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弹性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失独,心理弹性,行动研究
心理弹性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安妮,张雯,张静平[1](2017)在《失独者心理弹性促进方案的建构与实施:一项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失独者这一弱势群体,普遍经历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困境。目的探索失独者现存的共性问题;建构心理弹性促进方案;实施和评价该方案对于改善失独者不良应激的作用;探索心理干预方案与社会组织服务结合的模式。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分为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5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248例横断面调查、26例深入访谈来明确失独者存在的共性问题;第二阶段,通过文献检索、小组讨论建构心理弹性促进方案的初步方案。成立行动小组,包括来自某大学护理学院的教授及其博士生、某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1位、某社会组织的3位社工、某街道的计生专干和社区护士2位、共计9人;第叁阶段实施方案,通过参与性观察、访谈与讨论对方案进行动态评价与修正;第四阶段,通过2个街道为期4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从心理、行为、生理、经济学角度评价方案的效果;第五阶段,通过行动小组讨论、反思,为今后推广提出建议。结果失独者的共性问题包括抑郁、低幸福感、社交回避、睡眠障碍、患病几率增加,缺乏个体化、持续性的支持。弹性促进方案的工作核心为健康管理、积极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咨询与转介建议3个方面;项目主要实施者应具有心理咨询资质者以及注册护士。弹性促进方案能够改善失独者心理、行为、生理问题,显着提升心理弹性得分;提高了社工的能力、投入与获益感;拓展了护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结论心理护士能以专有的知识与技能,基于多学科团队的弹性促进方案,促进失独者的复原。如何推广使弹性促进方案,使之成为现有社工工作内容的常规部分,尚需政策法规、人力资源、资质认证等多方面的支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刘礼艳[2](2012)在《优秀人士心理弹性因素的个案分析及模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弹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能力,心理弹性对个体能否有效的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对心理弹性的研究更多的是综述,或是对理论的探讨和对现状的揭示,而对优秀人士的心理弹性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动态过程缺乏揭示。因此本文以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生命线绘图和关键事件访谈法对优秀人士进行访谈,进而运用Nvivo7.0质性分析软件对电子文本进行分析,对优秀人士心理弹性因素进行个案分析和模型建构。具体而言,本文进行了两类具体的质性分析。第一类质性分析是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分别探讨优秀贫困大学生A和优秀社会人士B的心理成长历程,采用一个个情境片断动态地展现了他们心理弹性及其保护性因素的形成或发展过程。优秀贫困大学生A的心理成长过程可分为叁个主要任务阶段:学龄前阶段、青少年阶段和青年早期阶段。在人生历程中A遇到挫折的挫折类型主要有叁类:考试失败,贫困,疾病。A应对挫折时心里弹性品质有心态上乐观,认知上积极,意志力上坚强,行为上苦中作乐;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为A感受到的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上的支持。优秀社会人士B的人生经历的关键事件有高考、考研、找工作、创业,在这些关键点上,都有过挫折,并成功度过。B应对挫折时心里弹性品质有理想信念上有坚定的目标,认知上善于思考总结,意志上坚持坚韧,性格上自信不服输,能力上突出,为人处事上思利及人;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支持。第二类质性分析是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别分析出优秀贫困大学生和优秀社会人士重要的心理弹性品质及其保护性因素,并建构模型。本研究通过对22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和分析发现:优秀贫困大学生重要的心理弹性品质主要包括思考总结、自我认知调节、坚持、独立、坚强、努力、责任心、乐观、感恩、要强;优秀贫困大学生重要的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包括老师情感支持、父母情感支持、朋友情感支持、老师教育影响、父母重视教育、父母的教导、参与社会活动、良好的学校氛围、父母的品质影响、朋友的影响,可见父母影响最为广泛,有多方面的影响;从建模中可以看出,优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品质和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力量。本研究通过对14名优秀社会人士进行访谈和分析发现:优秀社会人士重要的心理弹性品质主要包括责任心、坚持、爱学习、乐观、思考总结、有理想抱负、善于做人、认真、自信、有目标、要强、努力、能吃苦;优秀社会人士重要的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朋友的影响、书籍的影响、父母的品质影响、父母的教导、家庭和谐、老师的影响,其中父母的影响甚为重要;从建模中可以看出,优秀社会人士的心理弹性品质和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力量。最后,通过对优秀贫困大学生和优秀社会人士的心理弹性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青少年特别是弱势家庭儿童的成长提供启迪。(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2-04-01)
刘春兰,关荐[3](2009)在《中学教师心理弹性模型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强调从积极角度关注压力下个体的良好适应和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弹性的研究对象不断扩大,但针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弹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大都采用访谈式的个案研究,还未开发出量化工具。教师是一种公认的高压职业,在我国,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以及中国特有的升学压力,中学教师面临着各种身心健康问题以及过早离职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自编《中学教师心(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许燕平,宋娟[4](2008)在《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研究发现,优秀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弹性由个人内在的积极特质、家庭和学校的支持系统以及社会文化等四个维度的因素建构而成,具体为:(1)个人特质:面对现实、目标明确、成就动机、乐观幽默、自信、意志坚强、主动性和善于学习等;(2)家庭方面:主要是父母积极品质的深刻影响;(3)学校方面:包括良师、益友两个因素;(4)社会文化方面: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注重。(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08年03期)
许燕平,宋娟[5](2007)在《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一个现实问题,社会各界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心理学方面的以往研究多集中于贫困大学生消极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忽视了对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特征的探究,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贫困大学生是不公平的。本研究从心理弹性这一角度,探讨了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建构的相关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宋娟[6](2007)在《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一个现实问题,社会各界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则集中于对贫困大学生消极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往往忽视对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特征的探究,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贫困大学生是不公平的。本研究试图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从心理弹性这一角度,探讨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建构的相关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优秀贫困大学生12名,一般贫困大学生11名,依据自拟的访谈提纲,分别对其进行深度访谈,然后对访谈录音整理出的文本材料进行编码和分析,获得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建构的相关重要因素。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同时辅以量的研究为补充。研究发现:1.优秀贫困大学生和一般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建构在十二个因素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这十二个因素可以划归为四个大的维度,分别是①个人特质:如面对现实、目标明确、成就动机、乐观幽默、自信、意志坚强、主动性和善于学习等;②家庭方面:主要是父母积极品质的深刻影响;③学校方面:包括良师、益友两个因素;④社会文化方面: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注重。2.团体焦点访谈初步验证了前述结论,并补充进四个因素作为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建构的重要成分,即责任感、感恩的心、独立性和“少年老成”等。3.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的结果表明,优秀贫困大学生在总弹性及自我效能(包括对自我的感知和对未来的把握)、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资源等方面比一般贫困大学生得分高,这六个维度是其心理弹性建构的重要部分,与质的研究结果吻合。4.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模型包括:①个人特质:包括面对现实、目标明确、成就动机、乐观幽默、自信、意志坚强、主动性、善于学习、责任感、感恩的心、独立性和“少年老成”等;②家庭方面:主要是父母积极品质的深刻影响;③学校方面:包括良师、益友两个因素:④社会文化方面: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注重。最后,本研究通过一例完整的咨询案例对心理弹性建构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显示了一定的实践操作价值,希望本研究能对贫困大学生及关心贫困大学生的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心理弹性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理弹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能力,心理弹性对个体能否有效的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对心理弹性的研究更多的是综述,或是对理论的探讨和对现状的揭示,而对优秀人士的心理弹性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动态过程缺乏揭示。因此本文以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生命线绘图和关键事件访谈法对优秀人士进行访谈,进而运用Nvivo7.0质性分析软件对电子文本进行分析,对优秀人士心理弹性因素进行个案分析和模型建构。具体而言,本文进行了两类具体的质性分析。第一类质性分析是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分别探讨优秀贫困大学生A和优秀社会人士B的心理成长历程,采用一个个情境片断动态地展现了他们心理弹性及其保护性因素的形成或发展过程。优秀贫困大学生A的心理成长过程可分为叁个主要任务阶段:学龄前阶段、青少年阶段和青年早期阶段。在人生历程中A遇到挫折的挫折类型主要有叁类:考试失败,贫困,疾病。A应对挫折时心里弹性品质有心态上乐观,认知上积极,意志力上坚强,行为上苦中作乐;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为A感受到的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上的支持。优秀社会人士B的人生经历的关键事件有高考、考研、找工作、创业,在这些关键点上,都有过挫折,并成功度过。B应对挫折时心里弹性品质有理想信念上有坚定的目标,认知上善于思考总结,意志上坚持坚韧,性格上自信不服输,能力上突出,为人处事上思利及人;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支持。第二类质性分析是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别分析出优秀贫困大学生和优秀社会人士重要的心理弹性品质及其保护性因素,并建构模型。本研究通过对22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和分析发现:优秀贫困大学生重要的心理弹性品质主要包括思考总结、自我认知调节、坚持、独立、坚强、努力、责任心、乐观、感恩、要强;优秀贫困大学生重要的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包括老师情感支持、父母情感支持、朋友情感支持、老师教育影响、父母重视教育、父母的教导、参与社会活动、良好的学校氛围、父母的品质影响、朋友的影响,可见父母影响最为广泛,有多方面的影响;从建模中可以看出,优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品质和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力量。本研究通过对14名优秀社会人士进行访谈和分析发现:优秀社会人士重要的心理弹性品质主要包括责任心、坚持、爱学习、乐观、思考总结、有理想抱负、善于做人、认真、自信、有目标、要强、努力、能吃苦;优秀社会人士重要的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朋友的影响、书籍的影响、父母的品质影响、父母的教导、家庭和谐、老师的影响,其中父母的影响甚为重要;从建模中可以看出,优秀社会人士的心理弹性品质和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力量。最后,通过对优秀贫困大学生和优秀社会人士的心理弹性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青少年特别是弱势家庭儿童的成长提供启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弹性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安妮,张雯,张静平.失独者心理弹性促进方案的建构与实施:一项行动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2].刘礼艳.优秀人士心理弹性因素的个案分析及模型建构[D].苏州大学.2012
[3].刘春兰,关荐.中学教师心理弹性模型的建构[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4].许燕平,宋娟.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
[5].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6].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