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荷载论文-李婕

静荷载论文-李婕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荷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静荷载,桥梁静荷载试验检测技术

静荷载论文文献综述

李婕[1](2019)在《桥梁静荷载试验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建设工程桥梁静荷载试验检测技术的分析、数据的采集以及试验过程等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9年04期)

熊玉春,毛吉化[2](2019)在《冲击荷载与静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灌注桩试桩分别进行了高应变冲击试桩试验和单桩轴向抗压静载试验,并对动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桩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桩侧摩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且桩端阻力随桩端位移的增加表现出硬化特性;桩侧各土层达到极限摩阻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差异较大,且摩阻力随相对位移的增大分别呈理想弹塑性、双曲线型和软化模型变化;桩端持力层强度越高,冲击试验实测桩底速度信号负向反射越显着;桩端持力层强度越低,实测桩底速度信号正向反射越显着;高应变拟合分析的承载力普遍低于静载试验,而拟合分析的桩顶位移远小于静载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顶位移;极限端阻力随桩岩阻抗比的增大而增大,且桩端持力层存在有效阻抗面积;所得结论对于提高拟合分析土参数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飞,刘丽萍,李京跃[3](2019)在《动、静荷载作用下盾构侧穿对立交桥桩基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成都地铁七号线盾构隧道侧穿对成雅高速公路立交桥桩基的影响问题,采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模拟的方法对高速公路立交桥面分别施加动、静荷载,模拟盾构隧道的掘进过程,得到高速公路立交桥桩基沉降以及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监测得到动荷载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更接近现场监测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06期)

王春,程露萍,唐礼忠,王文,刘涛[4](2019)在《高静荷载下卸载速率对岩石动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深部岩石的动力学特征及破坏模式受卸载速率影响而变化的规律,基于深部岩石开挖工程面临的"高静载卸荷过程中受冲击扰动"的力学环境,利用改进的动静组合加载SHPB试验系统开展高轴压卸荷频繁冲击扰动试验。试验一个完整循环过程为:先参考深部蛇纹岩的单轴抗压强度施加轴向荷载,再以一定速率卸载至预加轴压值的50%时施加0.4 MPa的冲击荷载,最后停止卸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包络线都经历短暂的直线段进入非线性发展阶段,说明卸载冲击扰动过程中岩样主要发生塑性变形;卸载速率的增加导致岩样对冲击荷载的延缓让力效应明显,造成岩石均值强度及承受的累计扰动冲击次数增加,且引起岩石发生脆性、延性互相转化的现象;预加载轴压、卸荷速率的增加,导致破坏岩块块度呈增大的趋势发展,且前者促使岩样以拉伸破坏为主,后者促使岩样以剪切破坏为主。(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栋[5](2018)在《桥梁桩基静荷载试验验证单桩承载能力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山岭地区桥梁桩基的工程实践,通过锚桩横梁反力试验装置对山岭地区桥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和安全运营要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试验结果证明其完全满足要求,并能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借鉴。(本文来源于《现代国企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程昀[6](2016)在《具有轴向静荷载红砂岩应力波传播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选用完整性和均质性较好的赣州安远红砂岩为试验材料,采用江西理工大学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在不同轴向应力作用下,分别对长径比较大的砂岩试件做了冲击试验,旨在探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砂岩中应力波传播特性。本文研究了轴向静载荷对红砂岩中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红砂岩加载和卸载工况下应力波波速以及幅值的变化进行探讨。主要结论性成果如下:(1)结合应力波理论,假定入射波为谐波,引入了应力波幅值在时间、距离上的衰减规律方程,表明幅值在时间和距离上均为指数衰减。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装置,分别进行了13级轴压下加载和卸载冲击试验,测得试验波形图。(2)随轴向静应力增加,红砂岩中纵波波速值呈现“急剧增加-平缓发展-快速减小”的趋势。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不同轴向静应力导致岩石内部的微裂纹的闭合及扩展的程度不同引起的;应力值与单轴抗压强度之比σ_s/σ_(sp)小于30%时,孔隙度随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当30%≤σs/σsp≤55%时,孔隙度变化不大,分析认为是部分孔隙的闭合和另外部分裂隙的萌生和扩展相抵消。当σs/σsp>55%时,岩石的孔隙度(或损伤)随静应力的增加而快速增加,拟合加载时纵波波速V与σ近似二次函数关系。卸载时,纵波波速经历了“缓慢减小(A_2-B_2)→平稳发展(B_2-C_2)→缓慢减小(C_2-D_(21))→快速减小(D_(21)-D_(22))”四个阶段,V与σ近似一阶指数函数关系。比较而言,卸载波速变化“路径”相对加载过程明显变短,可见不同加载路径对红砂岩中纵波波速变化影响较大。(3)根据数据拟合发现,加、卸载过程幅值在时间、距离上变化均为指数衰减,但是,不同加载路径,轴向应力对幅值衰减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表明,加、卸载时,β(包括β_t、β_x)与轴压σ均呈一阶指数函数关系,由于加载路径不同影响了红砂岩内部空隙张闭,不同条件下的β随σ的衰减程度不同。衰减系数α(包括α_t和α_x),加载条件下,幅值在时间、距离上的衰减系数αt与σ间呈二次函数关系;卸载条件下,幅值在时间、距离上的衰减系数αx与σ间呈三次函数关系。(4)加、卸载试验过程中,探究了幅值衰减量△A随轴压的变化规律,通过拟合表明,加卸载条件下,衰减量△A随轴压变化趋势呈叁次函数关系△A=B_1e~3+B_2e~2+B_3e+B_0变化,不同加载路径条件下,△A的变化趋势不近相同。研究结果有助于地下工程岩体爆破、开挖时的岩体稳定性分析以及应力波在复杂岩体中传播衰减特性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6-12-22)

吴涛[7](2016)在《存在损伤的既有钢框架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钢结构在国内外应用越来越广泛,当结构使用一定的年限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构产生不同类型的损伤,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存在损伤的既有钢框架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为既有钢框架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本文对存在损伤的既有钢框架结构稳定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其在不同损伤情况下结构静力失稳时的承载力和破坏形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既有钢框架结构在不同损伤程度条件下的钢框架结构模型,并进行静力稳定性分析,通过结构静力试验研究存在不同程度损伤的钢框架结构模型承载力,通过对比分析理论和试验结果,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按实际结构比例建立一个多层钢框架结构模型,研究结构在6种工况、不同损伤条件下的静力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屈曲分析,获得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以及结构承载力。根据相似性理论,设计了框架结构试验模型,几何尺寸按原结构1:25的比例进行缩尺。根据损伤程度,设计并制作了5种不同损伤条件下的模型试件,对其进行静载试验,确定承载力,分析不同损伤情况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将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获得以下结论:(1)钢框架结构梁的损伤对结构整体稳定承载力影响不大,随着梁截面损伤程度的加深,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有所降低,但并不显着。(2)钢框架结构柱的损伤对结构整体稳定承载力影响显着,随着结构柱截面损伤程度的加深,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急剧降低,因此在工程中对框架柱存在的损伤应加以重视,特别是在框架柱损伤较重时,应该对损伤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实际承载力,并加固处理达到预定承载力,以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期刊2016-12-01)

肖东辉,马巍,张泽,冯文杰,张莲海[8](2016)在《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下土体中水分场变化规律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季节冻土区,反复冻融作用能够导致土体中水分迁移和重分布;对土体施加静荷载时,土体内部应力场发生变化,水分场也发生变化。通过对EC-5土壤水分传感器进行标定发现,相同密度条件下,含水量低于26.2%时,测试结果误差较小,高于26.2%时,则误差较大;不同密度时,密度越大,所测得的电压值越大。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和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下土体中水分场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土体内部水分含量都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无荷载时,在距表层0~20 cm范围内有含水量较高区域;施加静荷载时,在荷载下方和距离荷载最远的土体表层有叁个水分集中区域,而在荷载两侧则有两个低含水量区域。(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6年05期)

陈文华,张永永[9](2016)在《竖向静荷载作用下桩身应变与变形测试新方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A)测量应变原理和传感光缆埋设方法,推导了桩身轴力、桩周摩阻力、桩端阻力与桩身变形的计算公式。竖向静载荷试验应用表明:该测试新方法有效、可行,测试数据准确,测试成果丰富,可应用于基桩质量检测和长期安全监测。(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6年07期)

李清涛,陆建飞,曹成[10](2016)在《人工冻融条件下模型桩基竖向静荷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人工冻融条件下,对-7℃、-3℃以及上层融化的人工冻土模型桩基进行了静荷载试验。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冻结温度下冻土中单桩的桩顶位移-荷载关系、冻结过程中桩的竖向上拔位移、融化过程中桩的沉降位移以及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分布情况。试验表明:冻融环境对桩的位移影响很大,不同温度对桩的承载力也有很大影响。对于冻土冻融区的桩基工程,应特别重视上层冻土融化时可能造成的工程问题。(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静荷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灌注桩试桩分别进行了高应变冲击试桩试验和单桩轴向抗压静载试验,并对动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桩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桩侧摩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且桩端阻力随桩端位移的增加表现出硬化特性;桩侧各土层达到极限摩阻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差异较大,且摩阻力随相对位移的增大分别呈理想弹塑性、双曲线型和软化模型变化;桩端持力层强度越高,冲击试验实测桩底速度信号负向反射越显着;桩端持力层强度越低,实测桩底速度信号正向反射越显着;高应变拟合分析的承载力普遍低于静载试验,而拟合分析的桩顶位移远小于静载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顶位移;极限端阻力随桩岩阻抗比的增大而增大,且桩端持力层存在有效阻抗面积;所得结论对于提高拟合分析土参数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荷载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婕.桥梁静荷载试验分析及应用[J].河南建材.2019

[2].熊玉春,毛吉化.冲击荷载与静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特性[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3].高飞,刘丽萍,李京跃.动、静荷载作用下盾构侧穿对立交桥桩基影响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

[4].王春,程露萍,唐礼忠,王文,刘涛.高静荷载下卸载速率对岩石动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5].赵栋.桥梁桩基静荷载试验验证单桩承载能力案例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

[6].程昀.具有轴向静荷载红砂岩应力波传播特性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

[7].吴涛.存在损伤的既有钢框架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与应用[D].长春工程学院.2016

[8].肖东辉,马巍,张泽,冯文杰,张莲海.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下土体中水分场变化规律模型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

[9].陈文华,张永永.竖向静荷载作用下桩身应变与变形测试新方法及其应用[J].科技通报.2016

[10].李清涛,陆建飞,曹成.人工冻融条件下模型桩基竖向静荷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

标签:;  ;  ;  

静荷载论文-李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