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学校136100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教育改革形势下产生的一种包含着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选择探究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益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是一个积极学习的过程。它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自主合作发现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思想,以获得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和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探索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探究性学习能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局面,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它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小学生本性的价值追求。
2.探究性学习能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它完全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
3.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转而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它完全符合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可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2.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
3.生成探究的问题。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生成性。所谓生成问题,指的是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维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生成新的教学问题,使学生探究的兴趣持续下去。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生成问题的前提是让学生多思善问,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三、让学生会发现,善于发现问题
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在课堂上会踊跃地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根本发现不出问题。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
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
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只一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
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虽然,在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和完善,就一定会收获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毛海燕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
[2]程红波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3]靖晶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