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育种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施肥,作物育种,中国改革报
育种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中国人树起世界科学丰碑学者褚清河创立土壤施肥与作物育种科学理论——中国改革报 雷煜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农业科学研究至今还处于对现象描述、经验总结和猜测性思辨阶段,并未取得像物理学、天文学和化学一样的近代科学成就。经历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者褚清河创立了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和作物育种学理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前所未有的农业科学成就。(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学森,毛志泉,王楠,张宗营,王志刚[2](2019)在《我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之我见Ⅳ:服务乡村振兴,果树资源与育种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一文中研究指出种质资源保护挖掘与创新利用是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我国是苹果和梨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农业高校的果树资源育种工作者面对国家的战略需求,研究建立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优质品种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与良法配套。为此,以课题组苹果和梨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案例,就如何实现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进行了解读,以供读者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陈友订,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郭洁[3](2019)在《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株型育种实现株型改良、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产量水平的强力技术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明显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阶段都应具有最佳的群体形态结构与相应的生理机能,这种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改变的株型结构配置,称之为"动态株型结构"。根据华南稻区实际情况,比较在早、晚季不同生态环境下华南双季超级籼稻不同品种(组合)"动态株型结构"的特点,首先构建了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华南双季超级籼稻育种实践,使以往定性模糊的"株型结构"概念上升为动态的、科学的量化指标,从而能更明确地、更综合地、更系统地反映本稻区双季超级籼稻品种(组合)的重要形态生理特点,进一步揭示高产形成规律,从而促使超级籼稻株型育种概念日臻完善。应用该理论指导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实践,可以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且已有一批超级籼稻和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育成并应用推广,显示其对华南超级籼稻及优质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蒋艳萍,吕建秋,田兴国[4](2019)在《基于TRIZ理论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以“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相关主体职能和管理流程两个角度对"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管理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在关键环节的制度设计差异,深刻剖析TRIZ理论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在"七大农作物育种"课题管理关键环节中的应用情况。基于TRIZ理论的指导提出进一步完善"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S-曲线"在项目技术成熟度预测环节的应用、物场模型在解决管理问题中的应用、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在项目评审环节中的应用、预先作用原理在项目评审环节的应用、设立专项支持管理创新方法体系研究等,旨在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刘君,晏国生,郭瑞林[5](2019)在《运用定量化育种理论选育不同生态经济型菊芋新品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培育满足市场需求的菊芋新品种,在定量化育种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运用灰色关系和同异关系分析原理与方法,制定育种目标;采用单株灰色选择及同异选择原理与方法,确定优良单株;采用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及同异比较原理与方法,筛选显着优于大面积推广品种青芋2号(对照)的菊芋新品种(系),成功地培育出了加工型和鲜食型菊芋新品种廊芋21、廊芋3号和廊芋5号、牧草型菊芋新品种廊芋21、廊芋8号和廊芋3号、耐盐碱型菊芋新品种廊芋8号、廊芋3号和廊芋21以及观赏型菊芋新品种廊芋31,充分说明该理论与方法用于指导作物新品种选育切实可行。(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褚清河,阎世江,周运宁,张治家,强彦珍[6](2018)在《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提出的背景思路及价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施肥是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农艺技术,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增施化肥却不能再增加作物产量的严重问题,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的提出则破解了这一难题。为了使广大土壤施肥和作物育种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土壤施肥和育种的关系以及理论的重要价值意义,从理论提出的背景思路及其概念、原理进行了诠释。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首先提出了养分利用效率和耐肥性是作物品种高产性状的概念,并用试验证明土壤施肥、作物营养遗传特性、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叁者存在逻辑关系,氮磷单施、配施与最大施肥量性状基因是决定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遗传因子。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形成期在杂交制种期,父母本只有含有相同的氮磷单施或配施基因且一方具有较强的耐肥性,才能实现杂交重组形成高产品种,杂交时相应施肥环境是自交系基因激活表达的必要条件。理论的提出可实现通过诊断营养遗传特性选择父母本直接杂交培育适应高、中、低肥力与土壤最大施肥量相匹配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从而有效解决目前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很高,但大面积应用单产水平较低以及没有有效方法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产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陈雨生,吉明,冯昕[7](2018)在《基于扎根理论的海水稻育种推广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稻研究目前已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其中以袁隆平和陈日胜为代表,为海水稻育种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别以二者所在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展开独立研究,探究海水稻育种和推广机制。由此识别出一种"地方政府+育种机构+农业企业"多方协同的产业化推广机制:政府、育种机构和农业企业协同合作,通过优化育种、技术创新和整合多方资源等方式,开展海水稻研发和海水稻推广工作,推动海水稻实现产业化发展。本文对丰富扎根理论研究、推进海水稻育种推广机制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郑可,李冬梅[8](2018)在《我国商业化育种科企合作交易本质及影响因素分析——一个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交易成本和交易收益两个构面为底层逻辑框架,整合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附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现阶段商业化育种科企合作交易本质与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商业化育种科企合作作为一种混合交易治理机制,其本质为互补性知识生产要素投入契约,在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同时,共同分享知识产品交易半内部化带来的好处。其交易成本受到组织管理能力、组织差异、跨组织关系、专用资产投入等微观因素和产权保护、既有制度、社会规范、公共产品供给等宏观因素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交易收益表现为双方知识的吸收、整合、积累与创新,由"资源要素(要素)—协同机制(过程)—吸收能力(结果)"机制所决定。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相互影响、交互作用,决定了科企合作的现实困境与未来机遇。(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常理[9](2018)在《水稻“自私基因”挑战经典定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时间6月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布了“水稻自私基因导致非孟德尔遗传”研究成果。自私基因系统控制水稻杂种不育,并影响稻种基因组的分化。此次研究成果,将为水稻杂交育种以及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提供有力理论和技术支撑据介绍,“水稻自私基因(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8-06-14)
[10](2018)在《2018年第七届生物育种暨高通量筛选技术理论与应用研讨会暨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微生物育种分会第四次学术会议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6月8-10日成都望江宾馆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四川省微生物学会|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四川大学|清华大学承办单位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生物育种研究中心|天木生物部分参会报告专家(专家排名不分先后)郑裕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石维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堵国成(江南大学教授)苏海佳(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刘新利(齐鲁工业大学教授)李晚忱(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唐双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育种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种质资源保护挖掘与创新利用是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我国是苹果和梨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农业高校的果树资源育种工作者面对国家的战略需求,研究建立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优质品种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与良法配套。为此,以课题组苹果和梨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案例,就如何实现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进行了解读,以供读者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育种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人树起世界科学丰碑学者褚清河创立土壤施肥与作物育种科学理论——中国改革报雷煜晨[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陈学森,毛志泉,王楠,张宗营,王志刚.我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之我见Ⅳ:服务乡村振兴,果树资源与育种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J].中国果树.2019
[3].陈友订,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郭洁.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研究与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9
[4].蒋艳萍,吕建秋,田兴国.基于TRIZ理论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以“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
[5].刘君,晏国生,郭瑞林.运用定量化育种理论选育不同生态经济型菊芋新品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6].褚清河,阎世江,周运宁,张治家,强彦珍.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提出的背景思路及价值意义[J].山西农业科学.2018
[7].陈雨生,吉明,冯昕.基于扎根理论的海水稻育种推广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
[8].郑可,李冬梅.我国商业化育种科企合作交易本质及影响因素分析——一个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J].农业科技管理.2018
[9].常理.水稻“自私基因”挑战经典定律[N].经济日报.2018
[10]..2018年第七届生物育种暨高通量筛选技术理论与应用研讨会暨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微生物育种分会第四次学术会议通知[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