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操纵稳定性论文-徐明,李建波,韩东

直升机操纵稳定性论文-徐明,李建波,韩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升机操纵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操纵性,稳定性,弹簧刚度,旋翼转速优化

直升机操纵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明,李建波,韩东[1](2015)在《旋翼转速优化直升机的纵向操纵性与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旋翼转速、桨叶弹簧刚度、平尾面积对旋翼转速优化(OSR)直升机操纵性、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飞行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以自由尾迹计算旋翼入流,考虑了旋翼尾迹对其他气动部件的干扰,最后利用差分法计算直升机的气动导数及操纵导数矩阵.结果表明:旋翼转速的减小,降低了直升机的操纵性,增加了旋翼的迎角稳定性,但增加桨叶根部弹簧刚度则会提高直升机操纵性,同时也会使得稳定性下降;而旋翼转速优化直升机的无平尾设计虽然降低了直升机的纵向稳定性,使得样例直升机处于飞行品质规范ADS-33E中的第3级水平,由此带来的不稳定模态的振荡发散周期较长,并且取消平尾后提高了直升机的操纵性,通过飞行控制系统完全可以抑制,因此无平尾设计方案对旋翼转速优化直升机而言仍然是可接受的.(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黄宇新[2](2011)在《无尾桨直升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尾桨(NOTAR)直升机通过环量控制尾梁和尾部喷气锥产生侧向力控制直升机的航向,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噪声小、气动效率高等优点。本文对无尾桨直升机的平衡和操纵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叶素理论、儒可夫斯基升力定理和动量定理建立了环量控制尾梁和喷气锥的气动力模型,以一架50kg级的无尾桨直升机为样例,确定了其总体参数、旋翼参数和航向控制系统的参数。然后,在考虑了旋翼诱导入流的非均匀性及旋翼下洗流对垂尾和平尾的气动干扰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无尾桨直升机的平衡方程,采用牛顿迭代法对样例无尾桨直升机进行了配平计算,并对配平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尾桨直升机的运动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了样例无尾桨直升机的气动导数和操纵导数。最后,根据小扰动假设,分析了该无尾桨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1-12-01)

彭名华,张呈林[3](2011)在《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直升机操纵稳定性,建立了适合直升机总体设计的操纵稳定性分析模型,通过优化设计选择合适的总体参数和布局参数,以获得优良的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以UH-60A直升机为算例,结果表明该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同时对比经典数值优化算法、智能优化算法和混合优化算法,发现混合优化算法更适合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模型的求解。(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齐万涛,陈仁良[4](2011)在《直升机吊挂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直升机吊挂飞行的直升机/吊挂物/吊索耦合飞行动力学模型。其中直升机基本飞行动力学模型,包括挥、摆耦合的旋翼桨叶挥舞、摆振模型和弹性扭转模型,采用动态入流理论的旋翼尾迹模型,并考虑了旋翼尾迹对吊挂物的影响,还有直升机六自由度运动模型;建立了吊挂物刚体运动模型和根据风洞实验结果确定的吊挂物气动力模型,吊索采用柔索模型。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无吊挂配平操纵量与实验结果和吊挂飞行配平计算结果,分析了吊挂物对直升机平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直升机质心位置和吊点位置对稳定性的影响,在频域里进行了吊挂飞行的操纵性分析,计算结果与飞行实测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崔利,曹义华,李国知[5](2010)在《直升机吊挂飞行平衡、稳定性与操纵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带吊挂载荷的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其中吊挂载荷为单点悬挂在直升机机身底部的六自由度模型,并计入了吊挂模型的气动阻力.对所建立模型进行配平,并将结果与参考数据对比.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直升机吊挂前飞状态下的稳定性,此外,分析了在吊挂相关参数改变时直升机稳定性的相应变化,最后,分析了当施加纵向周期变距阶跃输入、横向周期变距阶跃输入以及尾桨距阶跃输入时带吊挂直升机的动力学响应历程.(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张亚飞[6](2009)在《纵列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及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旋翼纵列式直升机的气动布局特点是两副同等尺寸的旋翼前后布置,与单旋翼直升机相比,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输效率高的特点,适合作为重型运输直升机的构型。纵列式直升机独特的构型决定了其操纵的特殊性,本文通过纵列式直升机和单旋翼直升机的对比分析阐述了纵列式直升机的操纵特点,并建立了纵列式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的旋翼气动力模型采用叶素法,诱导速度沿桨盘均匀分布,桨叶挥舞运动为刚性挥舞,并考虑前后两副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及旋翼的失速和压缩性效应。机身气动力模型根据风洞实验数据或经验曲线得到,并考虑了旋翼下洗流对机身气动力的影响。在纵列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本文以纵列式直升机CH-47“支奴干”为例,计算分析了该纵列式直升机在悬停、稳定平飞状态下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并将计算结果与国外相关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的较好,表明本文的建模方法合理可信。(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9-03-01)

李国知,曹义华,杨倩[7](2009)在《纵列式直升机配平计算及稳定性、操纵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行纵列式直升机定直平飞状态的配平计算,建立了两种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涡流理论模型和动量理论模型).提出了基于线性小扰动理论和五点中心差分算法的稳定性、操纵性导数计算方法;采用状态空间表达式形式的动力学方程,计算了纵列式直升机非耦合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根;以动量理论模型为基础,以MATLAB软件为计算平台,进行了纵列式直升机稳定性与操纵性的分析.最终计算结果与参考数据吻合较好,为纵列式直升机飞行品质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苏媛,康丽霞,袁坤刚,曹义华[8](2006)在《风切变场中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无铰直升机在风切变场中的稳定性和操纵性。采用挥舞—变距—扭转耦合的旋翼动力学模型、广义涡流理论所导出的诱速分布模型、以及风切变的线性模型,来建立直升机在风切变场中的分析模型。通过对直升机动稳定性特征根和风切变场中的操纵响应的计算,对风切变场中直升机的响应做了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06年02期)

陶嫣红[9](2006)在《带希勒伺服旋翼直升机的稳定性操纵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的稳定性较差,小型无人直升机的稳定性更差,需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希勒伺服旋翼是改善小型直升机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在贝尔稳定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贝尔稳定杆由一杆与两质量块组成,它与贝尔直升机的跷跷板旋翼垂直交叉放置,这种旋翼装置有助于加大角速度阻尼,改善贝尔直升机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降低了操作性。希勒伺服旋翼在贝尔稳定杆的基础上,于两个质量块处添加了小翼,与贝尔稳定杆相比,希勒伺服旋翼自身的挥舞运动借助机械耦合引起旋翼二次变距,起到改善操纵性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希勒伺服旋翼对直升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希勒伺服旋翼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推导了伺服旋翼的挥舞运动方程,建立了带有希勒伺服旋翼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然后以Yamaha R-50无人直升机为例,分析该直升机在悬停和前飞时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希勒伺服旋翼设计参数变化对直升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6-03-01)

王新科,高艳辉[10](2002)在《某型直升机的操纵性稳定性飞行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某型直升机操纵性与稳定性飞行试验的原理、试飞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给出了换算到标准条件下的一些试验结果,并与军用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CJB902-90的有关要求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客观的可供借鉴的试飞结论。(本文来源于《直升机技术》期刊2002年01期)

直升机操纵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尾桨(NOTAR)直升机通过环量控制尾梁和尾部喷气锥产生侧向力控制直升机的航向,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噪声小、气动效率高等优点。本文对无尾桨直升机的平衡和操纵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叶素理论、儒可夫斯基升力定理和动量定理建立了环量控制尾梁和喷气锥的气动力模型,以一架50kg级的无尾桨直升机为样例,确定了其总体参数、旋翼参数和航向控制系统的参数。然后,在考虑了旋翼诱导入流的非均匀性及旋翼下洗流对垂尾和平尾的气动干扰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无尾桨直升机的平衡方程,采用牛顿迭代法对样例无尾桨直升机进行了配平计算,并对配平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尾桨直升机的运动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了样例无尾桨直升机的气动导数和操纵导数。最后,根据小扰动假设,分析了该无尾桨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升机操纵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明,李建波,韩东.旋翼转速优化直升机的纵向操纵性与稳定性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5

[2].黄宇新.无尾桨直升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3].彭名华,张呈林.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

[4].齐万涛,陈仁良.直升机吊挂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

[5].崔利,曹义华,李国知.直升机吊挂飞行平衡、稳定性与操纵性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0

[6].张亚飞.纵列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及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7].李国知,曹义华,杨倩.纵列式直升机配平计算及稳定性、操纵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

[8].苏媛,康丽霞,袁坤刚,曹义华.风切变场中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6

[9].陶嫣红.带希勒伺服旋翼直升机的稳定性操纵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10].王新科,高艳辉.某型直升机的操纵性稳定性飞行试验[J].直升机技术.2002

标签:;  ;  ;  ;  

直升机操纵稳定性论文-徐明,李建波,韩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