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610093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代表了二十一世纪人们追求低碳生活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待现代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组织建筑本身以及与建筑相关的生态环境因素,使能源在建筑以及建筑周围环境中得到循环转换以及利用,进而获取无污染、高效节约能源的建筑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研究并探讨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1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就是将生态学的概念和建筑学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想真正的理解生态建筑就要知道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生物学家对生态原则和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总结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主要的生态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整体原则、循环再生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反馈平衡原则、层次升迁原则和自我调节的原则。
生态建筑就是要将生态学的这些基本原则和建筑学结合起来,使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成为建筑学的理论依据。将生态学原则和建筑学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将建筑和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由生态学和建筑学结合而成的生态建筑与以往的建筑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生态建筑有着较强的系统观念和整体意识。建筑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人类居住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建筑体,它涉及到和居住有关的中国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建筑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人文属性以及其空间属性良好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使用。
生态建筑还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和能源利用的高效性。生态建筑的生态学特征就要求生态建筑要和环境协调地结合起来,这就决定了生态建筑要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要也在发生变化,对建筑的功能也有着新的要求,这就决定了生态建筑的功能随之而变化。生态建筑产生的背景就是能源和资源危机,这一特征就决定了生态建筑要能高效的利用能源并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理
2.1低碳健康
生态建筑的设计首先必须确保低碳健康,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建筑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舒适性、适用性以及健康性,让人们在舒适、低碳健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这也体现了建筑的人文性。在建筑设计中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增加房屋的采光系数,设计良好的通风环境,进而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以及声环境,确保低碳健康。
2.2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生态建筑重在“生态”,在设计时,必须遵循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充分利用并保护自然资源。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可以采集太阳能,利用风能,水资源等其它可供利用的自然能源。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围自然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将绿化布置网络纳入周围自然环境之中,形成整体协调美。引用周边喷水等降低环境温度,进行局部气候的调节;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建筑要留有适当的开口位置;利用外窗进行自然采光等。
2.3循环利用资源
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需要坚持资源的循环利用原则,这也是生态建筑的内涵。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建筑基地内设计能源、养分、水等的循环利用:生物能、热能、电能、太阳能等能源的循环;厨余、肥料、落叶、种菜的循环;地下水、下水、中水、上水、净化水的循环。在建筑物报废时,混凝土废料的再利用,回收玻璃钢铁铝料等,进行循环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浪费,实现生态建筑理念。
2.4节能
节能是生态建筑设计的一大设计理念。在确保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使用最少的能源,不会造成能源浪费,更不会建造无益于建筑功能的结构。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避免因追求建筑的奢华、气魄,而造成能源使用的极大浪费。尽可能在设计时利用自然以及人工材料表现建筑的人文艺术特性。因此,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该遵循使用最少能源与材料的原则。
3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3.1从整体的角度保证生态建筑设计方法的统一性
3.1.1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整个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态建筑在设计方法上也要保证整体的统一性。把建筑设计立足于整个生态环境中,建筑的设计要符合生态规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设计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建筑,比如,南方湿度比较大、温度比较高的地区,就可以设计竹楼,既防潮又防虫,但这种设计就不适合在北方建造。
3.1.2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把建筑物立于整个城市环境中,建筑的设计要符合城市设计的整体规划。建筑物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体现传承文化的功能,每个城市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有不同的特色,特别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向北京、西安、南京等,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保持城市特色的基础上,还要体现出时代元素和整体结构的有机统一。
3.1.3保证生态建筑的经济可行性
促使建筑设计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少不了资金的投入,因为生态建筑使用的都是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建筑材料、建筑设施,生态建筑的设计人员也都是一些专业技术水平比较高、科学技术掌握比较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如果聘请国外人才,也需要很高的费用,总之,生态建筑是一项资金投入特别大的事业,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权衡各项利益,确保设计的经济可行。
3.2从个体的角度保证生态建筑设计方法的具体性
建筑设计是一个影响因素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时间跨度比较长的工程,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要保证对建筑的每一个结构,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建筑的结构可以主要分成:地基、外形、框架结构、外墙、内墙、地面、屋顶、楼梯、门窗等要素。这些结构的设计都要从平面、立体面、剖面在设计图上有所体现。使建筑中的每个结构、每个要素的设计都考虑到生态设计,并尽量实现生态设计,促进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实现共同发展。
4结束语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对环境因素和各种建筑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生态发展需要,还要满足建筑使用者的各种功能需求。由于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起步较晚,设计水平较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还应不断引进先进的设计经验,开创出适合我国生态建筑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谢秋凤.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门窗,2014,01:171.
[2]刘强.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园艺,2012,10:149.
[3]周霄.倪怡玲.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探究[J].低碳世界,2014,19:22-23.
[4]蒋向遵.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4):117-117.
[5]刘鑫蔚.吕云玲.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603-603.