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论文-伍卫东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论文-伍卫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肢静脉压,动态静脉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体质指数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论文文献综述

伍卫东[1](2018)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前后下肢静脉压的变化及体质指数对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静脉压的变化,以及体质指数(BMI)对下肢静脉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联合浅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PDVI单侧肢体患者122例。根据BMI不同分为正常体重组63例,超重组36例,肥胖组23例。叁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2天、术后半年测量静态静脉压(P_0)、运动后最低静脉压(P_(min))和压力回升到P_0 90%时所用的时间(RT_(90))。122例患者分别行健侧肢体和患侧肢体、术前和术后12天、术前和术后半年P_0、P_(min)和RT_(90)平均值比较。叁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行P_0、P_(min)和RT_(90)平均值比较。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122例患者健肢与患肢下肢静脉压P_0、P_(min)、RT_(90)分别比较t=7.853、24.414、37.176,P=0.000,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术前与术后12天P_0平均值相比较t=1.498,P=0.136,无统计学差异;P_(min)和RT_(90)平均值分别比较t=13.669和t=25.117,P=0.000,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术前与术后半年P_0、P_(min)、RT_(90)分别比较t=4.006、t=18.719、t=29.710,P=0.000,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叁组患者术前P_0、P_(min)和RT_(90)平均值最高的是肥胖组,其次是超重组,最低的是正常组。术前叁组患者P_0、P_(min)、RT_(90)分别比较为F=24.503、F=34.678、F=14.379,P=0.000,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BMI正常组术前、术后P_0平均值相比较F=2.903,P=0.057,无统计学差异;P_(min)和RT_(90)平均值分别比较F=178.177和F=315.763,P=0.000,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超重组患者术前、术后P_0、P_(min)、RT_(90)平均值分别比较F=3.301、F=100.323、F=185.439,P=0.041、0.000、0.000,按P<0.05水准,有统计学差异。肥胖组患者术前、术后P_0、P_(min)、RT_(90)平均值分别比较F=6.175、F=61.797、F=134.316,P=0.004、0.000、0.000,按P<0.05水准,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1)PDVI患者行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联合浅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疗效肯定,术后P_(min)显着下降,RT_(90)显着延长,下肢静脉高压和淤血状态得到纠正。(2)BMI对PDVI患者术前下肢静脉压影响显着。(3)BMI不同的叁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压P_(min)显着下降,RT_(90)显着延长。(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张飞战[2](2018)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6例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对照组,33例)与同时增用单纯缝扎处理(观察组,33例)对患者下肢症状体征的改善效果,并在术后随访3~12个月对比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临床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酸胀、色素沉着、水肿、溃疡、疼痛、皮炎等下肢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发率方面,观察组的3.03%与对照组的6.0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便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不一定要同时采取深静脉瓣膜处理。(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8年01期)

赵涛[3](2017)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方法以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期间我院确诊收治的52例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观察组同时给予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患者手术前后下肢症状体征表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7%,对照组复发率为11.5%,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的效果十分显着,不需要股浅静脉戴戒术。(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02期)

庞海燕[4](2016)在《超声对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对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一共有53例,对53例患者采取超声诊断,对其诊断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53例67条患肢当中,双侧患肢一共有25例(47.16%),单侧左下肢一共有10例(18.87%),单侧右下肢一共有8例(15.09%)。67条患病肢体通过临床超声检查,一共有63条出现反流,占总体的94.03%,静脉造影一共检测出来142段存在反流的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一共检测出来133段,临床符合率为93.66%(133/142)。结论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采取超声诊断,可以取得准确的诊断率,并且操作简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6年17期)

王晓春,金仲伟,周佛养,李俊杰,王艺星[5](2016)在《CDFI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致急性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DFI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至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对经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引发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患儿图像资料给以回顾、归纳总结。结果:5例患儿下肢深静脉表现血液流速稍减慢,CDFI呈节阶段性红蓝相间血流,频谱多普勒呈节段性基线上下血流频谱。结论:CDFI为儿童急性过敏性紫癜致急性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提供了早期、无创和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16期)

张静芳,胡海燕,韩秀清,何文[6](2015)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过敏性紫癜致急性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致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6年至2014年经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引发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患儿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归纳总结。结果 :8例患儿下肢深静脉表现血液流速稍减慢,CDFI呈节阶段性红蓝相间血流,频谱多普勒呈节段性基线上下血流频谱。结论 :CDFI为儿童急性过敏性紫癜致急性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提供了早期、无创和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仪器与医疗》期刊2015年06期)

朱延朋,李伟华[7](2015)在《紫归长皮膏联合激光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溃疡》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溃疡以静脉性溃疡最为多见,约占总数的70%,它是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最为常见的并发症[1,2]。该病迁延不愈,极易复发。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紫归长皮膏Ⅱ号联合激光烧灼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科就诊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溃疡患者22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所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5例,(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张朝晖,朱朝军[8](2014)在《陈淑长教授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静脉瓣膜属于中医"筋瘤"、"水肿"等病范畴。陈淑长老师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多因先天不足,兼平素久立、负重耗气,感受寒湿,湿邪瘀阻血脉所致。陈老师治疗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重调气血,并根据津液代谢的特点顾护脾胃,利湿消肿。治疗重活血化瘀、祛湿、减压。(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10-31)

张朝晖[9](2013)在《陈淑长教授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淑长教授是全国着名中医外科专家,中医周围血管病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中医外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委员会主任委员。近50年来专门从事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工作,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在周围血管病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陈教授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效果明确,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因病机陈教授认为本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久立久坐、负重劳累、受寒、(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五届学术大会暨黑龙江省中医周围血管病2013年学术讨论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3-07-26)

杨牟,李鲁滨[10](2012)在《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治 第4讲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概念,是由Ksitner在1980年首先提出的,发病率约占全部下肢静脉疾病的40%~50%。1病因1.1下肢深静脉瓣膜解剖及生理功能下肢深静脉瓣膜包括胫前静脉9~11对,腓静脉7对,胫后静脉9~19对,腘静脉1~2对,股浅静脉2~6对,股深静脉瓣膜较多,股总静脉0~1个。髂静脉无瓣膜。大隐静脉有9~10对瓣膜,小腿部较多,最后两(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期刊2012年10期)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6例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对照组,33例)与同时增用单纯缝扎处理(观察组,33例)对患者下肢症状体征的改善效果,并在术后随访3~12个月对比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临床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酸胀、色素沉着、水肿、溃疡、疼痛、皮炎等下肢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发率方面,观察组的3.03%与对照组的6.0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便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不一定要同时采取深静脉瓣膜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论文参考文献

[1].伍卫东.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前后下肢静脉压的变化及体质指数对其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8

[2].张飞战.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J].双足与保健.2018

[3].赵涛.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4].庞海燕.超声对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

[5].王晓春,金仲伟,周佛养,李俊杰,王艺星.CDFI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致急性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6].张静芳,胡海燕,韩秀清,何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过敏性紫癜致急性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

[7].朱延朋,李伟华.紫归长皮膏联合激光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溃疡[J].实用医药杂志.2015

[8].张朝晖,朱朝军.陈淑长教授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经验[C].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

[9].张朝晖.陈淑长教授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经验[C].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五届学术大会暨黑龙江省中医周围血管病2013年学术讨论会学术论文集.2013

[10].杨牟,李鲁滨.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治第4讲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J].中国临床医生.2012

标签:;  ;  ;  ;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论文-伍卫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