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轨车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模态分析
单轨车辆论文文献综述
任声泰,王伯铭[1](2019)在《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振动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对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的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进行了计算,并对其各阶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向架在各阶模态对应的固有频率下的振型合理,各向刚度变化较小,可以满足构架上零部件正常工作环境的要求,转向架对车辆的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吴佳佳,罗仁[2](2019)在《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介绍其转向架的组成和导向方式,分析影响计算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的因素。在《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地铁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结合跨座式单轨车辆及其转向架的结构特点,推导得到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公式,编制限界计算软件。(本文来源于《都市快轨交通》期刊2019年05期)
王伟,朱冬进,马步春,李卫兵[3](2019)在《PBTS跨坐式单轨车辆辅助供电系统输出功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PBTS跨坐式单轨车辆辅助供电系统的组成、电压制式,以及辅助电源装置的设备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某海外项目,环境温度高、对单轨车辆空调系统的制冷需求较大的情况,辅助供电系统输出功率需要从PBTS跨坐式单轨车辆原有的37.5 kW增大至43 kW。为此,从辅助电源装置内使用的主要设备,对如输入电感、输入熔断器、预充电电路、输入电流传感器、智能功率模块等的可行性和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既有PBTS跨坐式单轨车辆辅助电源装置内大部分设备都能适应功率变大后的要求,叁相输出滤波电感、去耦电感、输出接触器等设备则需要重新设计或选型。(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李东博,丁珂[4](2019)在《跨坐式单轨车辆落架装置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坐式单轨车辆与传统的钢轮钢轨地铁车辆相比,在走行、导向机构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针对PBTS跨坐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的结构特点,结合其在整车制造、车辆临修和大修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对转向架快速拆卸方案进行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落架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单轨车辆在轨道梁上快速更换转向架、换轮的操作。通过该落架装置的使用,更换走行轮作业可节约65%的工时,更换导向轮作业可节约85%的工时,显着提高了转向架的维护效率。(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葛怀普,王志伟,丁珂[5](2019)在《跨坐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生产线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BTS跨坐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构架的整体结构进行剖析,分级细化焊接工艺流程,设计了以机器人焊接为主、手工焊为辅的产线配置方案。从工序的作业内容、工序设备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作业时间等方面,对工艺生产线进行了平衡优化,从而在单班8 h工作制的情况下,实现单机器人工位2 d一个构架的产能。(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王志伟,葛怀普,赵明明,朱龙辉,吴月峰[6](2019)在《跨坐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总组定位工装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向架构架是跨坐式单轨车辆的核心部件。如何减小其焊接变形及控制构架尺寸,是工艺技术攻关的重点。侧梁作为构架的关键结构,焊后尺寸控制成为构架组焊的关键项点及难点。设计制作了一种组合式侧梁组装定位工装,用于侧梁部件的组装定位及焊接变形控制,实现了对侧梁组焊过程中尺寸的有效控制;创新采用了带刻度的调整螺杆,可以快速准确地量化反馈组装尺寸及变形量。结合对比焊后转向架尺寸,实现对侧梁组焊尺寸的持续优化及良好控制。(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李辉光,罗唐[7](2019)在《跨坐式单轨车辆组装后的试验验证体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跨坐式单轨车辆特点的基础上,参考IEC 61133—2016和GB 14894—2005标准,建立了跨坐式单轨车辆组装后的试验验证体系。针对跨坐式单轨车辆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的项点,分别列出了各项点的试验类型、试验载荷、试验地点及其对应的参考标准条款,并针对车辆倾覆、全动力车辆故障运行、胎压监测、爆胎运行等典型试验项点的试验要求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唐飞,马帅,李耀,徐笑寒[8](2019)在《基于控制悬挂式单轨车辆侧滚的动力学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悬挂式单轨车辆通过曲线时侧滚较大的问题,从车辆设计、系统动力学参数优化的角度出发探索控制车辆侧滚的方法。首先对悬挂式单轨车辆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悬挂式单轨车辆拓扑构型关系和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对车辆系统动力学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对车辆侧滚影响显着的参数;最后以影响显着的系统动力学参数作为优化设计变量,以车辆运行稳定性、曲线通过性和平稳性作为优化约束条件,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算法,运用ADAMS与mode FRONTIER联合对悬挂式单轨车辆侧滚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给定约束条件下,当空气弹簧刚度、走行轮胎垂向刚度、水平轮径向刚度达到最优解时,悬挂式单轨车辆的侧滚角降低了15.90%~17.11%,悬挂式单轨车辆的侧滚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廖贞,杨冰,梁赛,肖守讷[9](2019)在《横向风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横向风载是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主要外部激扰源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考虑了轮胎的力学非线性特性,建立了具有38个自由度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横向脉动风载及美国六级谱轨道不平顺作为系统外部激励输入,开展了在不同风速工况下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安全性、平稳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动态响应结果随速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当风速达到20m/s时,车辆轮重减载率较高,建议车辆降速或暂停运营。在风速小于15m/s时,跨座式单轨车辆可正常安全运行。横向脉动风载作用下的车辆动态响应的最大值,相对于稳定风载大约会增加(5~12)%。(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王超冉,都武,孙亮,任利惠[10](2019)在《跨坐式单轨车辆与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动力学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跨坐式单轨车辆与钢-混凝土组合梁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模型和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跨坐式单轨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单轨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跨坐式单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结合面抗剪刚度较大,组合梁的横向刚度稍小,垂向和扭转刚度较大;车辆动态载荷下的组合梁跨中挠度比静态载荷下大,且随着车速的增加逐渐增大;随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组合梁跨中垂向和横向加速度均在上升到一定值后趋于平稳;在最大运行速度为80 km/h内车辆的平稳性等级为"优"。(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单轨车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介绍其转向架的组成和导向方式,分析影响计算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的因素。在《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地铁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结合跨座式单轨车辆及其转向架的结构特点,推导得到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公式,编制限界计算软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轨车辆论文参考文献
[1].任声泰,王伯铭.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振动模态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2].吴佳佳,罗仁.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J].都市快轨交通.2019
[3].王伟,朱冬进,马步春,李卫兵.PBTS跨坐式单轨车辆辅助供电系统输出功率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4].李东博,丁珂.跨坐式单轨车辆落架装置的研发与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5].葛怀普,王志伟,丁珂.跨坐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生产线工艺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6].王志伟,葛怀普,赵明明,朱龙辉,吴月峰.跨坐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总组定位工装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7].李辉光,罗唐.跨坐式单轨车辆组装后的试验验证体系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8].唐飞,马帅,李耀,徐笑寒.基于控制悬挂式单轨车辆侧滚的动力学参数优化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廖贞,杨冰,梁赛,肖守讷.横向风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响应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10].王超冉,都武,孙亮,任利惠.跨坐式单轨车辆与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相互作用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标签: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 构架; 模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