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提取论文-万永革,靳志同

断层提取论文-万永革,靳志同

导读:本文包含了断层提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动断层,地震序列,震源机制,断层面

断层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万永革,靳志同[1](2019)在《根据大量震源机制节面聚类提取活动断层几何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断层几何形状和活动特性是研判地震发生危险性、研究地球动力学的基础资料。如果断层出露地表,通过踏勘可以量取断层面走向、然而断层倾角和滑动角的估计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工作。对于存在出露断层面的,可以量取出露断层面的几何形态和活动特性(如Xu et al., 2002, 2009;徐锡伟等,2008),然而由于雨水冲刷、地壳剥蚀、地面生物作用等方面(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19)

崔国旗[2](2019)在《光学相干断层影像中冠脉血管内膜自动提取及斑块区域分割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影像技术有CT、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由于OCT系统成像速度、分辨率等性能的提高,使OCT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利用OCT影像诊断冠脉疾病时依然要医生手动操作,费时费力,所以基于冠脉OCT影像的计算机自动分析算法研究,对于辅助医生诊断治疗冠脉疾病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针对冠状动脉OCT影像做了以下研究工作:冠脉血管内膜提取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V模型的冠脉血管内膜轮廓序列自动提取算法。通过改进CV模型演化权函数,引入曲线局部信息控制曲线边界演化速度,添加梯度能量项和形状约束项,增加对信息点捕捉能力并以前幅图边界信息作为先验条件进一步约束演化轮廓形状。最终实现冠脉OCT内膜轮廓的序列提取,并针对序列内膜轮廓差异性较小的图像,通过将初始演化轮廓设定为前幅图内膜提取结果,进一步提高内膜提取效率。结果表明,本文内膜提取算法不仅提高了内膜提取精度,对模糊边界、导丝阴影、支架及斑块干扰等特殊情况具有较好提取效果,还为后续斑块分割奠定了基础。冠脉斑块分割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内核图割算法,实现了斑块区域精确分割。根据已得内膜轮廓和OCT光线穿透特性,利用图像直角坐标和极坐标转换法,将内膜轮廓进行等距数据点扩充,获得涵盖各类斑块的感兴趣区域,从而减少外围噪声干扰,降低后续处理图像区域面积。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得到感兴趣区域的聚类中心点。将聚类中心点作为参数输入改进的内核图割算法中,并将感兴趣区域与原始图像区域面积比引入到能量函数,控制分割边界的平滑度,最终实现纤维化、钙化和脂质斑块区域的精确分割。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提高多种类型斑块区域分割精度,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冠脉OCT图像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自动化进程。(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力,许鸿,段国强,肖志伟[3](2019)在《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在顺北地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层自动提取技术(AFE)是一种自动解释叁维相干数据体生成断层面的断层提取方法。AFE流程可产生很多起到断层增强作用的中间数据体。一方面可通过中间数据体对断层提取进行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这些包含断层方位角、倾角等信息的断层增强数据体为断层定量分析提供依据。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深、构造复杂,断裂刻画困难。将AFE技术应用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顺北地区,清晰的刻画了该工区奥陶系断层空间展布特征,该地区主要存在NNE方向和NNE方向的走滑断层,高产井位于工区中部的北东向左旋左阶主干走滑断裂带上,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杨建利,崔国旗,李毅,刘京,林峰[4](2018)在《基于先验边界条件的冠脉光学相干断层影像血管内膜轮廓序列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相干断层影像(OCT)是一种应用于血管的影像新技术,其高分辨率和可量化分析等特点,使其能够检测血管内膜和斑块表面的特殊结构并发现微小病变。特别是随着其在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辅助医生制定相关诊断和治疗策略以及支架术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相继展开,OCT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有效工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边界条件的冠脉OCT内膜轮廓序列提取算法,在Chan-Vese模型基础上通过改进演化权函数把轮廓曲线的局部信息引入模型,控制曲线边界演化速度,并在模型中加入梯度能量项和基于先验边界条件的内膜轮廓形状限制项,进一步约束曲线演化轮廓的形状,最终实现冠脉血管内膜轮廓的序列提取。与作为金标准的专业医生手动分割结果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算法在冠脉OCT内膜轮廓模糊、失真、有导丝阴影及有斑块干扰等情况下均能准确提取冠脉血管内膜轮廓,提示本研究成果或可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和精确诊疗之中。(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姚志祥[5](2018)在《断层带围限波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层活动诱发地震,地震的发生又促成断层的生成与发育。断层带的几何形态和内部结构与地震破裂的物理过程密切相关,因而了解地震断层带的内部精细结构对认识地震破裂的发生、传播、终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探测断层带内部精细结构方法及手段仍然有很大局限,难以有效获得其内部精细结构。断层带内部相对围岩而言它具有低速的特征,大的断层带能形成几百米宽的低速区。由于断层带内是一个低速介质区,当断层带内的地震波入射到低速介质与高速围岩之间的界面时,在界(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一)——专题43:高压实验矿物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专题44:机器学习在地球物理领域中的应用》期刊2018-10-21)

曲璇[6](2018)在《基于区域提取策略和快速贝叶斯匹配追踪的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X-ray Luminescence Computed Tomography,XLCT)是采集成像机体中目标被X射线激发后产生的光学数据,并结合重建方法获取目标信息的一种重要的分子影像技术。XLCT有助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连续监测生物活动过程,成为疾病早期诊断和影像引导放射医疗等领域的有力工具。本文以X射线和光在生物体内传输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着重研究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中纳米发光目标的重建精度与效率,结合有效的重建算法从而降低XLCT重建过程的严重不适定性。通过对采集到的光学信息进行先验处理,结合高效的XLCT重建算法,提高重建的准确性,为XLCT接下来的发展以及实践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持。本文研究工作可概括如下:(1)可行区域常被作为先验信息用于XLCT的重建过程,有助于提高重建的精度及效率。但目前可行区域的范围主要通过人为选择,设置不当会直接影响重建准确性。因此本文基于成像物体本身,引入基于统计先验的可行区域提取策略。将成像物体剖分成N组不同网格,以多网格重建结果作为先验信息,构建一组合理有效的可行区域,同时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MP)进行XLCT重建。实验结果证明:相比于未使用该策略和使用双网格策略的OMP重建,基于统计先验的可行区域提取策略的重建质量最佳。除此之外,加入多组不同噪声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鲁棒性。(2)由于多视图成像需要较长的扫描时间,不利于生物体内目标的快速成像,因此我们使用单视图XLCT进行重建。针对单视图成像逆问题的严重病态性,在保证重建质量的提高和扫描时间降低的基础上,我们首次提出了基于快速贝叶斯匹配追踪(FBMP)的单视图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有助于XLCT的实时成像。FBMP算法结合贝叶斯模型和贪婪算法,从少量测量值中高效恢复出稀疏信息。结合区域迭代收缩策略,简化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在网格划分和系统矩阵构建方面的复杂性,在缩小目标区域的过程中多次重建,降低算法的不稳定性。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的重建算法相比,基于FBMP的单视图XLCT定位与定量的结果都表现最优,重建效率也得到提高。重建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光学参数和噪声,其结果进一步表明了该算法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汪致恒[7](2018)在《基于多卫星平台InSAR的叁维同震形变场提取及断层滑动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破坏力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常造成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我国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近年来发生了汶川Mw7.9级地震、玉树Mw6.9级地震、雅安Mw7.0级地震等特大灾害,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基于大地测量技术精确获取地震同震形变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模型进行断层滑动反演,对探索和把握震源机制、断层活动规律意义重大,更能有效推动地震预测的研究。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 SAR)作为一种新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因其覆盖范围广、精度高、全天时、全天候观测等优势,正逐渐成为获取地震同震形变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选取了2017年伊拉克Mw7.3级地震前后升降轨ALOS-2和Sentinel-1A四幅雷达影像对,基于二轨法DIn SAR提取了四组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本次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场范围约为60×70 km~2,成西南与东北界限分明、界限走向近北北西(North-NorthWest,NNW)、形变符号相反、上下分布的2个扇形区域。具体在升轨形变场中,沿LOS向的西南区形变表现为抬升,最大量约为100 cm,东北区形变表现为收缩,最大约为30 cm;降轨形变场中,沿LOS向的西南区形变表现为抬升,最大量约为50 cm,东北区形变表现为收缩,最大约为50 cm。这些形变特征揭示了一定的地震形变机制,然而对于一次地震事件而言,DIn SAR技术仅能提供单一维LOS向形变,同时其对于方位向形变极不敏感,因此其探测的地表形变信息存在失真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重点围绕获取方位向形变的方位向像素偏移技术(Azimuth Pixel Offset,AZO)和多孔径雷达干涉技术(Multiple Aperture InSAR,MAI)开展研究,并分别利用两种技术获取了该地震的方位向同震形变场,以此对两种技术进行了实际和理论的精度、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干性较好的情况下,MAI技术的方位向同震形变测量精度和敏感度均优于AZO技术。为准确认识地震形变机制,本文系统研究了联合升降轨DIn SAR和MAI,建立线性方程组,通过等权最小二乘法解算叁维同震形变。结果显示地表形变场范围同样约为60×70 km~2,在垂直向:西南区抬升量最大约100 cm,东北区沉降量最大约50 cm;在东西向:西南区与东北区均表现为向西位移最大约50 cm;在南北向:西南区向北位移最大约100 cm,东北区未有明显形变。为评价结果可靠性,基于Okada位错模型,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发布的断层参数模拟叁维同震形变并取同条形变剖面线,结果显示二者剖面线整体平滑性和趋势性在东西向(East-West,EW)最为吻和,垂直向(Up-Down,UD)次之,南北向(North-South,NS)吻合度相对较低,东西、南北、垂直叁个方向的残差集中分布于区间[-5,5]cm、[-10,10]cm、[-5,5]cm,残差仅为厘米级,故本文解算结果可靠性高。根据叁维同震形变特征,初步判断断层可能是一条走向近NNW向、倾角较小、且以逆冲性质为主的断层。通过分析垂直向形变场和水平形变场,发现城市萨波勒扎哈位于垂直和水平方向应力共同作用区域,揭示了该城市损失最为惨重的原因。为获得更为精确的滑动震源参数,本文分别利用叁维和LOS向同震形变数据集,基于Okada模型采用两步反演法获取了断层最优几何参数和非均匀滑动分布。经比较,两组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一致性较高,而基于滑动分布细节对比发现前者更优。为进一步评价各反演结果,基于Okada模型正演升降轨LOS向形变场,经残差计算、形变剖面线吻合度和残差分布直方图分析,二者残差仅为厘米级,前者升降轨对应残差值标准差分别为2.4 cm和2.9 cm;后者升降轨对应残差值标准差分别为3.5 cm和4.2 cm。若以标准差作为精度评价标准,则以叁维同震形变为约束较以LOS向形变场为约束的断层滑动反演精度提高了近30%,表明基于叁维同震形变的断层滑动反演方法更具优势,其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主余震位置等因素,并深入开展LOS向与叁维同震形变分析,不难发现此次地震是由扎格罗斯山脉前断层引起的,断层长60 km,宽30 km,走向和倾角分别为352.63°和14.76°,滑动角约为137.1°,滑动分布集中在地下12 km至18 km处,最大滑动量为6.53 m,发生于地下14.5 km处,在震中西南方向。取岩石弹性剪切模量为3.0×10~100 Pa,则该地震累计释放地震矩能量达8.44×10~(19) Nm(Mw7.3),是一次逆冲性质为主右旋走滑为辅的地震事件。本研究充分表明,叁维同震形变能有效揭示地震复杂的形变机制,并能提升断层滑动反演质量及精度水平,可为同震库伦应力变化计算、断层相互作用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撑,亦有助于认识区域断层活动的特征规律,为余震的风险评估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资料。(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余里辉[8](2018)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断层曲面提取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质勘探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就是地震资料解释,而断层解释则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核心与基础。断层的解释对地壳发展构造和天然气、石油等的开采与分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最初,地质研究人员在解释断层时都是选择人工的方式,对叁维体数据的层位面进行手动解释。但是这样的解释办法存在耗时久、高难度以及无法重复验证等缺点,并且解释流程繁杂,误差较为明显。而后一系列利用计算属性的方法进行断层识别被不断提出,但是地震属性选择与计算往往较为复杂。而随着人工智能和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技术用于断层自动识别使得提高海量地震数据下的叁维断层识别的效率与精度成为可能,也因此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研究方向。本文从叁维地震振幅体数据出发,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断层曲面提取与重建的方法,主要分为断层的识别及断层曲面提取和重建两大部分。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如下:1.针对人工大量解释断层困难及地震属性计算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自编码器神经网络的断层识别方法。利用卷积自编码器神经网络从大量地震振幅体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避免手工选择和计算属性特征的不确定性。利用无监督学习地震振幅数据的优势,卷积自编码器神经网络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断层识别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更好的断层识别效果。2.为了实现更加快速准确的断层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网络来对叁维地震振幅体数据进行断层识别的方法。使用全卷积网络来进行断层识别能够建立一个快速的端到端的断层语义分割模型,并可以得到更加精准的断层识别结果。3.为了实现断层曲面的可视化,本文提出了一种断层曲面提取与重建方法,该方法先采用了结合距离场和细化的骨架提取方法,来得到反映断层空间拓扑形态的叁维断层点云。然后使用一种快速直接的叁维断层曲面重建方法,使得重建的断层曲面不仅连续性好,也保留了断层本身复杂的空间拓扑形态。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南B区实际叁维地震振幅数据来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断层曲面提取与重建方法完成了高效准确的断层识别,并最终快速重建出连续且符合其本身空间形态拓扑的断层曲面。(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28)

秦博,马晓川,Michael,Zapf,鄢社锋,Nicole,V.Ruiter[9](2018)在《超声断层扫描数据压缩的时间窗构造及数据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针对叁维超声断层扫描系统的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最早的目标反射重构目标表面位置;依据表面位置,计算目标回波信号的起止时间;以此为依据构造时间窗,标明成像算法所需数据在采样序列中存在的时间范围;最终提取有用数据,完成数据压缩。临床数据被用于算法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达到平均2.27的压缩率和0.21的压缩率标准差,以及2.25的数据传输加速比。较传统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只利用回波时域信息,可作为预压缩方法和传统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得更高的压缩率。(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任国印,吕晓琪,杨楠,喻大华[10](2018)在《局部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提取算法在病灶辅助诊断中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影像学检查中实时交互地提取病灶血管的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提出了一种思维进化算法(MEA)优化的并行区域生长算法;MEA优化的基于叁级线程处理队列的并行区域生长算法能够通过自我进化避免局部最优,提高了收敛速度和血管分割精度,借助可视化工具包(VTK)和计算机图形图像类库,实现交互式心脏CT局部任意血管病灶的提取和四维可视化。结果表明:局部感兴趣血管10个时相的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体绘制速度大幅提升,局部血管提取数据的每秒帧数(FPS)可达到30左右,如果在显示过程中有旋转、缩小、放大等交互操作,会使数据的FPS减至21左右,但仍能满足心血管的实时显示;借助优化算法实现心肌局部血管区域的提取,能辅助医生观察病人心血管疾病的病灶区域,可为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直观、有效的可视化依据。(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断层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影像技术有CT、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由于OCT系统成像速度、分辨率等性能的提高,使OCT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利用OCT影像诊断冠脉疾病时依然要医生手动操作,费时费力,所以基于冠脉OCT影像的计算机自动分析算法研究,对于辅助医生诊断治疗冠脉疾病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针对冠状动脉OCT影像做了以下研究工作:冠脉血管内膜提取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V模型的冠脉血管内膜轮廓序列自动提取算法。通过改进CV模型演化权函数,引入曲线局部信息控制曲线边界演化速度,添加梯度能量项和形状约束项,增加对信息点捕捉能力并以前幅图边界信息作为先验条件进一步约束演化轮廓形状。最终实现冠脉OCT内膜轮廓的序列提取,并针对序列内膜轮廓差异性较小的图像,通过将初始演化轮廓设定为前幅图内膜提取结果,进一步提高内膜提取效率。结果表明,本文内膜提取算法不仅提高了内膜提取精度,对模糊边界、导丝阴影、支架及斑块干扰等特殊情况具有较好提取效果,还为后续斑块分割奠定了基础。冠脉斑块分割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内核图割算法,实现了斑块区域精确分割。根据已得内膜轮廓和OCT光线穿透特性,利用图像直角坐标和极坐标转换法,将内膜轮廓进行等距数据点扩充,获得涵盖各类斑块的感兴趣区域,从而减少外围噪声干扰,降低后续处理图像区域面积。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得到感兴趣区域的聚类中心点。将聚类中心点作为参数输入改进的内核图割算法中,并将感兴趣区域与原始图像区域面积比引入到能量函数,控制分割边界的平滑度,最终实现纤维化、钙化和脂质斑块区域的精确分割。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提高多种类型斑块区域分割精度,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冠脉OCT图像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自动化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层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1].万永革,靳志同.根据大量震源机制节面聚类提取活动断层几何参数[C].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崔国旗.光学相干断层影像中冠脉血管内膜自动提取及斑块区域分割算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王力,许鸿,段国强,肖志伟.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在顺北地区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9

[4].杨建利,崔国旗,李毅,刘京,林峰.基于先验边界条件的冠脉光学相干断层影像血管内膜轮廓序列提取[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8

[5].姚志祥.断层带围限波信息的提取与分析[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一)——专题43:高压实验矿物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专题44:机器学习在地球物理领域中的应用.2018

[6].曲璇.基于区域提取策略和快速贝叶斯匹配追踪的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研究[D].西北大学.2018

[7].汪致恒.基于多卫星平台InSAR的叁维同震形变场提取及断层滑动反演[D].西南交通大学.2018

[8].余里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断层曲面提取与重建[D].电子科技大学.2018

[9].秦博,马晓川,Michael,Zapf,鄢社锋,Nicole,V.Ruiter.超声断层扫描数据压缩的时间窗构造及数据提取方法[J].声学学报.2018

[10].任国印,吕晓琪,杨楠,喻大华.局部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提取算法在病灶辅助诊断中的研究与实现[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

标签:;  ;  ;  ;  

断层提取论文-万永革,靳志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