过原子吸收法检测肾脏,肝脏和股骨中镉含量,以准确估计大鼠镉体内暴露量。在骨效应指标上,除骨量指标外,还从宏观敏感指标骨生物力学,病理学骨微结构、血清骨代谢生物标志物及骨代谢OPG/RANKL通路进行观察,以评估钙补充干预的保护效应。对中、高镉暴露组大鼠,钙补充干预后,股骨弹性模量和抗弯最大应力分别增加25.32%32.8%,9.9%11.2%,血清PINP(骨形成标志物)增加、骨微结构(骨小梁数量和皮质厚度)增加,骨代谢OPG/RANKL通路中OPG基因(成骨相关)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对低镉暴露组大鼠,钙补充除增加骨代谢OPG/RANKL通路中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外,对上述指标没有影响。钙补充对大鼠镉致骨骼损伤有保护效应,特别是对中、高剂量膳食镉暴露大鼠效应显着。但对低剂量镉暴露组大鼠,钙补充除增加骨代谢OPG/RANKL通路中OPG基因和蛋白表达外,对宏观敏感指标骨生物力学没有影响。第四章钙补充对镉致骨毒作用的干预机制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述动物模型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血清Klotho蛋白和FGF23蛋白,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Klotho基因和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FGF23基因和蛋白表达,及Wnt/β-catenin通路,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从FGF23/Klotho轴,探讨钙补充对镉致骨毒作用的潜在保护机制。钙补充干预后血清Klotho蛋白、肾Klotho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肾钠依赖性磷酸盐协同转运蛋白(Napi2a)基因表达低于干预前(p<0.05);肾1,25-(OH)2D3合成的线粒体Cyp27b1酶基因表达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5)。钙补充干预后,大鼠股骨FGF23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干预后高镉暴露组骨Wnt/β-catenin通路Wnt靶基因Tcf1和Axin2基因表达增加(p<0.05);Wnt通路下游与增殖相关的C-myc蛋白表达增加(p<0.05)。干预后骨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Runx2蛋白上调,反映成骨细胞终末分化水平的Ⅰ型胶原(Col1a1)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在血清蛋白、肾基因和蛋白表达层面,钙补充干预后Klotho表达均下调,骨FGF23基因和蛋白上调,推测钙补充可能通过FGF23/Klotho轴发挥其对镉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基于肾组织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推测这一生物学效应可能与Klotho和FGF23形成特异性受体复合物,间接影响肾脏中的影响维生素D合成、钙的重吸收和肾磷酸盐转运有关;基于骨组织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推测其与FGF23/Klotho轴调控成骨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综上所述,对暴露于1mg Cd/kg饲料雌性大鼠,钙补充的LOAEL值低于文献报道钙单独摄入时的LOAEL值,结果提示人群中少部分钙摄入量接近或超过UL者,不能忽视膳食镉暴露的毒作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中剂量钙补充,并不减少低镉暴露大鼠的镉吸收,提示减少镉吸收可能不是钙拮抗镉骨毒作用的机制;且低剂量钙补充能增加镉吸收,提示在人群钙补充的风险-收益评估时,需关注钙补充增加镉吸收的潜在不良作用。钙补充对大鼠镉致骨骼损伤有保护效应,提示在镉的风险评估中,需考虑高钙摄入对镉致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而对低剂量组大鼠,钙补充除增加骨代谢OPG/RANKL通路中OPG基因和蛋白表达外,对宏观敏感指标骨生物力学没有影响,提示钙补充对镉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剂量选择性。钙补充对镉致骨毒作用的保护机制涉及FGF23/Klotho轴,还直接影响骨代谢OPG/RANKL信号通路。
张丛[5](2019)在《一、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二、高/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联合中性磷治疗儿童XLH的前瞻性、开放、随访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研究背景]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osteomalacia,XLH)由PHEX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导致,其发病率约为3.9-5/100,000,是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现有XLH研究多针对欧美人群,对于中国XLH患者群体的临床及生化特点、PHEX基因突变特征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水平鲜有研究报道。XLH临床表现异质性很大,且该病十分罕见,现有研究受样本量限制,对于XLH是否存在影响疾病表型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近年来,XLH的一种靶向治疗新药(FGF23单克隆抗体,KRN23)问世,在欧美国家成人及儿童XLH患者中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进一步明确中国XLH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特点及FGF23水平等,将为今后中国XLH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临床指导。[目的]1.本研究基于大样本中国XLH患者人群(261例患者),旨在明确XLH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FGF23水平和分子遗传学特征(PHEX基因突变特点),探究是否存在影响该疾病临床表型异质性的因素。2.分析致病基因PHEX突变在DNA水平及蛋白结构水平的分布特征与聚集性,探索PHEX蛋白重要功能结构域。[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纳入2005年至201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XLH患者。患者纳入标准:(1)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存在PHEX基因突变;(2)存在XLH的相应临床表现(低磷血症、骨痛、骨骼畸形、身材矮小、X线提示佝偻病或骨软化征象等)。2.研究方法:(1)回顾性收集所有初诊尚未接受药物治疗或已中断药物治疗1年以上XLH患者临床、生化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Sanger测序法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XLH患者PHEX致病突变,并进一步分析突变分布特点;(3)通过同源建模方法构建PHEX蛋白结构模型,在蛋白三维结构水平分析突变聚集性,探索PHEX蛋白是否存在重要功能域;(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全段FGF23蛋白(intact FGF23,iFGF23)水平,并分析PHEX突变类型/突变位点对XLH患者iFGF23水平的影响;(5)探索XLH疾病表型的影响因素,分析性别、基因突变类型/位点、iFGF23水平等是否影响该疾病临床表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61例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XLH患者,其中男性84例,女性177例。所有XLH患者均为幼年起病(0-6岁),平均起病年龄为1.25岁,最常见的起病就诊主诉为下肢弯曲畸形(47.0%)及下肢无力/步态摇摆(29.0%)。2.XLH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身材矮小和骨骼畸形。患者的平均身高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core,SDS)为-2.74±1.58,其中 67.7%患者身高在-2SDS 以下,成年患者身材矮小(SDS-3.55±1.44)较青少年患者(SDS-2.40±1.52)更为显着(P<0.001)。该病最常见的骨骼畸形为下肢畸形(发生率95.9%),其次为串珠肋(72.1%)和手镯/足镯征(70.3%)。儿童XLH患者骨骼佝偻病评分(rickets severity score,RSS)中位数为6分。XLH典型的生化特征为低磷血症(发生率96.4%)、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发生率77.7%)、高PTH血症(发生率59.2%)、β-CTx升高(发生率67.5%),而血钙及尿钙水平正常。3.中国XLH患者人群iFGF23水平中位数为101.9pg/ml,约为正常人群的2.5-5倍,但存在较大个体差异(6.46-542.57pg/ml),且个体iFGF23水平并不受性别、年龄、PHEX基因突变类型或突变位置等因素的影响(p>0.05)。4.研究纳入的261例XLH患者中共检出166种PHEX基因突变,包括142种点突变(含25种错义突变、36种无义突变、31种微小缺失突变、24种微小插入突变及26种剪接位点突变)和24种大片段插入/缺失突变。其中,111种是文献尚未报道的新突变位点。PHEX突变分布在C-端区域更为聚集,54.6%的突变发生在15-22外显子,第15、20和18外显子的突变发生率高于其他外显子,分别为10.7%,9.6%、9.1%。5.通过同源建模方法构建了 PHEX蛋白三维结构,并在蛋白结构水平对PHEX突变进行聚集性分析,结果显示无义突变散在分布并无显着聚集性,而错义突变呈聚集性分布,集中分布在蛋白三维结构两侧末端结构域内(98.7%),尤其是在锌离子结合域附近更为聚集(70.1%)。6.分析可能影响XLH疾病表型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基因突变类型/位点及iFGF23水平),结果显示除PHEX基因C-端突变(649位氨基酸到3’末端)的患者发病年龄较N-端突变(从5’末端到649位氨基酸)患者稍早(14月龄vs.16月龄)外,性别、iFGF23水平、PHEX基因突变类型或突变位置对XLH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血磷/正常上限比、下肢畸形出现时间、身高(SDS)、佝偻病严重程度评分(RSS)等指标)均未见显着影响(p>0.05)。[结论]1.本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XLH患者队列,明确了中国XLH患者的临床表型特点为身材矮小、下肢畸形、低磷血症、血ALP升高、高PTH血症、β-CTx水平升高及较严重骨骼佝偻病。2.XLH患者iFGF23水平升高,但个体异质性较大,iFGF23升高程度并不能代表XLH疾病严重程度。3.本研究共发现了 166种PHEX基因突变,包含111种未报道突变,极大地丰富了PHE 基因突变库。4.PHEEX突变聚集性分析显示错义突变在蛋白结构水平呈现一定聚集性,主要集中在蛋白两端结构域内,尤其是锌离子结合区,提示该区域可能为PHEX蛋白的重要功能域。5.明确了性别、PHEX基因突变型及iFGF23水平等因素对XLH疾病表型无显着影响作用。第二部分高/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联合中性磷治疗儿童XLH的前瞻性、开放、随访研究[研究背景]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osteomalacia,XLH)患儿常有显着的身材矮小及骨骼畸形,并可能进一步影响患儿心理健康,需要尽早干预。活性维生素D联合磷酸盐治疗具有改善XLH骨骼矿化不良、促进身高生长等获益。然而,目前关于磷和骨化三醇的具体用量缺乏准确的指导意见,推荐的骨化三醇的剂量范围很广,从10-80 ng/kg/day不等。有研究提出较高剂量的骨化三醇可能对于改善患儿骨骼佝偻病及促进生长具有更佳疗效,然而骨化三醇过量则会带来高血钙、高尿钙以及肾钙质沉着症的风险增加。目前尚无研究评估系统应用骨化三醇治疗儿童XLH的最佳治疗剂量。[目的]建立儿童XLH的前瞻性研究队列并进行随访研究,探索使用骨化三醇治疗儿童XLH的最佳有效且安全的治疗剂量,为XLH的规范治疗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2017年7月至今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儿童XLH患者,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XLH,患者有低磷血症、骨痛、骨骼畸形、身材矮小、骨骼X线提示佝偻病等表现;(2)明确遗传学诊断(PHEX基因突变);(3)年龄在1-12岁,青春发育期前儿童患者。2.研究方法:(1)本研究设计为单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的双臂随机临床对照实验,进行高/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联合中性磷治疗儿童XLH的入组及随访研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血标本采集、致病基因PHEX突变检测,进行骨化三醇剂量随机分组(高剂量40 ng/kg/day,低剂量20 ng/kg/day),中性磷使用剂量固定(均采用30 mg/kg/day)。采用滴定剂量法对骨化三醇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以调整至最适宜剂量(即在安全用药范围内,最大程度改善及缓解佝偻病)。入组后第3、6、12、18、24个月时进行随访,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监测,并据此进行骨化三醇用药剂量调整。(2)对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期间入组本研究并已完成12个月随诊的患者,进行了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初步评估。[结果]1.本研究建立了中国首个儿童XLH患者的入组及随访研究队列。截至2019年4月,已入组儿童XLH患者110例,是现已知国内外最大的XLH儿童前瞻性研究队列。通过本研究制定了完善的XLH患儿入组标准及随诊流程,定期进行完善的疗效评估、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滴定剂量调整。2.对高/低剂量骨化三醇联合中性磷治疗12个月的儿童XL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疗效评估方面,高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患儿骨骼佝偻病评分(RSS)由7分改善至5分,低剂量治疗组由6分改善至5分,虽然高剂量组RSS改善较低剂量组有更为明显的趋势,但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281)。高/低剂量治疗组患儿身高增长(cm)分别为6.19±1.74cm及6.03±1.70cm,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727)。高剂量治疗组有38%的患者牙周脓肿情况有所改善,而低剂量组仅有22%的患者牙周脓肿获得改善。高剂量治疗组患儿血清PTH水平显着下降(p=0.004),而低剂量治疗组患儿血清PTH水平未见显着改变(p=0.089)。安全性评估方面,高/低剂量骨化三醇治疗前后尿钙水平均无显着变化(高剂量组vs.低剂量组,p=0.987 vs.p=0.629),两组间未见显着统计学差异(p=0.821),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胃肠道不适反应。[结论]本研究得出初步结论,采用高剂量骨化三醇(40ng/kg/day)联合中性磷治疗儿童XLH患者可能在牙周疾病及高PTH血症的改善方面有更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治疗过程中高尿钙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治疗对于患儿碱性磷酸酶水平及生长速度的改善还有待更长时间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为儿童XLH治疗使用骨化三醇的最佳治疗剂量提供了有力循证医学证据及理论支持。
帅林[6](2018)在《骨疏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骨疏康胶囊治疗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对比治疗前后骨密度、血钙、血磷、骨代谢、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肝肾功能、白细胞、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及症状变化情况,系统评价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来源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及门诊新诊断的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病人,选取105例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为35例,分为对照组a:35例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用药降糖,同时口服钙尔奇D片600mg/日、骨化三醇胶丸0.25ug/日治疗骨质疏松;治疗组b: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骨疏康胶囊4粒/日,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组c:35例常规服用降糖治疗+骨化三醇、钙尔奇D+阿伦磷酸钠,其中阿伦磷酸钠70mg每周一片。整个疗程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各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a 54.2%,治疗组c 82.8%,治疗组b91.4%,治疗组b的总有效率优于治疗组c,对照组a;治疗组b和治疗组c均比对照组a能提高腰椎和髋关节股骨颈的骨密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b与治疗组c相比,腰椎及髋关节股骨颈的骨密度有差异,但是(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前后血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p<0.05),治疗组b和治疗组c能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值,与对照组a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a为8.5%、治疗组c为14.8%、治疗组b为5.7%。说明治疗组b对白细胞及肝肾功能影响较小,骨疏康胶囊的安全性较好。治疗组b和治疗组c在改善患者腰背疼痛等相关症状体征方面均优于比对照组a(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骨疏康胶囊对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均有显着的改善,对改善患者腰背疼痛双腿乏力等症状方面都有明显的疗效,且对肝肾功能及患者白细胞没有显着的影响,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王荣梅[7](2017)在《LPS、日粮磷及维生素D水平对蛋鸡FGF23和磷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磷对家禽钙代谢、骨骼发育及健康和产蛋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家禽磷营养代谢调控的机制开展了研究,从日粮磷水平、维生素D水平及免疫应激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肾脏及肠道磷转运体的表达、磷在骨骼中的沉积规律和磷代谢调控因子FGF23的表达,初步确定了蛋鸡磷代谢的调控规律。1.FGF2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m RNA组织分布对蛋鸡FGF23 CDS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它是具有信号肽的分泌型蛋白。FGF23系统进化树构建表明,蛋鸡同鸟类FGF23同源性较高,其次是爬行动物,再次是哺乳类及双栖类,较远的是鱼类。在8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中,FGF23 m RNA在肝脏中表达量极显着高于颅骨、胫骨、股骨、髓质骨、脑、脾、肠道、心及肾脏(P<0.0001)。小鼠股骨中FGF23 m RNA表达高于肝脏100倍以上,差异极显着(P<0.0001)。这表明家禽FGF23 m RNA的组织分布跟小鼠的组织分布有极大的差别。蛋鸡胚胎期股骨FGF23 m RNA表达高于肝脏、肠道等组织。α-Klotho m RNA在肾脏中极显着高于颅骨、胫骨、股骨、髓质骨、脑、脾、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心及脾脏(P<0.0001)。2.pc DNA3.1(+)FGF23M突变质粒的构建、体内外过表达及对磷转运体的调控将pc DNA3.1(+)FGF23M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后,FGF23 m RNA及蛋白均显着上调。将该质粒注射到小鼠体内后,肝脏中FGF23 m RNA出现过表达,肾脏cyp24a1m RNA升高,cyp27b1 m RNA降低,NPT2a、NPT2c m RNA降低。3.磷转运体在蛋鸡肠道、肾脏及骨组织中的表达NPT2a m RNA在肾脏中表达最高,差异极显着(P<0.0001),肠道及骨组织中检测不到。NPT2b m RNA在十二指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空肠和回肠,骨组织表达量极低,肾脏中表达最低(P<0.0001)。SLC20A1、SLC20A2 m RNA在肾脏中的表达远高于肠道、骨组织(P<0.0001),SLC20A2在肠道及骨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SLC20A1 m RNA在各组织中也均表达。4.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蛋雏鸡磷代谢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7日龄海兰褐蛋雏鸡经颅骨皮下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在1d、4d分别注射0.2m L生理盐水、5mg/kg BW LPS、15mg/kg BW LPS。第二次LPS注射后5天,LPS注射组颅骨、胫骨IL-8 m RNA表达比对照组显着升高。通过HE染色发现,5mg/kg BW LPS、15mg/kg BW LPS组股骨近端干骺部骨膜上及颅骨失状缝有明显的炎性浸润,而对照组炎性浸润不明显。LPS注射后15mg/kg BW组的胫骨、颅骨的DMP1、PHEX、MEPE、FGF23 m RNA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注射的LPS成剂量依赖关系,表明DMP1、PHEX与FGF23的负调控关联不大。LPS注射后15mg/kg BW组颅骨RUNX2、OPN、osteocalcin、cathepsin K、COLLⅠm RNA的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免疫应激抑制了骨的形成、吸收及转换相关基因的表达。注射5mg/kg BW、15mg/kg BW LPS后,肾脏NPT2a m RNA表达同对照组相比显着上调(P<0.05)。三个组中十二指肠NPT2b、SLC20A1、SLC20A2 m RNA的表达差异不显着,表明试验期内免疫应激降低FGF23 m RNA的表达,上调肾脏NPT2a m RNA的表达,可能促进磷的重吸收。5.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FGF23调控的体外试验利用冲洗骨髓腔的办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用0ng/m L、10 ng/m L、100 ng/m L、1000 ng/m L LPS处理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h,1000ng/m L LPS组比其他组显着上调IL-6、IL-8 m RNA的表达(P<0.05),还显着上调DMP1、VDR、FGF23 m RNA的表达(P<0.05)。体外试验表明DMP1与FGF23的表达没有负相关。LPS引起的免疫应激体内、体外试验结果不一致,可能体内还有其他复杂的机制在调控FGF23的转录。6.日粮磷补充对磷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挑选24周龄产蛋率95%以上海兰褐蛋鸡36只,随机分成日粮有效磷0.41%(对照)、0.82%(高磷)、0.15%(低磷)三组,试验进行11天。试验期内采食量、产蛋率、产蛋量、蛋壳硬度、蛋壳比蛋重等均没有出现差异。高磷日粮组同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血磷(P<0.001),日粮磷水平对血钙影响不显着(P>0.05)。高磷日粮上调了骨组织中FGF23m RNA的表达,但是对肝脏中FGF23 m RNA的表达影响不显着(P>0.05)。高磷日粮升高了骨组织中FGF23 m RNA的表达,这与哺乳动物研究结果一致,但是肝组织中的FGF23 m RNA不受日粮磷的影响,表明磷对FGF23在肝脏及骨组织中的转录调控不一致。日粮磷水平引起胫骨、股骨中FGF23蛋白表达的差异不显着。低磷日粮升高了肾脏磷转运体NPT2a m RNA的表达,但对于十二指肠NPT2b、SLC20A1、SLC20A2 m RNA表达没有影响。高磷日粮升高了肾脏磷转运体SLC20A1、SLC20A2 m RNA的表达。高磷日粮显着上调了颅骨、胫骨DMP1 m RNA的表达(P<0.01),MEPE m RNA表达在三个组中差异不显着(P>0.05)。再次表明DMP1与FGF23的的表达没有负相关。高磷日粮组同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血碱性磷酸酶(P<0.001)。三个组中股骨、颅骨的RUNX2、cathepsin K m RNA差异不显着(P>0.05)。高磷日粮升高了胫骨中RUNX2的表达(P<0.05),升高了颅骨、股骨中osteocalcin m RNA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高磷日粮同低磷日粮相比,可能增加了骨形成。7.日粮维生素D水平对磷代谢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挑选55周龄产蛋率90%以上海兰褐蛋鸡36只,随机分成0 IU/kg、3000 IU/kg、30000 IU/kg维生素D三组,饲喂4周。试验期4周内,30000 IU/kg组产蛋率、产蛋量、采食量显着低于3000 IU/kg组(P<0.05),但30000 IU/kg组的蛋壳厚度、蛋壳硬度及蛋壳/蛋重均显着高于3000 IU/kg组(P<0.05),说明过高剂量的维生素D添加降低了产蛋性能,但是提高了蛋壳品质。0 IU/kg、3000 IU/kg两个组产蛋性能差异不显着(P>0.05),蛋壳硬度厚度没有出现下降,说明蛋鸡在短期内能耐受不补充维生素D的日粮。30000IU/kg组的血磷显着升高(P<0.05),三个组的血钙变化不明显(P>0.05)。30000 IU/kg组同3000 IU/kg组相比显着降低了血碱性磷酸酶(P<0.001)。不同水平维生素D的补充对胫骨、股骨SLC20A1 m RNA没有显着影响(P>0.05),30000 IU/kg组同0 IU/kg组相比,胫骨、股骨SLC20A2 m 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30000 IU/kg组显着升高了肾脏cyp24a1 m RNA、NPT2a m RNA的表达(P<0.01),但SLC20A1、SLC20A2在三个组中差异不显着(P>0.05)。三个组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SLC20A1、SLC20A2、NPT2b m RNA表达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高水平的维生素D补充没有影响肠道、肾脏SLC20A1、SLC20A2及肠道NPT2b的转录,30000IU/kg组血磷的升高与肾脏表达上调的NPT2a促进磷的吸收可能关系密切。胫骨、股骨中DMP1、PHEX m RNA在三个组中差异不显着(P>0.05),FGF23m RNA在三组的肝脏组织中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在胫骨及股骨中有随着维生素D补充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30000 IU/kg组显着降低股骨COLLⅠm RNA、MEPE m RNA的表达(P<0.05),降低胫骨COLLⅠ、RUNX2 m RNA的表达,提示日粮中补充过量维生素D抑制骨组织中胶原的合成,降低骨形成关键因子RUNX2的表达,降低了血碱性磷酸酶,可能抑制骨形成。综上所述海兰褐蛋鸡FGF23 m RNA的组织分布与哺乳动物存在极大的差异,而蛋鸡肝脏FGF23 m RNA表达最丰富,其次是骨组织。蛋鸡FGF23M在小鼠体内过表达,升高肝脏中蛋鸡FGF23 m RNA的表达,降低促进磷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高磷日粮上调了骨组织中FGF23 m RNA的表达,降低了肾脏NPT2a m RNA的表达,降低了磷的重吸收。15mg/kg BW LPS引起的免疫应激,导致骨组织中FGF23 m RNA表达下调,这与哺乳动物中免疫应激引起FGF23 m RNA的上调不一致。试验中LPS引起的免疫应激没有影响肠道NPT2b转录。、维生素D及磷的水平都没有影响肠道SLC20A1、SLC20A2的转录,而肾脏NPT2a的转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NPT2a更容易受到转录水平的调控。免疫应激抑制了骨的形成、吸收及转换,高磷日粮增加了骨形成,过多的维生素D补充的日粮抑制骨形成。
郑毅[8](2016)在《“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骨折是临床上多发疾病和常见疾病,主要包括骨小梁中断和皮质骨断裂,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是骨折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组织学、生物学、内分泌学、生物力学修复过程。骨折愈合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医源性因素、骨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生物力学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5%-10%的骨折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不愈合、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因此如何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周期、恢复骨的正常功能和结构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虽然说加快骨折愈合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一些治疗办法的效果并不显着,祖国医学治疗骨折折历史悠久,历经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其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成本低廉等特点一直被医生和患者所认可。本课题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接骨丹”对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研究,希望能对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提供进一步的试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年龄10-12个月,体重2.5±0.25Kg,身长约25-30cm,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命体征平稳,饮食正常,无传染病,动物喂养于标准动物房,适应性喂养1周开始实验。用显微外科骨刀在股骨颈中部凿断,形成股骨颈骨折,克氏针固定,术后8天拆线,以生命体征稳定、正常进食、无感染、内固定无明显移位、脱落为造模成功。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只做复位固定;B组为实验组,在复位固定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接骨丹”治疗。术后4、8、12w拍摄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进行核素骨显像检查,双髋关节正位取X线片,以99mTc-亚甲基二磷酸(99mTc-MDP)为示踪剂,SPECT及配套系统骨同位素显像;双侧股骨头的血液灌注的情况以头干比的比值(股骨头和同侧股骨干的99mTc-MDP浓集值相比)比较;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和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ELISA实验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生物力学试验检测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Westemblot法检测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运用图象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X线结果观察:术后4周股骨颈骨折线模糊不清楚,实验组骨痂逐步形成,对照组有骨膜反应,骨痂阴影密度实验组比对照组高;术后8周骨实验组骨折线基本消失,有外骨痂桥接骨折断端,面积逐渐缩小,髓腔未完全再通,对照组可见骨痂形成,髓腔未通,骨痂生长面积和骨痂阴影密度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2周骨折基本愈合,实验组骨痂生长速度比较快,骨折线完全消失,髓腔完全再通;对照组可见到比较模糊的骨折线,有明显骨痂形成,面积缩小,髓腔未通。实验组骨折愈合质量评分第4周、8周、12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认定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较快。2.骨折部位灰度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折部位灰度值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3.骨同位素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头处核素浓集明显,头干比值比较大,4W、8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8W、12W头干比值随时间推移出现下降势。4.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接骨丹对生化指标影响:血清钙离子浓度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离子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磷离子浓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周趋于稳定,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磷乘积比较4W、8W、12周钙磷乘积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4W、8W、12周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接骨丹对骨生长因子影响:4W、8W、12W实验组BMP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W、8W实验组I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TGF-β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PD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b F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7.接骨丹对生物力学影响:最大载荷、挠度、刚度12W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接骨丹对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Ⅰ型胶原蛋白4W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W实验组与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W两组无表达。结论1.接骨丹能明显改善骨折端微循环,增加局部血供,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使局部血液循环尽早恢复,同时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性质,使血液浓粘、凝集的程度减轻,加快血肿内瘀血的吸收,改善血液流变状态,增加局部肢体血流量,以促进骨折愈合。2.接骨丹能够升高血钙和血磷,使钙磷乘积高峰显着升高,促进钙盐沉积,提高骨折愈合中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体内成骨活动,促进骨折愈合。3.接骨丹可以调节外周血中骨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影响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4.接骨丹能够提升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促进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生物力学性能的增强可能与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关。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9](2015)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5版(讨论稿)》文中认为目录一前言二骨质疏松症基础知识1定义2分类3分型4临床表现5峰值骨量6孕妇和儿童与骨质疏松症7发病机理和病因8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诊断标准2目前国内骨矿测量的常用方法和仪器(DXA、pDXA、RA、QCT、pQCT、超声)3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4骨质疏松诊断程序5骨质疏松诊断中应考虑的问题6鉴别诊断7骨密度报告单及解读四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预防原则1早期诊断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10](2013)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录一前言二骨质疏松症基础知识1定义2分类3分型4临床表现5峰值骨量6孕妇和儿童与骨质疏松症7发病机理和病因8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诊断标准2目前国内骨矿测量的常用方法和仪器(DXA、pDXA、RA、QCT、pQCT、超声)3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4骨质疏松诊断程序5骨质疏松诊断中应考虑的问题
二、氟及维生素C对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胶原代谢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及维生素C对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胶原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壮骨解毒方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进展 |
1.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
1.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及进展 |
1.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常见不良反应 |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2.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
2.3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内分泌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
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3.1 祖国医学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病因病机 |
3.2 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单药治疗 |
3.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分证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终止试验标准 |
1.7 样本量估算 |
1.8 研究方法 |
1.9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指标 |
1.10 统计学处理 |
1.11 技术路线 |
2 研究结果 |
2.1 病例收集情况 |
2.2 患者一般情况 |
2.3 两组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观察比较 |
2.5 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
2.6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7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补肾壮骨解毒方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讨 |
1.1 肝肾同病 |
1.2 脾肾两虚 |
1.3 正虚标实 |
2 补肾壮骨解毒方组方及方解 |
2.1 基本方组成 |
2.2 方解 |
2.3 补肾壮骨解毒方中单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疗效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表2 中医临床相关症状评分表 |
附表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 |
附表4 关节肌痛评分标准 |
附表5 关节肌痛疗效评价标准 |
附表6 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p75NTR调控小鼠颌骨发育及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p75NTR-/-小鼠下颌骨骨发育情况的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1.3 讨论 |
第二章 E12.5d p75NTR-/-EMSCs和 WT EMSCs的体外获取、生物学特性检测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E12.5d p75NTR-/-EMSCs和 WT E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对比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PI3K/Akt通路调控E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实验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p75NTR通过正向调控PI3K/Akt/β-catenin通路促进小鼠EMSCs的成骨分化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实验结果 |
5.3 讨论 |
第六章 P75NTR胞外段(p75NTRECD)的敲除可以阻断NGF对 EMSCs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 |
6.1 材料和方法 |
6.2 实验结果 |
6.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PI3K/AKT通路在骨发育及骨性疾病中的调控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4)钙补充拮抗膳食镉暴露致骨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大鼠钙补充的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试剂与仪器 |
1.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3 钙补充剂量选择及给予方式 |
1.2.4 一般临床观察,体重和食物消耗 |
1.2.5 钙吸收代谢实验 |
1.2.6 血液学检查 |
1.2.7 血生化检查 |
1.2.8 脏器重量、脏体比 |
1.2.9 肾病理学检查 |
1.2.10 生物样品中钙、铁、锌、铜检测 |
1.2.11 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1 大鼠一般状况、体重和进食量 |
1.3.2 大鼠食物利用率和膳食镉暴露量 |
1.3.3 血液学结果 |
1.3.4 血生化结果 |
1.3.5 脏器重量和脏器指数 |
1.3.6 肾病理学结果 |
1.3.7 钙补充对血清钙、磷、铁、锌、铜的影响 |
1.3.8 钙补充对钙、铁、锌、铜表观吸收率的影响 |
1.3.9 钙补充对大鼠肝、肾组织中铁、锌、铜含量的影响 |
1.3.10 钙补充对大鼠股骨干重和骨钙含量的影响 |
1.4 讨论 |
第二章 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不同剂量钙补充对大鼠镉吸收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剂与仪器 |
2.2.2 实验动物、分组及染毒 |
2.2.3 镉吸收代谢实验 |
2.2.4 饲料钙、镉含量测定和肝、肾组织镉含量测定 |
2.2.5 CaBP、CaT1和DMT1 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2.2.6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大鼠饲料镉钙含量 |
2.3.2 大鼠膳食每日镉摄入情况 |
2.3.3 钙补充对大鼠镉表观吸收率的影响 |
2.3.4 钙补充对大鼠肝、肾组织镉浓度的影响 |
2.3.6 钙补充对大鼠小肠CaBP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7 钙补充对大鼠肾脏CaBP、CaT1、DMT1基因表达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钙补充对不同剂量膳食镉暴露致大鼠骨毒作用的干预效应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3.2.3 剂量选择及给予方式 |
3.2.4 体重、摄食量及一般情况观察 |
3.2.5 三点弯曲试验测试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 |
3.2.6 原子吸收法测定大鼠骨钙含量和肝、肾、骨组织镉含量 |
3.2.7 大鼠胫骨组织病理学检查 |
3.2.8 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PINP、β-CTX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
3.2.9 大鼠股骨骨代谢通路OPG和 RANKL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3.2.10 大鼠股骨骨代谢通路OPG和 RANKL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
3.2.11 大鼠胫骨骨代谢通路OPG和 RANK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3.2.12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大鼠体重情况 |
3.3.2 大鼠膳食镉摄入情况 |
3.3.3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肾皮质,肝脏和股骨镉浓度的影响 |
3.3.4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重量和骨钙含量的影响 |
3.3.5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血清骨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
3.3.6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
3.3.7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胫骨病理学的影响 |
3.3.8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血清骨代谢OPG/RANKL通路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的影响 |
3.3.9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OPG/RANKL通路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 |
3.3.10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OPG/RANKL通路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的影响 |
3.3.11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胫骨OPG/RANKL通路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基于FGF23/Klotho轴探讨钙对镉致骨毒作用的保护机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剂与仪器 |
4.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4.2.3 实验方法及样本收集 |
4.2.4 血清1,25-(OH)2D3,Klotho蛋白,全段FGF23,C端 FCF23 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
4.2.5 肾组织Klotho基因、FGF受体基因、VD代谢基因及磷转运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
4.2.6 骨FGF2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
4.2.7 肾Klotho蛋白和胫骨FGF23、Wnt/β-catenin、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检测 |
4.2.8 骨组织蛋白提取和骨组织Col1a1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
4.2.9 骨组织FGF23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estern blotting) |
4.2.10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血清1,25-(OH)2D3的影响 |
4.3.2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血清Klotho蛋白、全段FGF23 蛋白和C端 FGF23 蛋白的影响 |
4.3.3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肾Klotho、FGF受体基因、VD代谢基因及磷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4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肾组织中Klotho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的影响 |
4.3.5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肾组织中Klotho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
4.3.6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FGF23基因与蛋白的影响 |
4.3.7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4.3.8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9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成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研究不足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镉毒性损害的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一、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二、高/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联合中性磷治疗儿童XLH的前瞻性、开放、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高/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联合中性磷治疗儿童XLH的前瞻性、开放、随访研究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表1 本研究发现的PHEX基因突变及过去文献报道的PHEX突变汇总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6)骨疏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第二部分 讨论 |
1.理论研究 |
2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相关的骨质疏松研究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LPS、日粮磷及维生素D水平对蛋鸡FGF23和磷转运体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动物磷吸收的机制 |
1.1.1 肠道磷吸收的形式 |
1.1.2 磷转运体 |
1.2 影响磷在骨中沉积的因子 |
1.2.1 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 |
1.2.2 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 |
1.2.3 骨钙素(osteocalcin) |
1.2.4 细胞外基质磷酸化糖蛋白(Matrixextracellularphosphoglycoprotein,MEPE) |
1.2.5 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matrixprotein,DMP1) |
1.2.6 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K) |
1.3 FGF23与磷代谢的研究进展 |
1.3.1 FGF23存在形式及其受体 |
1.3.2 FGF23对磷代谢的调控机制 |
1.3.3 调控FGF23表达的因素 |
1.3.4 与FGF23异常相关的骨骼畸变 |
1.3.5 FGF23对骨的直接作用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试剂和主要仪器 |
2.3 试验设计 |
2.3.1 家禽FGF23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时空表达 |
2.3.2 FGF23过表达对磷代谢的调控 |
2.3.3 磷转运体在肾脏及肠道的表达规律 |
2.3.4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1周龄蛋雏鸡FGF23及磷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5 LPS诱导免疫应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emcell,BMSC)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FGF23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6 日粮磷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FGF23及磷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
2.3.7 日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FGF23及磷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
2.4 试验方法 |
2.4.1 BMSC成骨诱导分化 |
2.4.2 HE染色 |
2.4.3 组织中相关基因的mRNA的检测 |
2.4.4 蛋白提取和WesternBlotting |
2.4.5 蛋品质的测定 |
2.4.6 血液相关指标的测定 |
2.4.7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海兰褐蛋鸡FGF23生物信息分析 |
3.1.1 FGF23CDS区测序 |
3.1.2 海兰褐蛋鸡FGF23蛋白理化性质、信号肽分析、细胞定位、疏水性分析 |
3.1.3 家禽FGF23序列比对与其他物种FGF23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 |
3.1.4 FGF23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的预测 |
3.1.5 FGF23mRNA时空表达规律 |
3.2 FGF23过表达对磷转运体表达的调控 |
3.2.1 pcDNA3.1(+)FGF23M重组质粒的设计 |
3.2.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与测序 |
3.2.3 重组质粒转染鸡胚的成纤维细胞 |
3.2.4 重组质粒在小鼠体内的过表达 |
3.3 磷转运体在肾脏及肠道中的表达规律 |
3.4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蛋雏鸡FGF23及磷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1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蛋雏鸡日增重及采食量的影响 |
3.4.2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蛋鸡血钙血磷的影响 |
3.4.3 LPS第二次注射后5d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 |
3.4.4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骨组织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5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骨组织调控FGF23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6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骨转换相关基因及磷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
3.4.7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FGF23表达的影响 |
3.5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BMSC成骨诱导分化FGF23基因表达调控 |
3.5.1 BMSC成骨诱导分化鉴定 |
3.5.2 LPS对成骨诱导的BMSCFGF23调控相关基因的影响 |
3.6 日粮磷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FGF23及磷转运体基因的影响 |
3.6.1 日粮磷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6.2 日粮磷水平对蛋品质的影响 |
3.6.3 日粮磷水平对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
3.6.4 日粮磷水平对骨组织调控FGF23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3.6.5 日粮磷水平对FGF23mRNA表达的影响 |
3.6.6 日粮磷水平对骨转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7 日粮磷水平对蛋鸡肾脏磷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8 日粮磷水平对十二指肠及骨组织磷转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9 日粮磷水平对FGF23蛋白的影响 |
3.6.10 日粮磷水平对VDR蛋白的影响 |
3.7 日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FGF23及磷转运体基因的调控 |
3.7.1 日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
3.7.2 日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
3.7.3 日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肾脏磷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7.4 日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骨组织、肝脏FGF23基因表达的影响 |
3.7.5 日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骨转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7.6 日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肠道及骨组织磷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蛋鸡FGF23mRNA组织分布 |
4.2 FGF23过表达对磷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 蛋鸡NPT2a、NPT2b、SLC20A1、SLC20A2mRNA的组织分布 |
4.4 LPS对FGF23及磷转运体基因的影响 |
4.4.1 LPS对FGF23基因表达调控 |
4.4.2 LPS对肾脏及肠道磷转运体的影响 |
4.4.3 LPS对骨代谢的影响 |
4.5 日粮磷水平对FGF23及磷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4.5.1 日粮水平对FGF23表达的调控 |
4.5.2 日粮磷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4.5.3 日粮磷水平对骨转换的调控 |
4.5.4 日粮磷水平对肾脏及肠道磷转运体的影响 |
4.6 维生素D水平对FGF23及磷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4.6.1 日粮维生素D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4.6.2 日粮维生素D水平FGF23基因表达的调控 |
4.6.3 日粮维生素D水平对肾脏、肠道、骨组织磷转运体的影响 |
4.6.4 日粮维生素D水平对骨转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5 总体结论 |
6 研究的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6.1 研究的创新点 |
6.2 研究展望 |
7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接骨丹”对骨折模型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骨生长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四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生物力学及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与讨论 |
1 骨折愈合过程 |
2 骨折愈合影响因素 |
3 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
4 骨折愈合中医病因病机 |
5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 |
6 接骨丹文献研究 |
7 本课题创新点 |
8 问题与展望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氟及维生素C对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胶原代谢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壮骨解毒方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翁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p75NTR调控小鼠颌骨发育及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机制研究[D]. 王莹莹.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3]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实践方案(2019版)[J]. ChineseNephrologistAssociation,TheWorkingGroupofChinesePracticeProgramofVitaminD. 中华内科杂志, 2020(02)
- [4]钙补充拮抗膳食镉暴露致骨毒作用的研究[D]. 黄晓. 东南大学, 2019(01)
- [5]一、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二、高/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联合中性磷治疗儿童XLH的前瞻性、开放、随访研究[D]. 张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6]骨疏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D]. 帅林.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LPS、日粮磷及维生素D水平对蛋鸡FGF23和磷转运体表达的影响[D]. 王荣梅.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9)
- [8]“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D]. 郑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5版(讨论稿)[A].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第十五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会议文集, 2015
- [10]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A].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论文集,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