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细胞论文-张韦,熊中堂

鼻咽细胞论文-张韦,熊中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鼻咽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鼻咽黏膜,嗜酸性细胞化生,黑色素

鼻咽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张韦,熊中堂[1](2019)在《鼻咽黏膜黑色素性嗜酸细胞化生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咽黏膜黑色素性嗜酸细胞化生(melanotic oncocytic metaplasia of nasopharynx, MOM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MOMN进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4岁,临床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行喉镜检查在咽鼓管开口处黏膜见一直径约0.3 cm黑色结节,表面光滑,边界清楚。镜下见鼻咽黏膜内大小相对一致的嗜酸性腺体,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缺乏包膜,部分腺体扩张,腺体由双层细胞排列构成;细胞呈柱状,胞质丰富嗜酸性,胞质内见黑色颗粒样物沉积,细胞核圆形,大小一致,染色质细腻,个别细胞见小核仁,未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Melan-A、S-100均阳性,HBM-45阴性。患者行喉镜下肿物切除,耳鸣消失,听力得到恢复,未见复发。结论 MOMN是一种极罕见的良性病变,均发生于亚洲人,临床医师或缺乏经验的病理医师易误诊为其它病变,手术完整切除即可治愈。(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成[2](2019)在《探究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MRI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42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作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活检前使用GE Signa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鼻咽部扫描,统计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MRI诊断结果比较,对比两者在肿瘤分期、分型方面的诊断结果,同时观察MRI对直接扩散侵犯及其他征象检出情况。结果 MRI诊断40例(95.24%)患者为鼻咽癌,2例(4.76%)患者诊断不明。MRI与病理诊断肿瘤分期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5.38%(40/42)。MRI与病理诊断肿瘤分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2.86%(39/42)。42例患者直接扩散的瘤灶均与原发癌瘤相续,MRI检出侵犯情况较为复杂,部分患者合并乳突炎、上颌窦炎、下鼻甲肿大、筛窦炎、咽后淋巴结肿大等征象。MRI信号强度特征:T2WI高信号(52.38%)和等信号(42.86%)占比显着高于略高信号(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不均匀31例(73.81%),信号均匀者11例(26.19%);T1WI等信号者占比(83.33%)显着高于高信号(7.14%)和略高信号(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信号均匀15例(35.71%),不均匀27例(64.29%)。结论 MRI对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分期、分型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可有效检出直接扩散及侵犯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刘平,汤显斌,袁玲玲,姚莉[3](2019)在《鼻咽黏膜黑色素性嗜酸细胞化生3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咽黏膜黑色素性嗜酸细胞化生(melanotic oncocytic metaplasia,MO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鼻咽MOM,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电子喉镜下肿物表现为暗红、棕色或黑色略突起斑块,表面较光滑; HE染色见黏膜呈非特异性慢性炎,腺上皮增生,腺体数量增多,分化良好,未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增生的腺上皮胞质呈明显嗜酸性,胞质内有较多色素颗粒沉积,硫酸亚铁染色呈墨绿色,证实为黑色素颗粒。免疫表型:CKpan呈上皮阳性,HMB-45呈阴性,S-100和Melan-A上皮阴性,基底层树突状黑色素细胞阳性。结论鼻咽MOM属于罕见的良性病变,由于其特殊的组织学形态及临床表现,临床易误诊为黑变病、血管瘤、黑素痣或恶性黑素瘤等,组织学形态需与嗜酸细胞腺瘤鉴别。(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徐霞,陈真伟,施红旗[4](2019)在《鼻咽部透明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与分子遗传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咽部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发生于鼻咽部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39、69岁,平均54岁,1例发生于右侧口咽旁软腭后方,1例发生于鼻咽顶后壁右侧;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鼻塞、耳鸣、鼻咽部异物感,其中1例反复鼻出血。眼观:肿瘤直径2.5~4.2 cm,肿瘤组织边界均不清,呈灰白、灰黄色,质中偏软。镜检:2例肿瘤组织均呈片、巢状分布,其间有粗胶原纤维带分隔,细胞单一,多边形,胞质透亮,核圆形,偏心或位于中央,无核分裂象及坏死,无导管结构。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表达上皮标记,如CKpan、EMA、p63、CK5/6,肌上皮标记如S-100、GFAP、Calponin均不表达; 2例患者均获随防,随防10~96个月,例1于术后26个月再次复发,例2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鼻咽部的透明细胞癌临床少见,病理特征类似于涎腺的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或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周小军,林葆睿,蓝倩[5](2019)在《鼻咽解毒颗粒及其增强剂对鼻咽癌细胞HNE1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鼻咽解毒颗粒及其增强剂对鼻咽癌细胞HNE1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鼻咽解毒颗粒、鼻咽解毒增强剂灌胃大鼠,制成含药血浆作为观察药物,并以蒸馏水灌胃大鼠制成无含药血浆作为阴性对照,以顺铂注射液为阳性对照,分别在鼻咽癌HNE1细胞进行CCK-8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观察药物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的效果。结果鼻咽解毒颗粒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运动以及侵袭能力,鼻咽解毒增强剂抑制作用更强,但都弱于顺铂的抑制作用。鼻咽解毒颗粒可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鼻咽解毒增强剂促进作用更强,但都弱于顺铂的促进作用,而鼻咽解毒颗粒及其增强剂对细胞毒性作用弱于顺铂。结论鼻咽解毒颗粒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并促进其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鼻咽解毒增强剂作用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07期)

郑剑霄,李工,郭伟伟,邱圣红,孔怡琳[6](2019)在《复方苦参注射液影响放射后鼻咽上皮细胞存活及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后鼻咽上皮细胞(NP69)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放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电离辐射后NP69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法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电离辐射后NP69细胞凋亡的影响;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电离辐射后NP69细胞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苦参干预组NP69细胞的增殖率高于单纯放射组(P<0.05);苦参干预组NP69细胞的凋亡率较单纯放射组明显减少(P<0.05);苦参干预组NP69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单纯放射组(P <0.05);经复方苦参注射液处理后,NP69细胞氧自由基活性较单纯放射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是通过清除NP69细胞中辐射产生的氧自由基,从而抑制辐射后NP69细胞凋亡并促进其增殖。(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05期)

邱烨,张俊杰,李殷,葛益林,宋喜[7](2019)在《基于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的联合检测手段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电子鼻咽镜、EB病毒血清学检查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电子鼻咽镜检查、EB病毒VCA-IgA检测3种检查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03例疑似鼻咽癌患者进行检查,比较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303例临床症状可疑鼻咽癌患者经鼻咽病理活检确诊鼻咽癌189例。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EB病毒VCA-IgA检测以及电子鼻咽镜检查单独运用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9.9%、84.7%、83.1%,特异性分别为80.7%、77.2%、81.6%。任意两种方法联合检查以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联合EB病毒VCA-IgA检测敏感性最高(83.1%);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联合电子鼻咽镜检查特异性最高(93.9%)。叁者联合检查的敏感性显着降低(77.2%),但特异性升高(93.9%)。结论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联合EB病毒血清学检测的方法诊断早期鼻咽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单可行,适于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冯思芳,张兰,辛宇婷[8](201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鼻咽上皮特异性蛋白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鼻咽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1(nasopharyngeal epithelium specific protein 1,NESG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并制成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二步法检测NESG1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示,NSCLC组织中NESG1阳性表达率为33. 33%(50/150),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 47%(9/13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 03,P=0. 00)。NESG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变量密切相关(P <0. 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ESG1阴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NESG1阳性表达组,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NESG1是NSCLC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因素。结论 NESG1在NSCLC表达上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它在NSCLC中的具体角色、分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刘秋雨,贾恩朝,胡桂明,冯尚恩,李栋革[9](2018)在《妊娠期合并鼻咽部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 sarcoma,I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IDCS进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2岁,孕31周,发现鼻咽部肿物。PET-CT示浅表及深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并累及肠道和胰腺组织。镜下肿瘤组织表面溃疡,肿瘤细胞弥漫片状分布,胞质淡粉染且界限不清,细胞核卵圆形或杆状不规则形,核仁明显,可见巨核/奇异核细胞,核分裂象易见,背景富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瘤细胞免疫组化标记CD68、CD45、S-100、vimentin、CD163呈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40%。终止妊娠后化疗2个周期,随访2个月,肿瘤无新发。结论妊娠期鼻咽部IDCS为首次报道,临床罕见且侵袭性高,病理形态学易与多种肿瘤相混淆,准确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等辅助检查。(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肖蓉,姜涛[10](2018)在《早期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不同亚型间临床特征、疗效、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早期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不同亚型间临床特征、疗效、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差异。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83例早期鼻咽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3例患者分为2组:NK细胞淋巴瘤59例为A组,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24例为B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疗效、生存预后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病灶局部侵犯、骨质破坏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53%)较B组(58.33%)显着升高;A组5年总生存率(59.32%)和无进展生存率(45.76%)较B组(29.17%、16.67%)均显着升高(Log-rank=4.22、4.41,P<0.05)。伴有噬血综合征是影响鼻咽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总生存的危险因素(OR=3.03,95%CI:1.53-6.00,P<0.01);性别、肿瘤亚型及累及淋巴结均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相关因素(OR=2.01、1.12、3.68,95%CI:1.07-3.77、1.05-1.19、1.63~8.27,均P<0.05)。结论:在早期鼻咽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T细胞淋巴瘤较NK细胞淋巴瘤更易出现局部侵犯,且近、远期疗效、生存及预后较差,故在临床中应积极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的方式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鼻咽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42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作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活检前使用GE Signa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鼻咽部扫描,统计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MRI诊断结果比较,对比两者在肿瘤分期、分型方面的诊断结果,同时观察MRI对直接扩散侵犯及其他征象检出情况。结果 MRI诊断40例(95.24%)患者为鼻咽癌,2例(4.76%)患者诊断不明。MRI与病理诊断肿瘤分期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5.38%(40/42)。MRI与病理诊断肿瘤分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2.86%(39/42)。42例患者直接扩散的瘤灶均与原发癌瘤相续,MRI检出侵犯情况较为复杂,部分患者合并乳突炎、上颌窦炎、下鼻甲肿大、筛窦炎、咽后淋巴结肿大等征象。MRI信号强度特征:T2WI高信号(52.38%)和等信号(42.86%)占比显着高于略高信号(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不均匀31例(73.81%),信号均匀者11例(26.19%);T1WI等信号者占比(83.33%)显着高于高信号(7.14%)和略高信号(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信号均匀15例(35.71%),不均匀27例(64.29%)。结论 MRI对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分期、分型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可有效检出直接扩散及侵犯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鼻咽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张韦,熊中堂.鼻咽黏膜黑色素性嗜酸细胞化生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2].刘成.探究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MRI诊断[J].哈尔滨医药.2019

[3].刘平,汤显斌,袁玲玲,姚莉.鼻咽黏膜黑色素性嗜酸细胞化生3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4].徐霞,陈真伟,施红旗.鼻咽部透明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与分子遗传学观察[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5].周小军,林葆睿,蓝倩.鼻咽解毒颗粒及其增强剂对鼻咽癌细胞HNE1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6].郑剑霄,李工,郭伟伟,邱圣红,孔怡琳.复方苦参注射液影响放射后鼻咽上皮细胞存活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7].邱烨,张俊杰,李殷,葛益林,宋喜.基于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的联合检测手段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9

[8].冯思芳,张兰,辛宇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鼻咽上皮特异性蛋白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9

[9].刘秋雨,贾恩朝,胡桂明,冯尚恩,李栋革.妊娠期合并鼻咽部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

[10].肖蓉,姜涛.早期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不同亚型间临床特征、疗效、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比较[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

标签:;  ;  ;  

鼻咽细胞论文-张韦,熊中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