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荔浦市修仁镇初级中学546607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集实践性、逻辑性和推理性为一体的科目,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素材。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从逻辑推理培养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他们学好数学学科的关键与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从逻辑推理培养角度谈初中数学教学,同时制定一系列科学的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逻辑推理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特殊时期,数学则是一门重要课程,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新型教学角度呼吁而出,逻辑推理即为其中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基于逻辑推理培养角度切入,由此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方式和流程,刻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营造生动教学情境,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推理指的是从一些命题与事实出发,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初中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仍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基础性的数学信息与素材引导他们逐步推理,一步一步地了解数学真相,使其对知识的了解由表面现象上升至本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生活素材、实物模型或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焕发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其直观地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主动思考与深入探究,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里,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组生活图片:铁轨、双杠、交叉路口和建筑物等,要求学生观察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调动他们的逻辑思维意识。接着,师生一起每人拿出两支笔,代表两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两支笔之间有几种位置关系?分别叫什么?挑选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板书“相交、重合、平行”,引导他们推出相交线的定义。之后,教师讲述:一般不研究重合的情形,那么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在直观体验中推理出有相交与平行两种,然后出示立方体框架,设问:哪些棱既不平行也不相交?为什么?强调他们对“同一平面”的理解,使其体会观察、归纳、逻辑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在面对很多难点知识时一个人无法透彻理解与掌握,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显得很有必要,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使其思维发生碰撞,通过集体思考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推理能力得到发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围绕问题或任务进行讨论和共同研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与学习时间,使其释放自身的潜能。同时,教师也不能对学生完全放任自流,要把控好适度的原则,做好组织者的工作,且给予实时指导与纠正,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指引他们推理。
举个例子,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用三角板在硬纸片上画下图形,按照图形裁剪纸片,同桌之间纸片互换,观察纸片与三角板的大小、形状是否完全一样,能否完全重合,组织他们共同探究和讨论,使其初步推理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将三角形纸片放在纸上画出△ABC,分别把三角形纸片平移、翻折180°和旋转180°,观察是否发生变化?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使其思考回答问题,让他们感知全等变换的过程,深化对图形全等的理解。之后,学生将两个三角形纸片完全重合,分别在顶点处标上字母,指出重合的顶点、边和角,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建立对应的概念,尝试推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科学构建互动课堂,完善学生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生方面的努力,还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只有师生双方相互配合才能够确保课堂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逻辑推理培养角度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构建互动式课堂,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和个体特征,通过设问逐步引领他们思考与探究,使其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初中数学教师需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与启发性,在互动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带来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的感觉,并帮助他们纠正逻辑推理观,完善逻辑推理素养。
四、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从逻辑推理培养角度出发,教师需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基础找准切入点,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从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角度寻求适应他们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其逻辑推理能力得到稳步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燕飞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78-79。
[2]窦俊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2):59。
[3]徐美华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7,(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