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焰燃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焰燃烧,炉温分布,NO排放,喷入条件
无焰燃烧论文文献综述
黄章俊,刘正伟,田红,胡章茂,王飞飞[1](2019)在《反应物喷入条件对常温空气无焰燃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锅炉中气体燃料燃烧过程,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3H8燃料和常温空气通过平行圆管喷嘴类型的燃烧器在不同喷入条件下对炉膛内无焰燃烧的温度变化趋势和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料和空气入口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空气喷嘴孔数或燃料喷嘴孔径增加将加剧炉内局部燃烧,导致燃烧峰值温度和出口NO浓度升高;随着燃烧器空气喷嘴与燃料喷嘴间距增加,炉内峰值温度和出口NO浓度下降;炉内峰值温度不超过1 900 K时,有利于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常温空气无焰燃烧.(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稳,欧阳子区,曹晓阳,那永洁[2](2019)在《预热燃料在无焰燃烧模式下的NO_x排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燃料预热燃烧工艺,在30 kW煤粉无焰燃烧实验台上探索高温预热燃料的无焰燃烧可行性,及其燃烧和NO_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高挥发分的神木烟煤和低挥发分的气化细粉灰均能在该实验系统上实现稳定的无焰燃烧;煤粉经过预热过程,部分挥发份析出,部分焦炭气化,产生高温煤气和煤焦;高温预热燃料(煤焦和煤气)经燃料喷口进入燃烧室,进行分级燃烧,有效降低燃烧温度的峰值,燃烧温度分布更均匀,燃烧温度波动均低于10%;NO_x主要来源于焦炭氮,在燃烧室的下游被焦炭的异相反应所还原;对于神木烟煤和气化细粉灰,NO_x排放分别为90.4、96.7 mg/m~3(O_2体积分数为6%时,@6%O_2)。(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稳,欧阳子区,曹晓阳,马洪洲[3](2019)在《高温预热煤粉的无焰燃烧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煤粉燃烧中的NO_x排放,提出采用预热燃烧工艺,实现煤粉的无焰燃烧,在30kW煤粉无焰燃烧实验台上以神木烟煤粉为燃料进行相关研究,探讨煤粉的预热特性及无焰燃烧中烟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神木烟煤在预热燃烧器中可以被预热至800℃以上,预热后产生的高温煤气为强还原性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O、H_2、CH_4、N_2和CO_2;预热燃料在下行燃烧室中能实现稳定无焰燃烧,且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峰值温度低; NO_x在燃料喷口附近生成,在主燃烧区被大量还原,最终NO_x排放为107. 64 mg/m~3(@6%O_2,尾部烟气成分以体积分数为6%的O2为基准),通过合理组织燃烧,能有效控制NO_x生成,减少NO_x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于月,白红丽,刘晓芳,苏长伟,王锐[4](2018)在《液相无焰燃烧合成LiNi_xMn_(2-x)O_4(x≤0.10)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无焰燃烧法一步合成了一系列LiNi_xMn_(2-x)O_4(0≤x≤0.10)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分析了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有合成的LiNi_xMn_(2-x)O_4正极材料都是尖晶石型LiMn_2O_4结构。LiNi_(0.08)Mn_(1.92)O_4在1C、循环5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最高为79.3mAh·g~(-1)。CV测试显示,LiNi_(0.08)Mn_(1.92)O_4在循环500次后的氧化还原电位差最小,仅为0.18V,这说明其电化学极化较弱且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EIS测试表明,在所有的样品中,LiNi_(0.08)Mn_(1.92)O_4样品的活化能(Ea)最小为23.81KJ·mol~(-1)。故掺杂适量的Ni离子能够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循环可逆性和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8年02期)
田亮,温碧霞,苏长伟,郭俊明[5](2018)在《微波液相无焰燃烧法超快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微波液相无焰燃烧反应,从而获得纯度与结晶度好的尖晶石型锰酸锂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恒电流充放电循环测试和循环伏安(CV)对所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该材料的X射线衍射峰与尖晶石型锰酸锂一一对应,不存在其他杂质峰,表明该材料为纯相。从SEM显微图片可以看出,该材料主要为多面晶体结构。室温下1C恒流充放电,微波合成样品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19.3mAh/g,100次循环后仍然能放出89.2mAh/g的容量,容量保持率为74.8%。(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卢瑶,白红丽,刘晓芳,王锐,苏长伟[6](2018)在《液相无焰燃烧法制备尖晶石型LiNi_(0.08)Mn_(1.92)O_4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液相无焰燃烧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Ni_(0.08)Mn_(1.92)O_4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温度对产物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掺Ni后的LiMn_2O_4仍为单一的尖晶石结构物相。SEM结果表明Ni掺杂改善了材料的形貌,稳定了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700℃制备的LiNi_(0.08)Mn_(1.92)O_4电化学性能较优,在1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05.0mAh·g~(-1),Rct值最小为135.6Ω,表明在电化学反应期间锂的嵌入和脱出引起的动力学阻抗最小;在0.5C~10C倍率循环中,700℃的样品比容量恢复率明显要高于其他温度的样品,表现出较好的循环可逆性和倍率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梁启锐[7](2017)在《无焰燃烧技术在阳煤电石环形套筒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无焰燃烧技术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对阳煤套筒窑的产量、石灰质量和热耗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实现无焰燃烧技术后,热耗大大降低;实际热耗约为3 600.648kJ/kg(860kcal/kg),比相似工况的环形套筒窑节约10%左右能量。(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7年06期)
李远博[8](2017)在《生物质气化燃气无焰燃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采用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不仅面临能源紧缺、分布不均等问题,而且带来了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生物质气化燃气相比化石燃料,具有清洁、可再生的优点,同时我国生物质资源储备丰富,分布广泛,如能对生物质气化燃气进行很好的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日益紧迫的能源紧缺问题,也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目前,生物质气化燃气多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燃烧,但燃烧效率与污染排放均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生物质气化燃气组分复杂,热值低,燃烧时易引起燃烧不稳定、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不易控制等问题。无焰燃烧是低氧稀释条件下的一种温和燃烧模式,兼具燃烧效率高与污染排放低的特点,在生物质气化燃气的燃烧利用中有着优秀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燃气相对分子量、燃气密度、燃气热值、理论空气需要量、燃气华白数、燃气火焰传播速度等指标,对生物质气化燃气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研究结果与无焰燃烧的特点,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质气化燃气无焰燃烧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运输安装较为方便的优点,以满足实验需要。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对生物质气化燃气建立无焰燃烧的实际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空气情况下,利用强射流卷吸和湍流燃烧,可以实现无焰燃烧反应,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无局部高温区,燃烧室内部透亮且火焰锋面不可见,存在于烟气中的NO_X浓度远低于传统燃烧,但仍有微量未完全反应的CO存在。最后,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对生物质气化燃气进一步开展了无焰燃烧实验,利用了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炉膛预热温度、不同燃烧当量比、不同稀释组分下,燃烧室内温度分布、燃烧反应程度与尾气中NO_X排放规律。结果表明,炉膛预热温度对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影响最为显着;提高炉膛预热温度、燃烧当量比与稀释组分内CO_2体积分数均能够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NO_X的排放会随着炉膛预热温度的提高而上升,随燃烧当量比提高而下降,但限于较低的燃烧温度,其变化程度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刘金涛[9](2017)在《无焰燃烧合成LiAl_xMn_(2-x)O_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型LiMn_2O_4因其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锰资源丰富、低毒、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了一种最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论文在概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尖晶石型LiMn_2O_4循环性能差,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容量衰减很快的缺点,选取资源丰富、无毒、价格低廉、比过渡金属元素轻的Al金属元素,对尖晶石型LiMn_2O_4进行掺杂改性研究。采用液相无焰燃烧法合成了一系列Al掺杂尖晶石型LiA_lxMn_(2-x)O_4(x≦0.20)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及Li,Al共掺杂尖晶石型Li_(1.05)Al_(0.05)Mn_(1.90)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期提高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揭示液相无焰燃烧合成、Al掺杂以及Li、Al等摩尔共掺杂对其相组成、颗粒尺寸、结晶度、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动力学过程的反应机理等。探讨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晶石型LiAl_xMn_(2-x) 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能量散射光谱(EDS)、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循环伏安(CV)以及电化学阻抗(EIS)等对制备产物的结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颗粒尺寸大小分布、颗粒生长方向、Mn的平均价态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地研究。(1)所制备样品均属于立方尖晶石型LiMn_2O_4的Fd3m空间群,Al3~+成功地进入了Li Mn2O4的晶格,部分取代了Mn~(3+)的位置。随着Al掺杂量的增加,产物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都呈现降低的趋势。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较高的结晶性,规则的八面体形貌。随着Al掺杂量的增加,颗粒八面体形貌的轮廓、晶界变得更加清晰,颗粒的尺寸分布变得更加均一,颗粒的团聚现象有所减弱,颗粒尺寸大小约为200-300 nm。(2)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表明,Al掺杂量为0.10的样品具有最佳的循环性能和容量保持率。在25℃、5 C倍率条件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2mAh·g~(-1),2000次循环之后的容量保持率为而57.3%;在25℃、10 C倍率条件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9.5 mAh·g~(-1),2000次循环之后的放电比容量为56.7mAh·g~(-1),容量保持率为而57.0%。在55℃、1 C倍率条件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 mAh·g~(-1),500次循环之后的放电比容量为91.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5%。CV和EIS测试表明,Al掺杂量为0.10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可逆性和较快的电荷转移动力学过程。LiAl_(0.10)Mn_(1.90)O_4样品的锂离子扩散系数高于未掺杂LiMn_2O_4的锂离子扩散系数,LiAl_(0.10)Mn_(1.90)O_4样品的表观活化能Ea为23.1kJ·mol~(-1),明显低于未掺杂LiMn_2O_4的Ea值(32.5 kJ·mol~(-1))。(3)提高焙烧温度可以提高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焙烧温度为650℃时,制备的样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25℃、1 C倍率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4.6 mAh?g~(-1),30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94.5 m Ah?g-1,容量保持率为82.5%。(4)延长焙烧时间可以提高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焙烧时间为9 h时,制备的样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25℃、1 C倍率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1.9mAh·g~(-1),500次循环之后的放电比容量为79.8·mAh g-1。(5)在Al掺杂的基础上,合成了富锂Al掺杂尖晶石型Li_(1.05)Al_(0.05)Mn_(1.90)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单相,过量的Li+和掺杂的Al3~+成功进入了尖晶石Li Mn2O4的晶格,富锂Al掺杂后尖晶石LiMn_2O_4的晶格常数、晶胞体积都有所降低。富锂Al掺杂样品具有较高的结晶性、规则的八面体形貌、均一的颗粒尺寸分布。XPS分析结果表明,富锂Al掺杂提高了锰的平均氧化态,由未掺杂的Li Mn2O4的+3.51,提高到了+3.55。(6)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表明,富锂Al掺杂明显提高LiMn_2O_4循环的稳定性。在25℃、1 C倍率条件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6.2 mAh·g~(-1),10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2.9%,在25℃、5 C倍率条件下,Li_(1.05)Al_(0.05)Mn_(1.90)O_4在1000次循环后依然能呈现82.4%的容量保持率,而未掺杂的LiMn_2O_4样品在相同条件下的容量保持率仅为60.4%。此外,在55℃、1 C倍率条件下LiMn_2O_4的放电比容量从128.1 mAh·g~(-1)衰减到了18.7 mAh·g~(-1),4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仅为14.6%,而Li_(1.05)Al_(0.05)Mn_(1.90)O_4样品在相同条件下的容量保持率为73.9%。Li_(1.05)Al_(0.05)Mn_(1.90)O_4样品倍率性能较未掺杂的LiMn_2O_4的倍率性能更为优异。CV和EIS测试表明,Li_(1.05)Al_(0.05)Mn_(1.90)O_4具有更好的电极动力学过程,具体表现为:Li_(1.05)Al_(0.05)Mn_(1.90)O_4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可逆性,较低的电荷转移阻抗和较高的Li+扩散系数,其表观活化能Ea值(19.10 kJ·mol~(-1))低于未掺杂LiMn_2O_4的Ea值(32.5kJ·mol~(-1))。(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期刊2017-05-01)
叶拥拥,兰健,吕田,顾根香,刘佳伟[10](2016)在《斯特林发动机燃烧室氧-柴油无焰燃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斯特林发动机燃烧室氧-柴油无焰燃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氧-柴油无焰燃烧相比于传统氧-燃料燃烧需要卷吸更多的烟气来对纯氧进行稀释。直流燃烧室和旋流燃烧室内实现无焰燃烧的引射比分别为32和11.5,旋流燃烧室有助于无焰燃烧的实现。氧-柴油无焰燃烧的火焰峰值温度比传统燃烧模式低600 K左右,火焰峰值温度大幅下降。氧-燃料模式下燃烧室温度变化在20%以上,而氧-柴油无焰燃烧模式下温度变化小于15%,燃烧室温度均匀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19期)
无焰燃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燃料预热燃烧工艺,在30 kW煤粉无焰燃烧实验台上探索高温预热燃料的无焰燃烧可行性,及其燃烧和NO_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高挥发分的神木烟煤和低挥发分的气化细粉灰均能在该实验系统上实现稳定的无焰燃烧;煤粉经过预热过程,部分挥发份析出,部分焦炭气化,产生高温煤气和煤焦;高温预热燃料(煤焦和煤气)经燃料喷口进入燃烧室,进行分级燃烧,有效降低燃烧温度的峰值,燃烧温度分布更均匀,燃烧温度波动均低于10%;NO_x主要来源于焦炭氮,在燃烧室的下游被焦炭的异相反应所还原;对于神木烟煤和气化细粉灰,NO_x排放分别为90.4、96.7 mg/m~3(O_2体积分数为6%时,@6%O_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焰燃烧论文参考文献
[1].黄章俊,刘正伟,田红,胡章茂,王飞飞.反应物喷入条件对常温空气无焰燃烧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2].刘稳,欧阳子区,曹晓阳,那永洁.预热燃料在无焰燃烧模式下的NO_x排放特性[J].中国粉体技术.2019
[3].刘稳,欧阳子区,曹晓阳,马洪洲.高温预热煤粉的无焰燃烧特性[J].中国粉体技术.2019
[4].于月,白红丽,刘晓芳,苏长伟,王锐.液相无焰燃烧合成LiNi_xMn_(2-x)O_4(x≤0.10)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电池工业.2018
[5].田亮,温碧霞,苏长伟,郭俊明.微波液相无焰燃烧法超快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J].电池工业.2018
[6].卢瑶,白红丽,刘晓芳,王锐,苏长伟.液相无焰燃烧法制备尖晶石型LiNi_(0.08)Mn_(1.92)O_4及其电化学性能[J].电池工业.2018
[7].梁启锐.无焰燃烧技术在阳煤电石环形套筒窑中的应用[J].山西化工.2017
[8].李远博.生物质气化燃气无焰燃烧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7
[9].刘金涛.无焰燃烧合成LiAl_xMn_(2-x)O_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7
[10].叶拥拥,兰健,吕田,顾根香,刘佳伟.斯特林发动机燃烧室氧-柴油无焰燃烧的数值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