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生文艺社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影评社团,导向,甄别选择,文化意蕴
学生文艺社团论文文献综述
尹红斌[1](2014)在《加强中学影评社团建设 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是综合性艺术,它所体现的意义和美感令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获益匪浅。加强影评社团建设,对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文艺修养很有必要。指导老师必须做到有高层次的导向,引导学生甄别选择电影,挖掘影片的文化意蕴,提高学生的影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塑造出既有高文化品位,又有高层次品格的人。(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中旬)》期刊2014年08期)
许树萱[2](2011)在《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的一天,突然收到“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的来信,邀我参加团庆40周年的活动。顿时心中激动不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回忆又把我带回梦萦魂绕的清华园,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那么,当(本文来源于《科学时报》期刊2011-05-13)
周致远[3](2008)在《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救亡的校园抒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所造就的,不仅是全国上下的同仇敌忾,空前团结,同时也促成了抗战文学的繁荣局面。大后方抗战文艺活动成为了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文艺社团活动则是抗战文学重要的一翼。在遥远的昆明,西南联大的莘莘学子以自己的实践躬行着自己的文学理想,成立文艺社团成为了最好的表达方式。他们既没有因为全民抗战的政治热情而忽略文学,也没有因为追求纯粹的艺术而完全沉溺于对精神世界的坚守,而是将抗战与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艺术中反映抗战,将学生们对民族命运的关心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了艺术性与宣传性的高度结合。通过大量查阅历史文献,在考察了西南联大有资料记载的学生社团之后,笔者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南湖诗社、冬青文艺社、文聚社、联大剧团和新诗社这五个较有代表性的学生文艺社团上,拟从以下叁个方面来再现联大当年轰轰烈烈的学生文艺社团活动:一、西南联大学生文艺社团的创建和运作方式。首先,笔者对上述五个文艺社团的创建进行了一个归类,按照各自成立的情况将它们分为学生志趣相投,自发结社集会;团结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积极配合抗战的现实,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不甘“昆明的文坛太寂寞”,希望为读者提供“精神的充饥物”等四种类型。在对社团进行综合性考察后,笔者发现,这五个社团的运作方式又呈现出下面的形态:1、手工制作壁报;2、创办文学刊物;3、开展诗歌朗诵会;4、排演剧目。二、西南联大学生文艺社团的文艺主题。在对上述文艺社团的文艺活动进行全面观察,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笔者将它们的文艺主题归纳为以下叁种类型:对大后方日常生活的校园观照,抗战烽火中的学生情怀以及艰苦环境中的励志之作。叁、西南联大学生文艺社团的艺术风格。这些文艺社团在联大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进行文学创造,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艺大众化的校园阐释,文艺形式多样化的学生表现以及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多种创作方法的汇聚。(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吴阳红[4](2006)在《战争烽火中的校园文艺社团:中国学生导报社》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学生导报社是一个活跃于战时首都重庆的校园文艺社团。在战争烽火之中,中国学生导报社在校园和社会上都开展了大量的文艺活动,并且得到了文艺前辈的指导,创作了一批颇具价值的文艺作品。这些文艺创作内容上通俗晓畅,充满了战斗的时代气息,极大丰富了抗战时期的校园学生文艺。(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学生文艺社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98年的一天,突然收到“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的来信,邀我参加团庆40周年的活动。顿时心中激动不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回忆又把我带回梦萦魂绕的清华园,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那么,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生文艺社团论文参考文献
[1].尹红斌.加强中学影评社团建设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4
[2].许树萱.何人不起故园情?[N].科学时报.2011
[3].周致远.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救亡的校园抒写[D].重庆师范大学.2008
[4].吴阳红.战争烽火中的校园文艺社团:中国学生导报社[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