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术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料库,脉诊术语,英译,规范
中医术语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董益敏,王小芳[1](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脉诊术语英译规范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中独取寸口脉诊法的67个脉诊术语为研究对象,以现行最具权威的3部汉英对照中医名词术语标准为语料来源,建立了小型语料库。通过统计对比语料库中脉诊术语英译名的一致率,将脉诊术语英译分为4类:完全一致、基本一致、部分一致、完全不一致。笔者针对部分一致、完全不一致的英译术语进行术语内涵考辨及英译文对比研究,探讨合理的译法,以期为脉诊术语翻译的规范化、标准化贡献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朱玲,李敬华,胡钦谙,杨峰[2](2019)在《基于词向量计算的中医症状术语相似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针对中医临床症状词描述的差异与分歧,以Word2vec和FastText为工具,基于现有中医药语料库,进行中医症状相似度研究,发现了一些较为晦涩、生僻的症状同义词及近义词,扩充了中医症状词的词表,并通过对Pearson、Spearman系数,以及召回率的比较,认为FastText在这一任务上有更好的表现。但是由于中文分词,特别是中医古籍分词的先天劣势,以及现有语料不够丰富,导致召回率和准确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叶晓[3](2019)在《基于多个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治湿诸法英译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的治湿法内容丰富,有宣湿、化湿、燥湿、利湿、渗湿、胜湿、祛湿、逐湿和除湿等多种治法,但其术语的英译情况却较为混乱。本文通过对治湿诸法术语在国内外多个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术语英译语料库中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在充分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对多个英译标准中的治湿法术语英译做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治湿诸法的英译,并认为国内外各个中医术语英译标准中尚且存在一词多译、多词一译、多词混译、术语缺失和译词不妥等问题,特别在国内的标准中较为严重,仍有改进的余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佳,贾卫卫[4](2019)在《浅谈异化归化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巧妙结合——以《伤寒杂病论》李照国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英译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术语因其特殊性,英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异化还是归化是翻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该文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中医术语的英译策略进行分析,论证了不管是异化还是归化,在中医术语英译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贡献,应巧妙结合,以期为今后中医术语的英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8期)
刘亭宇,李东侠,施洪飞[5](2019)在《中医营养术语溯源及与中医、养生、现代营养相关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梳理历代渉医文献中关于中医"营养"的记载,厘晰中医"营养"术语的历史脉络,发现中医营养术语早在汉代就已应用,后历代都有广泛使用,近代姜超等人依据中医营养思想建立了"中医营养学"学科;基于溯源探析中医营养与中医、中医养生、现代营养的相关性,提示中医营养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与现代营养各有优势。应冲破对中医营养的认识的误区,充分发挥中医营养的优势和特色。(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6](2019)在《中医名词术语“病”“症”“证”的含义及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病、症、证,应根据其具体含义选择合适用词。病,即疾病,是对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邪正相争全过程病变特点的概括,如感冒、咳嗽、黄疸等;症,即单个症状、体征,如发热、口渴、尿黄、下肢肿痛等;证,即证候,是对疾病一定阶段病变本质的概括,如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等。(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何艳红[7](2019)在《谢竹藩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翻译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谢竹藩教授学贯中西、精通英语,是着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家,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谢竹藩教授的着作《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为研究对象,研究他的中医英译思想,对其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方法、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指导思想、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旨在对我国中医英译研究有所启迪,对中医翻译的实践活动起到指导作用,为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尽到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5期)
刘平,张清怡,方廷钰[8](2019)在《从西医术语中译标准化谈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梳理了从第一次西医东渐至建国后长达130年的西医术语中译标准化的过程,然后回顾了从明朝以来中医术语译文标准化的历史,并且指出中医术语译文标准化存在的严重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和统一规范。最后,号召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化需要借鉴西医术语中译标准化的经验:首先只有在大量译着出现后,经过专家和读者的检验,才能达成共识;然后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民间组织进行配合;叁是中医典籍翻译的主体应该是母语为中文的人群。(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4期)
张柯欣,石岩,曲超[9](2019)在《中医临床术语标准数据库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中医临床研究对术语标准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中医临床术语标准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本文以cjk-unicode16汉字编码对照表、框架词典表和术语数据表做为基础设计标准数据库。本文还基于中医临床术语标准数据库开发了中医临床研究应用系统,可以自动的基于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分析中医临床文献,实现自动标注和统计分析。(本文来源于《大众标准化》期刊2019年08期)
刘可扬[10](2019)在《文化内涵在中医术语中的日译技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两国医学交流源远流长,医学译本发挥重要作用。中医术语言简意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日翻译时既要考虑言内之意,又不能忽略其蕴含的文化信息。为同时实现中医语言和内涵的再现,本文提出了中医术语的日译技巧和方法,同时也探讨了中医口译的原则,为中医术语日译提出了创新和探索。(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中医术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针对中医临床症状词描述的差异与分歧,以Word2vec和FastText为工具,基于现有中医药语料库,进行中医症状相似度研究,发现了一些较为晦涩、生僻的症状同义词及近义词,扩充了中医症状词的词表,并通过对Pearson、Spearman系数,以及召回率的比较,认为FastText在这一任务上有更好的表现。但是由于中文分词,特别是中医古籍分词的先天劣势,以及现有语料不够丰富,导致召回率和准确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术语论文参考文献
[1].刘成,董益敏,王小芳.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脉诊术语英译规范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朱玲,李敬华,胡钦谙,杨峰.基于词向量计算的中医症状术语相似度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9
[3].叶晓.基于多个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治湿诸法英译辨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
[4].李佳,贾卫卫.浅谈异化归化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巧妙结合——以《伤寒杂病论》李照国英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9
[5].刘亭宇,李东侠,施洪飞.中医营养术语溯源及与中医、养生、现代营养相关性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6]..中医名词术语“病”“症”“证”的含义及用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7].何艳红.谢竹藩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翻译思想初探[J].海外英语.2019
[8].刘平,张清怡,方廷钰.从西医术语中译标准化谈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J].中医药导报.2019
[9].张柯欣,石岩,曲超.中医临床术语标准数据库的设计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9
[10].刘可扬.文化内涵在中医术语中的日译技巧探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