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结滑移性能论文-张望喜,何超,张瑾熠,邓曦,王志强

粘结滑移性能论文-张望喜,何超,张瑾熠,邓曦,王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结滑移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套筒灌浆,单向静力拉伸试验,高温后,失效模式

粘结滑移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张望喜,何超,张瑾熠,邓曦,王志强[1](2019)在《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粘结滑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在火灾后发生失效而造成严重后果,制作了27个14 mm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并通过高温后的单向静力拉伸试验研究其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高温后存在钢筋拉断、钢筋刮犁式拔出2种破坏模式,且浇水冷却使试件更容易出现后一种破坏模式;试件在拉伸过程中灌浆端连接钢筋与套筒之间会产生相对滑移,且随着外部温度的升高滑移量呈现非线性的增长趋势;基于600℃高温后的试验结果,依据已有黏结强度公式,给出了避免试件灌浆段钢筋在高温后发生刮犁式拔出破坏的建议;通过对试件弹性阶段的钢筋滑移量进行近似分析,得到了高温后自然冷却条件下钢筋滑移量与温度的二次函数关系曲线.(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黄海林,姜德文,刘光伟,张明亮[2](2019)在《基于双剪试验的铝合金板-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延性好、低温脆断敏感性小、耐腐蚀、易于成型等优点,可用于腐蚀及寒冷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本文基于双剪试验下的铝合金-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研究,进行了45个构件的双剪试验,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铝合金板表面粗糙度、铝合金板粘结长度和粘结宽度对粘结界面破坏机理、剥离承载力以及界面滑移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加载过程中界面应力从加载端向自由端逐步传递,且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铝合金板的粘结长度和宽度的增加,试件的剥离承载力也有所提高。但铝合金的粘结长度存在一个有效粘结长度值,超过该值试件的剥离承载力将不会增加,同时铝合金表面粗糙度对试件剥离承载力的提高没有实质影响。(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孟凡冰,谢明,冯威[3](2019)在《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新型建筑结构,在当今工程建设项目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拆除旧建筑物产生的混凝土废料越来越多。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有效的缓解了日益建筑垃圾增加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对自然界矿物资源的开采,降低了能耗。型钢与混凝土之间是否具有很强的粘结性能,是决定型钢与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否能发挥出承载力强、抗变形能力大、结构刚度大以及抗震性能好等特性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型钢与混凝土两者界面间的粘结滑移性能具有深远的科学和工程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9期)

王威,赵春雷,苏叁庆,任坦,刘格炜[4](2019)在《带栓钉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粘结滑移性能与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1个带栓钉的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在单调荷载下的推出试验和1个自然粘结构件的对比试验,研究带栓钉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的破坏形态、裂缝模式、荷载-滑移特性、波形钢板应变分布和承载力等。结果表明:带栓钉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试件的破坏形态以混凝土劈裂为主。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由上升阶段、下降阶段、残余阶段叁个部分组成。由于混凝土和栓钉的组合作用,波形钢板自由端存在受拉区,产生过零点现象。带栓钉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试件的抗剪承载力随栓钉直径、数量的增长呈线性增长,而在一定条件下,栓钉长度、钢板厚度对抗剪承载力影响不大,另外在200 mm范围内适当增大栓钉间距对抗剪承载力也有提高。基于试验结果和力的扩散原则,分别提出了考虑栓钉影响的波形钢板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本构模型以及带栓钉的波形钢板混凝土推出试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所提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总体相符且偏于安全。(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于晓光,胡兆同,邢国华,谢鹏宇,穆卓辉[5](2019)在《基于缝宽-滑移理论的铝合金配筋混凝土梁粘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是影响铝合金配筋新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对9根铝合金配筋混凝土梁和2根钢筋混凝土对比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分析混凝土梁在加载过程中的裂缝发展情况,基于缝宽-滑移理论研究试验梁的粘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同级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小于铝合金配筋混凝土梁,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优于铝合金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混凝土梁中纵筋所受拉力,实质上是混凝土开裂后,单元体内部粘结力的合力;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量与粘结力直接相关,可通过代数和微积分计算得到二者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宋国杰[6](2019)在《不同加载速率下钢筋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各种基础设施和民用建筑越来越多,混凝土等需求量增大,因此需要大量自然资源。除此之外,由于各种工程建筑都是有寿命的,尤其是在我国,建筑的寿命更是比其他发达国家少很多,这样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不能合理得安置和利用这些建筑垃圾,就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多的污染。对建筑垃圾的再回收利用能够有效得缓解资源消耗压力和建筑垃圾日益增多的问题。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作期间,不仅会受到静荷载的作用,还会受到其他动荷载的作用,因此,对于加载速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前期先调研了国内外各种文献,包括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各种力学性能以及粘结滑移性能,确定了试验方案,进行了中心拉拔试验,进而结合试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本次试验通过无箍筋约束的中心拉拔试验研究3个参数对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即: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以及试验加载速率。制作了强度等级为C20、取代率分别为30%、50%和70%这叁种以及强度等级为C40、取代率分别为30%和50%这两种共计五种试件共计20组,每种试件对应0.1KN/s、1KN/s、2KN/s、5KN/s 4种加载速率,得出20种粘结滑移曲线,与普通混凝土比较,形状类似。2.分别将0.1KN/s、1KN/s、2KN/s、5KN/s四种加载速率下强度等级为C2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的试件与强度等级为C2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和70%的试件作对比,同样将四种速率加载下强度等级为C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的试件与强度等级为C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试件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通过增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3.分别将0.1KN/s、1KN/s、2KN/s、5KN/s四种加载速率下强度等级为C2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的试件与强度等级为C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的试件作对比,同样将四种速率加载下强度等级为C2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试件与强度等级为C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试件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有效提高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粘结强度。4.通过对比每种试件分别在0.1KN/s、1KN/s、2KN/s、5KN/s四种速率加载下的粘结滑移曲线,可以得出,当强度等级相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相同时,加载速率越大,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也越大。5.定义了初始粘结刚度k0和极限粘结刚度ku,粘结刚度的几何意义就是混凝土粘结滑移曲线上升段的斜率,实际意义就是钢筋与混凝土相对滑移量对应的所需要的拉拔力,ku的值越大,代表试件在破坏过程中滑移相同的距离所需要的外部拉力就越大,说明试件的粘结性能越好,得出结论: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和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以及加载速率的减小,k0/ku的值增大。6.将四种加载速率下C20Q30、C20Q50、C20Q70叁类试件的粘结滑移曲线进行对比,得到极限粘结强度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加载速率共同影响下的强度准则关系式。7.给出在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加载速率3个参数影响下的钢筋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得到模型中各参数的值。(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9)

陈爽[7](2019)在《湿热海洋环境下FRP筋-珊瑚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南海诸多岛屿中,珊瑚礁岛占了绝大多数,它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经济和战略意义都十分重要。随着我国对海洋权益越来越重视,南海诸岛上的建设必然会逐渐增多。然而,大多数海岛都远离大陆,如果浇筑混凝土所用的各种建材(包括淡水)均从大陆运输,将浪费大量时间和财力。珊瑚骨料混凝土使用珊瑚礁砂作为粗、细骨料并以海水拌制,除水泥以外的材料均可在海岛上就地取材。同时,为解决珊瑚碎屑所包含的大量氯盐所导致的钢筋严重锈蚀问题,可使用纤维增强塑料筋(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Rebar,简称FRP筋)替代传统的钢筋,组成FRP筋-珊瑚混凝土结构,从而为岛礁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FRP筋和珊瑚混凝土间的可靠粘结是两者能协同工作的基础。但是,鉴于两种新型材料特殊的物理力学特性,无论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理论,还是FRP筋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描述FRP筋-珊瑚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力学行为特性时均可能存在局限性。相关研究的缺失将制约FRP筋-珊瑚混凝土结构相关理论发展及实际工程应用。FRP筋与珊瑚混凝土两者间粘结力的形成机理、粘结滑移过程和规律、破坏形态等问题,以及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的建立,是FRP筋-珊瑚混凝土结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而鉴于珊瑚混凝土较差的抗渗性以及南海地区高温、高盐、高湿的实际使用环境,FRP筋-珊瑚混凝土结构的粘结性能在湿热海洋环境下的劣化研究同样不能忽视。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进行了下列问题的研究:1、进行了不同类型的纤维增强塑料筋(碳纤维CFRP、玻璃纤维GFRP)与珊瑚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对一批FRP筋-珊瑚混凝土偏心立方体试件进行单端拉拔测试,获取粘结强度,相对滑移、筋材粘结应力等关键参数,研究FRP筋-珊瑚混凝土的受力过程和破坏模式,明确了埋置长度、直径、保护层厚度等因素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总结了FRP筋与珊瑚混凝土粘结力的形成、传递机理,并讨论两种筋材之间以及珊瑚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之间的区别。随后,通过先进的光纤光栅测试技术分析了粘结滑移各基本变量(FRP筋拉应力、粘结应力、相对滑移量)随埋置长度的变化规律。并将试验结果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明确FRP筋-珊瑚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与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相似与区别,分析了造成该区别的原因2、进行了FRP筋-珊瑚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研究。在对前人研究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FRP筋-珊瑚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模型。该模型形式简单,物理概念明确,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现有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更好的吻合滑移曲线残余段和下降段规律波动的趋势随后,基于该模型求解了粘结滑移微分方程,并推导得出了能够反映粘结应力和相对滑移量沿埋长分布情况的解析解。最后利用该解析解,推导得出FRP筋在珊瑚混凝土中锚固长度计算公式,并提出珊瑚混凝土修正系数。通过算例分析发现,该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对规范值而言略偏保守3、在对已有钢筋混凝土构件有限元建模方式和各种材料单元特点的充分分析基础上,结合本文提出的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模型,使用ANSYS结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粘结滑移的CFRP筋、GFRP筋珊瑚混凝土简支梁模型然后对其受力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能够直接反应FRP筋与珊瑚混凝土之间粘结滑移性能的连接弹簧单元的变形和受力。结果证明使用本文提出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能够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中有效实现FRP筋和珊瑚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运算结果良好、可靠4、进行了湿热海洋环境下FRP筋-珊瑚混凝土粘结性能劣化研究。首先开展了FRP裸筋在不同温度的人工海水环境下的加速老化对比试验,分析FRP筋在不同温度、浸泡时间的人工海水浸泡下腐蚀劣化机理,并通过电子扫描电镜观测筋材劣化的程度。结果表明由于树脂成分与海水发生反应以及筋材纤维本身的腐蚀损伤,FRP筋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相较于浸泡时间,温度的影响更加明显。且GFRP筋的劣化程度明显大于CFRP筋。随后进行了GFRP筋、CFRP筋与珊瑚混凝土在海水环境下粘结性能试验,揭示在温度、湿度、盐度环境耦合作用下FRP筋-珊瑚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退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浸泡时间增加,FRP筋-珊瑚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增加保护层厚度能有效地减缓海水对FRP筋的侵蚀,有利于保持FRP筋-珊瑚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最后,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温海洋环境下FRP筋-珊瑚混凝土粘结强度折减系数公式,该系数包含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两个关键变量,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总之,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对建立FRP筋-珊瑚混凝土结构的相关基础研究理论做出有益补充,也为FRP筋-珊瑚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南部海洋环境中的实际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马俊,李晓,陈浩[8](2019)在《基于钢筋粘结滑移模型的灌浆-锚杆界面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锚杆-灌浆体系界面应力-应变关系,提高预应力锚杆锚固效应,运用前人提出的钢筋粘结滑移模型来模拟灌浆-锚杆之间力学性能。重点分析了锚杆全长范围内应力状态中的弹性阶段、弹性软化阶段两种应力状态下,锚杆沿杆长分布的轴力-位移关系。最后通过拉拔试验进行验证和校准,得出锚杆与灌浆界面的剪切力呈非线性力学特征,并与理论推导出的锚杆-灌浆界面切应力变化趋势一致,这对于研究锚杆围岩的受力和变形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王文迪[9](2019)在《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是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要手段,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再生混凝土自身性能存在不足,通过掺入钢纤维,可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而优化再生混凝土的承载性能与变形能力。为实现再生混凝土在土建行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其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通过25组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和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提高,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整体呈上升趋势;(2)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通过33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试块的中心拉拔试验,研究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体积掺量、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对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越大,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越低;在0~1.2%范围内,钢纤维掺量越高,试件的粘结强度越大;在0~1.6%范围内,钢纤维掺量越高,试件在峰值荷载下的滑移值越大;钢纤维的掺入改善了再生混凝土拉拔试件的破坏形态,钢纤维掺量为1.2%和1.6%时,试件主要发生拔出破坏;钢筋直径增大时,拉拔荷载有所提高,但试件的极限粘结强度略有下降;锚固长度增大时,试件的粘结强度先上升后下降,相对锚固长度为5d时粘结强度最高;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粘结滑移曲线仅有上升段,破坏较为突然,混凝土完全裂开;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粘结滑移曲线相对完整,破坏时裂缝分布较多,宽度较小,试件完整性较好;(3)修正了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修正了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在非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掺量对其粘结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曲线与拟合曲线吻合较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9-04-01)

杨成福,史少华[10](2019)在《混凝土强度与粘结滑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的破坏过程取决于其性质、内部构造、变形的特点、发展程度、微裂纹的特征和扩展过程,以及内部损伤的积累等。混凝土在不同环境和不同状态下的材料破坏与特性改变一直是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主要对混凝土强度与粘结滑移性能展开了研究,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05期)

粘结滑移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延性好、低温脆断敏感性小、耐腐蚀、易于成型等优点,可用于腐蚀及寒冷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本文基于双剪试验下的铝合金-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研究,进行了45个构件的双剪试验,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铝合金板表面粗糙度、铝合金板粘结长度和粘结宽度对粘结界面破坏机理、剥离承载力以及界面滑移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加载过程中界面应力从加载端向自由端逐步传递,且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铝合金板的粘结长度和宽度的增加,试件的剥离承载力也有所提高。但铝合金的粘结长度存在一个有效粘结长度值,超过该值试件的剥离承载力将不会增加,同时铝合金表面粗糙度对试件剥离承载力的提高没有实质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结滑移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望喜,何超,张瑾熠,邓曦,王志强.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粘结滑移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黄海林,姜德文,刘光伟,张明亮.基于双剪试验的铝合金板-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3].孟凡冰,谢明,冯威.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现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4].王威,赵春雷,苏叁庆,任坦,刘格炜.带栓钉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粘结滑移性能与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

[5].于晓光,胡兆同,邢国华,谢鹏宇,穆卓辉.基于缝宽-滑移理论的铝合金配筋混凝土梁粘结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9

[6].宋国杰.不同加载速率下钢筋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7].陈爽.湿热海洋环境下FRP筋-珊瑚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9

[8].马俊,李晓,陈浩.基于钢筋粘结滑移模型的灌浆-锚杆界面力学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9

[9].王文迪.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

[10].杨成福,史少华.混凝土强度与粘结滑移性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标签:;  ;  ;  ;  

粘结滑移性能论文-张望喜,何超,张瑾熠,邓曦,王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