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书法,绘画,当代雕塑艺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史鹤,刘松松[1](2019)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雕塑艺术中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艺术和文化发展而来的智慧和文化产物。伴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世界范围内交流的加强,当代中国的雕塑艺术正在国外雕塑文化的冲击下不断的发生变化。将当代雕塑艺术的创造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完美结合,使得雕塑艺术作品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理解和雕塑艺术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当代雕塑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完美结合以及发展打下坚持基础。(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2期)
谢兰凤[2](2019)在《王志刚:当代雕塑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艺术源头》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志刚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20世纪20年代,徐悲鸿等美术大师从海外留学归来以后,我国开始了雕塑专业方面的教育。但是我国的雕塑教育和学科设置还是基于传统的西方美术学院的框架,最早的是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有很多雕塑家留学苏联,就把苏联列宾美术学院、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又(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徐崇良[3](2019)在《探究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设计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化视角为背景,针对我国现代雕塑艺术设计,从艺术设计特征、类型以及发展叁个方面展开论述,了解雕塑艺术其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以期为雕塑艺术设计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4期)
鲁虹[4](2019)在《当代何以成史——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及《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史》的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历史研究存在价值判断,那就难以避免研究者主观态度的介入,而亲历的当代人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有着自身的优势。"当代人能不能写史,关键不是时间和距离的问题,也不是写作者主观介入的问题,而是史学观念和方法的问题。"孙振华先生便是运用历史化、问题化、情景化的方法写作。在不断证伪、纠正谬误的动态过程中,当代艺术史为未来铺路,终将走向未来。(本文来源于《当代美术家》期刊2019年01期)
李震[5](2018)在《从理论到实践——具象写实雕塑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雕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国内外艺术界对具象写实雕塑的态度曾经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各种阶段。具象写实雕塑如何与中国当下的时代精神相契合?如何重新寻回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在当下中国仍旧是一个不断被讨论的话题。本文意在通过梳理具象写雕塑实内在的核心价值,并结合最新的雕塑理论教学实践与探索,重新审视其在当下中国语境下的困境及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35期)
李魏[6](2018)在《面朝大海,艺术家们“写意”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写意”,中国美术的灵魂所在,总是最先让人联想到中国画的水墨语言,而正在青岛进行的一场写意主题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却展开了一场跨领域的别开生面的写意想象。从上周开始,近70位中国当AI写作意艺术领域的重要艺术家汇聚在大海边的青岛市雕塑馆,“中国写意·(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8-07-30)
安宁[7](2018)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雕塑艺术中的传承——以书法、绘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智慧和文化结晶,随着时代发展,当代雕塑艺术受到国外雕塑的影响而发生着改变。那么如何将当代雕塑与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相融合,更好地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雕塑艺术品?本文以当代雕塑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谢亦晴[8](2018)在《由“社会雕塑”看Joseph Beuys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发——以艺术作为渗透社会的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北京中央美院举办的"‘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展览,引起了各界广泛的讨论,吸引多方媒体争相报导。本文欲探究展览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并探讨博伊斯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以期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李璐[9](2018)在《浅谈观念艺术对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先从对观念艺术的起源及其概念进行简要的说明,通过对文献、数据的整理大致的梳理出这种新起的艺术形式主要呈现出来的表现形态,并且从中了解到我国80、90年代的前卫艺术家深受这种主义的影响,创作出了一大批饱含时代风向的观念艺术作品;而在观念艺术的影响之下,纵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现代陶艺运动至今——以陶瓷材质为载体的当代陶瓷雕塑,它不但逐渐逃脱了现代陶艺过于沉溺于泥土材料和工艺技能范畴研究的束缚,也突破了架上瓷塑唯美主义的审美局限性与其他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跨界的合奏,而今已然发展成为了一个较为成熟和独立的艺术形式。对此,笔者经由对大量当代陶瓷雕塑作品的鉴赏,以及对其多样化创作主题和审美意义的分析梳理,发现当代陶瓷雕塑在新的视觉语境下,对其典型的工艺属性与创作观念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即在观念艺术的影响之下,当代陶瓷雕塑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新型艺术形式之一,它的创作方式、构思方式、雕塑造型语言表达方式、雕塑作品最后构成以及展示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种转变让当代陶瓷雕塑具有了较为强烈的实验性和前瞻性,从而使当代陶瓷雕塑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了无限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期刊2018-04-03)
李储会[10](2018)在《玻璃钢作为材料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的应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家没有雕塑实践经验,雕塑家极少数在创作过程中形成自我理论体系,更不说涉及到与化工有关的雕塑材料的使用方法的总结与提升,种种的困难,都使得雕塑这门以手工为主要创作手段的行业在材料方面的发展和社会的文化类普及方面受到限制。如果把方向聚焦到专注于使用玻璃钢为主材料创作作品的雕塑家们身上,可以看到的是艺术家这个群体本身的自我独立性与雕塑行业的合作性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艺术家个人对材料了解的局限性。对于材料的使用大部分处于个人探索与自我成长的阶段的艺术家本身来说,材料理论的缺失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每位雕塑艺术家希望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凸显自己的个性与创作理念,拥有独特的创作语言。这就使得每位艺术家在呈现作品的时候是以完整的艺术品的形象来展现,对材料、技能、手法的原始创作手段的模糊,并不利于雕塑这个艺术门类的推广和创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因为玻璃钢艺术作品是一项纯手工的创作过程,手工的感觉和经验的积累显得极为重要。即使将创作材料的使用精确到克,也无法准确传递出玻璃钢雕塑创作的精髓。它需要使用者的反复实践,了解其特性和细微变化,真正把握材料的性格与气质,从而得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理论体系的整理和反思,很大程度上是给玻璃钢雕塑一个发展的基础。论文将一一论述玻璃钢的特点、使用方法,介绍对材料掌控精道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让玻璃钢这一材料真正为人们所了解。从社会和行业本身分析雕塑行业的现状,反驳玻璃钢雕塑作品低廉、庸俗的主流观点,论述玻璃钢与艺术当代性的关系;从国外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家对玻璃钢的精到的应用开始,论述玻璃钢对中国写实主义雕塑的影响;从本人的创作经验和使用经验出发,指出在雕塑创作中,玻璃钢的优劣和材料的特殊性等。(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志刚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20世纪20年代,徐悲鸿等美术大师从海外留学归来以后,我国开始了雕塑专业方面的教育。但是我国的雕塑教育和学科设置还是基于传统的西方美术学院的框架,最早的是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有很多雕塑家留学苏联,就把苏联列宾美术学院、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史鹤,刘松松.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雕塑艺术中的传承[J].艺术品鉴.2019
[2].谢兰凤.王志刚:当代雕塑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艺术源头[J].艺术教育.2019
[3].徐崇良.探究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设计发展[J].家庭生活指南.2019
[4].鲁虹.当代何以成史——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及《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史》的出版[J].当代美术家.2019
[5].李震.从理论到实践——具象写实雕塑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的探索[J].艺术品鉴.2018
[6].李魏.面朝大海,艺术家们“写意”什么?[N].青岛日报.2018
[7].安宁.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雕塑艺术中的传承——以书法、绘画为例[J].艺术科技.2018
[8].谢亦晴.由“社会雕塑”看JosephBeuys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发——以艺术作为渗透社会的力量[J].文化学刊.2018
[9].李璐.浅谈观念艺术对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影响[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10].李储会.玻璃钢作为材料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的应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